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颍川名士”吧,有哪些?

装机帝


说起颍川名士,大多数人是从三国了解的,在三国之中,许多厉害的谋略家都是出自这个地方,当然不只三国,这片地方自古就出来很多的名士,这里就盘点一下。

颍川 ,古代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而在这之前,颍川郡还是大禹的故乡。

因此在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徽、吴道子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在秦代,吕不韦自这里横空出世,在秦国的政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召集门客遍汇《吕氏春秋》,成为杂家的代表。

而战国时期,韩非子这位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也出自这里。

当然,说起这个地方,总是少不了小朋友都知道的张良,他可是汉初三杰之一,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到了三国时代,这里出现了许多为人熟知的名士。

如被誉为王佐之才的男人荀彧,他被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还有为人正直无私,办事精细老练,深得曹魏所有官员尊敬。被曹操称为萧何的钟繇。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鬼才郭嘉,他为曹操效力十一年,世间总有人说,若不是天妒英才,恐怕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可是还有一个人,就是在郭嘉之前,最为曹操信任的人,同样被老天妒忌所早卒,这位就是颍川戏志才。

还有吴道子,这位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

不单单是画,书法家褚遂良也是这里的名士,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当然,历史长河之中,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士出自这里,颍川可谓人才集中地,名士“摇篮”了。


井夫子


介绍一下“颍川名士”吧,有哪些?

下面介绍一下颍川名士吧:

颖川名士还真不少,在历史上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微、吴道子等人......。

其实颖川还有更大的人物也出生在这里:

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颖川,也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颖川还还诞生了几大家族,他们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他们是陈寔、钟皓、荀淑、韩韶等四大家族,其中陈氏家族到了近现代也出了不少名人:

近代的名人陈云、陈毅、陈庚、陈独秀、陈寅恪、陈果夫、陈立夫、陈诚等全是颍川陈的后人。

再说钟皓,钟号有个孙子钟繇,是中国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钟繇有个儿子叫钟会,也是三国时期比较有才的人之一……。

再说荀淑。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徳行高洁,人称荀氏八龙。荀淑有个孙子叫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有个侄子叫荀攸也是大名人。

荀家和钟家一样,在两晋时期显赫一时,永嘉南渡以后暗淡下来。

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

......。

颖川古代郡名,秦王赢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包括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洲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初波才领导黄巾军在此起义。主体部分即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颖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晏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因此,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一一夏朝的所在地。




可见颍川的确是中华民族的风水宝地,地灵人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地处中原,虽经历代战难,但始终改变不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

综上,上面列举的“颍川名士”的确众多,历史以来沿绵不绝。不知你看清了吗?我的答复你是否满意呢?


昆仑之柏瞧历史


题主提到的颍川名士,应该指的是三国时期。

按地域来划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谋士中有很多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就是颍川,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个说法“三国谋士半数出自颍川”。颍川郡东汉时属于豫州,大概是今天的河南禹州一带。颍川自古人杰地灵,历史上一些非常有名的人物比如吕不韦,张良,韩非子等人均出自于颍川郡,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几乎到达了顶峰。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下那些大牛人

 韩馥,曾经的冀州牧,麾下谋士猛将不少,只是被不要脸的袁绍给阴了。

 郭图,原韩馥谋士,但是吃里爬外把主子卖了,使袁绍统领冀州。跟了袁绍之后好像也是出的馊主意,逼死了田丰,逼反了张郃高览。

  荀彧,大牛人,一个被誉为王佐之才的男人,一个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男人一个辅佐、举才、建计、密谋、战略、政治,领兵无所不通的男人 。

  荀攸,他是荀彧侄子,这叔侄俩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曹操得到他们真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他前后谋划了十二条奇策。只有钟繇知道,但是锺繇未整理完成就死了,所以世间不得以闻。


  钟繇,他为人正直无私办事精细老练,深得曹魏所有官员尊敬,他被曹操称为萧何。并且他还是个大书法家,被称为秦汉以来一人。

  郭嘉,又是一个大牛人,也是曹操阵营里的核心人物。 这个人有洞穿人心的目光,有经天纬地的谋略,有洞辨时世的智慧。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说出最关键的话语,可惜死的太早。

  戏志才,他是郭嘉的前任,不幸早卒,他和郭嘉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死的太早。

  陈群,在曹魏 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被使用了一千多年。

  陈泰,陈群之子,担任过并州刺史,威信很高。在高平陵兵变时,劝说曹爽让其接受了交权条件。所以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三国后期少数的儒将之一 ,姜维数次的伐魏之战 皆被他和郭淮 邓艾等人所抵挡 。

