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曾预言曹丕能活到80岁,而曹丕在40岁临死时为何说其预测得真准?对此你怎么看?

Amuwa


曹丕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之子。还记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吗?这首《七步诗》的作者是曹丕的弟弟曹植。

曹丕建立了魏国,与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成为三分天下的重要人物。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形势大乱,不断涌现出奇人异士,其中号称""神算子""的著名相士朱建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建平是东汉末年沛国人(安徽),此人精通相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相。据说朱建平相术极准,在正史当中屡有记载,其中最著名的一则,是他为魏文帝曹丕预测寿数。

《三国志》中有相关记载: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顷之,果崩。

有人说他有鬼谷、管辂之才,与平原郡相士管辂并称为""朱管""。曹操因为欣赏他的才能,便将其召入朝中做郎官。

一天,曹操大摆筵席,宴请夏侯威、应璩、曹彪等三十余人,也邀请当时的著名相师朱建平。

席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操把话题引向了相术,让朱建平为当时任五官中郎将的儿子曹丕看相。

朱建平看了曹丕说:""公子天阁饱满,地阁方圆,眉上有颗富贵痣,大耳、唇厚,眼睛有神,有天子之相。""

曹丕问自己寿数多少?朱建平答道:""您的寿数是八十岁,只是在四十岁时会有一劫,只要度过就没事了。""曹丕又令朱建平为在座的众宾看相。

朱建平逐一观察,对夏侯威道:""您四十九岁时达到事业巅峰,当州牧,但也有一劫,若能成功度过,可活到七十,还能当更大的官。""

接着对应璩道:""您能活六十二岁,去世前一年,只有您能看见一只白狗,而别人却看不见。""最后对曹彪道:""您五十七岁时有刀兵之灾,应提前预防。""

相士朱建平对曹丕及众人说的玄之又玄,众人听了也没当回事,一笑了之。

三年后(220年),曹丕已经在储位之争中战胜弟弟曹植,被其父曹操册立为魏王世子。曹操逝后,曹丕(33岁)继魏王,并在同年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正式代汉建魏,成了魏文帝。

曹丕在位七年间,由于王朝初创、国事方殷,经常没日没夜地处理政事、巡视四方,结果严重地损害了身体健康。

公元226年,曹丕四十岁,一病不起,眼瞅着离""鬼门关""越来越近。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想起神人朱建平针对他的预言,才明白其真意。他感叹朱建平真乃奇人,预测得真准。

有书君觉得朱建平预言曹丕能活到80岁,而曹丕在40岁临死时说他预测得真准是因为:

1、懂相术的人说话时都会留有余地

相士朱建平已经为曹丕相面,知其仅能活四十岁左右,为什么还要说八十岁,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在古代这可是犯了杀头的大罪。这正是问题的所在。

相士号称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最重名誉,即使面对皇权,他们也非常自信,但实话实说肯定会引来杀身之祸,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说。

曹丕40岁会死,既然不能直说,就说40岁有坎,过不了40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说活到80岁,就权当是让他开心好了。

真有能力的人说话都得留有余地,有余地才有转换的机会。当碰到一个握有生杀大权的人,或是蛮横无理的人时,也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被伤害。

有些话,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不愿说,不敢说,不必说。

2、被算命数的人会按自身情况对应释解

相面者不能明说的话,问命者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想象。问的人只能意会,要懂得听弦外之音,选择性地进行释解。

网上有一个祈求祝福的段子,非常感人:我对佛说:让我喜欢的人永远健康快乐!佛说:只能四天!我说: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说:不行,两天。我说:白天、黑天。……

同理,曹丕四十岁,身患重病,想起神人朱建平针对他的预言,才明白了其真意。

临死之前他恍然大悟,自己夜以继日地工作,朱建平是将白天黑夜加起来,并不是自己真的能活80岁,如此计算,40岁岂不就是80岁吗?

