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掉大学生儿子放假回家就玩游戏睡懒觉的毛病?

明月入怀6


主要还是靠孩子自己的自制力,我家儿子高考分数出来,就去超市打工,我说挣钱多少是其次,主要是让他体验生活,因为考取大学后要经历的会更多,压力更大。打暑假工也是在学习社会生活,时时玩手机上瘾还伤身体,儿子每个假期安排的很紧张,打工下班回来还要学习英语那些,因为要考英语四六级,每天也玩下游戏,有时也帮他爷爷做点家务,大学生年龄都20岁以上,各方面都要学习,我经常说儿子不要怪老妈狠,妈妈希望你能独立,何时何地都可以靠自己生存,因为父母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儿子有时也会怨恨下,但还是会积极的去找工作,现在每天60块钱一天,中午有顿饭吃,工作累了也没多少时间玩,晚上说九点多就睡了,其实每次儿子领工资了,虽然不多,但他挺高兴的,因为那是他辛苦的报酬,所以在校时也很节约,一个月也就用五六百块钱,暑假赚的不够用,去学校还做兼职,起早帮卖早点两小时,可以免费早餐,工资拿来做午餐,假期工资拿来晚餐和其他费用,有时间还要抓紧学习,所以儿子老说自己的事情都管不来,没时间管妹妹的那些琐事


江西兰姐谈情感


我觉得问题出在孩子本身和家长。二者都有责任,孩子没有做饭严于律己,家长过于宠溺。我觉得大学生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各种考证,什么计算机二级证啦,注册师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啦,甚至是驾驶证啦!!不应该每天闲在家里,大家都成年了,应该替家里减轻负担。出去干点兼职,可能挣不了多少钱,但是可以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

我今天即将上大二,我从大一刚军训完就开始干兼职,各种快餐店,在服务行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一方面是为了提前适应社会,一方面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大一上半学期我的兼职不固定,有一天没一天的,第二学期我去了肯德基,有一份固定的兼职工作,我的空闲时间基本都去了店里上班,周末宿舍的同学还在睡觉,我就已经出发了。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有效,我过上了小富裕的生活,而且不和家里要钱啦[呲牙]我家里对我的态度就是一定要经济独立,更要精神独立,他们都在默默地支持我。个人的思想是否成熟真的很重要。您的儿子在家玩游戏不出门可能是因为他宅,懒,更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每一个明确的目标,计划,这可能会影响他以后得生活。

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不管怎么样,都要积极地引导孩子,沟通是最重要的



小姐姐崟崟



Lilyhome


大学生在放假期间,玩儿手机,睡懒觉,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20来岁的青年人,正是自尊心极强的时候,父母说不得也骂不得,怎么办呢?我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首先把不良习惯戒掉。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本身就喜欢玩手机和睡懒觉,那你就没有资格说孩子了。在孩子面前你首先要振作起来,勤勤垦垦的工作,下班以后,夫妻共同操持家务,闲暇之余读些书籍,作些有益的事情,控制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夫妻和睦,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有利于孩子精神焕发,有斗志,不沉溺于手机游戏之间,还能避免卧床睡懒觉。

二,做为一名大学生不要以为考上了大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上了大学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事业有成的人,都是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某项事业,你的人生刚刚开始,就骄傲自满,沉溺于游戏之间,懈怠了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斗志,停滞不前。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就会掉队,落后,枉你十年寒窗苦读,和父母多年的养育,

三,孩子放假期间,家庭有条件的带孩子旅旅游,走走亲戚朋友。一方面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加孩子的爱国热情,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走亲串友能连络亲朋之间的感情,相互交流和勾通,取长补短,增长了见识。大学生利用假期还可以帮家长做些家务,即能增长技能,还能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出去打工,即能补贴家用,又能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社会阅历。

业精于勤而荒于禧,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好逸恶劳,松松垮垮,不思进取,将一事不成,而抱憾终生。只要那些不辞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赵绍亮


大学生放暑假回家玩游戏、睡懒觉,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上了大学之后,很多人都放松了自我要求,因为大学在管理上确实要比高中轻松许多,但不代表大学就是让你混日子过的,对于上了大学的孩子,家长应该知道大学里的这些事情。

