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贾为什么要杀赵括一家?

万物有类


随着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流传,其中大反派屠岸贾这一角色也变得家喻户晓,屠岸贾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谋害了当时的上卿赵盾一家包括兄弟赵括在内的三百多口,只有一个婴儿在一批正面人物的保护下逃过一劫。那么屠岸贾为什么要杀害赵家满门呢?

这里的赵括可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这两个赵括一个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一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两人相差了三百多年。战国时期的那个赵括凭借“纸上谈兵”出了名,最后是战死沙场的结局,而春秋时期的赵括死的就比较冤了。

我们先从晋国的政治制度说起,晋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殊,类似于之后的内阁制,国家的军政大事国君需要和“六卿”商量。晋国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两名领导,加起来六个人,正好组成六卿的队伍。关键就是六卿的这个任用制度,六卿这种权很大的官位竟然是世袭制的,而且原则非常明确“长逝次补”。<strong>

作为六卿家族之一的赵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惨遭毒手,这样一来赵括被杀的根本原因就显而易见了。不只是赵家,晋国的这个世袭制非常“坑人”,小家族出身的能人没有进路,六卿家族又没有退路,一不小心就被灭门。除赵氏之外,同为晋国六卿家族的栾氏、范氏、中行氏都惨遭灭门,可以说想要夺权,灭门是必经之路。但凡留下一个后代,按照“祖制”这小孩就能一步登天直接成为六卿之一,这也是屠岸贾一定要找到赵氏孤儿的原因之一。

《史记》原话就是“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也就是说屠岸贾是憋着坏就要灭掉赵氏,屠岸贾的形象是个奸臣,这种形象想要害人无非是为了夺权。屠岸贾的家族也是个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是晋国的大夫,屠岸贾自己的这个大夫位置也是世袭来的。

灭赵氏时候晋国国君是晋景公,在这之前有个晋成公(满打满算在位六年),晋成公之前是晋灵公。这个晋灵公荒淫无道,宠信屠岸贾,疏远当时的卿大夫赵盾。屠岸贾为己谋利,与晋灵公串通一气,屡次刺杀正卿赵盾,结果没成功。赵盾见状准备出逃,没等逃出国境,晋灵公就被赵盾的堂弟赵穿给杀了。

由于赵氏势力比较大,晋灵公确实荒淫无道,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赵盾也重新回朝掌权,但赵氏和屠岸贾的仇也结下了。

继位的这个晋成公和赵氏关系比较好,毕竟他回晋国接任国君赵氏也出了力,可惜的是晋成公死后,晋景公又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史记 赵世家》记载“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当时赵盾已经去世了,赵氏继任的宗主就是赵盾同父异母的弟弟赵括,就这样赵括一家被屠岸贾与一些其他将领联手杀害了。

历史上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的事件被称为“下宫之难”,赵氏孤儿就是在此事件的基础上虚构的。对于“下宫之难”《史记》和《左传》有截然不同的记载,屠岸贾的版本和史记大致相同,左传版本的“下宫之难”是由赵氏内部的丑闻引起的,和屠岸贾没有关系,两个版本由于历史久远,真假难以分辨。


邓海春


在著名的“赵氏孤儿”案中,屠岸贾是屠灭赵氏家族之元凶首恶。但是我们深究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屠岸贾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具体的执行人罢了。在赵氏孤儿案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晋国的栾氏、郤氏等几大家族,甚至还包括晋景公。为什么会这样,赵氏家族究竟怎么得罪别人呢?

第一,赵盾当权时,得罪太多人了

赵氏家族在赵盾当国时,势力达到鼎盛。赵盾为巩固家族势力,曾血洗军队高层反赵集团,甚至弑杀晋灵公。他在世时,无人敢与之作对,他如 “夏日之日”的执政风格,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家族的反感与抵触,这也为后来赵氏家族遭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

赵盾去世后,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晋军的高级将领有四位出自赵氏家族:赵朔是下军司令,赵同是下军大夫,赵括和赵婴齐都是中军大夫。不过,赵氏家族的势力,受到栾氏、郤氏的强大挑战。

第二,赵氏内讧,给政敌们予可乘之机

赵朔去世后,赵婴齐与赵朔的遗孀关系暧昧,被赵同、赵括等同族驱逐出境。赵氏内讧,给政敌们构陷中伤提供了机会。当时执政大臣(中军元帅)栾书遂与郤氏联合,以赵氏谋反之名,血洗赵氏。

为什么栾书要把屠岸贾推到前台呢?因为屠岸贾是掌管刑狱的大臣,即司寇,调查谋反本来就是份内事。带兵制造灭门惨案的人,就是屠岸贾,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他只是栾氏、郤氏推到前台的一个打手罢了。