曹丕由衷地感到相士朱建平预测真准,诚不欺人。他的预言真是精准,命数也该到尽头了。果不其然,就在当年五月,曹丕驾崩。

问命的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应上了相士的说法,有了自己的释解,只有感叹算得准,不会去责备他人。

3、旁人会把说得准的事进行大肆传扬

朱建平的预言不仅在曹丕身上得到验证,曹彪等人的情况也是如此。

曹彪在魏朝获封为楚王,后因与太尉王凌合谋讨伐司马懿,结果被朝廷赐死,时年恰好是57岁;夏侯威官至兖州刺史,在行将50岁的时候突患重病而死;

而应璩在61岁时出任侍中,很快便在衙署内看到一条白狗,但问遍僚属,都说没有看到。两年后,应璩病逝,虽比朱建平的预言晚了一年,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大肆传扬。

根据《易经》可以推算寿数,但命不变,运会发生改变。被算命者通过自身性格脾气及为人处事态度的改变,是可以改变运势的,预测结果自然有不可能百分百准确。

人们都知道算命先生的绝活,就是不把话说绝,去算命的人,都清楚他们说的是绝对灵活的话。

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想加害于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而说得灵活。

有书君认为算命先生善于用模棱两可之言来告世人,让人有想象的空间。他们会把没法准确说出来的事叫做""天机不可泄露!""

比如古代三个书生一起去赶考,遇到算命先生就问:""我们此番去赶考,能中几人?""算命先生伸出一个手指,故作玄机的说:天机不可泄露。再追问,便不开口。

三个书生走了之后,旁边卖菜的大叔指着算命先生说:""你真行!他们一共三人,考中一个,你说一个手指表示一人中;考中两个,你说一人不中;考中三个,你说一起中;全没考中,你说一个都不中。原来天机不可泄露就是这意思啊。""

一旦有信息得到验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有没有了解了实情的事,人们也不管是否真实就会大肆渲染,神算在""三人成虎""中名声越来越大。

算命的人不懂的事情不敢多问,神秘又害怕,不得不信,就像对""王林大师""一样的,凡有所求者都去找他""指点迷津"",结果名声就更加""神乎其神""。

江湖术士与过去术有专攻的相士不能相提并论。算命的人善于察言观色,为了尽可能猜得对,应用心理暗示作用的大有人在。

试探性说出自己的看法,再引导着让对方尽量说出自己的情况,从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来获取信任。我们不必相信他神,对于迷信的那一套就更不用去信。

真正的好命运,其实是靠提高自己修养形成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这位三国相士预言曹丕命至80岁,结果曹丕却以“二分之一”的40岁驾崩归西,如此结果甚是明显地表现出了预言和现实的极其不准确性。但令人诧异的是,曹丕临死前虽然想到了“曾经80岁的预言”,但是却直呼这位相士昔日对其寿命的预判甚为准确。面对曹丕如此反应,想必大家都会对之颇具疑惑。但是,究竟这位相士算得准不准,别人说了不算,主要还是看曹丕本人所言,既然曹丕直呼预测很准!那么自然也就有其内在原因。

对于曹丕这个人,世人也许对于他的印象就是,只懂得倚靠父亲曹操而吃干饭的无名之辈。但其实如果真的对曹丕持有如此看法的话,那未免果真就有些小巧这位曹魏政权(魏国)的缔造者了。虽然说曹丕是“迫帝退位、而己登基”,并且曹丕在私生活方面的确也具有些许不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果真要从其执政能力来看的话,曹丕确实还是有称帝之资历的。曹操一生极爱人才,身为人子的曹丕也深得父亲“真传”,对于天下人才也是时刻秉持着“求贤若渴、敛而收之”的态度。

其一:事件背景及经过

早在曹操当政时,题中这位相术大师就曾闻名于天下,当时身为世子的曹丕就对其十分钦佩,这位算命大师就是朱建平。公元200年,曹操于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由此便拉开了“一统北方,三足鼎立”之局面。官渡之战后,曹操于都城许昌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宴席之上,曹丕令谋士荀彧的引见而有幸拜见朱建平。并且曹丕还求得朱建平为自己占上一卦,卜卦内容就是:曹丕将来何时寿终正寝!只见朱建平两眼盯着曹丕,而后先是一阵谈笑自若,后是一阵叹气摇头。曹丕虽聪,但亦不知其意。相面过罢,朱建平说于曹丕“贵公子可活至80岁,不过在40岁之际,会有一场人生变故,如若公子日后能够正直为人,那么定可尚存80年!”曹丕听后,欣然离开。