很多人上了大学,睡懒觉、玩游戏都成了家常便饭,家长对这些行为不要纵容。

作为家长也不要奇怪你的孩子放假回家玩游戏跟睡懒觉的毛病,这不是什么毛病,而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上了大学以后感觉像解放了一样,没有人监督你学习,没有人管你上不上课,没有人阻止你通宵上网,更没有人阻止你玩游戏,可能大一的时候有些人会收敛一些,到了大二很多人就毫无忌惮了,也不要把玩游戏跟睡觉当作宅男的标准,真正的宅男不是这种宅,而是技术宅。就像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就有一些人上课经常睡觉或者玩手机,而且每次上课专门挑后面的位置坐,对于学习从来就不放在心上,考试就靠考前拼命的恶补,结果还不是挂科。所以说,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毛病千万不要纵容,因为很多人在大学就是玩物丧志。

大学不要挂科,考试六十分及格不等于万事大吉,原因在这里。

上了大学,六十分及格万岁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考试不挂科、六十分及格不代表你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到最后毕业重要了看你的学分是否修够,也就是你的学分绩点能够达到毕业的条件,考试六十分及格都是最低的绩点,如果你每科都是这种低分,你很难达到毕业的条件,六十分及格可以让你大学过的很舒服,但是等你毕业的时候你就会后悔,因为你大学四年压根就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华中科技大学的十八名本科生因为学分没修够,最后转为专科毕业就是教训,就像我大学时候有些同学,大学玩够了、睡够了,就是没怎么学,导致最后都无法正常毕业,求爷爷告奶奶都没用。


上网玩游戏很烧钱,要控制好孩子每月的生活费,这是很多家长很难做到的。

很多人上了大学,每个月生活费都是大几千,家庭富裕的还好说,对于家境一般的同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游戏都是很烧钱的东西,一旦上瘾了可能就有人心甘情愿的往里面砸钱,比如花钱买皮肤、道具这些,现在有的大学生生活费可不仅仅只是吃饭钱,还包括化妆品、恋爱费用都要父母出,这就很无语了,父母供你上大学就很不错了。所以说,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生活费,更要提醒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各种贷款诈骗,要知道网上贷款骗了很多大学生,对于孩子的消费水平,家长要知根知底。不要一味的去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让他们明白父母挣钱不容易。

孩子放暑假,除了玩游戏、睡觉就无所事事,这也是家长头疼的事情,即使孩子不出去找暑假工,家长也要让孩子学会干家务活,因为这些对他们以后都是有好处的,让他们知道柴米油盐的不容易,而且家长要知道孩子的大学学习成绩,虽然成绩代表不了一切,但是学习成绩好对于后面考研或者找工作很有帮助,要让孩子明白其重要性。


中国教育之家


很多大学生都有同一种感觉,那就是在没放假之前,恨不得立马飞到家中,可是高高兴兴回到家之后,没过三五天,却被父母各种嫌弃。以至于很多学生假期没有过完,就考虑提早回学校,原因就是和父母在家免不了一些小争执,自己的一贯做派被父母瞧不上。

这种现象,近几年非常普遍,成了很多放假大学生的现状和通病。

大学生没有作业,放假在家很多人几乎是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看短视频、刷剧、聊天等等,从起床到睡觉,从吃饭到休息,无时无刻不在玩手机,这种生活方式极其容易引起父母的不满,以至于很多家长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难免会说几句,说的重了,孩子觉得自己玩手机很少有人说,父母冷不丁的训斥一顿,觉得委屈。

玩手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除了玩手机之外,大学生在学校的很多恶习,也随之带回家去了。

比如说晚睡晚起、不收拾房间等毛病。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或者睡到自然醒,这是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坏习惯,因为学校对于非上课时间的作息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反而让很多大学生养成了夜猫子,而第二天醒来一般都是日上三竿了。

父母在家一般起的比较早,晚点的也都是七八点就已经起床了,每天早上父母的叫早,就让很多学生兜不住,有些即便是醒来,也是赖床不起,如果父母不叫,差不多能够床上一坐坐一天。关于赖床叫早,应该有很多人感同身受吧。如果你也是,可以在下边的评论区留言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没回家的时候想家,回家之后各种被嫌弃,

有些同学自嘲,怀疑自己回了一个假家,遇到的是个假爸假妈,一天到晚被各种嫌弃,早上不起啊,晚上不睡啊,见人不打招呼啊等等

,整个假期搞得很郁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愉快,也不如刚回家那几天受宠。

调查发现,大学生被家长嫌弃的原因主要有:玩手机、打游戏、房间脏乱差、晚睡早上不起。

作为孩子的我们,怎么才能够不让父母嫌弃呢?又或者说怎么样才能够让父母不操心呢?

