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引言

回顧中國女排國家隊在2019年贏得酣暢淋漓的勝利,莫過於在VNL國家聯賽香港站以及南京總決賽中兩勝意大利隊完成“復仇”與突破,但同時也有不少比較可惜的場次,比如在5月份的瑞士女排精英賽中,磨合陣容的中國女排1-3不敵全主力的日本女排這一場。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中日女排比賽中

其實吧,總的來說,這一場對陣中同為亞洲球隊的兩隊都有練陣的意圖,只不過日本女排攻手配置出色,整體的完整度與中國女排的二隊相比,高出一截。但是作為中國女排而言,這一場球雖然告負,但是鍛鍊磨合的目的達到了,也為之後國家聯賽香港站的取勝奠定了基礎。但是,中日這對“老冤家”鬥智鬥勇多年,對於廣大球迷而言,輸給日本隊這個比賽結果有些難以接受。

那麼,我們還是再來回顧和總結2019瑞士女排精英賽時這場並非針尖對麥芒,但雙方各自懷著“鬼胎”的中日女排對陣吧,或許透過比賽,我們能夠看到教練組更多的意圖,以及中國女排更多的戰術組織與構建的框架,以下分成兩個部分來剖析。

第一部分:中國隊陣容結構缺陷,三輪次被對手破局

比賽首發上,中國女排的進攻線上主攻為劉晏含與李盈瑩的搭檔,接應為鄭益昕,而在一傳體系中,李盈瑩和鄭益昕六輪,劉晏含幾乎被釋放。這看上去有些奇怪的邊攻配置在這一屆的瑞士女排精英賽卻是球隊主要磨練的方向,包括李盈瑩的一傳防守能力、鄭益昕的副攻改造接應以及劉晏含的實力正名。目的沒有錯,但是這麼做從比賽一開打就被日本隊找到了“漏洞”,主要是鄭益昕輪轉到3號位和2號位的兩個輪次(如下圖,球員姓名已簡寫)。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圖為第一局,鄭益昕輪轉到2號位球員站位

具體來說,在這兩輪中球隊都是三點攻,而且強攻突破能力較為突出的劉晏含在前排,紙面而言屬於我們的強輪。那日本隊是怎麼做的呢?第一招:發球衝擊,通過精確的發球找到了參與後排一傳的鄭益昕,去減輕2號位與3號位的進攻威脅;第二招:牽制李盈瑩,因為她同在後排有一傳任務,無法和二傳配合起後攻,那麼中國隊幾乎就只有4號位一點攻了,也就是劉晏含這一點,通過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其他兩個點的進攻球員已經無法歸位。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鄭益昕

於是,強輪成了弱輪,甚至是一點攻的弱輪,2號位的進攻直接丟了,而且一傳在鄭益昕、李盈瑩和自由人林莉的保障下並沒有很高的到位率,使得刁琳宇在進攻的組織上顯得很被動。

而在鄭益昕來到4號位,李盈瑩到2號位的輪次,中國隊採用了兩人下撤接一傳的體系,直接讓兩人的進攻威脅大打折扣,任何一人一旦在發球上受衝擊,幾乎就無法回到本位完成進攻了,單依靠3號位的副攻怎麼夠呢?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中國女排球員們

以上三個輪次的孱弱直接導致中國隊第一局的失利,但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日本隊的戰術體系卻簡單清楚,效果出色,同是接應參與六輪一傳,但前排主攻一下撤,後排主攻就會準備後攻豐富進攻手段,本身發揮優秀的同時也破了中國隊佈下的局。

第二部分:中國隊被“看穿”,三個問題導致敗局

在第二局,中國隊見形勢不妙換上了來自山東隊的杜清清,她的上場幫助了球隊在一傳、攔防和進攻上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球隊的問題依舊顯露了出來,主要是以下三點。

  • 1.二傳:傳配合理性與反擊速度

相比於一傳上的起伏與波動,中國隊在二傳傳配球的合理性、隱蔽性上均不足,尤其是劉晏含與杜清清這兩個點,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李盈瑩53次扣球成了全隊核心進攻人,在承擔一傳壓力的前提下打得很艱難。而在反擊環節,即便是一傳和防守到位了,也沒能加快組織的速度,形成反擊能力,這兩點主要問題在於刁琳宇。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刁琳宇與隊友們

  • 2.李盈瑩無法保障攻防兩端

由於是全隊的核心攻手,李盈瑩成為了日本隊主要的發球追擊對象,而她又需要完成六輪一傳,在接發都倍感吃力的情況下,她確實難以在進攻成功率上有提升,因此她也短暫的成了球隊的“黑洞”,失分高過得分。

  • 3.主帥安家傑的能力不足

球隊主帥在比賽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需有冷靜思考和快速應變、調整的能力,臨場的排兵佈陣和調兵遣將都在考驗其綜合能力,但在這一場比賽中,安家傑顯然一般。比方說,在第二局,劉晏含打接應,球隊在反輪沒有換位,直接在前排跑動遮擋後排李盈瑩一傳判斷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2號位的威脅,等於是“自廢武功”。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安家傑指導球員們


總結

在中國隊1-3輸球的過程中,其實也有本可以閃光的地方,但是沒有發揮出來實屬可惜,例如在第一局、第三局與第四局中,中國隊用了三種不同的陣容來應戰,但是其中不同的特點均未體現。

第一局的打法是保障接應體系,第三局的打法是四人接一傳體系,第四局的打法則是解放一傳的強力接應體系,但是不論接應是否參與一傳,其本身的能力都沒有很好地融入進球隊的戰術中,鄭益昕是一位腳下靈活,戰術手法多樣的球員,但是場面上有的只是她平凡的進攻和一傳能力,沒有亮點。以及在第四局出任強力接應的劉晏含,受二傳傳配的制約,隱去了原本出色的強攻能力,放大了防守端的短板。

覆盤:中國女排不敵日本,陣容強度懸殊的對壘,完成目標雖敗猶榮

李盈瑩

這場比賽已經是過去式,而且中國隊考察了球員,磨合了多套陣容,對於輸球的結果自然不是最看重的,但通過比賽的回顧與分析,我們還是應該從中汲取經驗,從失利中看到年輕球員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加強的地方,比如教練組嘗試的鄭益昕的接應改造之路以失敗告終,比如刁琳宇在替補二傳的競爭中不敵姚迪逐漸掉隊等等。

因此我認為,單純地看中國隊1-3輸給日本隊這個賽果是不夠全面的,在輸球背後其實有更為深層次的考量和目的。勝不驕、敗不餒,中國女排才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