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钓底层鱼钩离底好,还是钩躺底触底好?

喜野钓


底层鱼,顾名思义,就是常年在水底活动觅食的鱼类,比如鲫鱼,鲤鱼等。一般情况下,垂钓底层鱼类,我们还是要选择钓底的方式,但由于个别原因,导致其上浮也是存在的,我们在作底层鱼时也要根据当时的鱼情,来合理的调整我们的垂钓方式。



我们钓底时的状态通常分为三种:

一、一钩到底一钩悬(轻触底)。此状态通常是在鱼儿开口比较好,窝点鱼儿较多,吃食较猛时的调钓方式。此种调钓方式是通过调高钓低来实现的,比如调5~6目,钓1~2目,这时的双饵在水底的状态为一钩到底一钩悬和一钩到底一钩轻触底之间。此种调钓方式可以有效放大鱼吸食饵时浮漂的动作,有利于垂钓者,更容易抓住鱼口,从而提高鱼获量。

二、双钩卧底。双钩卧底子线的状态是弯曲的,此种调钓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鱼儿吸食饵料的入口率,增加钓获量。这种状态是通过浮漂的调低钓高来实现的,比如调平水钓1~4目。此种调钓方式适用于垂钓轻口、滑口鱼和前吻比较长,嘴长在下方的底层鱼类。


三、铅坠到底。顾名思义,此种状态就是铅坠比较重,可以到达水底,从铝坠以下的子线和饵料平躺在水底。此种状态被钓鱼人称之为钓跑铅。这种调钓方式适用于小杂鱼闹钩非常严重和垂钓超大型鱼类。

底层鱼有时也会因为气压和温度的原因造成离底或上浮,此时我们可以用钓离底的方式来垂钓。使用吃铅量比较大一些的浮漂,半水调漂到漂肚上方,挂上双饵浮漂还可以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即可。底层鱼轻微上浮时还会开口吃食,但上浮比较严重时就不会开口进食,此时我们可以收竿回家,等到气压和温度恢复正常时再来作钓。


钓无定律,我们还需要在具体作钓过程当中,根据当时的水情、鱼情、温度、气压等各种相关因素来合理的调整我们的垂钓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鱼获。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看法和更好的垂钓方式,请在下方回复,谢谢。


悠然小钓


你好,

关于钓底层鱼钩子是离底好还是触底或躺底好,这方面我在实战中非常的有感触,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钓离底还是触底或躺底好,有三个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注:以下所说的悬空即离底的意思):

1.是野钓还是钓养殖塘(或黑坑等);

2.是钓静水还是走水(走水,即有水流);

3.垂钓的目标鱼种;

第一点,自然水域的鱼儿吃食比较谨慎,如果钓的灵(如下钩轻触底,上钩悬空),会导致浮漂出站很多假的信号,从而导致中鱼率降低,另外由于自然水域的食物偏少及鱼儿天性胆小、喜静的特点,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在水下觅食,而水底的淤泥多,所以经常会出现拱食的状态(尤其是大鱼,如鲤鱼,特别能体现出这点)

所以如果是野钓,一般建议钓钝些,常见的钩子水下状态:下钩躺底,上钩轻触底(即钓下钩躺底,上钩轻触底好)。

再说说养殖塘,大家知道养殖塘一般都是人工在喂养鱼儿,一般要么投喂一些颗粒,要么把一些水草等鱼儿爱吃的植物仍在水里(漂在水面)。那么久而久之,鱼儿习惯了这种吃食方式,抬头在水面或水的中上层去抢食,所以钓养殖塘建议钓灵,钩子在水下的状态为:下钩触底,上钩悬空(即钓下钩触底,上钩悬空好)。

第二点:如果在没有水流的水域做钓(即静水),钓上钩触底,下钩悬空或上钩躺底,下钩触底好;如果做钓的水域有水流,则建议钓钝,把钩子在水下的状态调到:双钩躺底子线弯曲的状态或钓跑铅,即铅坠躺底,也就是钓躺底好。