第三,屠岸贾最终成了替死鬼

熟悉晋国军政的读者都知道,晋国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六卿手中。所谓六卿就是晋国军队的六大将领,既是军事巨头,也是政治巨头。六卿一般比几大家族轮着当,这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

屠岸贾虽然是司寇,也就是司法部长,但是凭他的力量,怎么可能动得了赵氏家族呢?因此他只是栾氏、郤氏打打手罢了。屠岸贾充当打手,是穷凶极恶的,后来赵氏重新崛起,他就成了替死鬼了。

赵氏被灭族后,赵朔的儿子赵武幸存下来。后来,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谋反案被平反,赵武恢复身份。韩厥是比较聪明的,他没有去得罪栾氏、郤氏家族,而是把罪责统统推到屠岸贾身上。就这样,最终屠岸贾成为栾氏、郤氏的替罪羊,被灭了族。

赵武与韩厥,是后来赵国与韩国的先祖。正是因为有这段历史,赵氏与韩氏数百年保持非常好的友谊。直到战国时代,赵国与韩国仍然是很亲密的兄弟国家。


君山话史



《史记》的可信度只有99.9%。最多的错误是六国年代错乱。这是焚书坑儒所至。除此六国年代外,《史记》的可信度有99.99%。唯一不符合史实的,就是程婴救孤与赵氏孤儿的故事。


在《史记》中,赵庄姬完全是正面人物。屠岸贾是个超级大坏蛋,大BOSS。 《左传》却记载,赵氏被灭门的起因,是赵庄姬与小叔子赵婴通奸。赵氏就把赵婴放逐到了齐国。赵庄姬迁怒赵氏,她联合栾氏和郤氏,在哥哥晋景公面前诋毁赵氏。 晋景公联合栾氏、郤氏,一起灭赵氏全族。

三家分晋后,赵国建立。写史书,要给祖祖祖祖奶奶赵庄姬涂脂抹粉。就美化了赵庄姬。屠岸贾要么是虚构的,要么是晋景公、栾氏、郤氏指使的马前卒。并非大BOSS。


读了血淋淋的《春秋左传》,才知道人性之丑恶。才明白孔子为何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只有把权力关进牢笼,才能天下太平,百姓才得安宁。

最后再回答提问:屠岸贾为什么要灭赵氏满门?因为他受晋景公、栾氏、郤氏、赵母的指使。他只是个马前卒,执行命令而已。


杨朱学派


屠岸贾只是晋景公的鹰犬而已。

先看看一个背景,你自然就懂了。

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这是晋国君主世系,

赵衰、赵盾、赵朔(被杀的人)、赵武(赵氏孤儿原型),这是赵氏世系。

赵衰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混的,然后到了他儿子赵盾,服侍晋襄公,后晋襄公去世,赵盾拥立晋襄公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

当时晋灵公只有4岁,大权掌握在赵盾手里,本身赵盾是想废了太子,拥立其他人的,但是最后还是拥立太子继位,后来的霍光都不敢这样吧?可想而知,赵盾权力多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灵公成长起来,必然想要亲政,这样跟赵盾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前607年,晋灵公18岁,而随着矛盾的加剧,晋灵公想刺杀赵盾(存疑),结果赵盾(史书记载是赵盾弟弟赵穿)弑君,杀了晋灵公。

杀了晋灵公后,赵盾拥立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异母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继位,是为晋成公,晋成公可以说是傀儡了,一直到七年后去世,而同时,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继承他的权力。

晋成公去世后,晋景公继位,晋景公可不想做傀儡,赵盾弑君的噩梦,时刻提醒着他,赵氏的阴影,时刻笼罩着他,只有灭了赵氏,才能睡得着觉。

于是,屠岸贾就出现了,屠岸贾只是晋景公的鹰犬,帮晋景公夺权的人。

而赵氏,在电影里是个可怜人,现实中是权臣,权力比君主还大,君主能容忍?@头条历史


中国通史视频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地方,历史上并不存在屠岸贾这个人,他是元代杂剧《赵氏孤儿》里虚构的奸臣。

《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氏家族,赵氏被晋景公讨伐,赵同、赵括被杀,惨遭灭门,只剩下一个赵武。当然,此时的赵氏,就是后来三家分晋赵国的祖先,也算是赵括的祖先。

我们先抛开历史本身的情形,从杂剧入手,探讨屠岸贾这个人物。

屠岸贾这个人物形象在《赵氏孤儿》中被塑造成了邪恶与丑陋的代名词,他是晋国一文一武中的一个,即文赵盾,武屠岸贾。(实际上春秋时文武并非泾渭分明,大家都是大夫)