  杜袭,曾经以五十余人的兵力抵抗万人的攻城,虽说败了却无人降敌。他在魏明帝的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与同郡的辛毗,陈群,赵俨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赵俨,曹魏开国功臣,四朝元老,官至大司农、骠骑将军、大司空,颍川“四大名士”之一。

辛毗,又个郭嘉的同乡,洞察时势,深谋远虑并且性情耿直坦率,刚正不阿,在曹魏任职都有过很好的谏言。曾任大将军军师,节度六军。

  钟会,钟繇之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三国后期少数的儒将之一,他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并主导了伐蜀之战。

  徐庶,不用多说,诸葛亮出山之前他就是刘备的首席军师。

  石韬,他的介绍不多但是他和诸葛亮、徐庶、孟建一起都是朋友,诸葛亮会和很烂的人交朋友吗?

  淳于琼,与袁绍曹操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后跟随袁绍,官渡之战负责守卫大营粮仓乌巢,遭曹操偷袭,被乐进所杀。

  司马徽,世外高人,道号水镜先生,可以说是三国时的鬼谷子,他一生无意仕途隐居山野之中。但他却是孔明,庞统诸多名士的老师。


百胜刀王胡逸之


“颍川”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

三国时期的颍川名士有: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陈群、徐庶、淳于琼、钟会、钟繇,等。

颍川历史悠久。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颍川还是大禹的故乡。

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中华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


夜孤城Sun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颇多,其中名气很大的就有如:郭嘉、荀彧、陈群、钟繇、荀攸、徐庶、淳于琼、钟会等十多位。个人认为,其中又以荀彧荀文若、郭嘉郭奉孝、陈群陈长文、钟繇钟元常四位名气最大,对历史贡献最大。下面介绍和分享一下上述四位"颍川名士"生平、功绩。

首先简要了解下颍川,颍川主要指今河南省禹州市,以颍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颍川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颍川还是大禹的故乡。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颍川名士第一人: 忠贞汉臣 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或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2、颍川名士: 英年早逝 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毛主席曾对其大为赞赏, 称赞他“ 才识超群, 足智多谋, 出谋划策, 功绩卓著” 。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之一。

曹操曾多次讲过, 自己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郭嘉。只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否则, 他在历史的天空中所留下的光环绝对可与诸葛亮相媲美。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发现袁绍难成大业,遂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3、颍川名士: 九品中官制创始人 陈群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

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237年)病逝,谥号“靖”,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4、颍川名士: 楷书鼻祖 钟繇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其子钟会同为颍川名士,后率兵攻入成都终结"蜀汉"王朝。

欢迎评论区留言沟通交流或➕ 关注【知行和逸】互动探讨。


知行和逸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颍川包含现在的哪些地方。

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三国时期包含今开封、许昌、平顶山、郑州的部分县市区。

颍川自古出名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有一下几位:

吕不韦,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帝王的父亲,举世闻名的大商人,就是战国末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学家。战国时期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成其霸业。颍川人士,今河南禹州人。

颍川的名士还有吴道子、晁错、荀彧、郭嘉等


吉祥流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阳翟的大商人,后来在秦国的政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召集门客遍汇《吕氏春秋》,成为杂家的代表。

韩非子,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战国时期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今河南禹州人)。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

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时,他被景帝错杀。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

荀彧yù(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于徐庶,因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其有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许多情节虽与正史有所出入,但他至孝侍母,力荐诸葛,史籍却有详细的记载。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以及三国演义第35及37回的内容来看,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之类型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世人称他为“鬼才”。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宋代苏东坡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韩愈),书至颜鲁公(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吴道子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他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数量也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件,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题材最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送子天王图》这幅画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他打破了长期以来历代沿袭顾恺之的那种游丝线描法。吴道子开创兰叶描,用笔讲究起伏变化,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潇潇洒了一地水


颍川即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颍川可谓是三国时期人才集中地,名士“摇篮”。有诸葛亮、庞统博学多才,不重名利,其精辟的见解,直至今天都名扬天下,被后人所敬昂。还有荀彧、荀文若是当时杰出的内政高手,处理内外政事务深得曹操的信任和充分肯定,还有荀攸是个军事家,他军事谋略每战必胜,是曹操当时不可或缺的军师。还有陈群在魏国时身居要职,成为曹操、曹丕的国之重臣,还有淳于琼、钟会、钟繇等大名士,钟会是个英勇善战,鬼计多端的军事才子,灭蜀就是依靠他的深谋策略去实现的。钟繇的治国才能官至太尉、相国、太傅,清廉能干,威望极高还是当代的书法家。还有一些郭图、郭奕都官至太子文学,钟毓(钟繇之子)等,这些名士都在当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杰出的才华和策略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诗中梦幻