第三点:钓鲫鱼、鲤鱼等嘴巴朝前底层鱼,钓上钩躺底,下钩触底好,如果钓鲴鱼、鲮鱼等嘴巴朝下的鱼种,则钓双钩躺底好。

最后,我再说一个非常容易判断是钓钩子躺底好还是触底或悬空好的办法:初到一个水域做钓,你可以先钓灵,即上钩触底,下钩悬空,在抓鱼口的过程中,如果钓灵时口总抓不到,这时你可以把浮漂慢慢上移,即由钓灵变钓钝的过程(由上钩触底,下钩悬空到上钩躺底,下钩触底甚至是钓跑铅的过程),当你调整的状态能很好的抓到鱼口,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啦,而这种钩子在水下状态就是垂钓时最佳的状态。

好了,关于钓底层鱼是钩子躺底好还是触底或离底好已经有了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大鲫大鲤!





小康爱钓鱼


钓底层鱼一定是让双饵到底最合适,因为底层鱼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在水底附近觅食。但是底层鱼有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离底,当底层鱼离底之后就需要采用行程钓法。

钩饵离底会产生很多问题

底层鱼由于习惯了吃躺在水底的食物,所以如果钩饵一旦离底,悬浮在水中,底层鱼在觅食的时候就会产生警惕心。

另外,很多钓鱼人都认为一饵触底一饵离底是很适合钓底层鱼的,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一饵触底一饵离底会导致浮漂剩余浮力过大,即便鱼吞下饵也很容易因为剩余浮力过大导致空竿或者脱钩跑鱼的现象出来。

底层鱼可能会离底

鱼在很多情况下会离底,例如水中的含氧量降低的时候,或者是不同水层之间温差较大的时候,底层鱼就会出现部分离底的情况。底层鱼离底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是不会出现所有底层鱼都离底的情况,离底的始终只是部分的底层鱼;第二是底层鱼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很可能会分布到不同的多个水层。

底层鱼离底需要钓行程

由于底层鱼离底充满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底层鱼离底之后钓定层浮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做法是钓行程,也就是让钩饵以均匀缓慢的速度下落,吸引离底的鱼在这一过程中接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离底接口。钓行程需要维持较快的抛竿频率,钩饵到底之后不要做太长时间的等待,采用高频率的抛竿换饵才能有更多的中鱼机会。


眼镜哥说鱼


呵呵,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看了其它朋友回答的情况,感觉还是回答一下吧,建议你研究下动态钓鲫法。何谓动态钓鲫法?也就是在一天的做钓过程中,根据鱼口和鱼层的变化实时调整钓的水层,你比如说夏季,早上和晚上水温不太高,鱼一般喜欢游到钓水处觅食,这个时候可以适当钓浅,也就是说可以适当钓底,而中午的时候鱼会向深水游,这个时候就需要钓深水了;到了深水后,是不是一直要坚持钓底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情况阳光、水温和饵料的原因鱼的聚集水层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你的浮标从入水一直到底这一过程始终无口,那说明你钓的位置鱼的密度非常低,或者说是鱼没有聚过来,如果浮标入水后在快到底的时候往往会来一口,抬竿中鱼,说明鱼已经上浮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浮标,向下拉动浮标,将鱼食固定到中鱼的水层,这个时候就会稳定的中鱼了,如果你一直死打底,而又不会抓行程中的动作,往往是浮标下降的过程中乱动,到底后无口了。

钓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半水接口频率较高,就要果断的调整浮标,因为这说明你钓位置鱼已经上浮了。动态钓鲫法,就是全水层钓鲫的方法,最低可以钓到底,最高可以钓到水皮,只要浮标有动作抬竿能中鱼,就说明你钓的水层合适了,钓底还是钓浮取决于鱼而不是你固定的钓法



丹江农人小辉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是根据鱼情来选择的。

底层鱼,顾名思义是栖息在水底的鱼类。因为生活习性的关系,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上浮的,所以我们在垂钓底层鱼种时,一般是需要饵料到底的。


饵料在在水底的状态什么样为最好呢?这个是有鱼情决定的!

