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位挑戰"癌中之王"的人,向戰鬥在抗癌和抗擊疫情一線的科學家致敬!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截至今日,全國確診人數超過24433例,疑似病例超過23260例。讓人振奮的是,新增治癒病例連續4天超過死亡病例。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以期早日贏得這場健康與生命之爭。

除了急性傳染病,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還有很多種,而癌症就位列其中,今天是"世界抗癌日",向戰鬥在抗癌和抗擊疫情一線的科學家致敬!

請記住這位挑戰

我國是肝癌高發區,每年死於肝癌的人數約佔全球的一半。很長時間以來,患上肝癌就意味著接到了"死刑判決書",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

時至今日,肝癌已經變成了"部分可治之症",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短期內增加了十倍。這一切都離不開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他的貢獻徹底改變了肝癌診斷和治療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每年挽救數萬個生命,也為中國醫學界帶來了榮耀。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肝癌研究專家、腫瘤外科學家、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湯釗猷。

請記住這位挑戰

湯釗猷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醫生

1930年,湯釗猷出生於廣東省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母親是一名助產護士。他小時候性格內向,但做事極為認真謹慎,學習成績優異。

抗日戰爭期間,湯釗猷舉家前往澳門避難。青少年時期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只有富強的國家才能保障人們的生活。

1949年,湯釗猷考進上海第一醫學院(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畢業後,湯釗猷成為了中山醫院一名優秀的血管外科醫生。1966年,他和楊東嶽教授共同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重建手指手術。

一個號召,讓湯釗猷放棄了在已有的成果上繼續前行,而決定走上了攻克"癌症之王"肝癌的道路。

由於,當時癌症已經極大地威脅到了人民的健康生活,周恩來總理向醫療衛生界發出了號召:"癌症不是地方病,而是常見病。我國的醫學事業一定要戰勝它。"

找到肝癌早期診斷的鑰匙

"治一個,死一個"是對當時肝癌治療情形最直白的描述。

湯釗猷每次聽到病房裡患者家屬的哭聲都異常痛心。他每天往返於手術檯和圖書館,查閱無數資料。結合患者的臨床症狀,他敏銳地意識到肝癌治療的關鍵首先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請記住這位挑戰

湯釗猷,來源日報

1972年,湯釗猷小組發現,無肝癌症狀但甲胎蛋白呈陽性的人一年之內死亡率達到80%。當時蘇聯科學家也有在肝癌病人血液中測得甲胎蛋白的發現,於是他創造性地提出,聯合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檢測有可能查出早期的小肝癌。

這一觀點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了證實。從血液中查驗甲胎蛋白繼而就可以診斷沒有症狀的早期小肝癌,這一發現改變了傳統的肝癌診斷概念,使肝癌診斷進入"亞臨床階段",即毫無症狀的早期肝癌可以發現,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延長了肝癌患者的治療時間。

基於這些成果,1985年湯釗猷在國際上正式提出了"亞臨床肝癌"這一概念,並出版了英文版《亞臨床肝癌》一書。

現代肝病學奠基人漢斯·珀波在此書的前言中指出:"亞臨床肝癌這一新概念是人類對肝癌的認識與治療的巨大進展。"美國著名肝癌外科學者詹姆斯稱,此書是"里程碑式出版物"。

至今,甲胎蛋白檢測仍然是肝癌早期檢測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早期肝癌檢測取得顯著成果後,湯釗猷並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雖然早期診斷可以使一部分小肝癌患者恢復健康,但是在臨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是無法手術的大肝癌。

所謂小肝癌,就是腫瘤細胞直徑小於5釐米,常無明顯的體徵和症狀,可以通過手術進行解決;而大肝癌則是腫瘤細胞直徑大於5釐米,臨床診斷後一般無法進行手術,目前沒有特效治療方法,生存率較低。

醫學界都知道小肝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會發展成大肝癌,但湯釗猷卻用逆向思維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把無法手術的大肝癌變成小肝癌,然後再做手術。

這一觀點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因為在臨床上從來沒有大肝癌變小的先例,即使通過藥物使腫瘤暫時變小,一旦停藥腫瘤也會發展得更大更快。

請記住這位挑戰

湯釗猷,來源人民日報

湯釗猷帶領團隊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在國家"六五"計劃到"八五"計劃科技攻關項目的資助下,利用多種藥物綜合治療和靶向藥物結合的方式,終於完成了"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後切除"這一課題,在臨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部分沒有希望的大肝癌病人延長了生命甚至達到了痊癒的效果。

向術後轉移復發宣戰

肝癌的轉移復發是臨床面臨的又一難題,很多患者通過手術延長了生命之後,腫瘤在術後捲土重來。過去認為肝癌一旦轉移復發,就無法再次進行手術。

湯釗猷認為,既然可以通過早期診斷髮現沒有症狀的小肝癌,那麼在症狀出現前預見到肝癌的轉移或復發也是有可能的。

他帶領團隊開始嘗試將人體的肝癌細胞移植到實驗鼠身上,研究是什麼導致了癌細胞的轉移,又是否有物質可以抑制這種轉移。

請記住這位挑戰

1983年,湯釗猷與研究生檢查裸鼠模型,來源東方網

1996年,湯釗猷的團隊建成了國際上最早的高轉移人肝癌裸鼠模型。通過裸鼠模型證明,長療程α干擾素可抑制肝癌手術切除後的轉移復發,並在臨床上得到了驗證,這一發現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他們又在國際上最早建成了高轉移潛能人肝癌細胞系,從而可以快速篩選出抗轉移的藥物。

直到今天,湯釗猷仍然奮鬥在肝癌研究的第一線,他堅持每週去門診接診、兩週一次去病房大查房。

比起過往取得的輝煌成就,他更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投入到對抗肝癌這一項事業中來。

湯釗猷說:"我再能幹也只是一個人,只有不斷培養人才,一代接一代地努力,才能最終讓肝癌俯首稱臣。" 

  湯釗猷

(1930.12- )

腫瘤外科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參考文獻:

1.《湯釗猷院士:"我再能幹也只是一個人"》,復旦大學新聞網

2.《肝癌"魔術師"湯釗猷》,解放網新聞晚報

3.《病人的啟迪——湯釗猷院士訪談錄》,中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