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怀念天津哪些已经消失的美食?

Lime2018


最怀念的是马场道和南昌路交叉口上的吉美林包子铺,60年代是1毛2一两,那时候我一存到1毛2分钱的时候就去买一两包子。还有小白楼的稻香村。不过最怀念的还是那些老粮食店,老付食店,老早点部。当时都属于国营的。现在真的吃不到那时候的馄饨味儿了,那时候是9分一碗,而且还是那种粗瓷的大海碗,那时候要用小锅买走还多给你一大勺汤。哈哈,不说了,太多的回忆说不完的,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感受不到那时候的滋味,特别是邻居的关系。永远体会不到那时候的感觉。


1483067454


现在的狗不理不是以前的狗不理了!最早的狗不理秘方已经失传,现在用的是三合益,同合成,同义成几家比较有名的包子铺合并而成的,后来人家也分出去了,狗不理现在只剩下个名了!


而且总部在山东,狗不理包子确实有点不如五、六十年代好吃了、肉包子又香、咸淡可口、再一碗小米稀饭、小咸菜、那才叫美食吃一回还想笫二回!


除了狗不理包子以外,当地好吃的美食还是不少的,猫不闻水饺!个人觉得它是津门一绝,而不是津门四绝!本人有幸,在零几年的时候吃过三四次,其中一次吃到的是纸浆馅儿的,还有一次吃到的是碎塑料袋馅儿的,味道的话都是相当的棒。

还有天津地区好吃的煎饼果子,南楼煎饼,赵师傅,杨姐煎饼还可以的,现在好多外地干的煎饼果子,加芝麻孜盐生菜的实在是难吃,还有天津人虽说爱吃饺子,天津人都爱吃自家包的,出去吃饺子也有百饺园和清真的白记饺子等等,这些都还是挺不错的店。


商丘身边事儿


可能还有但是很少见,我怀念的特色,现在看不到的记忆中有这几个

1.小时候早点中,牛奶房,里面一碗奶一个老味道的面包,怀念那种早点铺的气氛

2.小时候的冰棍 雪橙 (上海关汽水味道)6毛一根,好消息(可口可乐味道)4毛一根。贵一点的罗哥,大桥道,美登高等等

3.小时候第一次吃到方便,发现了最美味的东西,牌子怎么想想不起来了,就记得在南市父亲给买的,袋子是红颜色的 上面画着简单的鸡蛋等等,现在还有的 就是 三鲜伊面 ,七宝一丁等等 还能看到。

满满的都是怀念,有印象又模糊,但是每次回忆都是很美好


Tj尿尿猫


八几年渤海大楼后身有个回民饮食店,卖牛肉饼。当时1毛7一个。薄皮大馅,纯牛肉的,咬一口,馅软嫩弹牙,汁水四溢,甩现在那些网红款几里地去!

同义庄没拆迁前,地道洞子下有一对老夫妻带着下岗的儿子卖烫面炸糕。老爷子原来是老陆记退休职工。那烫面炸糕做得地道。当时陆记还没拆,大家宁可排队买他家的,也不去买陆记的。

北马路红旗饭庄的银丝卷,澄瀛楼的罗汉肚。

西北角平房没拆之前的回民食堂。经典的回民菜。


允槿1314


东北角的新时代,南门脸儿的南门饭店,当然北马路的红旗饭庄,这几个地方70年代由父亲带着和他的同事经常去。那时进去饭馆的味道永远忘不了,现在一家也找不到。好像有点类似椒盐的味道,米饭都是大polo盛,啤酒都是鲜啤、但是啤酒的味道现在也很少能再找到。记得在红旗二楼吃红烧大虾,大约是八元。太难忘了,又想起了我的父亲!


京美其


我是70年生人,小时候最喜欢康乐2角钱一盒的奶油冰糕。还有和平餐厅的小面包。还有糖耳朵,还有很多,过去的云吞特别香不像现在一股猪哈拉味。还有过年时姥姥家的什锦火锅味道,火锅里码满了海参,海螺肉,虾,火腿,金元宝(鸡蛋皮里面是肉馅)各种海鲜,鸡汤做锅底,一家人围在一起。还有姥姥家的狮子头,扣肉,各种好吃的。哎呀……可惜手艺没学会啊


新新1217


最怀念小白楼的梅菜包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要到小白楼逛街,就一定安排吃回梅菜包子。记得老大的个儿,除了浓郁的梅菜香、肉香,还有隐藏其间的一丝丝甜,一丢丢辣…咬一口,汁水肥厚鲜美,面皮暄软~再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梅菜包子了。

后来小白楼改造,熙攘热闹的店铺街巷都没了,梅干菜包子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几十年过去了,吃过很多包子,找过很多梅干菜包子,自己也试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再也找不回那么鲜香、丰富的味道了,太遗憾了!

包子店还有三鲜包子、猪肉包子,味道也不错。但是最爱的,还是梅菜包子,最后来碗云吞,太妥了!

那时,包子店里,常能见到一位衣帽齐整的白面男子,三四十岁的样子,拎着一个黑色的皮包,独自一人。看到有人吃完离席,但碗盘之中还有剩下的一只半只包子的时候,就会静静坐下,捡拾起来默默吃掉,不乞而食。这,在今天,应被称为有“故事”的人。


anntiger


1.小时候吃过食品街有一家云吞特别好吃。大虾干吊的汤,就在现在卖茶汤那个位置左右。2.狗不理和老幼乐包子那时候也好吃,现在不行了。3.还有酱货店的叉烧肉!4.法国菜市里面有野鸡、扇贝裙罐头,这个和韭菜包饺子非常好吃。5.西关街靠近城里这面有一个油炸的羊肉串,他家自己配的辣子蘸料特别好吃。6.耳朵眼炸糕曾经又大又酥脆。以上就是我印象中消失的味道。


姜姜556


很多人都反应一个现象,就是同样的食物就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我略微分析了一下,这里面有几点原因,第一就是当年我们(80年代的)缺食也缺油,所以觉得好吃。第二,现在的什么农作物都为了高产而使用转基因,别的不说了,现在的豆腐真没小时候的香,小时候豆腐都不用做,蘸酱油我能吃饱饭,现在的豆腐都没什么味了。西红柿真的一点西红柿的味都没了,小时候我家这种过菜,一进西红柿菜园,那浓浓的西红柿味扑面而来,现在的吃都没味。很多都吃不到原有的味道,真是万恶的转基因。最后就是黑心商家的偷工减料,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我小时候在东北,最喜欢吃的豆腐脑,我记得有个老头天天挑着两个木桶,一桶装豆腐脑,一桶装卤子,那豆腐脑又白又滑,卤子更是各种山货,调的卤子鲜美好喝,那卤子都挂浆。一碗五毛钱,一天一碗。现在就是糊弄,那天我去一家店要了一碗豆腐脑,卤子就是一点虾皮,酱油,撒点香菜,真是太糊弄了


我叫木辰子


我也来说一说我最爱吃起士林食品店卖的咖啡糖,那是一种记忆的美味,纯正的咖啡有一丝甜味,太好吃了,还有小白楼有一家前店后厂做的火腿肠也非常好吃,因为我家住在小白楼有好多美味,吉美林的包子,杏花村的糖醋小鱼,还有杂样,都非常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