比如,双钩挂饵躺底,这样的方式对于长期在水底觅食的鱼儿来说是没有什么戒备的,警惕性不高,咬钩多为是实口。这种方式在野外守大鱼时常会这样调漂。

如果在“发窝“或者“抢鱼“的情况下,双钩挂饵躺底就显得有点慢了。这时我们可以调灵一点,信号传递的更快些,鱼儿的接口也会多些,中“双飞“的几率也会大些,对增加鱼获是有帮助的。


什么时候钓离底呢?

在水底有水草杂物或者酱层的情况下需要钓离底。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钓底的话,饵料会陷入其中的,鱼儿找不到饵料,还怎么钓鱼呢?这种情况钓离底一般5公分左右就可以了。

还有,鱼儿上浮的情况下也需要钓离底的。

比如:气压低溶氧量低时,垂钓雨中时(下雨会造成水底浑浊),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鱼儿上浮,这时水底已经没有鱼了,就需要钓离底了。

所以,钓底层鱼,什么时候钓时候钓底,什么钓离底,是需要根据鱼情来决定的。

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并分类放置。


石头煮生活


在钓底层鱼的时候,有人钓双钩躺底,有人钓一躺一触底,还有人钓双钩离底,那么到底哪种钓法好呢。

不管哪一种钓法,都存在他的优缺点,只不过是跟据所钓水域情况不同而选择某一种钓法而己。当你在流动水域钓鱼时,因走水你不得不加铅,那么此时铅皮肯定是到底的,所以双钩也是相应躺底的,这种情况下,钓鱼时只能抓死口(也可以用双铅增加灵敏度)。再就是天气原因,当有时气压偏低时,底层鱼有时也会游离底层,那么你再双钩到底鱼肯定是吃不到饵料的,所以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钓离底,鱼儿才能吃到饵料。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钓底层鱼时,最好还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这样可以上钩诱鱼下钩钓鱼。还因为有时鱼吃食习惯或其它因素,有时上钩中鱼有时下钩中鱼,所以一钩躺底一钩触底相应来说也会增加中鱼率。另外,当我们在酱层比较厚的水域垂钓时,钩饵就不能躺底了(钩饵落入酱层里,鱼看不见),此时就要上钩离底下钩触底。

总之,钓鱼时一定要灵活多变,随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鱼获。



野钓秦淮


根据底层鱼的生活习性,我认为钩躺底是最好的状态!但是现实垂钓中,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鱼类来调节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才能有更多的鱼获!


就拿我们经常钓的鲫鱼和鲤鱼打个比方吧!
大家知道,鲤鱼吃食得时候是用嘴拱底下的泥里找食物,我们一般野钓的时候,看到水面上冒出一片气泡,那就是鲤鱼在水底拱的泥里面冒出来的!很好分辨!鲫鱼吃食的特点是屁股朝上头朝下吃饵,吃完饵料一仰头就游走了,所以大部分钓鲫鱼是往上顶浮漂,这是鲫鱼吃饵后仰头牵动铅皮坠导致的!所以根据鲫鱼鲤鱼的吃饵习性,我认为还是饵料一钩躺底,以后触底是最好的!



但是,不同季节、不同的水域、不同的气压,底层鱼也并不是一直都在底层巡游,鱼是趋温性动物,哪里的水温适合它们,鱼儿就喜欢待在那个水温中!所以说,底层鱼要钓离底,是根据水温来确定的!比如,秋冬季节,天气晴朗,水面上的水温升高很快,底层鱼就喜欢离底去上层水面,或者去岸边的浅水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钓离底或者岸边的浅水区!


我们要钓鱼,得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气温对鱼儿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不同的水域来因地施钓!钓无定法,灵活运用!


探钓者老袁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过于考虑底层鱼还是中上层鱼了,鱼钩在水底的状态是什么样,取决于鱼层和水底结构,还要考虑到钓法和水流问题,综合对比才能找一个最佳点,那么:

  1. 首先要考虑为什么离底?