其二:对曹丕之言语的分析

黄初六年,也就是公元226年,曹丕于洛阳去世,对于曹丕真实死因,《魏书》曾有明确记载:大概就是说曹丕在亲征伐吴期间不幸感染了风寒,并且九月正是秋冬交替之时,再加上曹丕固有旧伤的复发,最终曹丕在回到洛阳后便一病不起、回天乏力了。

临死之前,危危垂矣的曹丕这才真正对当初朱建平之预言有所领悟。①如果曹丕在位之时,没有纵色过度、杀人太多的话,也许真的就如同朱建平当日的话语一般,没有罪孽的曹丕能够有幸活到80岁;②曹丕以40岁去世,对于朱建平话语之领悟则是“40年每日每夜,均为一天”,照此计算的话,果真就是80岁。

话已至此,其实对于朱建平对曹丕之预言究竟准不准的问题,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最终曹丕的死的确对昔日朱建平的预言有所印证,一方面重在突出朱建平的相术技艺高超;另一方面则更为突出身为帝王,理应勤政爱民、廉及自身的重要性。


历史课课代表


相士朱建平正是给曹丕预言寿命的人。朱建平为何许人也?传说他是一名相士,而他让人惊奇的是他还会给人算命,算人的阳寿特别准,嘴巴就像开过光的一样。这个人喜欢在大街上给老百姓们算命,后来被曹操得知他的绝技,遂被请入曹操的贵府好肉好菜地宽待,更有甚者的是他还被曹操任命为一个官吏。

曹操这人啥都好奇,他的儿子曹丕也毫不例外。他公然地请了包含朱建平在内几十个人一起吃饭,然后借着“醉酒”的名义让朱建平替他算命。朱建平这个人也是精明透了,怎么能随意说出曹丕的寿命呢?当然是圆了一下他的话,又委婉地说了一下事实“你能活八十岁,咳咳,不过四十岁那年有点小插曲”。



到曹丕四十岁那年,他得了重病,给人以“行将就木”的感觉。他突然想起朱建平给自己算命的事“朱相士不是说我能够活到八十岁吗?怎么我好像就要与世长辞的感觉?”

不过曹丕思维广阔,文采斐然,转念一想,朱建平当年说他四十岁时会有点插曲,这哪是插曲啊?原来朱相士说的80岁是把白天黑夜加起来一块算的,白天加黑夜是两天,这样就是80除以2,也就是40岁!曹丕重病之时感叹道:“朱相士真乃神人也,算的真准!”

《三国志》: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也。”顷之,果崩。)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第二十九》

这个故事在笔者看来,就是一次心理上的考验和对峙了。如果朱建平所说的“曹丕能够活到八十岁,不过四十岁有小插曲”,其中的小插曲或许指的是曹丕有阳寿八十年,但是他四十岁的时候不好好珍惜生存的机会,在病入膏肓之时胡思乱想,放弃自己的求生意志和生命,那么曹丕放弃自己就是这个小插曲呀。但若他能够挺过去这次的小插曲和重病,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活得过八十岁。这么理解,也是没毛病的。



不过也有可能是朱建平的一番套路之话吧,为避免惹祸上身,所以委婉说出了一些事实。毕竟他的本事和名气不是白来的。

据传,朱建平曾给夏侯威算命,说他四十九岁时能位至州牧。但也会遇上灾厄,如果挨过了,寿可至七十。果不其然夏侯威在这个年纪当了兖州刺史。然后就在这一年十二月上旬患了重病,他想起朱建平的预言,还是预备了一些后事。到下旬时似略有好转,他就在三十日傍晚办了个酒宴庆贺,说这下可是躲过灾厄了,谁知半夜夏侯威发病死去了。

再来说一下,其实朱建平算命也不是百发百准的。朱建平曾经断言:王肃可以位至三公,又可以活到七十多岁,然而,王肃六十二岁生病治不好的时候还很乐观,最后却还是病死了。

总结:笔者奉劝大家思维谨慎而灵活点,算命先生所言的或真或假,不可全信,毕竟他们也是人,只是通过机缘巧合学会了这一门技术了而已!人非圣贤孰能所言皆准?