杂剧中屠岸贾出场的开场白中这样说: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当时不尽情,过后空淘气。某乃晋国大将屠岸贾是也。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即某矣。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

他的这番话十分值得揣摩,首先“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为什么会有伤害赵盾的意思,虽然杂剧中没有交代,但其实很容易理解,为了权力,争夺政治话语权,我要做晋国唯一的话事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但却又“争奈不能入手”。既然有伤害之心,违和却不能下手呢?原因在于赵盾像屠岸贾受到晋灵公的信任,即“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屠岸贾无法公开地伤害赵盾,于是只好偷偷派杀手鉏麑(这个人物也是虚构的)暗地里进行刺杀,甚至通过私下里训练神獒(春秋时养獒么?),扑咬草人心脏,来释放其仇恨。

由此可见,这一文一武岂止不合,简直就跟生死大敌人一般。

可是后来,屠岸贾却明目张胆地诛杀赵盾及全家三百口人,这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是因为屠岸贾的行为收到吧了晋灵公的默许和支持。在剧中,赵盾被塑造成一位仁爱且有威望的贤臣形象,后来程婴为救赵氏孤儿甘冒被杀头的风险,韩厥、公孙杵 臼为救赵氏孤儿毅然舍弃性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赵盾深得人心。因此,深具威望的赵盾也就有了功高震主的嫌疑。

前文提到的赵同,赵括跟赵盾是同父异母的兄。真实的历史上在,赵盾可能是一个贤臣,但一定是一个权臣,而且还是晋国出现的第一个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于削弱,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晋灵公想要干掉他,实属正常。

赵盾在不晋灵公时代那是真的大权独揽,其他人都得靠边站,还组了个全是赵氏的国家权力中心内阁,晋灵公想要干掉在赵盾,酒宴安排刀斧手没有成功,打伏击没成功,不过却成功让赵盾流亡在外,(这个流亡其实也就是意思一下,毕竟他是个臣,总不能公开弑君)

虽然赵盾没敢弑君,但是他赵穿这么干了,把晋灵公给宰了,赵盾回到都城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赵盾在晋成公六年去世,而晋成公之子晋景公成为国君后,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干掉了赵盾的兄弟们,内部原因表明上赵盾的儿子赵朔之妻赵庄姬与赵婴齐私通,(赵朔这个时候已经死掉了)赵同,赵括流放了赵婴齐,然后庄姬报复,诬告赵同、赵括谋反,致赵同、赵括被杀,惨遭灭族。

实际上,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赵庄姬的丈夫赵朔,本来是赵氏宗主,但奈何死得早,没赶上鞌战,而晋国在鞌战之后,增加三军六帅,晋国十二卿里面赵氏站举办了三个位置,赵同第六,赵括第八,支系赵旃居十二位,而赵庄姬本来是宗家,他的儿子赵武年幼,因此而失去了宗主之位,这何尝不是赵庄姬为了儿子的报复。当然还有外部原因,也就是赵氏对头栾氏、郤氏的倾轧。

说完历史位面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屠岸贾了,这个虚构人物,以及《赵氏孤儿》这个虚构的故事,赵武虽然是赵氏剩下的血脉,却并不是被清楚的对象,后来也是他复兴赵氏,使得赵氏越来越强大的,晋景公的一切行动都没有针对赵武,而只是针对了他的两位叔爷爷家族,属于侵夺宗家的旁系。

而屠岸贾,实际上本身就是个悲剧,晋灵公想干掉赵盾不是一天两天了,作者在这段历史里穿插这么个虚构人物,跟作者的历史背景有关。


江畔初见月


楼主这个题问所问的是赵氏孤儿中的故事,其中讲的是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



赵括是晋国贤臣赵衰(cuī)的儿子,晋国权臣赵盾异母弟,他还有两个同母兄弟赵同和赵婴齐,赵括一家被灭,跟赵盾是脱不了干系的。赵衰死后,赵盾继承了六卿之职,念及后妈的恩情,赵盾对三个弟弟很照顾,但赵盾自己的性格与父亲迥异,赵氏一步步从贤臣变成权臣。晋灵公是晋文公的孙子,他虽然昏庸,宠信屠岸贾这种奸臣,但他却想夺权,于是派人刺杀赵盾,却被赵盾躲过逃走了。很快,赵盾的堂弟赵穿支开屠岸贾,弑杀晋灵公,并迎回赵盾。

