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佐官刀很贵吗,与楚云飞送给他的勃朗宁手枪相比如何,你怎么看他们之间的关系?

虾米Minnie


一句话,勃朗宁手枪可以花钱买到,而佐官刀花钱买不到。

日本军官的配刀有荣誉的象征性。日本人承认投降,不是放下枪就算认投降的,而一定是交上自己的配刀,才视为正式意义上的投降。


所以对于八路军也好,对于晋绥军甚至中央军,日本军官的配刀不可能主动送给你。战争期间,想要得到配刀,只有通过战争的方式消灭对方。

李云龙伏击日军战地观光团的历史原型,是1943年10月的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率领16团一口气干掉日军“战地观摩团”120多名尉级以上军官。历史并没有详细记录这些佩刀的具体分配。

但是按照此前的传统,肯定会有一部分赠送给第二战区国民党高官的。因为就是要用这些战利品,来堵他们“游而不击”的嘴。此前772团在七亘村战斗中缴获的一把鬼子佐官军刀,就被刘伯承送给了卫立煌。

所以李云龙送一把佐官刀给楚云飞,按照真实历史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是融入到剧情中,可以理解,毕竟楚云飞作为一个战地观摩者,亲眼见证了李云龙的战场成就,从心底里叹服李云龙。

没有参加过一线战争的人需要日军官佩刀给自己脸上贴金,比如后勤的张万年;比如第二战区的很多国军将领。


而日军官佩刀是李云龙战场缴获的,李云龙却从来没有留过一把佩刀在身边,却将楚云飞送给自己的勃朗宁枪不离身一辈子。

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勃朗宁,一大一小,楚云飞称之为一雄一雌,雄的型号是M1900,雌的型号是M1903。

勃朗宁这款枪历史比较悠久,而且在当时国际军火市场不算太贵,存世量很大,但由于填弹量和射程,到了二战已经退出战场主流。

但是在物资匮乏的晋西北绝对是稀罕物,更何况楚云飞的勃朗宁子弹不是通用口径的9毫米。所以这对勃朗宁手枪真正用意在于收藏。

剧中用勃朗宁,炒米认为还有另一层用意,因为一战爆发,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手枪就是勃朗宁。所以这里则隐喻,李云龙和楚云飞之间最终会因为抗战胜利,而分道扬镳。两个阵营之间必然爆发战争。


很显然这对勃朗宁绝对不是第二战区配发给楚云飞的。根据国民党高层军官有自己配枪的传统,这应该是楚云飞自己买的。

从剧中透露出的楚云飞的品味,吃饭有专门得鲁菜厨子,穿衣喜欢美式小翻领,配枪喜欢收藏款勃朗宁。这恰恰是当时接受过西式教育的社会精英阶层。

楚云飞和李云龙存在着阶级上的隔阂,但是再晋西北抗日的战线,大家同仇敌忾,彼此惺惺相惜。


我们并不知道佐官刀是否陪着楚云飞走过一生,但是勃朗宁最终却结束了李云龙的生命。

李云龙自从要了那只雄枪M1900之后,可以说枪不离身陪了自己很多年。

一开始许给了秀琴,几次想用王八盒子和镜面匣子换,都未能得逞。最终秀琴被俘,攻打平安县战斗结束,在担架上,邢副团长又把勃朗宁交给李云龙,此后一直不离身。

因为那一刻勃朗宁变成了秀琴。直到在南京军事学院,要交配枪的时候,勃朗宁再次露面。

而在原著小说里,李云龙正是用这只M1900勃朗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炒米视角




楚云飞第一次见到李云龙,也可以说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专程前来拜访。两人十分投缘,一见倾心,从此就成了好朋友。楚云飞出身于名门望族,出自于对李云龙的尊重,就把自己珍藏的勃朗宁手枪送给了李云龙。李云龙一直把这支手枪带在身边,最后也用这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在国际上流行的是9毫米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种手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一直沿用到后来的越南战争。使用它的时间跨度比较久,在全球大概一共销售了250万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手枪就是勃朗宁,正是这一次的刺杀点燃了第1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楚云飞手中的两只勃朗宁手枪,应该都是珍藏版的。一大一小,被李云龙称为一公一母。大的型号是M1900,小的型号是M1903。

