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市場預期下一次MLF利率和LPR會較大概率下行

央行近期是否會繼續考慮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進一步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後期銀行會以什麼樣的力度和節奏,繼續加大融資投放來穩定市場和預期?

對此,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發佈會上表示,首先,今年1月1日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當時釋放了8000億的長期資金。在春節開市之後,2月3號和4日,人民銀行已累計開展了1.7萬億的公開市場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資金。應該說,這些舉措充分顯示了央行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決心。從現在市場運行來看,公開市場7天和14天的中標利率較前期下降10個基點,分別是2.4和2.55。在量增價降的背景下,整個金融市場利率也在下行。2月6日,銀行間市場的隔業回購利率和7天回購利率分別是1.8和2.3左右,走勢是非常平穩的。

潘功勝表示,LPR,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這是貸款的最優報價利率,是由18家報價行報價形成。市場整體利率變化,會在貸款利率方面得到反映。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利率變化會影響LPR預期,現在市場預期下次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的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佈的LPR,也會有較大概率下行。LPR調整對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具有比較強的影響,有比較強的指導性和方向性,因為銀行貸款利率是在LPR的基礎上加點形成的,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根據市場整體利率的變化來調整加減點幅度。

潘功勝稱,下一步,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也正在認真分析和評估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仍然是充足的,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所以,我們的工具箱是非常充足的。

在貨幣政策方面,下一步,一是要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強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報價利率傳導機制,也就是LPR傳導機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三是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像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這樣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