  2. 鱼钩在水底的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

只有搞清楚了这两点,才能去选择让鱼钩在水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能不考虑任何前提就去决定是钓底还是钓离底,甚至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离底,还需要兼顾一下行程,因此:

  • 通过观察是否有截口、浮漂出现的动作来判断鱼处在哪个水层,可以迅速调整垂钓的方向,没有任何前提的话,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 离底这个太笼统,离开水底5公分、10公分、20公分都叫离底,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钓离底,决定你做出这个决定的依据和因素务必要搞清楚,反正没口了,试一试离底这种想法是不可靠的。

首先要考虑为什么离底?

大多数底层鱼,我们常规的对象鱼多为鲫鱼、鲤鱼,剩下还有黄辣丁、鲶鱼等偏肉食性鱼种,这两种钓离底效果一般,所以一般都是指鲫鱼和鲤鱼。考虑钓离底第一种现象是:虽然这两个鱼种是中下层鱼种,但也不是时刻在水底的,尤其是一些水底有锋利石头,杂草的地方,这两个鱼种都会出现离开水底一定距离的情况。


第二种现象就是浮漂出现了异常动作,相对于底部的鱼口外,浮漂出现了下降过程中的截口、或者明显有目标鱼蹭线的情况出现,这才是考虑钓离底的主要原因,第三种情况是就是鲫鱼和小鲤鱼有向上追食的天性,尤其是鲫鱼是可以通过手法将水层拉起来,台钓速钓的优势也正在于此,这种是主动钓离底的想法,但这种方法要求有一定密度,密度小是很难操作的。最后一种情况就是黑坑的鲫鱼和鲤鱼,因为收到环境或者自身应激反射的原因,会出现离底现象,这种情况在黑坑是比较常见的。综上所述,当明确了以上4点后,这才是做出钓离底的主要原因。

鱼钩在水底的状态取决于什么因素

采取钓离底或者躺底钓都是要进行选择的,我们主要来说离底钓,当你知道了什么情况下采用离底钓,那么反之的情况就是适合躺底钓,就不用累述了。不管是因为上述的哪一种原因,个人认为离底钓是主动求变的一种体现,鱼发出了明确信号,你采取正确方法应对,自然渔获就好了。这是我认为选择鱼钩在水下什么状态最重要的因素。

同时,如果只是轻微离底钓的话,没有必要可以去调整浮漂,无论是提灯钓还是提高逗鱼频率,都可以让鱼钩在10几公分的范围内主动产生离底的情况,多用于鱼轻微离底,抢食欲望强烈和增加摄食欲望的时候,鱼有追活饵的天性,当鱼钩忽然从底部挑起来,重新产生下落的形态,会刺激鱼追食,所以我更偏向逗鱼来先期判断一下鱼口,如果确实是逗鱼后发生的截口多,那么再考虑直接钓离底。

关于最后的总结归纳

无论采取什么钓法,是离底还是躺底,都是要考虑鱼情的需求的,没有哪一种情况是绝对正确的,只有最合适鱼情的方法,这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觉得不错点个关注吧,随时分享有趣的钓鱼小技巧。


江城钓鱼



户外彬哥


个人觉得,不存在谁好、谁不好之说,关键看垂钓环境的要求,有的时候需要离底,有的时侯需要触底、躺底。作为一个非竞技的普通钓手,在此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以野钓为例。

一、符合下列情形时,可考虑选择离底钓

1.水底有青苔、淤泥;

2.静水(无水流或水流不大;风浪较小)

3.中午气温高,鱼上浮;

4.小杂鱼不多;

5.垂钓环境本身很适应离底钓。

二、非上述情形时,可考虑选择触底和躺底钓。以下几种情形,最好选择触底和躺底钓。

1.走水严重;

2.小杂鱼太多(重铅跑铅并搓饵钓);

3.主攻大个的鲫、鲤;

以上仅是自己的一点实战经验,但愿有所帮助。不过我还是想说,野钓无固定技法,什么管用按什么法钓,不要太拘泥于哪些所谓的钓法。还有一要保持钓鱼是一种修闲、娱乐的心态,过了就没多少意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