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亮剑》?算不算神剧?

谈文论史


依我看,《亮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神剧’。若说其‘神’,最集中体现在中国军人不畏强敌勇敢拚搏的精神这一‘神’字上。

为国为民族变成大白话,‘你打鬼子是为了你爹你娘你的兄弟姐妹’。用国恨家仇激发军人的斗志,从而激发起同仇敌忾,不杀日寇誓不完的勇士斗志。

‘攻县城,救嫂子’,‘为了嫂子,为了赵政委,为赵家峪几百口乡亲的死’坚决攻打县城。凭的就是这种实打实的,有仇必报的士气去亮剑杀敌,从而演艺出了人民军队士气~~野狼精神之‘精气神’。

该剧的表现手法是质朴中带有‘凶悍’,温情中带有‘杀气’,乐观中带有‘悲壮’,柔情中带有‘刚毅’等。这些手法技艺的穿插运用,交融于戏剧的情节之中,合情合理又天衣无缝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感到即新颖又自然,这是该剧的最成功之处。与别的‘抗日神剧’比较起来看,其中没有特别地突出某个人的‘神’能,表现出整个部队即中国军人的士气斗志,没突现他剧中的个人无边之‘能’这是该剧最‘神气’的地方。当然了,剧中也集中突出地表现了日寇的凶残,肆虐和恶看。相扶相成地把亮剑之军人的勇气展献给了广大观众,因比也被观众为其叫绝。


葛振胜1


关于亮剑这部电视剧我写了很多,今天综合起来再说一遍。

先亮观点,亮剑属于神剧。

为什么亮剑属于神剧?首先我们是不是要给神剧下一个定义呢?我个人认为,严重脱离当时的历史史实,严重拔高我军战斗力,严重削弱敌军战斗力,都是神剧。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反思亮剑。

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所统帅的部队是独立团,按照番号来看,这绝不是主力团,按照有一集楚云飞用副师长拉拢李云龙,被李云龙用认干爹的例子拒绝,指出国民政府并没有下发军费给独立团更可以看出,独立团不属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战斗编制,属于“黑户”,其战斗力应该是弱于隶属于八路军战斗编制的正规军。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往下看。

第一场战斗,突围战。

战斗双方兵力对比:独立团VS日军联队。

日军联队是日军正规作战序列。一支联队人数在3000到3500之间。火力配备这里不多说,大家可以百度。这里插一句,日军师团有甲乙丙丁四个级别,不同级别兵力配备不同,但也都是以联队为基准单位。如果由不同部队组合起来,临时拼凑的部队叫支队,无论兵力大小都叫支队,支队没有标准的兵力火力配备,不同等级的师团兵力火力配备也不一样。但联队一定是标准的兵力火力配备。一个联队的战斗力在战争初期可以对抗国军一个非主力师,可见非同小可。李云龙的新1团从正面突击,以一个团的兵力短时间内突破日军一个联队的阵地,主力团都不敢夸这个海口,杂牌团更绝无可能。即使用炮炸死日军指挥官,按照日军的《步兵操典》,会依照当时还活着的低级指挥官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死到最后一人。以一个团对抗一个联队,还要短时间内以突围为目的。唯一的办法只有通过薄弱点突围,正面突击,新1团全部得交代在那里。

第二场战役,土木作业攻击山崎大队。这次战役取材于关家垴战役,实实在在是一个败仗,电视剧中的情节实在是讳败为胜,至于用土木作业打行不行?也行,但至少需要一周甚至几周时间,想快速解决战斗,依旧不可以。

最后一个自然离不开我们伟大的平安格勒战役。我们不论开战理由是多么的荒唐,仅以战役本身来看。上万人的部队攻击一个只有数百人的县城,应该不难吧?但反过来想想,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当年八路军还用在各个村庄之间周旋?早就集结优势兵力拿下大批县城了。打县城,难啊。难在哪里?首先就是城墙,居高临下,对缺乏攻坚重武器的八路军来说无异于用人命填子弹。第二就是日军被围必救的传统,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日军的援军就会源源不断赶来战场,给攻击部队造成巨大压力,一个不小心,整个部队会有被包围的危险。

