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央行票據互換並非量化寬鬆

未來操作沒有數量目標

2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是央行與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之間開展的一種債券互換交易,是“以券換券”,不涉及基礎貨幣吞吐,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中性,並非中國版量化寬鬆(QE)。

潘功勝說,當前,永續債是銀行補充資本的一個較好渠道。永續債沒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為機構存續期,具有一定損失吸收能力,可計入銀行其他一級資本。我國的銀行資本補充中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券發行已經常態化,但此前沒有使用永續債。通過永續債的形式補充銀行資本在我國剛開始進入實踐階段,為了引導和培育市場,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為此,人民銀行創設了CBS,並將合格的銀行永續債納入央行擔保品範圍,以促進提升永續債的流動性和市場接受度。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票據互換並非QE。”潘功勝表示,央行票據互換是央行與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之間開展的一種債券互換交易,債券的持有人可以將換入的央票在市場上進行抵押融資,也可以參與央行的一些貨幣政策操作,將其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擔保品。其目的在於提高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主體認購銀行永續債的意願,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來補充資本。

潘功勝進一步表示,央行票據互換與QE有本質的區別。首先,它是“以券換券”,不涉及流動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礎貨幣的吞吐。一級交易商參與互換,用持有的永續債換成央行的央票,但並不是換成央票就可以從央行自動獲得基礎貨幣,這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是中性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一些國家所採取的QE,一般是在購入資產的同時投放基礎貨幣,央行票據互換不會自動投放基礎貨幣。其次,央行票據互換沒有導致永續債所有權和信用風險的轉移,永續債的所有權仍然在商業銀行的表內,它的利息所得者也是債券的持有人。只是通過這樣一個操作,央行按照市場化的標準收取費用,提升了永續債的流動性。

關於未來CBS操作數量,潘功勝表示,央行對此沒有數量目標。CBS是一個新型的金融市場產品,央行此舉的目的是引導市場、培育市場。另外,永續債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產品,永續債的持有人也不一定會拿其換央行票據。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補充說,CBS主要是在永續債發行初期起到引導和培育市場的作用,我們更多還是希望市場自身的力量發揮作用。第一,CBS操作時,央行要按照市場化的標準收取費用,具體收費標準參考銀行間市場無擔保融資和有擔保融資之間的利差確定,因此最終會實現市場的均衡,需求不會無限擴大。第二,央行宣佈創設CBS的同時,也宣佈主體評級不低於AA級的銀行永續債納入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和再貸款的合格擔保品範圍,這本身就提高了永續債的流動性。銀行拿了永續債,可以通過參與央行上述操作得到流動性的支持,不一定非要把永續債換成央行票據後再去獲得流動性支持。第三,銀行間市場成員之間可能也會更多地使用永續債作為合格的抵押品進行融資,也不一定需要將永續債都換成央票。從這幾個方面看,結合市場的需求,CBS操作數量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他還表示,央行很快將進行首次CBS操作。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