瀚海说史


在三国志上记载,朱建平为沛国人,善相术,名气大。在曹操当上魏王的时候听说了朱建平,遍招他为官。当时曹丕为五官将,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询问朱建平自己的年寿,朱建平回答:“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愿谨护之。”可当曹丕四十快临终的时候跟身边的人说:“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这句话意思是“朱建平说我年命八十,是将白天,黑夜合起来计算的,我要到寿了。”所以,朱建平是算对了。只是动了点心思而已。


缘分天空93354346


窃以为预言不准,那是常有的事情。

因为特别准的预言当中不少是事后诸葛亮,比如《定命录》这本书写了两个关于杨贵妃和杨国忠人生命运特别准的预言。搞得好像术士的预言很准。然而,《定命录》的作者吕道生是唐文宗时期的人。一个晚唐的人写盛唐时期那些人的人生命运故事。这怎么可能预言不中啊。唐人笔记当中,还有记录说唐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听胡音预言安禄山在日后必反的故事呢!

然而,李成器在开元二十九年就死了。而这时候的安禄山根本连杨玉环这个“干妈”都没认上。安禄山认杨玉环当“干妈”是天宝三载的事情。天宝三载那会儿,安禄山还是大唐皇帝和贵妃的乖宝宝,对干爹干妈各种巴结。安禄山露出反骨是天宝后期的事情。别说李成器了,就是张九龄预言安禄山在日后会谋反,这事情也不靠谱。因为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八年就去世了。关键吧,安禄山在开元二十八年,他的官职是平卢兵马使,到了天宝元年他从开始当节度使啊!即使天宝元年那会儿,安禄山的实力在大唐的节度使当中都不算是最出挑的人。显然关于这一类的预言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典型的事后诸葛亮。

当然,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你看司马迁在《史记》记录了,西汉时期著名的相面大师许负,预言周亚夫在未来会封侯拜相,但是最终却不过饿死的命运。司马迁和周亚夫差不多是同时期的人,相隔不过一代人而已。这种记载应该不会有假吧?记载是不会有假。相士说得话,本来就是撞运气的话。当然,懂运气的话也是有门道的。比如预言周亚夫在未来会封侯拜相吧。实话说,这事情不难预言。因为周亚夫的老爸周勃跟着刘邦一起出道的人,那是元老级功臣。以周亚夫的家庭背景,加上他的能力,他的前程自然不会差。至于他最后被饿死这事情吧,说是许负运气好说中了,还不如说是后人附会。因为周亚夫最后是在入狱之后,自己绝食抗议而卒。严格来说,周亚夫不是饿死,而是绝食自尽。

回到朱建平预言曹丕寿数的问题上,焉知这个故事记在《三国志》的预言不是后人附会上去的呢?毕竟,朱建平这个人物和他那些相面故事都记录在《三国志·方技传》里的。然而,《三国志·方技传》里除了华佗和杜夔之外,剩下的人物职业用今人看来都是很江湖的职业。朱建平是相术大师,周宣是占梦大师,管辂直接就是跳大神的。(管辂善长术筮。)这一类职业的大师涉及到故事必然是很神叨。然而,神叨的事情很有时候是巧合,也有些只是后来附会而已啊。实在一点说,曹丕临终弥留之际,诸多事情不谈,只言: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人之将死,最后一刻只想到术士之前关于他寿命的预言?这事情可能本来就有点不合常理。毕竟,人之将死,要交代的身后事应该是很多的,尤其是肩负天下的皇帝!