赵盾迎立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即位,即晋成公,晋成公将国政全部委托给赵盾,还将女儿庄姬嫁给赵盾的儿子赵朔。赵盾毫不客气,组建自己信任的六卿,还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全部安排到重要职位,一时间,赵氏成了晋国国内仅次于公族的家族。赵盾的确能力非凡,晋国在他的带领下跟咄咄逼人的楚庄王进行争霸,斗争激烈。前601年,赵盾病逝,其子赵朔继承爵位,成为六卿,不过赵盾直到儿子能力不济,斗不过楚国,正卿之职留给了郤缺。赵盾一死,赵氏也不再团结,族主赵括的权力还没赵朔大,他跟赵同很不满,矛盾一爆发,赵氏内部就分裂了。赵氏内部有事,外部其他卿族也开始有所动作。



屠岸贾没有家族根基,根本就不可能不经过国君的同意,就擅自率领诸将攻打赵氏。而且赵氏是当时的晋国第一大卿族,实力最为雄厚,没有其他家族的支持也绝不敢轻易地攻打赵氏。事关家族存亡,赵氏不可能引首就戮,是会聚众相抗的。晋国后来的历史,晋国灭栾氏,灭范氏、中行氏,以及智韩魏围攻赵氏。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前后后打了很多年的战争。 我们再根据《左传》的记载:《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婴(赵盾异母弟赵婴齐)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赵同,赵盾异母弟)、屏(赵括,赵盾异母弟)放诸齐。《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栾书)、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赵婴齐与自己的侄媳赵庄姬(晋景公之姐)私通而被其兄赵同与赵括放逐,而赵庄姬便怀恨在心,向晋景公诬告赵同与赵括将要造反,而栾氏与郤氏都替赵庄姬作证。于是,晋灭了赵同与赵括,而赵朔之子赵武也就是那位“赵氏孤儿”却与其母亲很安然地生活在晋国的宫室之中。这里根本没有屠岸贾的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屠岸贾要灭门赵氏的原因在《赵世家》中并未进行详细交代。毕竟做事还是需要理由的,屠岸贾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想到了要为被赵穿杀掉的晋灵公报仇雪恨,以此为屠杀赵氏的依据。屠岸贾以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为名牵连出了赵盾,毕竟赵盾在史官的笔下已经背上了弑君的罪名,于是,这个冤案就成了屠岸贾采取行动的铁证。为了让他诛杀赵氏名正言顺,他竟然无耻地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于是,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由此看来,由于史官错误而促成的“赵盾弑君”冤案不仅让赵盾背上了黑锅,更让他的子孙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这个冤案就是屠岸贾诛杀赵氏的起因。

历史上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的事件被称为“下宫之难”,赵氏孤儿就是在此事件的基础上虚构的。对于“下宫之难”《史记》和《左传》有截然不同的记载,屠岸贾的版本和史记大致相同,左传版本的“下宫之难”是由赵氏内部的丑闻引起的,和屠岸贾没有关系,两个版本由于历史久远,真假难以分辨。


大老二爷


由于赵氏孤儿这部作品的流传,人们对于屠岸贾这个反派角色也是记忆深刻,他是灭掉了赵括一家人的人物,300多位赵家人都死在了他的手上,只剩一个婴儿有幸逃脱。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灭掉赵家呢?究竟是有多大的深仇之恨呢?



其实这跟晋国的制度有关系,晋国实行六卿制度,采用世袭形式继承官位。而六卿手上握有的权力很大,是无数人都渴望能够坐上的位子。但是,就是因为有世袭制,所以如果不是满门被灭,只要有一个后代在世,六卿之位就不会落到旁人之手。这也是为什么屠岸贾一定要痛下狠手的原因,因为但凡他有一丝心软,那么所有计划就将满盘皆空。



其实,六卿中很多大家族都是被灭满门了,比如范家、栾家等。别看这些坐在六卿高位上的人一个个风光无限,他们其实也在如履薄冰,进退两难。无数人都盯着他们,一旦找到了机会,那么就要将其灭门了。而为了不灭门,他们就只能不断的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敢有一丝的放松,这样的生活也是挺累的。但是,想要做到完美何其难,想要找到他们的漏洞又是如何容易,所以这些晋国的六卿家族很多都被灭门了。



除了制度关系以外,屠岸贾和赵家也有着死仇关系,双方的争斗在所难免,如果不是赵家被灭,那么最后死的就将是屠岸贾。屠岸贾也是晋国的贵族,世袭大夫之位,因为他这个人能说会道,所以深受晋灵公的宠信。借着这份荣宠,他挑唆晋灵公暗杀赵盾,结果对方也是命大,逃了出来,同时赵穿还将晋灵公给反杀。

