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心如猿、意如马(心猿意马)?情感?

春暖花开163


这是比作人类男女异性的一种追求爱情向往形容,也是一种在双方感情成熟后,相继发展爱的享乐幸福大奏效[捂脸]


穷小子211110787


一、什么是心?什么是意?

二、心猿意马的内涵是什么?

三、古人如何对心猿意马的观点

一、什么是心?什么是意?

首先,心和意,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词汇。尤其见于道家经典中。

心:有道心,有人心。在心猿意马里,指的是人心。

意:有真意,有刻意。在心猿意马里,指的是后者。

心,指的是心念初动。心一动就产生一个念头。

意,指的是念念相续。一个念头产生后,会不停的续上很多个念头。

所以,这么理解,心猿意马是啥意思就明明白白了。

二、心猿意马的内涵是什么?

心,如猿猴般顽皮狡猾,一会这里摘个桃子,一会那里偷个香蕉。心猿就是比喻人心一会产生这个念头,一会产生那个念头,一日之中没有停歇。甚至在梦中还在运转,梦到白天思虑的内容。

意,如烈马般奔驰不歇,不停奔跑把自己累的声嘶力竭,最后虚脱倒在地上瘫倒。意马就是比喻人的念头产生之后,执着这个念头不停的思维算计产生无数个念头,直到又有新的心念发动,又换个方向奔驰,一日中从无休息。

三、古人如何对心猿意马的观点

王阳明《传习录》节选:

一日论为学工夫。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纔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马钰《赠小胡村李姑》:

姑姑修炼,听予重告,先要断除烦恼。擒捉心猿意马,休使返倒。如同男兄决烈,莫踌躇、更休草草。速下手、仗十分苦志,免参阎老。万种尘缘一削,得真欢真乐,渐通玄奥。密护无为清静,自然之道。应物真常幽阒,气神相结成丹宝。功行满,跨祥云归去三岛。

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

夫人身中有内三宝,日精气神是也。神是主,精气是客。吾是主,金童玉女是客。所言神女三千六百,及乎三万六千神者,此皆精气所化。今人心猿意马,一日千里,又况精衰於淫?气竭於嗔。更且眼随色转,耳被声瞒,所益於己者几何,而所丧者不可胜言也。曾不知神光外散,气力四驰,既精气不存,而欲金童玉女在左右,可乎?万神一神也,万气一气也,以一而生万,摄万而归一,皆在我之神也。

王惟一《道法心传》:

心猿意马两交驰,十二时中莫妄为。

一念才差随后打,纵令些子便昏迷。

吕洞宾、钟离权《钟吕传道集》:

吕祖曰:所谓「内观」之理,可得闻乎?

  钟祖曰:内观坐忘,存想之法,先贤后圣,有取者,有不取者。虑心猿意马,无所停留,恐因物丧志,而无中立象,使耳不闻而目不见,心不狂而意不乱,存想事物而内观坐忘,不可无矣!奈何少学无知之徒,不知交合之时,又不晓行持之法,但望存想成功,意内成丹,想中取药,鼻搐(音触)口咽(音咽),望有形之日月、无为之天地,留止腹口,可谓儿戏!所以达士奇人,于坐忘存想,一旦毁之,乃曰:「梦里得财,安能济用!画地为饼,岂可充饥!」空中又空,如镜花水月,终难成事。然而有可取者,盖易动者心,难伏者意,好日良时,可采可取也。虽知清静之地,心为事役,志以情移,毫末有差,天地悬隔,积年累月,而不见功,其失在心乱而意狂。善视者,志在丹青之美,而不见泰华;善听者,志在丝竹之音,而不闻雷霆。耳目之用小矣,尚且如此,况一心纵横六合,无所不该,得时用法之际,能不以存想内观,而致之乎!

抱一子:

初进道之人,心猿意马,奔走如飞,无所停留。恐游外景而丧志,使耳不听,目不视,心不狂,意不乱,内观存想下丹田,安心定意,固养神炁,行持不可缺乏,不可执着,勿得轻示小用矣。铅汞二字,非干是神炁。铅汞有分两,神炁如何有分两?铅汞有抽添,神炁如何言抽添?更有一等修行之人,於神炁也不会养,小成法尚自不知,却一向执着他包天裹地,豁达顽空。言我无做无作,大道无形无象,本来无少无多,修个甚底?饥时吃饭,饱时打睡。此等修行之人,到头如枯树发狂花,何异於迷人行夜路,深可痛哉!若夫大道无言无相,王祖师甘河镇上遇吕真人,却是个甚么修行?