柳氏异闻录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代并不缺算命相面的术士,比如晋朝时期的郭璞,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李淳风,明朝时期的刘伯温等等。同样,三国时期也有算命大师,这个人叫做朱建平。



朱建平是东汉末年沛国人,算命出乎异常的准确,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时间长了,曹操听说了朱建平的威名,就把他召到了朝廷任职。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朱建平彻彻底底的出了一次名。当时的曹丕还是五官中郎将,某一日他邀请了很多魏国大臣一同饮酒做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已经喝到了兴致上,于是,曹丕让朱建平为在坐的三十多人算一次命。这一次算命的对象都是魏国的高官,如果算好了,朱建平必然会名声大噪,倘若算不好,那可就砸了招牌了。

既然是曹丕提议,那么曹丕首先让朱建平为自己算起了命。朱建平说:“将军[曹丕]拥有80年寿命,但到了40岁的时候会有一个坎,愿将军小心。”



说完了曹丕,轮到了夏侯威,夏侯威是夏侯渊的儿子,自幼和曹丕交好。朱建平看到夏侯威后,坦率的说道:“你在49岁的时候可以为州牧,但也是在这一年会遇上一个重要的坎坷,如果能够迈过去,就能活到70岁,还能够在士途上更进一步,位列公辅。”

说完了夏侯威,朱建平又为应璩和曹彪算了一卦。朱建平说应璩在62岁的时候会当上散骑常侍,同时也在这一年会遇到生命中的坎坷,而且还会看到一只别人看不到的白狗。而曹彪会当上郡王,拥有自己的土地,不过会在57岁时遇到兵祸,吉凶未卜,应该小心。

这次算命事件之后,大家都半信半疑。加上后来朱建平也在黄初年间去世了,这件事也就淡然了。

但在黄初七年,40岁的曹丕突然病重,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曹丕对身边的人说:“朱建平说我能够活80岁,一定是按照昼夜分为两天计算的。”说完这话没多久,曹丕便去世了。



那么,那几位的情况如何呢?

夏侯威的事情很灵验,在49岁时做到了兖州刺史,而且后来也得了重病。十二月的时候,夏侯威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准备了后事。但月底突然好转,夏侯威认为自己逃过一劫,所以在十二月三十日晚上举办了宴会,对大家说,按照朱建平的说法,过了今天,我就50岁了,以后就能顺利位列公辅了。结果,当天晚上,夏侯威便暴病身亡了。

应璩看到前两位的下场,知道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在61岁看到了白狗之后,放松了心情,每天游山玩水,多活了一年多,63岁去世。

曹彪的命运非常准确,57岁时恰逢司马氏作乱,于是他选择起兵勤王,结果被司马氏诛杀。



正因为《三国志》的记载,朱建平成为了三国时期第一相面大师。当然,关于朱建平的传奇,不仅仅是为人相面上,他也会为动物相面,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为曹丕的马相面。

有一次,曹丕骑马外出,正好在路上碰到了朱建平。朱建平看了看曹丕,看了看他骑的马,之后对曹丕说:“将军今天骑的马面相不好,今日必死!”

曹丕当时也很纳闷,寒暄了几句便骑着马出行了。结果在路上,这匹马闻到了曹丕身上的香味,所以发狂,咬住了曹丕的膝盖,曹丕一怒之下将这匹马处死了。


我是越关


这个真不是段子,而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有人说这时曹丕篡汉的报应,你们认为呢?


在古代,历朝历代都不乏擅长命理术数,能测人寿命,知晓未来的相士, 很多人名气极大,比如鬼谷子、袁天罡、李淳风等等,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术士。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过一个朱建平的术士,相传他擅长给人测寿算命,只要见人一面,掐指一算,就能把对方寿命和命运算个八九不离十,因此名声大振,就连曹操都被惊动,封他做了侍郎。

曹丕继承曹操奠定的基业,篡汉自立,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他很重视这个朱建平,封朱建平为五官中郎将。

在一次宴会上,曹丕大宴群臣,觥筹交错间,曹丕看见了朱建平,便乘着酒性,让朱建平给在座的文武大臣们和自己算命。


朱建平不敢推辞,连续给一些高官算了命,最后到了曹丕,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才敢小心翼翼地说:陛下有八十年阳寿。