楚云飞手中的这两支手枪在当时已经不是主流的枪型,但数量极少,并且是勃朗宁手枪里边的开山之作,也是经典款。因此收藏价值很高,并且收藏价值大于实用性。



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那把佐官刀,是李云龙在伏击日军军官观摩团时缴获的战利品。当时李云龙一网捞到了不少大鱼,干掉了一个少将和6个大佐。也就是说拿到了一把将官刀和6把佐官刀,这在抗日战争中单次战役收获是相当大的。

此前李云龙收到了楚云飞手中的勃朗宁手枪,礼尚往来,自然是要回敬一份礼品的。李云龙本来是想把那把将官刀送给楚云飞,但是将官刀被旅长陈赓给要去了,就只好送给了楚云飞一把佐官刀。


李云龙干掉的大佐相当于团长,在日军中一般是联队长,手下有3700多名官兵。以当时的侵华日军200多万来算,当时在国内的日军大佐应该有500名左右。

表面上看来,日军的大佐数量也不少。但在抗日战争中日军的装备和战斗力都非常强,成建制的消灭日本一个联队的情况就比较少。因此能够缴获一把大佐的佐官刀,是非常少见的情况。



如果一定要比较勃朗宁手枪和佐官刀到底哪一个更贵重一点,说实话这个还真的很难比。勃朗宁手枪虽然产量比较高,但流入国内的数量比较少。佐官刀的数量虽然比较少,但就其材质而言,收藏价值也并不是非常之大,当然出身于将门,祖传的刀除外。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的军刀也作为权力的象征移交给了中国军方。这些军刀被军政两界的人士大量收藏,甚至在北京的军官大院里,有点身份的军官都会有一把。在很多时候这也是出身于军官家庭的孩子吹牛的资本,也是拿出来炫耀的本钱。


早期的勃朗宁手枪产量并不高,实用性不高,但因为流传下来的数量少,收藏价值比较大。m1935型号的勃朗宁手枪比较好用,装弹量大,发射速度快,但在全球销售的数量太大,因而收藏价值不大。

改革开放后,中日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了。有不少日本贵族的后代到中国来花重金购买当年他们老祖先留在中国的军刀,因为一般是祖传宝刀,做工比较精细,自然是收藏界的良品。相对而言,日军的佐官刀收藏价值会更大一点,这也只是针对于现代而言。在抗战的那个年头,勃朗宁手枪的实用价值更高一点,也显得会更有派头。

对于李云龙和楚云飞而言,两个人是惺惺相惜的好兄弟。相互交换礼物是双方输出诚意的证明,也是彼此的尊重。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礼品有价,但情谊无价。相对于两个人的兄弟情谊而言,不管是佐官刀还是勃朗宁手枪都不值一提。


新知传习阁


李云龙是亮剑里的主人公,楚云飞则与他演对手戏。两人虽分属于共产党和国民党,彼此政见不同,但两人却是很好的朋友,惺惺相惜,曾在抗日战争中联手抗敌。李云龙曾经送给楚云飞一把佐官刀,而楚云飞则把一把勃朗宁手枪送给了李云龙,这叫礼尚往来,那么,这两件礼物中,哪一件更贵重呢?

先说说佐官刀。刀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之一,日本人尤其崇尚武士刀,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每把武士都有自己的一把武士刀,他们会好好珍惜保养,人在刀在。当然,这些刀有可能还是他们祖辈传下来的,意义就更重大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日本军官带着他们的刀来到了中国,李云龙得到了佐官刀是通过伏击日本观察团,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收益,他一下子就得到6把刀,而佐官的官职大概跟李云龙自己差不多,就是团长级别。佐官的数量,应该有几百到1000人。虽然这个数量看着不小,但结合实战,其实中国军队是很难获得这种刀的,因为在战争当中,枪炮不长眼,刀有可能就被炮弹炸得粉碎,或者是在刺刀战役中,缺口折断,丧失用途,又或者是作战后检查战场不仔细,把隐蔽处的刀给漏下了。