杀死一国国主,这本应该是一件大事,但赵家当时地位大,权势大,再加上晋灵公本来就不得人心,所以这件事情也就算了,赵盾也依然重回朝廷掌握权力。但是屠岸贾跟赵家也因此成了死敌。

之后晋成公上位,他跟赵家的关系好,所以屠岸贾没有找到机会下手。但没有多久,晋成公去世,晋景公上位,这一位也是昏庸之人,宠幸屠岸贾,给了他很大的职权。也因此,屠岸贾终于找到机会对赵家发难,而且当时赵盾过世了,由赵括继承了位置。但赵括毕竟不如他哥哥见过的世面广,所以最终没有斗过屠岸贾,未能保赵家平安。


江上孤舟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我国的古典四大悲剧之一,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曾将之改为话剧而在巴黎的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但《赵氏孤儿》背后的真实历史却并不是元杂剧所刻画的那样,甚至连剧中的那个大奸臣“屠岸贾”也是位子虚乌有的人物。

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先介绍一下关於晋国政治的一些背景知识。

自晋文公始,晋国的六卿(有时扩编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态编制为六卿)制度已基本形成,晋文公时,晋作三军,每军置将、佐两人,这六人分掌晋国军政,便被称为六卿。在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历史上活跃过很多的强势家族,狐氏、赵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荀氏别支)、范氏(也称士氏)、中行氏(荀氏别支)、郤氏、栾氏、韩氏等,六卿的职位也便只有在这些家族中互相挤位置,这些家族也可统称为六卿家族。

如果你了解了晋国的政治制度特点,就会知道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绝对产生不了一位没有家族根基的权臣。(虽然有些书籍中还记载屠岸贾的祖父屠岸夷是晋惠公时的大夫,也不是位好人,似乎这屠岸贾的奸臣还是祖传的,但是据其记载来看,屠岸氏家族也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家族。)。即便晋国国君特别地宠信你,你没有家族根基的话,也不过如同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大名身边的“小姓”。

晋国在“六卿制度”完善后,事实上就已经成了股份制。国家大事,并不是晋国国君就能擅自做主的,而是要由各大卿族共同商议的。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屠岸贾者,始有宠於灵公,及至於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屠岸贾没有家族根基,根本就不可能不经过国君的同意,就擅自率领诸将攻打赵氏。而且赵氏是当时的晋国第一大卿族,实力最为雄厚,没有其他家族的支持也绝不敢轻易地攻打赵氏。事关家族存亡,赵氏不可能引首就戮,是会聚众相抗的。晋国后来的历史,晋国灭栾氏,灭范氏、中行氏,以及智韩魏围攻赵氏。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前后后打了很多年的战争。

我们再根据《左传》的记载:《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婴(赵盾异母弟赵婴齐)通于赵庄姬,五年春,原(赵同,赵盾异母弟)、屏(赵括,赵盾异母弟)放诸齐。《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栾书)、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赵婴齐与自己的侄媳赵庄姬(晋景公之姐)私通而被其兄赵同与赵括放逐,而赵庄姬便怀恨在心,向晋景公诬告赵同与赵括将要造反,而栾氏与郤氏都替赵庄姬作证。于是,晋灭了赵同与赵括,而赵朔之子赵武也就是那位“赵氏孤儿”却与其母亲很安然地生活在晋国的宫室之中。这里根本没有屠岸贾的事。

《左传》的记载显然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也更符合晋国的政治特点。一则,《左传》的成书年代比较早,又是编年体,前后记载比较详细。二则,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曾到各地去采风,把很多民间的传说与故事也都记录了下来,以致《史记》一书中前后出现矛盾的地方都很多。三则,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带有后世小说家的风格,自己加入的元素比较多。四则,许多其他先秦的重要史料中也没有屠岸贾的记载。五则,当初弑杀晋灵公的执行人是赵氏的旁支--赵穿这一支,可是在这场赵氏灭门中,赵穿这一支却安然无恙。

这“赵氏孤儿案”是由赵庄姬与赵婴齐的家族内部的偷情乱伦而促发的。但是,产生这一切的根源却是晋国的各卿大夫家族之间以及赵氏家族内部之间的权力争夺而决定的。赵盾感念赵姬(赵衰之妻,晋文公之女)的恩德,赵盾曾言:“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 便在其晚年,又把赵氏宗主的位置让给了赵姬之子赵括。也就是说赵庄姬之子赵武已经沦为赵氏的庶脉了,而赵庄姬的丈夫赵朔又死得早。所以,等到自己的儿子赵武长大后,其在晋国就很难有一席之位了。

赵婴齐在被其两位兄长放逐的时候,曾对其两位兄长说:“我在,故栾氏(栾书)不作(发难),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就是说:“我在的话,栾氏不敢作难;我不在的话,你们两位就要危险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放我一马又对你们有什么损害呢?”