说白了,其实很简单,让我们的寒假生活动起来。多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以陪父母去买买菜,上街溜达溜达,帮父母做做家务,扫地呀,刷碗呀,择菜呀,做菜呀等等吧,只要是别整天拿手机电脑当你的父母就可以。

有些同学还总结出放假在家的经验教训,比如别问父母要钱,别碰手机,没事就看看书,闲着就做做家务,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父母又是真的嫌弃我们吗?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父母抱怨我们,是希望我们能够成长,能够学会承担,学会担当。父母唠叨我们整天玩手机,是希望我们能够少玩点手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至少你看书父母不会唠叨你吧。唠叨我们早睡早起,是希望我们身体能够健健康康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作为晚辈,应该多体谅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有了孩子,半年一年多没见,回到家以后就知道打游戏,玩手机,你作何感想?是不是也会怀疑自己有个假儿子,假女儿?恨铁不成钢啊!


一月女生


帮孩子改变睡懒觉打游戏的毛病,首先得看看您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关系好的话,可能性就大些,关系差的话就别亲自上阵了,免得双输。

您平时和孩子聊天多不多?共同语言多不多?能否和孩子讨论问题?发生分歧和争论是否还能交换想法,是否能彼此尊重不同的态度和想法,并有协调两种想法的方式?

如果有,问题就好解决了。首先要和孩子交流一下他自己怎么看你所说的睡懒觉、打游戏的问题,听听他自己怎么说,是不是和自己看到的情况一致,了解一下他自己对这些“毛病”的看法和态度?是否他自己也觉得这些成为问题?或者他对这些情况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也说不定他可能给自己安排了一段时间放松呢。首先要和孩子交流了解他自己的看法才能知道这是个怎样的问题,了解清楚问题的状况。

了解之后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建议,并且邀请孩子反馈他对你的建议有什么看法?是否认同你的想法?有没有其他的想法?例如,你认为睡觉要早睡早起,手机游戏要有时间限度等等。一定要谈具体的行为,千万不要扣帽子,例如你睡懒觉、懒散,游戏成瘾等,要用具体行为描述,如几点才起床,多久没有活动等具体的表现。孩子谈论的时候不要急着和孩子辩论,一定要认真耐心的听完孩子所有的想法,多提几个问题了解清楚孩子的想法。对双方一致的地方要及时确认,不一致的地方再进行讨论看能否讨论出一致的地方,不一致的可否达成一个彼此接受的原则处理争议。例如,我觉得你说的哪里有道理,哪里听起来不可行等等。

最后一步,很重要,让孩子确定接下来他要做出哪些改变?有哪些具体可行的行动要做?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需要帮助。比如,晚上睡觉什么情况下需要提醒?确定好了要及时给予肯定反馈,比如我觉得你这个计划特别好,这个想法很实际等等。要记得,不一定一次把所有问题都讨论完,也不用都讨论出解决办法,只要有一部分可行的就好,剩下的再重复以上步骤慢慢解决。切不可贪多,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搞定,一定要划分好步骤,从简单到困难定好目标,一步步解决。隔段时间就跟进讨论一下。

假如和孩子关系没有那么好,以上的步骤就几乎不能进行,因为上面的沟通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情感默契、沟通顺畅的基础上才行得通。如果关系不好,交流困难,那么只好试试看:

1.先尝试改善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少发表建议和看法,多了解孩子。关系不好意味着彼此不了解,改善关系第一步是倾听和了解,增加共同点和共同语言,不是评价判断。

2.尝试邀请同学,朋友或者关系好的家人帮忙,由他们和孩子交流,鼓励他们一起对“问题”讨论、改进,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其他健康的活动。例如聚会、运动、短期工等等。

3.如果问题严重,则建议求助心理咨询师评估后再决定该如何进一步干预。针对具体情况的建议会更容易操作。





心理咨询师李国栋


鄙人之拙见[大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53c0001480f099eed3c\

脆皮鸡不好吃


大学年纪了,这个不太好管控了一切靠他自己怎么想了,父母的话对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街边兄弟


我劝你别管。我儿子上学时超级懒,大学勉强拿了学位证和毕业证。去年毕业,加上大四实习已经工作一年半多了,在上市互联网公司,压力大强度高还天天加班,不怕苦不怕累,休息一天也就是睡觉。孩子一参加工作面临各种压力,就再也没有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