再结合亮剑一开始,李龙在向老战友死皮赖脸地要手榴弹时,老战友被他磨的受不了,答应多给他10箱,但有一个条件是要给他搞到敌人指挥官的指挥刀,由此看来,这种佐官刀的价值其实是很高的。

那么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勃朗宁价值又如何呢?勃朗宁是一种手枪,这种手枪在一战之前就开始生产,确切的说是在19世纪末。比较著名的生产国家有比利时,美国等国家,这种枪在军事上可以装备军队,在民用上可以装备警察,用途十分广泛,并广泛应用于一战二战时期。

当然这是针对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说,对于抗战时期的中国,自然无法仿制这种精巧的手枪,获得只能是靠缴获,但缴获是什么?是靠天吃饭看运气,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勃朗宁手枪在当时还是相当珍贵的。

在亮剑中,楚云飞有一对勃朗宁手枪,一个稍微大一些,一个稍微小一些,楚云飞把那把大的送给了李云龙,当时李云龙就表现的非常高兴,他是个识货的人,自然能明白这个手枪的价值。从此之后,李云龙就经常带着这把勃朗宁的手枪,就连他最后在特殊期间受到冤枉,被逼自杀的时候,也是用这款手枪饮弹而亡。

其实粗略来说,佐官刀和勃朗宁手枪的价值差不多,在当时的中国都是稀罕的东西。当然两个人送礼物并不是要严格比较价格,他们不是商人,而是好朋友,刀和枪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所以无论贵贱,礼轻情意重,两人的友谊随着这种物化的载体得以延续,即使是解放战争中二人都差点致对方于死地,也没有破坏他俩之间的感情。

用亮剑中一句经典的话来做结尾:一把勃朗宁,一辈子的恩恩怨怨。


历史漫谈君


佐官刀是日军94式军刀的一种。

抗战时期的94式日军军刀大体上可以分为:将官刀、佐官刀、尉官刀三种,跟日军将、佐、尉三等军衔对应。佐官刀,顾名思义就是给那些军衔为大佐,中佐,少佐的日军军官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94式军刀装备日军之时,日军还特意给天皇制作了一把大元帅佩刀,体现天皇对军队的统治地位。



除了军官用刀,日军还制作了大量的"九五式下士官用刀",专门装备曹长、军曹、伍长等,冲锋在一线的日军刽子手!这些军刀就是臭名昭著的“万人斩”,杀人无数!

《亮剑》中,李云龙围歼日军华北观摩团,杀了日军一个少将旅团长,六个大佐联队长!也是因此,李云龙得到了一把将官刀,六把佐官刀!老李发了大财了。

日军的少佐,相当于我军的营长。日军大佐一般担任一个3500多人的步兵联队联队长,相当于我军团长。这个少将更不得了,那是日军旅团长起步!


(被李云龙杀死的旅团长 )


李云龙一个“野鸡团”团长,竟然干掉了日军六个正牌联队长,一个正牌旅团长。这个牛,够他老李吹一辈子了。要知道,国军集中一个师兵力才敢围堵日军一个联队。而且,还不一定打的过。


八路军曾经在关家垴集中万人围歼日军冈崎大队五百人。最终,也没全歼日军,更没有拿到冈崎所配带的佐官刀。


而且,再加上日军特别重视军刀,就算军官死了。士兵也会带走他的佩刀。所以,日军军官的佩刀,特别难搞。

所以,李云龙给楚云飞的佐官刀相当贵重。楚云飞送的勃朗宁只是一个“礼品”,有钱就能买。而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佐官刀,后面还有一个日军大佐的命!那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凭晋绥军的本事,在战场上打败日军,杀死一个日军大佐,并获得佐官刀的几率,太渺茫了。


不过,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日军全部缴械投降,军刀全部交出。此时,国民党手里有的是各种日军军刀。不过,这样获得的军刀肯定没有战场上打来的更有意义!


勇战王聊历史


晋中左权县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有一把日本军刀,现在还是银光闪闪像电镀的一样,旁边八路军和游击队用过的大刀都锈迹斑斑,发人深省啊!历史不能忘却!