也就是说赵婴齐对赵氏家族的处境还是比较警觉的,已经感觉到栾氏等家族对赵氏的怨恨之心。到后来晋厉公时,晋厉公跟其心腹商议要除去一些强势家族,而先从哪个家族下手时?其心腹胥童就说:“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 六卿一共就那六个位置,现在好不容易加了两个(三郤专权时,晋设八卿),而郤氏一屁股却坐了仨位置,能不引起其他家族的怨恨吗?

而赵氏家族此时的处境也是如此,族大多怨。所以,当赵庄姬在为其子谋取宗主之位而诬告赵同、赵括欲造反时,其他家族也都纷纷出来作证。

赵氏孤儿一案,最大的获益人是其他的一些卿大夫家族,如栾氏、郤氏等。赵氏虽经此大难而元气大伤,但“赵氏孤儿”赵武本身也可以说是受益人(也是赵庄姬的目的所在),不然最后分晋的时候,即便有赵家,但却未必是赵武这一支。家族内部的正支与旁支之间的争夺同样也很残酷。至赵武之孙赵鞅时就并掉赵氏的旁支邯郸氏,也就是赵盾的堂弟赵穿这一支。晋国历史上的“曲沃代晋”也是小宗取代了大宗。

到战国时代,赵氏当权,便对其不光彩的过去而加以缘饰,而把这段经历缘饰为“忠臣义仆”的感人故事(也为赵氏的篡国行径,寻求情理上的宽恕)。而之所以要凭空杜撰屠岸贾来,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其时韩赵魏三家已分晋,如再将“罪责”全部推给晋景公,百姓们会认为晋景公做的很对,晋景公若不这样做,晋国早就让你赵家给篡了。其二,事实上栾氏(栾书)、郤氏等家族更适合担任屠岸贾的这一角色,但之所以不这样做,是因为赵氏家族与这些家族其本质无二。再则这些家族也都是根正苗红的,对晋国的贡献也都是业绩昭著的,没那么容易描黑。

赵氏孤儿案,绝不能简简单单地看成是忠臣与佞臣之间的斗争故事。晋国的六卿家族,哪一个家族在晋国的历史上没有作出巨大的贡献?哪一个家族不是根正苗红?可是到了后来,哪一个家族没有成为“不臣之臣”?这都是权力斗争使然。


有知社


说起来屠岸贾和赵括(这个赵括,和战国末期赵国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不一样的)都是晋国大夫。

(屠岸贾剧照)

屠岸贾能成为大夫,得感谢他的祖父屠岸夷。

早年,屠岸夷本是晋大夫东关五的门客。后来,晋国发生内乱,屠岸夷帮助晋惠公夷吾继位,因而有功。

后来,屠岸夷在秦晋交战时,被秦穆公所擒,斩首而死。

晋惠公感念他的功绩,于是追封他为上大夫,并让他的儿子屠岸贾承袭了官职,所以屠岸贾得益于此,成人后也承袭为晋国大夫。

赵括的祖上一直是晋国显贵,发生骊姬之乱时,他的父亲赵衰放弃了大夫的职位,追随重耳流亡国外19年之久,重耳继位后是为晋文公,为了感谢赵衰,晋文公把女儿赵姬嫁给他,于是生下了赵括三兄弟。

赵括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赵盾,在赵衰去世后,赵盾以嫡子的身份袭承了赵衰的职务,由于他很有治国之才,得到晋襄公的器重,很快就成为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权臣。

那么,在几朝国君的统治下,屠岸贾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在晋文公和晋襄公两朝国君在位时,屠岸贾受祖父屠岸夷的政治拖累,一直不得重用,根本没有机会刷存在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

很快,屠岸贾就抓到了机会。

公元前621年,在位不久的晋襄公因病去世,将国君之位传给了4岁的儿子晋灵公夷皋。

(晋灵公剧照)

晋灵公由于年幼,军政事务悉由赵盾主持,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晋灵公和赵盾越来越不对付。

一方面因为赵盾在晋襄公去世后,曾有改立太子的打算,若不是母亲穆嬴哭闹不休,成为国君的就不是他晋灵公了;

另一方面则是晋灵公发现赵盾在朝中根基深厚,以至晋灵公长大成人,赵盾还是不提还政于晋灵公的事情。

所以,晋灵公一心想要把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夺回来。

屠岸贾很快就发现了晋灵公的意图,于是百般迎合晋灵公。再加上他又不是赵盾的党羽,所以很快就成了晋灵公的心腹大臣。

然而,势单力薄,如何才能夺回权力呢?