韩馥 一句吾有上将潘凤 可斩华雄 使大家记住了上将 却忘了这个一直站在上将背后的男人 世间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呀 (英雄记曰:馥字文节,颍川人。 ----三国志 武帝纪 裴注) ; ; ; ;

  郭图 他曾经游说韩馥 使袁绍统领冀州 袁曹争霸,郭图力主决战 并因是谮沮授 使绍分监军为三都督 后曹操偷袭乌巢 郭图固请以重兵攻曹营 ; 计失而谮张郃 郃等忿惧而降曹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 ----三国志 袁绍传) ; ; ; ;

  荀彧 一个被誉为王佐之才的男人 一个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男人 一个因为对待汉室的态度而使曹操因爱生恨的男人 一个辅佐、举人、建计、密谋、战略、政治无所不通的男人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三国志 荀彧传) ; ; ; ;

  荀攸 他是荀彧的侄儿 却比荀彧大7岁 他身为曹操军的谋主有着不输于任何人的才智 ; 他前后凡画奇策十二 唯锺繇知之 锺繇未整理完成 就死了 所以世间不得以闻也 (灵帝崩,何进辅政,徵河南郑泰、颍川荀攸及歆等。 -----三国志 华歆传) ; ; ; ;

  胡昭 一个和诸葛同字的人 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 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 终年89岁 胡昭长期隐居深山 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 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 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 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时钜鹿张臶,字子明,颍川胡昭,字孔明,亦养志不仕。----三国志 管宁传) ; ; ; ;

  钟繇 他为人正直无私 办事精细老练 深得曹魏所有官员尊敬 他被曹操称为萧何 他的镇守长安 洛阳少民 繇使关中居民和降兵迁至洛阳 洛阳数年后复兴 锺繇功不可没 他的书法被称为 秦汉以来 一人而已 他死时 皇帝亲自为他送葬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 -----三国志 钟繇传) ; ; ; ;

  郭嘉 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 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谋略 ; 这个人有洞辨时世的智慧 这个人有最为落拓不羁的步态 这个人有最为不拘常理的行为 他总是是最关键的时候说出最关键的话语 “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这大概是郭嘉为曹操效力十一年最中肯的评价了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三国志 郭嘉传) ; ; ; ;

  戏志才 他是郭嘉的前任 不幸早卒 彧别传说道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 看来他和郭嘉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筹画之士 早卒 负俗之讥 ; 天妒英才呀(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三国志 郭嘉传) ; ; ; ;

  陈群 九品中正制的创造者 早年被刘备辟为别驾 后曹操入主徐州 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 陈群在魏 一直位居要职 先后受曹操 曹丕托孤 成为国之重臣 陈群等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制定《魏律》十八篇 将“八议”正式列入律文 也自陈群始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也。-----三国志 陈群传) ; ; ; ;

  陈泰 陈群之子 他出任并州刺史 辖区及周围地区民族众多 他很注意对当地各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威信很高 司马氏与曹氏的斗争时 以父亲的识时务为榜样 与侍中许允一道上前劝说曹爽 使其接受了交权条件 故司马氏一直视陈泰为有功之臣 ; 三国后期少数的儒将之一 姜维数次的伐魏之战 皆被他和郭淮 邓艾等人所抵挡 (陔少好人伦,与颍川陈泰友善。-----晋书 武陔传) ; ; ; ; ;

  杜袭 他曾经以五十余人的兵力抵抗万人的攻城 虽说败了 却无人降敌 他在魏明帝的时期 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 与同郡的辛毗 陈群 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杜袭字子绪,颍川定陵人也。-----三国志 杜袭传) ; ; ; ; ; ;

  赵俨 他我并不熟 只知道他与郭嘉是一个地方的人 与同郡的辛毗 陈群 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三国志 赵俨传) ; ; ; ; ; ;


牧之文化


嬴政17年置颍川郡,以颍水而得名,主体部分即河南省禹州市境内,特殊的历史背景,攸久的文化熏陶,孕育出无数历史名人,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石广元,司马徽,吳道子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历史名人,

中华始祖黄帝出生于颖川,夏禹建都颍川,也是许多姓氏的发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