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三歲能認3000多字,五歲半會背600多詩文,能通過1秒鐘的音樂前奏辨別出熟悉的歌曲,還有餘力學書法,練鋼琴,學英語,學朗誦……

這就是近兩年很火的神童王恆屹。

大年初四,王恆屹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至此他已參加、參與了《開門大吉》《歡樂中國人》《挑戰不可能》《經典詠流傳》等等央視節目及《快樂大本營》等地方臺節目。

他以超強的記憶、理解能力,萌萌的語言和動作征服了很多觀眾,人稱“詩歌萌娃”、“行走著的中華小詩詞庫”、“中華小曲庫”。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對於王恆屹,有人認為他是“神蹟”,是天才,也有人對他的前途感到擔心,怕“傷仲永”的劇情會重演。

我們看看人們都是怎樣評價的吧。

第一組觀點,有關王恆屹的“能力之爭”。

首先,有人認為王恆屹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罷了,不足為奇。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但更多的人認為,王恆屹記憶力是一方面,但對書面文字、交際話語的理解也非常好,而且專注力超出了一般的孩子。

第二個觀點,看完《慶餘年》,有人把他比成小范閒。

在某綜藝節目上,主持人調侃恆屹的媽媽,說,該不是生了個外星小孩吧!(大意)

也有《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聽到小恆屹“‘南京’我以為不會呢,結果他自己冒出來了”那句話,恍然覺得小屹活脫脫地就是一個小范閒。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悅華認為,把恆屹比成範閒,是小恆屹深受大家喜愛的表達,不是真的認為恆屹是範閒。

小說和電視裡的範閒只是個虛構人物,他來自“異時代”,一生下來就帶著原有時代的知識、經驗、技能與價值觀,所以他真的是“天縱神授”。

而恆屹當然是有天賦的,而且天賦超過一般的孩子,但更多的是後天習得。

魯迅說:“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孔子也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縱觀恆屹,也是將“知”(記憶)、“好”(興趣)、“敏”(專注)三者結合的很好,從而達到了同齡孩子達不到的水準。

有人開玩笑說恆屹“前世未喝孟婆湯”,當然僅僅是玩笑,範閒是天才,恆屹是早慧。

第三種傾向,就是很多人對恆屹的未來之路感到擔心,怕他成為《傷仲永》中的方仲永。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這種觀點很多喜歡恆屹的朋友不太愛聽。

但是,我們要聽懂一個前提:把小恆屹比小仲永,就是承認恆屹非同尋常。還有,不是說這話就是“酸”話,其中很多人是真心地關心與愛護。

通悟“受之於天”的方仲永之所以最終“泯然眾人矣”,主觀看來是他“受之於人”(受教育)的欠缺,客觀看來是家人、社會對他的過度消費。

  • 恆屹受教育的欠缺這一點不會存在。

其實,恆屹的奶奶何霞對“傷仲永”的聲音早有耳聞,對此,她很坦然:“有很多人會說這樣做傷仲永,但我覺得不會。因為孩子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進步。”

  • 那麼是不是“揠苗助長”呢?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恆屹奶奶回答說,在學習上,他們從不強迫,順其自然。

這也就是說,恆屹背詩、認字是出於自身的興趣,也沒有超出他能力的範圍。

  • 而“過度消費”這一點,應該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第一個看法,有人認為王恆屹參加的節目太多了,不能讓孩子在四處奔波中耗盡靈性。

對此,恆屹的家人表示,他們不會答應所有節目的邀約。“想讓恆屹參加文化類的節目”,目的是“在那裡他會遇到許多特別優秀的孩子,能帶動他學習上進。”

還有人認為,現在的媒體為了收視率做法出格,各種“劇情”、“設計”等操作,會使孩子影響對社會的認知。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對此,沒見恆屹家人的回應。悅華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然,大多數媒體都是從實際出發,客觀真實地展現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的。

但悅華在瀏覽相關視頻時,也發現有些媒體的“設計”痕跡很重,這裡不想舉出實例來,掛在網上的小恆屹的視頻很多,大家自行搜索即可。

悅華想說的是,媒體人對一個早慧的孩子抱有的態度直接影響觀眾的態度,同時也深刻影響到當事人。

眾說紛紜王恆屹:有人看他像小范閒,有人生怕“傷仲永”

如果把一個天賦很高的孩子當作吸引眼球的賣點來“消費”的話,觀眾們也會把孩子當成動物園裡的珍稀動物來看,娛樂過後,觀眾毫無收穫。

而對幼小的恆屹而言,過早地接觸成人的功利世界,會對他萌芽的價值觀產生不好的影響。

而過度地包裝,出格的吹捧也會對他的人生觀的造成影響,走向社會後可能難以自適。

一個小神童引起紛紜眾說,但悅華想,沒人一個人會用充滿惡意的眼光去看待小恆屹的。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賜”,每一個天賦異秉的孩子都是“神蹟”,我們呵護他們就是珍視我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