在古代,八十岁的寿命堪称世所罕见,所以曹丕一听十分满意,笑开了花。

可朱建平又跟着说了一句:陛下在39到40岁之际,会遇到一场发生大灾难。如果能趟过去,就能长寿八十,寿终正寝。如果趟不过去,那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曹丕有点不高兴,可也不好意思公开发飙,干脆就忍了下去,乐观地想一下,自己有可能活到八十岁,那可是真正的长寿。

天不遂人愿,魏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四十岁,正值盛年,一向康健的他突然罹患重病。此时,别人都以为盛年的曹丕能躲过这场劫难,但曹丕还保留着头脑的清醒,他环视左右,对家人说:“我还记得朱建平说我能活八十,四十岁有一场劫难,看来他是指把昼夜加起来一起计算的。我的命数该到尽头了。”


不久后,曹丕驾崩,正应朱建平的预言。

朱建平不仅善于相人,还善于相马。

有一次,曹丕取出一匹马,准备骑马外出,朱建平恰好碰见,就对周围人说:“看这马的样子,今天必死无疑。”

曹丕不明觉厉,正要烦什么上马,这匹马嗅到了曹丕衣服上的香气,突然陷入惊恐,回头一口咬到了曹丕的膝盖。

曹丕顿时大怒,当即下令把马杀死,预言之精准,让人不得不赞叹惊服。



当然,朱建平的预言也不是全部都准,比如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三人,跟实际情况相比就有差别。 不过,相比预言成功的案例,这些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如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四大名臣,得一可得天下,还有“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四大都督”、“二十四虎臣”等大将。除了这些名垂千史的文臣武将,三国时期还有许多能人异士,如左慈、于吉、管辂、朱建平。其中相士朱建平不但擅长相马,更善于为人相面预测寿命。他曾预言曹丕能活到80岁,而曹丕在40岁临死时为什么说他预测得真准?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相士朱建平,沛国人氏,应魏公曹操所召为郎官。有一次,曹操世子曹丕宴请夏侯威、应璩、曹彪及相士朱建平等三十余人。席间,曹丕问:“自己高寿多少?”,朱建平答道:“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只是在四十岁时会有一劫,只要度过就没事了。”曹丕又令朱建平为在座的众宾看相。

只见朱建平观察了一圈,对夏侯威道:“您四十九岁时达到事业巅峰,当州牧,但也有一劫,若能成功度过,可活到七十,还能当更大的官。”接着对应璩道:“您能活六十二岁,去世前一年,只有您能看见一只白狗,而别人却看不见。”最后对曹彪道:“您五十七岁时有刀兵之灾,应提前预防。”《三国志》中部分记载如下:

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馀人,文帝问己年寿,又令遍相众宾。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原谨护之。”谓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为州牧,而当有厄,厄若得过,可年至七十,致位公辅。”谓应璩曰:“君六十二位为常伯,而当有厄,先此一年,当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也。”谓曹彪曰:“君据籓国,至五十七当厄於兵,宜善防之。”


相士朱建平对曹丕及众人说的玄之又玄,众人听了也没当回事,一笑了之。公元226年,曹丕四十岁,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想起神人朱建平针对他的预言,才明白其真意。他感叹朱建平真乃奇人,预测的真准。夏侯威、应璩及曹彪等人的预言无不应验。《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顷之,果崩。


那么,相士朱建平已经为曹丕相面,已经知晓其仅能活四十岁左右,为什么还说八十岁,这不是欺君罔上吗?这在古代可是杀头的大罪。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得出三个原因如下。

其一,朱建平如果直截说曹丕只能活四十岁,估计活不到散席。古代帝王都想万岁,即使达不到万岁,也想长命百岁。古代“七十古来稀”,四十岁是短命鬼。不只帝王,我们平常人也是一样,如果听到别人预言自己才能活四十岁,谁能坦然接受?如果如果朱建平如实回复曹丕,曹丕多半会将“胡言乱语”的王建平当场格杀。当时曹丕虽然不是帝王,也是曹操世子,身份尊贵,还是有权力将一个术士问斩的。


