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3大家是怎么过小年的呢?

勇哥哥品影视剧


按照各地民族生活习惯过小年各有各的不同,在东北过小年这天要大扫除,清理房内灰尘,灶王爷上天等活动,同时开始治办家里所需的年用物品,等待着过除夕大年,小年也要吃饺子,小年也是传统民俗节日,


蓝色的海洋


在我的家乡腊月23是小年,过完了小年,其实就算迈入了过年的门槛了,当然和平时不一样的是肯定要吃一顿好的。在我小时候,过小年必吃火烧的,那时候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做一些火烧。如果自家没有做火烧的工具,集市上又没有卖火烧的,好多人家就只有把面先发好,拎上煤块,端着面盆到有火炉和鏊子的人家做火烧,人多时,还需要排队呢。吃着椒盐味的火烧,配着掺有大肉的烩菜,甚至再放一挂短短的鞭炮,小年夜就这样紧张,欢快的度过了。现在的小年夜一样吃火烧,但可以随便的在集市或超市买到了,现在不光吃有肉的烩菜,而且还有条件做几盘可口的荤菜和素菜,一家人坐一起边吃边喝了,鞭炮也放得越来越长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当人们富裕的同时,四十年前的小年味再也回不去了。


风溯汉水飞


我们鲁南地区的小年有农历23和24过的习惯,我老家所在的村子一般是把23这天作为小年,而临近县界的好些村子是24过小年。我小的时候,总觉得这不够严肃,这么重要的节日,日子咋能不统一呢?!及至年岁渐长也就慢慢理解了,只有心中有美意,何不天天都小年。

小年俗称“辞灶”,意思是说灶王爷要在这一天从家里出发,去天庭开年度总结大会,把家里一年来发生的大事小情去天上如实汇报,并把天庭来年新指示带回来。当然玉帝老大有没有请灶王爷喝一杯,尚不得而知。

我母亲在的时候,她总是在小年的前两天,买一些简单的祭品,譬如灶王爷的挂画啊烧纸啊元宝啊等等,并在小年这天把灶王的挂画临时贴上(贴春联的时候会重新正式贴)把柿饼,糖果,麦芽做的糖瓜等摆好,烧香后掐一块柿饼抹在灶王挂画的嘴角,意思是上天后,不要“啥也往外咧咧”,捡好的说,并去玉帝老大那里多争取点优惠条件,来年增福增寿,老少平安。


沧海57088253


扫灶记

扫灶,除旧迎新。可见房旧,方可除;可见思新,方可迎。十来年老房,布局简单,更见生命印记。装修旧事,生活旧息,一一可触可忆。雨漏陈迹,蛛网遗迹,一一除去;窗台死灰,桌上浮尘,一一擦去。可知岁月堆积,人事荒废。已是不惑,何忧何叹。于静见动,于平见奇,于乱见稳,于小见大。温故知新,化繁为简;三省吾身,吐故纳新。任云卷云舒,任燕来雁往。

扫灶,送神求福。小时,大扫帚挥扫,灶灰横飞,母亲头戴草帽,像雪地里的一株稻草人。三尸神无处遁身,灶王爷喜回天庭。还是难忘那一锅盖的灶糖。现已是高楼洋房,扫灶多少是应景敷衍。记忆深处,曲曲弯弯,还能绕出?习俗祈福,记忆温暖。

扫灶,须是有灶可扫,有家可栖。昔日家似浮萍,身无可依。每听《我想有个家》,便不觉动容。后出门在外,亦不免有栖惶之感。家是港湾,一方净土。不求高堂华屋,容膝可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不敢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但金窝银窝,不如咱的狗窝。白驹过隙,岁月静好。

小年扫灶,有家方新。


山高月小风清鱼瘦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民谚: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般来说小年是是腊月二十三,也有是在腊月二十四,主要是不同地区过节的时间有差异。宋代有个说法叫“官三、民四、船家五”,简单点就是宫中、官府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平民们二十四过,船家还要晚一天,二十五才过。但是明清以来,这种当官的和平民之间的小年区分越来越模糊,逐渐演变了南北之争。一般来说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但是各个地方还是有差异的,像我这里虽然是北方,但我家过小年一直是腊月二十四,因为官过三,民国四,我们这里过小年也没啥特别的习俗,就是吃饺子


朗朗影视馆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一年年,这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眨眼间又要过年了,还在外面忙碌奔波的你,是否已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过年的列车了呢!我从小就很喜欢过年那种热闹氛围,在老家过年总是会有各种的民间习俗,比如过小年时要祭拜灶神。

“灶神”光从字面理解,就知道这一定是位掌管人间吃喝的神仙。老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灶神是和老百姓生活最接近的神。他也是民间粉丝最多,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

旧时,基本上家家户户厨房都供有“灶王爷”神位。被当作一家的守护神而受到崇拜。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直接将神像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述职,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祭灶,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祭灶时,除了要供奉一些美食外,最重要的是要将灶糖(也叫糖瓜),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王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王奶奶的嘴。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拜习俗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警醒和对人类道德底线的约束。在相应的时节对祖先和神灵的祭拜,其实就是在提醒每个人,要有敬畏之心,多行善事,不作恶事,才能得到他们的庇佑和福报。








匀速行驶吧


以前过小年就是和家人一起!现在负债累累不敢回去了!一个人躲在出租屋里面!默默思考着人生,未来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负债真的很累!



世界这么大遇见你


纪灶神过小年,烙纪灶托托馍接福,保护一家人平安,快乐,吉祥,幸福开门大吉





微笑人生朋芳


【 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坐标湖北,我们这里都是腊月24过小年,这一天要贴春联,窗花,打扫卫生,给长辈辞年,一家人要一起吃顿饭。你们那里是不是也是这样?


废品之家


二十三过小年,我们河北没什么风俗习惯,就是过小年,跟过大年(初一)一样吃饺子。虽然人们都觉年味越来越淡,但饺子还是要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