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提起張弼士這個名字,讀者不一定熟悉,但只要喝過國產葡萄酒的,您一定聽說過張裕。而張弼士,則是張裕的創始人。1894年,張弼士先後砸下350萬兩白銀,在山東煙臺開闢葡萄園,成立了中國最早的葡萄酒公司,說他是“中國葡萄酒之父”,一點兒不為過。

18歲下南洋,遇貴人,娶貴人之女為妻,繼承其遺產,張弼士自此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1875年,34歲的他來到蘇門答臘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後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同時,他還把大量盈利投資於其他行業,如遠洋航運、礦務公司、房地產等。

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經過30多年的創業奮鬥,到19世紀90年代,張弼士的經營範圍已包括農、礦、商、運輸各業,分支機構遍佈南洋各地。據估計,張弼士在企業最鼎盛期間,全部海外資產約合白銀8000萬兩,在東南亞僑商中名列第一,號稱“東方的洛克菲勒”。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比這還少一千兩,這真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

作為一名愛國人士,張弼士致富後不忘祖國和人民,積極報效國家,不僅投資各種實業,而且在實踐中提出“興墾”富國之理念。他的“興墾”觀不是傳統單一粗放型農業墾殖,而是將農工商路礦等行業扭結在一起的系統工程,強調動員海內外一切能夠調動的人力、物力,以農業為首務,開展各式實業救國活動。

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1916年,為了籌措中美銀行資金,張弼士不顧年邁的身體再度奔赴南洋,四處接洽。最終,因積勞成疾,他於這一年的8月12日在印尼的巴城與世長辭,享年76歲。根據張弼士臨終前的遺囑,死後要安葬在自己的家鄉廣東大浦。

生於亂世,立於亂世,揚名於亂世,張弼士的成功離不開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深諳政商兩道的他,一生可謂傳奇,是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同時又遊刃有餘地穿梭於各個政治勢力之間,秉承商人本色,誰也不得罪,所以張弼士去世時,連英、荷殖民政府都降半旗哀悼。

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由於張弼士生前共娶妻8人,且分居在各個地方。所以他死後遺體被製成了木乃伊,然後用棺木裝好,分別送到太太們的所在地辦喪事。據說,前前後後在印尼、馬來西亞檳城、新加坡、香港和內地,共舉辦了六次葬禮,最終魂歸故里。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沒有飛機、高鐵,交通十分不便。客死他鄉的人,尤其是客死異國的人,想落葉歸根,回到祖國安葬十分不容易。所幸,張弼士的後人謹遵遺囑,將他的靈柩遠涉重洋,運回了故鄉廣東省大埔縣黃堂鄉車輪坪安葬。

此人富可敵國,死後遺體被製成木乃伊,舉辦六次葬禮,終魂歸故里


當張弼士的靈樞抵達車輪坪後,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還有素不相識前來仰慕遺風的各界人士,紛紛追思悼念。民國政府和家鄉的人民,為這位愛國人士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治喪時間長達四十九天,張弼士真可說是生榮死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