其二,朱建平不敢直言曹丕只能活四十岁,道出模棱两可之言。曹丕听到自己能高寿八十岁,已经满足了,自然不会找朱建平的麻烦。而朱建平是将昼夜加起来计算得出的八十岁,实际上只能活四十岁。这是相面之人惯用之术,如果曹丕四十岁而亡,就解释为曹丕日理万机,八十年的阳寿,四十年给耗干了。如果曹丕果真活了八十岁,那就不用解释了。这是相士的惯用伎俩,他们将话说的模棱两可,最终解释权在相士手里。

如与朱建平齐名的三国神卜管辂曾为曹操卜算三件事,第一件为曹操将折损一员大将,即夏侯渊,第二件为东吴大将鲁肃去世及蜀汉进犯边界,第三件为许昌有血光之灾,即耿纪、韦晃等五大臣政变。管恪说的这些事都是模棱两可的,发生既定事实后,将其套入,再自圆其说。


其三,朱建平委婉告知曹丕寿命,如果曹丕临终时该当明白其中真意,也就不会迁怒于他。朱建平委婉告知曹丕寿命,是有用意的,这样既保全自己,又没有砸了自己的招牌。相士最重名誉,号称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他们是非常骄傲的,即使面对皇权,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实话实说。如商纣王帝辛曾问姜子牙自己寿命如何,姜子牙答道:大王和殷商同岁。纣王听了非常满意,以为自己真的能万寿无疆。实则不然,纣王是殷商亡国之君,只不过世人不知而已。


商纣王鹿台自焚而亡时,才能知道姜子牙所言不虚,他确实和王朝同岁。同理,魏文帝曹丕临时时,恍然大悟,朱建平是将昼夜加起来得出的八十岁,并不是自己真的能活八十岁。因此,曹丕由衷地感到相士朱建平预测真准,诚不欺人。

你是如何看待王建平预言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相术之法一直绵延至今,尤其是在封建王朝。无论平民百姓亦或是帝王之家,都对此深信不疑。三国时的朱建平就因相术闻名遐迩。

人物介绍

朱建平生于沛国,自幼就对占卜算卦有着浓厚的兴趣,成年后这也成了他谋生的途径,开始在街头小巷摆起了摊位,为路人相面。凭着自己的博才多学以及自身的经验之谈,几乎达到每卦必准,很快便名声鹤立。身为魏国主公的曹操,一向是求贤若渴,听说民间有此一人,遂招入曹营,封了官职。

情节背景

担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正在宴请官员们饮酒作乐,当时朱建平也在场。一时兴致来潮,曹丕遂向其问起了自己的阳寿,当时在座的共有三十余位官员,在这种环境下,被问及此等问题,朱建平着实大惊失色,但又不好回绝,于是他仔细端详了一下曹丕,随后说道:您的寿命乃是八十,然而四十岁时会有段小挫折,需要多加注意。曹丕听闻,喜笑颜开,要知道古人平均寿命都很短,而相士却说自己能活到八十,已经堪称奇迹了。随后他又令朱建平为在场的其他宾客分别看相,朱建平当然也照单全收,不辱使命。例如夏侯威、应璩、曹彪都被相了面,且后来都被证实无误。

结局真相

黄初六年,曹丕于洛阳病逝,享年四十。这样的结果似乎是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朱建平曾断言其能活到八十,可才过了二分之一,不是与之相悖吗?但当时处于弥留之际的曹丕却评价朱建平的相术奇准无比,他所说的年数是按照白昼两天计算,这样便正好四十载。

其实对于相术之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人生一世,莫要过于迷信,只需做好自己,好好享受这短暂而美好的生活。


游子dream


\t我是不太相信算命这种事情,因为命由人定,而不是天定。你的身体好坏跟先天因素有一定关联,但是影响最大的是后天的生活习惯所致。给曹丕算命的这位朱建平,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属于神算子级别的了。<strong>

