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位挑战"癌中之王"的人,向战斗在抗癌和抗击疫情一线的科学家致敬!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截至今日,全国确诊人数超过24433例,疑似病例超过23260例。让人振奋的是,新增治愈病例连续4天超过死亡病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以期早日赢得这场健康与生命之争。

除了急性传染病,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还有很多种,而癌症就位列其中,今天是"世界抗癌日",向战斗在抗癌和抗击疫情一线的科学家致敬!

请记住这位挑战

我国是肝癌高发区,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很长时间以来,患上肝癌就意味着接到了"死刑判决书",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

时至今日,肝癌已经变成了"部分可治之症",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短期内增加了十倍。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他的贡献彻底改变了肝癌诊断和治疗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挽救数万个生命,也为中国医学界带来了荣耀。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肝癌研究专家、肿瘤外科学家、小肝癌研究的奠基人——汤钊猷。

请记住这位挑战

汤钊猷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医生

1930年,汤钊猷出生于广东省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母亲是一名助产护士。他小时候性格内向,但做事极为认真谨慎,学习成绩优异。

抗日战争期间,汤钊猷举家前往澳门避难。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富强的国家才能保障人们的生活。

1949年,汤钊猷考进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毕业后,汤钊猷成为了中山医院一名优秀的血管外科医生。1966年,他和杨东岳教授共同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重建手指手术。

一个号召,让汤钊猷放弃了在已有的成果上继续前行,而决定走上了攻克"癌症之王"肝癌的道路。

由于,当时癌症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人民的健康生活,周恩来总理向医疗卫生界发出了号召:"癌症不是地方病,而是常见病。我国的医学事业一定要战胜它。"

找到肝癌早期诊断的钥匙

"治一个,死一个"是对当时肝癌治疗情形最直白的描述。

汤钊猷每次听到病房里患者家属的哭声都异常痛心。他每天往返于手术台和图书馆,查阅无数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他敏锐地意识到肝癌治疗的关键首先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请记住这位挑战

汤钊猷,来源日报

1972年,汤钊猷小组发现,无肝癌症状但甲胎蛋白呈阳性的人一年之内死亡率达到80%。当时苏联科学家也有在肝癌病人血液中测得甲胎蛋白的发现,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联合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检测有可能查出早期的小肝癌。

这一观点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从血液中查验甲胎蛋白继而就可以诊断没有症状的早期小肝癌,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的肝癌诊断概念,使肝癌诊断进入"亚临床阶段",即毫无症状的早期肝癌可以发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延长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时间。

基于这些成果,1985年汤钊猷在国际上正式提出了"亚临床肝癌"这一概念,并出版了英文版《亚临床肝癌》一书。

现代肝病学奠基人汉斯·珀波在此书的前言中指出:"亚临床肝癌这一新概念是人类对肝癌的认识与治疗的巨大进展。"美国著名肝癌外科学者詹姆斯称,此书是"里程碑式出版物"。

至今,甲胎蛋白检测仍然是肝癌早期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早期肝癌检测取得显著成果后,汤钊猷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虽然早期诊断可以使一部分小肝癌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在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是无法手术的大肝癌。

所谓小肝癌,就是肿瘤细胞直径小于5厘米,常无明显的体征和症状,可以通过手术进行解决;而大肝癌则是肿瘤细胞直径大于5厘米,临床诊断后一般无法进行手术,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生存率较低。

医学界都知道小肝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发展成大肝癌,但汤钊猷却用逆向思维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把无法手术的大肝癌变成小肝癌,然后再做手术。

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因为在临床上从来没有大肝癌变小的先例,即使通过药物使肿瘤暂时变小,一旦停药肿瘤也会发展得更大更快。

请记住这位挑战

汤钊猷,来源人民日报

汤钊猷带领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国家"六五"计划到"八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利用多种药物综合治疗和靶向药物结合的方式,终于完成了"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这一课题,在临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部分没有希望的大肝癌病人延长了生命甚至达到了痊愈的效果。

向术后转移复发宣战

肝癌的转移复发是临床面临的又一难题,很多患者通过手术延长了生命之后,肿瘤在术后卷土重来。过去认为肝癌一旦转移复发,就无法再次进行手术。

汤钊猷认为,既然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发现没有症状的小肝癌,那么在症状出现前预见到肝癌的转移或复发也是有可能的。

他带领团队开始尝试将人体的肝癌细胞移植到实验鼠身上,研究是什么导致了癌细胞的转移,又是否有物质可以抑制这种转移。

请记住这位挑战

1983年,汤钊猷与研究生检查裸鼠模型,来源东方网

1996年,汤钊猷的团队建成了国际上最早的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通过裸鼠模型证明,长疗程α干扰素可抑制肝癌手术切除后的转移复发,并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这一发现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他们又在国际上最早建成了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从而可以快速筛选出抗转移的药物。

直到今天,汤钊猷仍然奋斗在肝癌研究的第一线,他坚持每周去门诊接诊、两周一次去病房大查房。

比起过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更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投入到对抗肝癌这一项事业中来。

汤钊猷说:"我再能干也只是一个人,只有不断培养人才,一代接一代地努力,才能最终让肝癌俯首称臣。" 

  汤钊猷

(1930.12- )

肿瘤外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汤钊猷院士:"我再能干也只是一个人"》,复旦大学新闻网

2.《肝癌"魔术师"汤钊猷》,解放网新闻晚报

3.《病人的启迪——汤钊猷院士访谈录》,中新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