本来,这两点被编剧完美解决了,你有城墙我有意大利炮,你有援军我有阻击部队(我实在不好说李云龙有阻击部队,事前任何友军既没有协商也没有通知,全靠友军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忙)。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败笔。特种兵。

什么是特种兵?单兵能力极强。这种兵,放在冲锋路上,可能一挺机枪,一门炮能躺下好几个。但放在巷战?想想就头皮发麻。按照原著,后来李云龙仿照山本一木组建特种部队,并投入金门战役,虽全军覆没,但给楚云飞造成巨大麻烦,金门可不是平安县城,平安县城还有不知道多少的平民,山本一木的特种兵可以无视人命,肆意抢占民房作为制高点,躲避点,李云龙难道能烧了整个平安县城吗?旷日持久是肯定的,日军援军一到,独立团不退就死。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谈谈亮剑的作用。从影视剧来说,我个人认为亮剑开了一个极其成功,但又极其不成功的头。那就是神剧可以火。既然亮剑可以火,那么其他神剧也可以。一个错误带来的胜利,比一个正确带来的失利危害多得多。后者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修正错误,而前者,只会让错误越走越远,最后越来越荒谬。


云在蓝天8480


老铁本不善评论文艺作品的孰优孰劣,但也认为《亮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所谓神剧是指那些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个性特点,便脱离了客观可以做到的现实,脱离背景时代的真实状态而把主人公神化的描绘,这种作品无疑让今天欣赏水平已经提高到追求完美艺术的同时,还要注重作品与现实的差距,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

既是文艺作品,除了要尊重历实,尊重自然之外,艺术的加工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对人物个性特点的刻划突出,则是文艺作品的有别于其它作品的关键所在,否则,它有不配文艺二字,只能是本记录事件的豆芽账!

具体到《亮剑》这部抗战题材的剧作,就以八路军关家垴歼灭日军冈崎大队之战为例,如果不经艺术加工,把之前一系列难度极大,牺牲巨大,作战效却不大攻击行动完全展现,那个艰难的过程,恐怕十集二十集也交待不完,而这些千篇一律对八路军战场牺牲的描写,大概除了怀有某种心态立场的人会坚持欣赏之外,任何正常情感正常欣赏需求的人都得跑光,这不是文艺作品,而是部队参谋们的作战日志!

而李云龙率独立团采用土工作业战术迫近敌人作战工事,以手榴弹这种“迫击炮”对敌火边覆盖,这种并非脱离现实可能的描述,也正是该剧众多经典之一,也符合李云龙这种自身装备简陋,却身经百战的前线指员应有的战术修养。其实后来解放战争中,东野七纵的大规模城市攻坚作战也采用了与此原理相通的战木,使其一成为解放军城市攻坚巷战战力最强部队,足见这种艺术的加工符合现实。

至于有人怀疑当时八路士兵配备的手榴弹数量,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一.冈崎大队是刚刚扫荡过黄崖洞地区,关家垴战场距黄崖洞兵工厂不远,三千多颗手榴弹不应该太难;二.李云龙之3600颗的数字,战场挥员和剧本创作者都不是爆专家,但都可以随口而出的大概数字,落实多少不可能象财务清单;三.战场兄弟部队甚多,独立团做为主攻,这种武器装备的临时调配在共产党部队中也是极其正常的行为。所以做为之艺作品,这种描不反无瑕疵,而且是必须的,总不能让现众等李云龙象个账房先生吭嗤瘪肚俩小时存报出个3599颗吧?

因此老铁个人认为,《亮剑》虽然不可能满足所有吹毛求疵者的吹毛求屁,但无疑是一部可称近乎完美的经典之做,其追求真实与追求艺术的完美结合,相比美国战争大片并无丝毫逊色。


铁岭锋


就我个人看来,《亮剑》就算是抗日剧中拍的比较客观的了。该剧有几点值得说一说。

首先,此剧并无神化人物。主人公李云龙泥腿子一个,文化程度低,说话粗俗,在残酷的战斗中成长,这符合共产党中许多指挥员特点。而且他两次差点被俘或牺牲,算是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剧本不算神化,较为真实。

其二,在战争中双方都伤亡惨重,这就不同于以往抗日剧。举两个例子,独立团在李云龙上任前,连吃两个大亏,第一次,在坂田手下吃了大亏,伤亡惨重,政委李文英牺牲。第二次,一𠆤营几乎只剩下一个连队,没打死一个敌人,后来才知道是山本特战队干的。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第三,肯定国军中也有抗日好手,剧中三五八团的楚云飞就是。这点也不容易。