\t朱建平说曹丕四十岁有道坎,跨过去能活八十岁。

曹操发现朱建平是有神通的,所以将他喊过来做官。一天晚宴之上,大家邀请朱建平给众人算命。曹丕就问他自己能活多少岁,朱建平掐指一算,眉头微微一皱,转而说曹丕能够活八十岁,这把曹丕给乐的,曹操不禁也有些羡慕地看向自己的儿子。不过朱建平话锋一转说道,曹丕在40岁的时候会有一道坎,越过去就能活80岁。

\t朱建平,沛国人也。善相术,於闾巷之间,效验非一。太祖为魏公,闻之,召为郎。文帝为五官将,坐上会客三十馀人,文帝问己年寿,又令遍相众宾。建平曰“将军当寿八十,至四十时当有小厄,愿谨护之”---《三国志》

言下之意就是说40岁的时候如果越不过去,那就只有等死的结果了。曹丕心里自然是不爽,不过也没有立刻发作,而是看着朱建平给其他人算命。曹丕当然是希望活80岁的,但是这个40岁的那道坎,曹丕一直都无法参透。

\t朱建平果真神人,当晚所算之人没有一个逃脱命运的。

  • \t朱建平转而对夏侯威说,他在49岁的时候会成为州牧,也就是封疆大吏,不过这一年会有坎坷,如果度过去,就能活70岁,拜相封侯是少不了的。言下之意也很清楚,夏侯威只能活49岁,结果夏侯威果然在49岁的兖州刺史任上去世。
  • \t随后对身边的应璩说,他在62岁的时候能够升任侍中,这可是个大官,应璩心里非常高兴。可是朱建平随后又补充道,到了前一年,他会看到一只白狗,可是其他人看不到,这一年他会遇到麻烦。其实言下之意就是应璩只能活到62岁。结果应璩果然在晋武帝年间去世,实岁活了62岁。至于前一年他有没有看到一条白狗,就没有人知道了。
  • \t曹彪是曹操的儿子,被封为寿春侯。他也不信命,所以让朱建平给自己补了一卦。朱建平说曹彪只能成为藩王,也就是无法继承曹操大业的意思。到了57岁的时候,会有兵祸,希望曹彪能够防住。曹彪当时内心就比较失落了,显然曹操的大位就没他的份,自己57岁还要遭致杀身之祸。结果在他57岁的时候,跟王凌谋划废除曹芳的事情,事情泄露后,被司马懿赐死。


\t那曹丕活了四十岁就死了,为什么还要说朱建平很准呢?

曹丕因为皇帝生活过得太子滋润,把身体给搞垮了,40岁的时候就奄奄一息了。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朱建平所说的话,40岁的时候是有一道坎的。不过曹丕却惨然一笑,觉得朱建平说的真对,因为他指出了曹丕只能活40岁。所谓80岁不过是把昼夜都加在一起算的。也就是说曹丕日夜操劳,只能活40岁。

\t文帝黄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谓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谓昼夜也,吾其决矣”顷之,果崩。---《史记》

其实曹丕并不是一个多么勤奋的皇帝,他白天确实处理政务,到了晚上是在跟自己后宫的那些妃子们玩闹。以至于白天黑夜都在干活,身体自然就垮了。朱建平所预言的事情,总是能给人一丝希望,其实也算是比较厚道了。

总结:这种事情的传言,直接说明一件事,《三国志》不靠谱。

  • \t算命这种事情,骗骗古人还能够,可是现今这个时代,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记录都是后来杜撰出来的。之所以这么杜撰,其实就是为了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 皇权是天授的,这是为什么皇权不能轻易动摇的原因,如果大家都不相信命运这种事情,都像陈胜吴广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那皇权还有什么意义呢?
  • 陈寿也是古代人,他也知道必须要故意写一些神秘的东西,夹杂在正史当中。这么一来的话正史非常逼真,这算命的东西也自然会被人们误以为是真实的情况。其实不过就是陈寿附会统治者的一种手段而已。

\t读史书,看史书,其实不仅要了解他字面上的意思,也要去体会他为什么会这么记录,他之所以这么记录,目的是什么。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