璩凌雲


先说说楚云飞送出的勃朗宁和李云龙送的日本佐官刀哪个珍贵?勃朗宁小手枪,那绝对是好东西,那个年代上战场的大头兵,连把汉阳造都是好枪,更别提手枪,还是比利时的勃朗宁了,那是很少见的,不仅仅是有渠道,有关系,而且还得有钱,才能搞得到!楚云飞也只有一对而已,所以他也是很大方的送给了李云龙一把。那么李云龙送的佐官刀呢?佐官刀,做工也是非常精美,材质也是不错的,单从价值上说也算对等吧。但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可大大不同!佐官,也就就是我们的校官,要营以上的军官才能授予的军衔,刀上一般都要刻有所属军官的名字,随身佩戴,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世界是一流的,缴获了校官的指挥刀那代表军人非常卓越的战功,更何况当时李云龙可是还干死一个旅团长,少将(当然将官指挥刀肯定上级要走了),楚云飞是现场见证者,所以这把指挥刀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多深的关系,多厚的家财也换不来的!所以您觉得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手枪,李云龙送的佐官指挥刀哪个更珍贵?

再说说楚云飞和李云龙到底关系如何?个人愚见,他们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性质代表性人物!楚云飞所属的国民党,代表着资本家阶级,属于富家子弟,忠于他们的三民主义,忠于他们的领袖蒋公;李云龙所属的共产党,代表着公农阶级,属于劳苦大众,忠于我们的共产主义,忠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两个人,或者说他们所属的党派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为好朋友呢?能,但要在特定的情况下!第一种,国家有难,比如外敌侵略,国共两党暂时放弃成见,联合起来抗击外敌时,是兄弟,是好朋友,楚云飞和李云龙就是真实的体现,他们佩服对方的才华和能力,欣赏对方的人品,但是不能谈政治;第二种,哪里就是他们都退出各自党派,离开所属部队,归隐山林,一起做些生意或者其他事情,他们会成为朋友,甚至可以做出一些大事,但是不能谈论阶级!

延伸一下: 在解放前,我们的国家刚刚结束了清廷的衰落,北洋军阀混战的动乱,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中原大战的摧残,全国一片狼藉,百姓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此刻挨千刀的倭国小鬼子,趁着我们低迷又来侵略我们,妄想着吞并我们,又是八年艰苦的,惨绝人寰的战争!当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力战胜外来之敌的时候,国家未来的走向,就是这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了!那时的劳苦大众不知道是资本家的多少倍,如果由国民党独裁,统治中国,那跟封建社会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人民当家做主,我们工农阶级组成的共产党战胜国民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如果蒋公当初不一意孤行,不要搞独裁,答应当时我们中共的条件,哪来的台湾问题?祖国早早完全统一,或许祖国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






超玉诩


肯定是佐官刀贵重啊,不论是它本身的价值,还是意义,勃朗宁手枪都比不上一把佐官刀。

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第一次去八路军独立团驻地参观,见到李云龙时,赠送了一把勃朗宁手枪。而李云龙穷的叮当响,啥也没给,直到虎亭据点,伏击了日军一个观摩团,缴获了十多把佐官刀并赠送了一把给楚云飞,这把老楚给激动的。

二战期间,勃朗宁手枪几乎是全世界范围内性能最好的手枪之一,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一直用到了越战。当年这把手枪在全球卖出了五百万把的销量。

当时,国内一把勃朗宁的售价在十五美元左右,共产党指挥官估计是买不起,但国民党绝对都配备有,在各类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不论是国军指挥官还是军统头头人手一把勃朗宁。



所以,当楚云飞赠送李云龙一把手枪时,李云龙也只是计较了下:大丈夫怎么能佩戴一把母枪了!显然,在李云龙心里,枪不枪的,只要能用就行。而且,在赵家峪时,李云龙把它转赠给了秀琴防身用。

由此可见,一把勃朗宁手枪在当时还是很容易搞到,实际使用价值要高于收藏价值。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防身、杀敌上!