也许你能找到一些否定的例子。但剧本总是要有一点高大上的东西的。就算是美帝,也是夸大自己,矮化日军的,看看他们的太平洋战争片就是。


南雷霆峰


以一本正经地描述方式,而却用戏谑式的表现手法:相对于之前漫画式的抗日神剧,‘’亮‘’剧可谓是一部‘’一本正经‘’地抗日神剧。




‘’亮‘’剧中的李家坡战斗,其原型系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中的关家垴、柳树垴战斗。当时妄图偷袭我八路军总部的敌冈崎大队,照着地图上标注的大致位置,偷偷摸摸瞎闯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附近。由于敌寇既不知八路军总部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黄崖洞兵工厂的准确地点,故而在偷偷摸摸地行动中被民兵发现并及时告知了八路军总部,彭总遂决定围歼这股自己送上门的敌寇。当敌寇发现八路军动向时,遂占领了附近易守难攻的关家垴、柳树垴两处地势险要之地(可以相互交叉火力支援)。八路军出动三个旅又两个团,八路军的强大力量明显压倒敌冈崎大队。但由于八路军处于不利的仰攻状态,而且又缺乏有力的炮火支援,所以在血战两昼夜后因敌军援兵将至,于是只得撤出战斗。如此艰苦的攻坚作战,在‘’亮‘’剧中居然被李云农在谈笑间,以所谓土工作业的方式,用一个营投掷出的三千六百颗手榴弹就轻松解决了敌冈崎大队。对此有‘’亮‘’剧粉曾竭力为之辩解:‘’亮‘’剧不是历史而是电视剧。请问这就是可以戏谑历史的理由吗?

辽阔广袤的晋察冀边区地域在当时既是敌后,也是全国抗日的最前线:不仅有晋绥军,也有中央军、西北军,以及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三十五军(傅作义部)等。就山西地域而言,还有驻防晋东南的八路军一一五师、驻防晋西北的八路军一二零师,以及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周边担任警戒任务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就作战划分而言,除了国军担负的正面战场作战外,八路军的敌后作战有一一五师的平型关伏击战、一二零师的雁门关伏击战、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庚部)的响堂铺伏击战,以及神头岭两次伏击战,还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雁宿崖伏击战,以及黄土岭伏击战(击毙敌酋阿部规秀中将)等。而在‘’亮‘’剧中的整个抗战部分,居然都是包打天下的李云农一个独立团在单独向敌寇‘’亮剑‘’。尤其是打平安县城一战,居然把整个山西都搅得‘’地动山摇‘’,以至于多股敌寇从四面八方出动增援,甚至连八路军总部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此戏谑这场原本惨烈的中华民族保卫战:在整部‘’亮‘’剧中的抗战部分,似乎只有一个包打天下的李云农独立团在抗战,而却忽略了同样在晋察冀地域与敌寇浴血抗战的其他中国军队。以一本正经地描述方式,而却用戏谑式的表现手法:相对于之前漫画式的抗日神剧,亮剧可谓是一部‘’一本正经‘’地抗日神剧。


翠羽丹霞


《亮剑》首播于2005年,至今已经11年多,但似乎从未为观众所忘记:她几乎一直是各大频道常播和暑期热播的剧目,其妇孺皆知程度直不亚于《西游记》《还珠格格》等老牌神剧,“亮剑”一词也从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用语。甚至于李幼斌的李云龙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等角色共同成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受欢迎的三十个荧幕形象”之一,这对于一个晚出至05年的剧来说是极其难得的荣誉。(其他几部有《上海滩》《血疑》《红楼梦》《渴望》等)