晋灵公有过几次抗争。

一是赵盾出兵攻打齐国,然而还在行军途中,突然收到晋灵公退兵的命令,赵盾不知何故,只得退兵,结果回去一问,原来晋灵公收了齐国的钱,所以勒令退兵。

事情发生后,赵盾脸上很不好看,因为各诸侯国都在嘲笑晋国君臣不合,所以每当强权派赵盾要出兵攻打诸侯国时,对方便贿赂晋灵公。于是晋灵公便勒令赵盾退兵,这无疑使赵盾在国际上的威信大大降低。因此赵盾多次劝说晋灵公,但晋灵公却一意孤行,对他的劝说反而极为反感。

二是晋灵公在屠岸贾的怂恿下,搜刮民财,大兴土木,并四处搜集美女强纳入宫,供他淫乐。由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国民怨声四起,而晋灵公却变本加厉,把赵盾好不容易治理强大的晋国搅得民不聊生。

(赵盾剧照)

赵盾对他多次劝阻,结果晋灵公对赵盾愈发厌恶,再加上屠岸贾的一再挑唆,终于让晋灵公起了杀心。

可是,暗杀也好,鸿门宴也好,晋灵公都失败了,反而由于事泄,他被赵盾的兄弟赵穿袭杀而死。

晋灵公的死,不仅让屠岸贾失去了差点到手的掌权机会,还差点也成了赵穿的刀下鬼。

赵盾并没有治赵穿的弑君之罪,反而无事人一样,又迎立了晋文公另一个儿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一方面能成为国君,是赵盾的功劳;另一方面,晋灵公的下场也让晋成公忐忑不安。所以他登上国君之位后,立刻就把军政大权拱手相让。这样一来,晋成公除了空有国君的头衔外,晋国的实力也就堂而皇之的落在赵盾的手中了。

由于晋成公对赵盾唯唯诺诺,于是赵盾借机把赵括等人都立为公族大夫,赵括得以成为首席公族大夫,而其他人和赵盾的旧部也都分别担任军政重职。

如此一来,何止屠岸贾,其他公卿贵族的权力也被架空,晋国的朝堂在赵盾的强权下,成为他赵家的天下了。

赵盾虽强似虎,但他总有去世的一天。

公元前601年,专权20多年的赵盾,终于积劳成疾,去世了。

晋成公也在不久后病逝,他的儿子晋景公继承了国君之位。

赵氏一族,则由赵括接替了赵盾的族长位子,但赵盾的爵位却被赵朔袭承。这样一来,赵括的权威还没有赵朔大,因此他和他的同母兄弟对这事很不满,和赵朔的关系也就有了罅隙。

赵氏内部的变化,晋景公和其他公卿贵族都看在眼里,屠岸贾当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所以他再次通过运作,被晋景公封为司寇,也就是主管晋国律法的职务。

(晋景公剧照)

屠岸贾因此得到了替晋灵公报仇的机会。

他上任后,开始追查晋灵公被杀一事。

屠岸贾把矛头很快就指向了赵氏家族。

最后,屠岸贾根据晋国法律,将赵朔、赵括及他的兄弟们全族诛杀,

但赵朔的妻子庄姬,由于是晋成公的姐姐,身份特殊,得以在宫中避祸,并生下了遗腹子赵武。

这也就是后来《赵氏孤儿》的版本。

不过,在《左传》中还有一个版本,说是赵朔去世后,庄姬和赵括的兄弟赵婴齐有私情。赵氏是大族,不能容忍这种丑闻,所以赵括把赵婴齐驱逐出了晋国。

怀恨在心的庄姬,联合公卿郤氏和栾氏在晋景公面前诬告赵括谋反,晋景公因此命屠岸贾诛杀了赵氏一族。

不管如何,屠岸贾都是杀害赵括一家的当事人。

然而,就在大家愉快地瓜分了赵家权力和地产后的15年,晋景公得了重病。由于古代医疗条件很差,他这个病一直不能康复。所以,他找人卜卦,结果显示说,曾立过功业的人的后代不顺,才会作祟。

于是有个叫韩厥的大臣就提到了被灭族的赵氏。

晋景公由于迷信使然,立刻派人查找赵氏是否还有后人。结果一查,就查到了被家臣程婴保护长大的赵武。于是,赵武的身份得以恢复。为了给赵武一个说法,晋景公派赵厥率军攻打屠岸贾,并夷其家族。

