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丨面對疫情,煙臺醫保“保”什麼?

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2月7日訊(記者 姚輝)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舉全國之力的戰“疫”中,煙臺醫療保障系統在發揮了哪些作用?面對疫情,醫保“保”的又究竟是什麼呢?

第1“保”:確保參保人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

多層次綜合保障,打消患者就醫顧慮。在按要求做好確診患者醫療費用保障的基礎上,疫情防控期間,對於衛生健康部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確定的疑似患者的醫療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部門給予補助,實施綜合保障。

先救治後結算。患者無論是否辦理異地就醫手續,一律先救治後結算。對本地參保患者在市域內不同定點救治醫院連續住院,只計算第一次住院起付線。將住院前發生的門急診診治費用,併入住院費用結算。開通異地就醫備案綠色通道,取消轉診轉院手續,併為患者及時提供聯網結算,保障患者及時救治。對異地就醫患者報銷不再執行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調減規定,減少患者流動帶來的傳染風險。做好異地就醫患者信息採集和醫療費用記賬,疫情結束後,按國家規定統一進行清算。

臨時性擴大醫保基金支付範圍。通常情況下,醫保基金的支付範圍都是嚴格遵照藥品、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三大基本醫保目錄執行。而針對此次疫情的特殊情況,市醫保局落實國家確定的“特事特辦”原則,對確診和疑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對衛生健康部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不在醫保目錄範圍內的,全部納入醫保支付;對有限定支付範圍的藥品,取消支付限制,保障患者治療需求。

第2“保”: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醫保預付資金,減輕醫院墊付壓力。以往參保人在醫療機構就醫後,通常由醫療機構先墊付醫保支付部分的費用,醫保事後再根據實際費用發生情況進行撥款。此次疫情中,考慮到部分醫療機構的就診量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1月22日,煙臺市醫保局提前向我市相關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14家定點醫院撥付疫情防治預付款1.6億元,專項用於救治保障,減輕醫院資金墊付壓力。

配套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為讓醫院放心收治,市醫保局及時配套專項資金,對確診和疑似患者醫療費用不納入醫院總額預算指標。對確診和疑似患者醫療費用單獨預算,不計入醫院總額預算指標,確保定點救治醫院不因醫保總額控制管理規定影響患者救治。

第3“保”:確保疫情期間醫保經辦服務平穩有序

大力推行醫保業務“不見面辦”。在這個非常時期,為在保證辦事群眾和單位能夠及時辦理各項醫保業務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因人員流動造成疫情傳播的安全風險,煙臺市醫保局積極倡議、引導辦事群眾和單位實行“不見面”辦事,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郵寄辦”等非接觸式辦理方式。2月3日—6日,全市醫保網辦業務數量達到9351件(次),佔全部業務辦理量的98%,大廳辦理業務數量僅佔2%。

放寬非急醫保業務辦理時限。延長補繳醫療保險繳費年限時間。醫療保險退休繳費年限確認可電話申請,無需現場申報,需要補繳醫療保險繳費年限的,自申報當月起三個月內完成補繳,退休醫療個人賬戶和待遇起始時間自退休次月起計算。此外,推遲了定點醫藥機構費用結算時間,每月的醫療費用結算單可推遲報送,由醫保經辦機構根據系統數據先行結算撥付。推遲2020年一季度的專家現場審核病種的組織實施工作,臨時調整部分門診規定病種待遇享受時間,乙類慢性病中可以提供門診病歷申辦的病種,以病種認定申請表的填報日期為執行日期。

推行“長處方”報銷政策,保障長期用藥需求。為減少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經診治醫院醫生評估後,支持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