事实上,《亮剑》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剧。先说缺点。如果从严格战争剧、抗战剧的角度来说,《亮剑》是拿不到高分的,最多是及格。她存在的太多的硬伤,即使军史党史知识浅陋如我,也能挑出不少:一个普通的团居然有一次性用3600颗手榴弹的资本;毫无隐蔽的直冲式自杀式冲锋;李云龙多次抗命、杀俘而不被严惩(八路军纪律之严格今人很难想象);从始至终全部冬装;以及作者对冷兵器对决的酷爱和yy,原著中李云龙组织的所谓特种部队…虽然这并不符合史实。等等。有人说它是抗战剧的巅峰云云,这是笔者实在难以苟同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人又把它说成是抗日神剧的开端。我亦不能同意。《亮剑》的些许虚构还到不了“神剧”的程度。即使与后起的神剧有关,那也是后来者因功力不逮而遗其糟粕,失其精华而已,这个锅《亮剑》不背。按这些人逻辑,86版《西游记》大约也可算后来三流神话剧的鼻祖了。岂不可笑。)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放宽评价的标准,甚至根本不去用严格战争片的标准去看待它,而是把它看作是一部小说的改编剧,那我们会发现《亮剑》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剧。

首先说人物。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人物塑造好了,成功与否先不论,把握住观众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方面《亮剑》满分。李幼斌的李云龙确实令人大呼过瘾,他精彩的表现,成功表现出了农民出身、文化水平很低但又灵活狡黠且霸气十足、重情重义的共军将军李云龙身上的正气、匪气、霸气和灵气(此四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李云龙)。试想,我们这些生活在人情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限于教育、伦理、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大多很难做到那样的个性飞扬,那样的敢说敢做,敢爱敢恨,敢怒敢悲,敢笑敢哭。从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来说,郁积在身体和精神中的情绪,无论是什么,都一定要得到某种途径的抒发,整个人才会觉得畅快。其中,文艺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是最易被选择作为这种抒发途径的载体:人们在看小说看剧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代入进去,把自己想象成书中或剧中的某个人(通常是主人公),进而与之同喜同悲,同哭同笑。自然,当这个人物的经历真正打动你让你心有戚戚焉的时候,你就很难不去喜欢他。这就是为什么如李云龙、孙悟空、李逵、小燕子、白景琦等非常离经叛道、天不怕地不怕的虚构人物会经久不衰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人们通过代入的方式,很大程度地体验了生活中所难得或没有的人生体验,心里郁积的许多感受和想象得到了难得的抒发和喷薄。试想当我们和李云龙一起笑傲江湖、痛击日寇之时,当我们和他一起为了媳妇、兄弟敢于不顾一切大开杀戒之时,当我们体验着他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的喜怒哀乐,看着他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充满魅力的人生时,有谁能不从心里大呼一声“爽”呢?尤其是这样舒爽的观剧体验,是我们看通常的主旋律作品,看那些文质彬彬、道德爆表如孔夫子般的我党将领时所根本没法拥有的。如此一比,李云龙形象就显得尤为珍贵,尽管他是那样的不完美,那样的缺点一堆,但我们仍然会由衷喜欢这个真性情的汉子。当然,儒雅而不失勇武的赵刚,智勇双全深明大义的楚云飞,沉着而不失霸气的孔捷、丁伟,质朴勇敢又有点小狡猾的和尚,赤胆忠心的段鹏,乃至冷酷又充满一种独特魅力的山本一木……都是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一句话,把人当人来写,写出人的真实和复杂,是一切成功的叙事作品的共性。还值得一提的是,此剧中出现了几位我党的真实将领,他们分别是陈赓、彭德怀、左权、刘伯承、粟裕,与别的许多剧里他们那文绉绉的说教不同,这些形神兼备程度丝毫不亚于正牌红剧的演员,在《亮剑》里让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些将帅们那粗犷霸气豪迈的职业军人素质,那气冲牛斗敢笑敢骂的鲜明人格。试问这样一群完全不同以往、令人眼前一亮的革命军人群像怎能不获得观众的青睐?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亮剑》最吸引人之处。










淮河小周


神剧,但可以接受


JACK杰克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在我们中国最符合的一部抗日剧。



雄鹰向南飞


第一版很好!第二版可看!第三版扯淡!!!


老刀167678252


文艺作品不是论文,夸张是必然的!你说《地道战》《地雷战》神不?它有神的一面,好像土枪加地道、石头做地雷就能“解放”全日本似的,但人们认为就是经典。《亮剑》也是如此!什么打冈崎打平安,按史实根本就是笑话,如果你信以为真那就是更大的笑话!

衡量一件事你得有一个相应的标准,题主这个问题才是最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