(参考史料:《史记·赵世家》《左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简单来说,赵氏美化虚构。

屠岸贾杀赵括一家出自《史记·赵世家》,这里的赵括并不是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那位),而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括,他们家被灭门后来还被编成戏剧,家喻户晓。

按照《史记》的记载,事情源于奸臣屠岸贾的阴谋。

在晋景公在位时,赵氏权力颇大,屠岸贾为了自己的权力,谋划除掉赵氏,他在没有得到晋景公允许的情况下,率兵向赵氏所在的下宫发动进攻,屠灭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赵氏的主要分支,是为“下宫之难”。

不过赵氏并未团灭,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且已经怀有身孕,她逃到晋宫中躲藏,生下了遗腹子。在赵朔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帮助下,这个婴儿被带离晋宫,由程婴抚养。

十五年后,这个婴儿长大了,名为赵武,而晋景公生了大病,占卜后说有厉鬼因后继无人而作祟。赵朔的同事,另一位大夫韩厥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趁机表示这个厉鬼就是赵朔,并说出赵武的存在,晋景公于是册立赵武,恢复赵氏宗族,又攻灭了屠岸贾。

在这个故事当中,屠岸贾是十足的反派,为了争权夺利置赵氏于死地,最终招致自身毁灭。但这个故事疑点重重,有非常多的漏洞。

首先是时间问题,按照《史记》记载,下宫之难发生于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赵朔、赵同、赵括和赵婴齐皆于此年被杀。可在《左传》中,晋景公六年攻灭赤狄潞氏的时候,晋景公派去向周王室献俘的使者叫赵同(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晋景公十二年晋国设置六军的时候,赵括又出现了(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

设六卿这条记载《史记》也有,是在《晋世家》里面:“(晋景公)十二年冬······晋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晋世家》里并没有关于下宫之难的记载,《晋世家》与《赵世家》仿佛成了两个平行宇宙。

其次是借口问题。屠岸贾灭赵氏的借口是赵盾弑君。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史记·赵世家》

赵盾是晋文公时期重臣赵衰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他继任大夫的职位,逐步步入权力中枢,成为晋国历史上第一位权臣。

晋襄公(晋文公之子)去世后,其子继位,是为晋灵公,年少的晋灵公昏庸无道,想要杀掉赵盾,未果,赵盾逃出晋国国都躲藏。不久,赵盾的族人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才得以返回国都。

赵盾虽然没有直接杀死国君,但他是赵氏族长,赵穿弑君,史官董狐将此事算到了赵盾头上,是为赵盾弑其君。晋灵公受,赵盾迎立晋文公另一个儿子晋成公,赵盾就在晋成公时期去世,赵氏继续在晋国政坛打滚。

赵盾去世后,赵氏主要政治成员就是他的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和儿子赵朔,毫无疑问,他们都在晋国朝堂有不小影响力,这就是屠岸贾说的“子孙在朝”。

问题是,弑君的是赵穿,屠岸贾灭掉了赵盾家族,赵穿呢?上面提到的赵旃,就是赵穿的儿子,活得非常好。

《左传》有着跟《史记·赵世家》完全不同的记载。

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左传》

这里的赵婴就是赵婴齐,他跟侄媳赵庄姬(赵朔的妻子,赵朔谥号为庄)私通,这可是乱伦啊,太影响赵氏的名声了,赵同跟赵括必须站出来处理,而从赵朔没出面(这之后他都没出场)来看,他应该已经去世了,赵武应该也已经出生。

家族商议的结果就是把赵婴齐放逐到齐国,也就是不能再在晋国混了。

这个处分对赵婴齐来说并不算重,但对赵庄姬可就不同了,情夫被流放了,而且她不是一般人,她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姐姐(这是跟《史记》记载的不同之处),属于赵氏跟公室的血缘纽带。

到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赵庄姬向弟弟告状,说赵同、赵括想要造反,两位卿大夫栾氏和郤氏站出来作证,显然,这是一次针对赵氏的联合行动。

在这三方力量影响下,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同和赵括,这两支赵氏子弟就这么被灭了,赵婴齐因为流放齐国,幸免于难,赵旃作为远支,安然无恙。

当然,赵武因为老妈的缘故,老早就被安排进了晋宫,也是没事。

屠杀结束后,韩厥站出来为赵氏说话,眼见赵氏已灭,他也只能争取一下让赵武作为赵氏新的继承人,继承赵氏的土地。

从整个过程分析,赵氏的被灭与复立都是经过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屠岸贾什么事,从这位爷只出现在《赵世家》,可以猜测:他是赵国史书为了掩盖赵庄姬丑闻而编造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