而日军的佐官刀虽然也是制式武器,但数量明显少,在当时,日军当中够资格拥有佐官刀也就五六百人,从二战时期,日军编制来看,作为少佐,最少是一个大队长,拥有一千一百名士兵,在这一个大队中,最少配置了一个运输中队、三个步枪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配置了九二步兵炮,以及少量的反坦克枪)。由此可见要想成建制消灭日军一个大队,对于八路军甚至于装备明显要好的国军要有多困难。

举个例子,太原会战时期国民党总指挥卫立煌多次抱怨共产党只是游而不击,根本无法正面抗敌,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非常生气,刚好我军在七亘村伏击日军大获全胜,缴获了一把少佐军刀,刘伯承命人送给卫立煌,彻底堵上了他的嘴。可见当时能缴获一把佐官刀意义有多大!



并且在《亮剑》中的一些细节,也突出了缴获佐官刀的难度,有一次李云龙到八路军后勤部敲诈了二十箱手榴弹,而张万年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一把佐官刀,甚至尉官刀都可以。这也侧面说明了缴获日军军官刀的难度。


那么再说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这把佐官刀,老李伏击战地观摩团的时候,楚云飞就说:车上最少一个少将、五六个大佐,等李云龙赠送佐官刀时又说:将官刀让我们师长拿走了,只能给楚兄一把佐官刀了,由此可以判断楚云飞至少是得了一把大佐或中佐刀。



综上所述:一把佐官刀的价值远远大于一把勃朗宁。一把佐官刀不仅代表着军人的荣誉,同时也寄托了李云龙对楚云飞的认可和惺惺相惜!


大侃聊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很宝贵了。

作为的佐官刀,也就是日军校级军官的佩刀。

在战场上,想要击毙一个日军校级军官,难度是很大的。

日军大队长,通常是少佐或者大尉。

也就是说,想要夺得一把佐官刀,就必须击毙大队长级别的军官。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困难的。

亮剑架空的关家垴战役中,2万八路军围攻2天多,没有吃掉500多冈崎支队。支队长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倒是被打死!

这个冈崎支队,是半支大队的编制。

虽打死了冈崎谦受被打死,但关家脑没有被攻克,八路军也就无法打扫战场,缴获那把军刀。

而八路军、新四军8年期间,并没有全歼1个大队长的记录。

著名的梁山歼灭战,说是歼灭日军一个大队,实际上日伪军出动总兵力只有400多人。而日军一个大队是有1000多人。

其实,即便是几百万国军全歼1个大队长的战例,也是很少,更别说打游击的八路军。

所以,无论国军还是八路军,想要缴获一把佐官刀很困难,对八路军来说难度尤其大。

所以,李云龙把这把刀送给朋友,是非常真贵了。

至于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手枪,无论是什么型号也没什么稀奇。

所谓一枪二马三花口,这三种勃朗宁手枪在中国很多,保守估计也有几十万支,没什么了不起。

在民国时期名气很大的撸子枪,大部分就是勃朗宁手枪。

图中楚云飞拿的是花口撸子。这种撸子类似于今天的64式手枪,是自卫使用的,体积很小,被戏称为女人用的枪。

以李云龙的性格,未必会喜欢花口撸子。


萨沙


少佐的军衔相当于少校,当时李云龙和楚云飞的军衔最多是大校,所以佐官刀也是非常珍贵的,楚云飞送的勃朗宁手枪,弹容六发,比利时FN公司生产,对于李云龙来说适合当个纪念品,而对于之后这只手枪身上发生的事就远比佐官刀要珍贵了。
这把勃朗宁在李云龙驻扎在赵家峪的时候送给了李云龙的第一个老婆秀琴


也在秀琴从县城
回村路上遇见日本兵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说这把枪救了秀琴一命,这把勃朗宁在我看来更象征着李云龙与秀琴之间那在抗日时期令人歌颂的的革命爱情。

在我看来李云龙与楚云飞之间是惺惺相惜的,这把勃朗宁身上也同时承载着两位军人间的互相欣赏,虽然他们之间的信仰不同,可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确实丝毫不减。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处在不同的阵营中,但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时候积极主动,同仇敌忾。
两人在国共交战中相遇,都受了重伤。却在醒来后都念叨着对方。最后李云龙自杀了,楚云飞在金门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还用广播的方式高调的悼念李云龙。晚年经商的楚云飞更是回到大陆买下了李云龙的故居以表纪念。


