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面前孔子能泰然自若,但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

孔子在匡地被當地人圍困,《子罕篇》曾記載了孔子當時的情況下安撫眾弟子的一句話“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體現出了孔子在危險面前能泰然處之的雍容大度。但是在解圍撤離的過程中,顏回掉隊了,卻讓孔子亂子方寸。《論語.先進篇》第二十二章記載了此事,原文是: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因何敢死。”


危險面前孔子能泰然自若,但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

“畏”,舊注為民間私鬥之意。

“顏淵後”,朱熹註釋“後,謂相失在後”。孔子一行在匡人解圍後,快速離開的過程中,顏淵落在了後面,與眾人走散。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在匡地被當地人圍困,(解圍離開的過程中)顏淵落後與眾人走散。(在其追上眾人後)孔子說:“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呢。”顏淵說:“夫子還活著,我那敢輕易去死呢?”


危險面前孔子能泰然自若,但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

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和弟子們經過匡地,給孔子駕車的顏刻,之前給陽虎駕過車。顏刻指著城牆說:“上回我跟陽虎來,就是從這兒進去的”。孔子長得又很像陽虎。陽虎之前在匡地行事暴虐,和當地人結下深仇。故匡人聽見顏刻的話,以為是陽虎,所以把孔子師徒一行人包圍起來,要抓住“陽虎”報仇。孔子派了一個弟子出去,找衛國大夫甯武子幫忙解釋,最終匡人才解圍放行。


危險面前孔子能泰然自若,但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

孔子與眾弟子在解圍之後,馬上脫離了險境,也許是走的比較快,顏回沒有跟上掉隊了。孔子非常擔心,應該是安排隊伍停下來等(否則顏回要追上來恐怕很難),在顏回追上大部隊後,孔子脫口而出“吾以汝為死矣”,差不多就是說“你嚇死我了,我還以為你死呢”,關心關愛之情溢於言表,與孔子日常言談舉止比較,孔子有點口不擇言了,也許是有點亂了方寸,但體現出的卻是與顏回濃濃的師徒之情。


危險面前孔子能泰然自若,但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

顏回之所以回答“子在,因何敢死。”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的註釋非常詳細,“何敢死,言不敢輕身赴鬥。孔子尚在,明道傳道之責任大,不敢輕死,一也。弟子事師如事父,父母在,子不敢輕死,二也。顏子雖失在後,然明知孔子之不輕死,故己亦不敢輕身赴鬥,三也。曾子曰:“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重其任,故亦重其死。”從傳道責任重大、未盡事父母師長之責及不敢輕身赴鬥三個方面分析了顏回重其死的原因,最後道出了重其死是因為清楚自己責任重大。為人處世可以不怕死,但不能輕身赴死,死得沒有意義。可以為求仁求道慨然赴死,但要死的重於泰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