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乱而有序"

几乎全天下的孩子,似乎都有将房间搞乱的天赋——凌晨妈妈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闺蜜群里,小叮当妈妈发上来一张照片,本来整洁的客厅中间被小叮当的玩具占据,沙发上全是毛绒公仔。叮当妈感叹道:<strong>"不让她出门,每天客厅都要打扫三遍。什么时候才能去上班啊。"

在银行工作的叮当妈,是我们圈子里有名的强迫症,平时一丝不苟,连和我们出去旅行,都要自带床单被罩的。孩子在家把客厅"造"成这样,难怪她叫苦连天。群里另外一位闺蜜秒觅觅不服气:"你这也叫乱?给你看看我儿子的房间!"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闺蜜群顿时成了比"乱"大会,<strong>原来几乎全天下的孩子,似乎都有将房间搞乱的天赋而父母们却致力于让孩子"整洁干净"。甚至有人撰文称"那些房间凌乱的娃,以后都没有前途。"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乱"有乱的道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又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为啥孩子喜欢把房间"搞乱"?

美国心理学大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其《孩子如何思考》中论述:年幼的孩子似乎并不会选择只探究或许有用的可能性,他们会探究所有的可能性。

我家二宝一直是个好动的丫头,搬家前她没有自己的房间,玩具都放在客厅的储物柜里,有时候我在餐厅工作,就默默地观察着在客厅"造反"的她。她会随机的拖出玩具盒子,然后哗啦啦都倒在地上,再随便拿起一个积木,玩几下就丢到一边,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就可能会坐在玩具堆里,玩上个把小时。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阅读《园丁与木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像二宝这样的孩子们,或许并不是故意和我们作对,或者不爱干净甚至生活习惯不好。<strong>只是他们天生需要这样"开放的环境"进行探索。

近年来,更多的试验结果证明了,我这样的思考。家长都知道在宝宝0-3岁的阶段,是他们的神经元发展最迅速地时期,<strong>而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感官体验的丰富性。

<strong>外界或感官刺激的方式种类越多,孩子的认知发展就会越好。这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在一片混乱中玩耍,或者将现场搞得乱七八糟后再开始玩耍。<strong>从某种方面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天性。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乱室出神童"吗?

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乱》中讲到:如果一个人的桌面收拾整齐,书籍整齐陈列、水杯文具摆放得规规矩矩,这样的人一般缺乏创造力。

许多家长都将<strong>"混乱"看作是必须改正的缺点,但是很多研究甚至实证都显示,<strong>那些书桌和房间混乱的大人和孩子,似乎都具有更高的创造力。这些人中不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天才及乔布斯、小扎这样的商业鬼才。爸爸妈妈们一定很纳闷,为啥不收拾家还是好事儿了?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独特的人格特征

爱整洁的人容易成功,还是喜混乱的人更容易成功,其实一直是心理学家们讨论的命题之一。<strong>明尼苏达大学的Kathleen D. Vohs在研究中发现,那些喜欢身处混乱环境的人的确更富创造力。<strong>因为创造力与其说是一种能力,倒不如说是一种人格特征。

<strong>对混乱和无序的接受,以及喜欢丰富的环境和更多的刺激,让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更爱探索。而我们的宝宝在0-3岁的阶段,大部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导的影响下,一部分孩子更愿意遵守规则,而另一部分孩子依则然喜欢"冒险和无序"。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环境对行为的诱导

在提升专注力的课程中,我经常会跟父母们分享自己的一个小方法。哥哥刚上小学时,曾经有段时间写作业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发现他的课桌旁书柜上的玩偶实在太多。<strong>于是就将写作业的场所移到了表面什么都没有的餐桌,要求他只拿要用的书本和文具,大大提高了他的注意力。

整洁的环境能够诱导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并且更加专注。<strong>相反混乱的环境对于有一定自制力的人而言,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谷歌等提倡员工更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会将办公室装修的很"人性化",而并非整齐划一。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让孩子"乱而有序"的五点建议

虽然"混乱"能够产生更多的创造力,激发孩子探索和创新精神。但是<strong>"创造力"仅仅是成功的一项因素,秩序和高效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也一样重要。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做到"乱而有序"呢?

1、 需要整理的标准

虽然房间到底要整洁到什么程度,是每个家庭的习惯。<strong>但是如果说有一个平衡点,那么乱而有序,可能是最好的状况。什么时候需要整理呢?在我们家有两个标准:<strong>第一个是足够干净,也就是说有没有放了很久没有洗的衣服,地面上有没有垃圾?<strong>第二个是否能很快地找到东西。如果妹妹和哥哥的房间能满足这两点,我一般就不做干涉。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2、 教给孩子收纳方式

有时候看到孩子混乱的房间或者游戏区域,我们会不断在他们身后催促"这么乱,要收拾一下啊!"却忽略了一点,<strong>面对我们的要求,孩子或许会因为不会整理而手足无措。

收纳能力是由<strong>大脑前额叶掌管的。而前额叶作为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位,是最晚发育的,25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所以,我们不妨<strong>将"整理玩具"当成一种游戏,引导孩子用标签将玩具箱分类,进而教会他们,该如何分类、归类。

开放环境有益智力,别逼孩子收拾房间了,关键在于

3、 划定区域

由于环境对于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如果注意力本来比较差的孩子,在学习时身处充满玩具、绘本零食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率。<strong>在对待"混乱"时不同的区域,容忍度最好也要有差别。比如玩耍和休闲的区域,适当混乱是可以的。而要开始正式学习了,就最好能整洁一点。

4、 将"收拾"当作一种仪式

妹妹刚上一年级写作业时,经常手里还拿着玩具。在写作业时,也经常需要我提醒她将注意力转移回书本上。<strong>后来我们就将收拾玩具,或写字台当做是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仪式。同样的,小一点的宝宝,妈妈也可以将一起"送玩具回家"作为睡前仪式。

凌晨妈妈来叨叨:

督促孩子整理房间,一方面和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有关。一对爱干净和秩序的夫妻,自然不愿意看着自己重金装饰的整洁居所,成为"垃圾堆";而另一方面,<strong>在我们的心里也隐含着对"秩序"的追求,太过混乱会让父母有失控的感觉。

但人格日渐独立的孩子,把房间搞乱,可能恰恰是处于这种脱离掌控和秩序的心态。所以,在督促孩子整理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态度。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