小花猫看剧


二野名将王近山是《亮剑》李云龙的重要人物原型,抗日战争时期他有两次著名的伏击战都与日本军刀相关,第一次是772团在七亘村的“叠伏”,刘伯承师长将战斗中缴获的一把鬼子佐官军刀连夜送给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用事实堵住了国民党方面指责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臭嘴。



七亘村两次伏击战共消灭日军400余人,按战斗规模和日军编制计算最多击毙了少佐级军官,这已经很是轰动一时了,足见抗战时期缴获佐官刀的影响力。而1943年10月的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率领16团一口气干掉日军“战地观摩团”120多名尉级以上军官,按照鬼子军官刀不离身的作风,这一次的军刀缴获肯定颇丰,因为光大佐就有六个。

侵华日军佩带的军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军官和士官列装的制式军刀,它以1934年为分界线称为“新军刀”和“旧军刀”,1934年以后生产的陆军军刀共有九四式、九五式、九八式和三式共四种型号,其他的都属于“旧军刀”范畴,比如什么“三十二年式”等等。一种是军官自带的家传武士刀,一般来说,军官级别越高自配军刀的可能性越大,毕竟高级军官受军事条令的约束较小。



日本军刀阶级的区分主要看“刀绪”,就是挂在军刀尾部用绳子编织的饰品,对军刀而言刀绪既有装饰功能也有实用功能。其中日军的尉官刀是蓝色刀绪,佐官刀是红色刀绪,而将官刀则是红色刀绪上绣有斜点状金线,并且流苏也是金色的,比较考究。

因此缴获的军刀曾经是何种级别军官所用,有经验的军人一眼便知,尤其是许多将佐军官的家传武士刀历史悠久、做工精美、甚至配有特别饰物,不仅价值不菲,也极具收藏价值。




按李云龙的说法,在虎亭附近伏击战斗中缴获的唯一一把将官刀“被旅长要去了”,旅长那是李云龙惹不起的人物,并且旅长也确实达到了将军级别,这事听着靠谱。那么赠与楚云飞上校的只能是佐官刀了,不过这已是很高的礼遇了,哪个八路军将领不喜爱军刀这种战利品呢?

尽管李云龙所部一次性缴获了100多把,但一样是“狼多肉少”,上级和老战友们都饶不了他。况且对楚云飞这样的校官而言,佐官刀也非常符合身份。



《亮剑》里的边区后勤部长张万和,被李云龙敲诈走20箱手榴弹后的唯一要求,就是给他弄把日军指挥刀,注意张部长没有直接索要佐官刀,意思是哪怕是弄来一把尉官刀他也很满足了,可见抗日军人们对这东西的趋之若鹜,不仅因为日本军刀做工精良,最关键的是,一把战利品军刀标志着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纪念意义非凡。实际上,大批机制的尉官刀和士官刀并不值钱,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缴获的这类军刀堆积如小山,但将官和佐官刀确实比较罕见,其中亦不乏祖传名刀。

所以楚云飞回赠的什么比利时FN公司制造的手枪就弱爆了,国民党高级军官有自购佩枪的传统,但无论一雄一雌两把勃朗宁价值多少美元(当时一把美制M1911手枪的成本价格仅为15美元),都无法与李云龙所赠的日本佐官刀相提并论。因为如此珍稀的战利品是无价的,是用抗日军人鲜血换来的。

八年抗战,战斗中击毙佐级军官并不容易,国军战报上一律都得公布佐级死鬼的详细姓名。



作为抗战军人的双方代表,李云龙和楚云飞就私谊而言可谓是惺惺相惜的,一个是满腹经纶科班出身的黄埔精英,一个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泥腿子战术高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李云龙的神机百变,楚云飞的图上作业,都是他们互相折服之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环境下,军人之间互赠礼品也很正常,而武器通常是首选。

至于价格根本不是他们当时所考虑的问题,只需送上自己的最心爱之物来表达情感。

李云龙坚决不要“母枪”,而受赠的雄枪在赵家峪转送给未婚妻秀芹,后来这个家伙企图用王八盒子和快慢机骗回来,结果未能得逞。秀芹被俘后手枪必然被山本特工队所得,但是《亮剑》中并没有交代雄枪的确切下落,要么就是在平安城楼上被二营长的“意大利炮”轰得没了踪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