一锅虽小煮天地 破迷显正立真宗

诸子真言做宝镜 离幻返真赴丹霞





儒释道小火锅


心猿意马说明此人:

用情不专一;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这山看着那山高;

本性喜新厌旧;

好色之徒;

多情种子,情满外溢;

无长性、无定力、少品行之人

……





九思堂笔记


今天呢,学到了一个成语挺有意思的。(心猿意马)老师用了一个西游记的故事跟我们分享了这个成语,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西游记大家有没有读过?西游记里面大家有没有觉得奇怪的事?奇怪的现象,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一个翻筋斗就十万八千里,那你说如果孙悟空背着唐僧一个翻筋斗不就到了西天吗?这为什么不让它飞呢?为什么非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很有意思啊!你要是真的把这个西游记读明白的话,你会觉得西游记根本不是一个小说,这是一个修佛的过程,根本就没有孙悟空存在,孙悟空只是唐僧的心,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像猴子一样,你没发现它会攀缘吗?看到这个事,想到那个事,看到那个事,就想到那个事,越攀越远,这就是我们心的特征,所以我们的心就会72变,我们的心会一个翻筋斗就可以十万八千里,所以所有孙悟空的本领,是我们普通人一个不受约束的心,所能够带来的影响,这个东西力量巨大,破坏力最强,所以这是孙悟空的特征,那猪八戒是什么呢?你发现猪八戒做什么事?那么多坏事,唐僧都能容忍他,不责怪他,因为猪八戒代表了唐僧的一个普通人的欲望,唐僧见到女人也不动心,见到吃也不动心,所以我们对欲望犯的错误都能够宽容,那么沙僧代表什么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沙僧每一次说的话都是对的,但是无趣,没意思,这个人代表了唐僧的理性和逻辑,理性和逻辑是要干活的人,白龙马代表什么呢?它代表了意志,不管你们去不去?它都要去。心猿意马,其实就是这样来的


格物书画


我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解读,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入手。《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心猿: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吗?三星不就是那三吗?),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像猿猴一样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意马: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1、首先心猿意马跟情感没有任何关系。

情感通常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古人称之为七情如喜怒哀愁乐悲恐惊,一般大家都能感受的到,而心意则更多的是指人的思维念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法,每个人每天脑袋里有很多想法但别人一般不会知道。


2、心如猿,意如马,是中华佛道文化的指代。

以心缘意马比喻放纵不羁的心为中华佛道文化的常谈。

比如汉·魏伯阳《参同契》里提到:“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正法念处经》之《生死品》云:“次复观察心之猿猴,如见猿猴。如彼猿猴躁扰不停。种种树枝花果林等,山谷岩窟回曲之处,行不障碍。心之猿猴,亦复如是。五道差别,如种种林……是心猿猴。此心猿猴,常行地狱恶鬼畜生生死之地。”《维摩经•香积佛品》也提到:“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而在老少皆知,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作者更是直接将孙悟空叫做“心猿”,意马则是白龙马。所以心如猿,意如马,通常指的就是我们的心神心念和意识躁动不定,很难降伏,如同烈马是需要被人降伏方可别人所用。而我们头脑中的念头更是千奇百怪,念念不断而非常跳跃,这个每个人都有体会。

3、古人用心如猿,意如马描述心意的原因根源:

为什么佛道文化里用心猿意马来指代人放纵不羁,躁动散乱的心神意识,根源于佛道对人体心的认知。在中国文化里,心不是指具体的心脏,而是指代心神心念和意识,我们平常经常说心意心意,给别人送礼物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其实心跟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也就是在中国古人眼里,心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心为心神我们称之为先天真阳,道家称之为心。 而心有所忆谓之意,先天真阳转化为念头变成了后天意识,道家称之为意。俗称心者意之体,意者心之用。心为先天真阳所在,而先天真阳藏于肾水,肾水长生于申,申为猴,故用为心猿,而后天之阳水火,火为午,午为马,故意如马,俗称心猿意马。


知微通元


个人理解,佛教讲万法心造,这个事情细思甚恐,你能想象,你周围的家亲眷属,山河大地都是一心所造吗?如果这事是真的,想想,心也挺不容易的,又变好又变坏的,一会儿黑一会儿白,一会儿温柔一会儿恶像。正是因为天上一头地上一脚我们才产生了是非人我的错觉,产生了“真实的”人生经历。心猿意马就是指心的千变万化而无定法的特性。


i书画


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r

嘿嘿,上边这个是百科的解释,而我的确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心动如猿猴,意动如奔马。人的思维和一些生理状态是不受人自己控制的。比如感动,比如爱情,心思可曾受控??可有过心头小鹿乱跳,可有心动不已,难以自控??这就是心猿。思维是世界上最快的东西,可一瞬间到宇宙尽头,能眨眼间穿梭古今万年,可遨游于九天之上,可沉思夸克原子等极微之间,这就是意马。\r

人们都说心猿意马需控制(包括西游记也是心猿意马逐渐受到控制的过程),我却不认为完全如此。情感和思维是人类最根本,也是最朴素的意识,曾经在一个小说中看到一句话,觉得非常好,大意是这样的,感性是人的根本,理性是人生存的手段,究其根本,理性对于人类就相当于爪牙相对与老虎,而感性才是人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诗是情之极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思维好像猴子在跳、意识像马在奔跑一样的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一颗浮躁不定、不平静的心。

其实主要是说人的心无法安静下来。提醒我们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黄秀海


  • 谢邀。
  • 心猿意马,表示好高鹜远、飘忽不定。竟然还与情感同列?
  • 情感者,如水如莲、既柔且纯;似梅似鹤、专一长恒;歌中唱道:海枯石烂、此情不变。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山伯化蝶、文君当壚、信如斯矣!
  • 青山隱隱、绿水迢迢,既恒且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