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蛮有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属于随波逐流型,事情来了就按部就班的做,但是感觉自己忙了一天,即使提升了做事的速度,却并没有多少收获。

以前以为时间管理只是管理好每天的24小时如何分配,其实离开了专注、思考、规划、决策、甚至是有质量的睡眠,要想把时间用得有价值,根本不可能。

举个栗子

早上9点,飞姐准时来到办公室,收到任总的通知,让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如果飞姐二话不说,埋头就做,看似高效,但结果可能就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你并没有去了解领导的需求。

遇到任务,不是立马开工就是高效表现,而应该多提几个问题,歪果仁说的3W原则就是这个意思。(3W分别指WHAT(想要的结果)、WHERE(获得结果的渠道)、WAY(相对应的方法))上述案例,飞姐完全可以多提几个问题,PPT为什么而做,受众是谁,这为搜集素材指明方向,当然阶段过程中应多次反馈、确认,这样看似“浪费了一点时间”,但是却做到心里有数,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时间管理本质不是关注如何让每件事把时间填满,而是改变思维习惯,明确方向并提升效率,在价值和效率间找到一种平衡。

聪明人会把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简要分为四类:

I. 紧急又重要

II. 不紧急但重要

III.紧急不重要

IV. 不紧急也不重要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那么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谁?

答案是:II类,首要处理的是重要却不那么紧急的事务。

这些事务重要但并不紧急,我们就像患有懒癌一样,因为没有截止日期,就会一拖再拖,最终让我们陷入不断的处理I类或者III类那些紧急的焦虑状态。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的投入在了IV类那些娱乐或者消磨时间的无关紧要的事务中。

2018年的统计,一个中国人一天平均点击手机600次!注意哦,这仅仅是点击!可以推测,2020会更多,我们真的有那么多的新闻要关注,那么多的信件要回复,那么多的事务要处理?

如果你真的已经明确了要事第一,思维转换了,但你还是有拖延症怎么办呢,推荐一点点小技巧。

1. 简化原则

将重要的事务分解成小目标,完成小目标后给自己奖励,形成激励感。这样的成就感,一定会推动完成下一个目标。头绪很多,待处理事情多的时候,行动比选择顺序更重要。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永远要设定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 捆绑策略

它通过重新描述现状,在当下就考虑到将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及其代价,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受。人总是要跳出舒适区,才可能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最后说一句,时间管理不意味着被时间束缚,而是通过时间去试探自己的极限,实现生命更大的自由。


飞姐研究所


我整理了一些管理时间的小秘诀,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时间。


事分轻重缓急


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建议每天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并按照这个次序来做。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懂得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紧急事”和“重要事”的处理方法可参照下图:

要保护自己的时间,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做那些“重要事”。

潘正磊是微软总部产品部门中以效率和执行能力著称的总经理。她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微软,是晋升最快的经理之一。这是她讲的自己刚进入微软时学习“保护时间”的故事:

“我刚加入微软时,职位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我所在的小组开发的产品成长很快,几个月内就生成了三个版本,每个版本又需要支持六种语言。这18个组合的要求都略有不同,而且我还需要和很多其他不同的组打交道。每天,我办公室里总是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带来不同的问题。他们一来,我总是停下我正在做的事,先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却做得十分不开心。我觉得每天工作时间很长,却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没有提高。在与我的老板沟通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我需要提高效率。

在老板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先设置了‘回答问题时间’,其他人只有这时才能来找我,其余时间我则可以专心编程。这样一来,我就拥有整块时间来有计划地完成我想做和需要做的事。

另外,我们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其它组能自力更生,不能事事都来找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授人以渔”的训练,我终于能够腾出时间去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了。”

如果不是有这个经验,潘正磊不但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而且可能还在同一间办公室里每天回答着各种问题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列待办或完成事项清单


管理时间也可以使用一些管理方法,比如,有名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法:

总结起来,管理时间的两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列待办事项清单和完成事项清单。

待办事项清单用来提醒你做事情,完成事项清单用来审视你的时间安排。

待办事项清单强调目标,而完成事项清单重在展现成就。

列待办事项清单,你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样你做事就会更加有条不紊。而每日列完成事项清单时,你会看到自己一天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有必要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推后等等。此外,当看到一天完成的事项很多时,你的满足感会提升,你就越有可能坚持下去。

关于怎么列待办事项清单,可以如前所述,每天把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并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

那么要怎么列完成事项清单呢?

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组,认真回忆并记录今天都做了什么,并注明花费的时间。

第二组,先坚持一个星期,每晚记录时间开销,再往后坚持。

第三组,每周或每个月总结这段时间做了什么,进行反思。

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记录时间段。

在记录过程中或记录完之后,看着这些内容,你就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样,你会知道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注重提升效率


当大脑疲于工作的时候,对着任务就开始犯困,于是拖拖拉拉地做着,也不一定做得了多少。这个时候反而不如放松或者稍微休息一下。可以参照番茄工作法进行调整:

想要有效率,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做好准备:

1. 提高体力

有没有发现动脑子的时候饿的快?脑力工作也是相当耗体力的哦。所以体力是大脑与身体能持续高效工作多久的基础。腾出时间,去健身房吧。运动运动,工作起来你会更有效率。

2. 做事专注

大多数人在专注时会把事情完成得更快更好,所以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可以设定一段时间,在该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脑中冒出其他未尽事项或一些点子,不妨先写到纸上,继续专注做你手头的事,做完后再找时间处理记录下来的那些事项。

在工作,被电话、客户、邮件、同事等打扰的情况非常多,这时可以采用记录工作法,在被打扰后迅速回到工作状态当中,具体措施如下:

1、如果手头的工作任务重要而紧急时,可委婉说不:告知对方自己有重要而紧急的工作任务需要完成,完成后会过去找TA。

2、如果对方任务不紧急,而且只是短时间打扰你时,可以在交谈之前先把正在进行的工作任务记录到手边的本子上,短时间交谈后继续回到当下任务,完成到一定阶段后,再去完成同事交代的工作任务,并主动更新状态给对方。

3、如果对方的工作确实比较紧急并且无法拒绝,可让对方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把手头上的工作和思路做个简要的记录,再马上配合同事完成他的工作。回到位置后,查看之前记录的工作进度,继续完成。


利用高效时间


在时间管理中,必须学会运用80∶20法则,即让20%的投入产生80%的效益。

也就是说,要把握一天中20%的精华时间(对有些人来说是早晨,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下午或夜里),将它们用于最为关键的思考、学习和工作。

每天的时间不可能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一定会有许多空闲的时间碎片。无论是等车的时间、两个会议之间多出的时间还是等电话的时间,都不可轻易浪费。你可以随身带一本你想读的书,或者带一张“To Do List(工作备忘)”或“To Think List(思考备忘)”,有时间时,就把它们拿出来。每天如果能挤出20分钟,一年就有7300分钟的多余时间呀!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

如果一个任务规定一个月完成,人们通常会等到月末才加班加点。如果一个任务没有期限,人们往往会无限期地拖延,直到有一天这个任务确定了完成期限为止。因此,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最好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略微紧迫的、可以刺激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

苹果公司开发Mac OS 8操作系统时,本来计划两年内完成,但每次认为还差半年就可以完成时,总会有人发现新的问题,以至于这个项目看上去永远都是半年以后的事情,结果,苹果公司花了十年时间才真正完成该系统的开发。

在微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研发起初也拖延了两年多,直到微软请布莱恩•瓦伦汀(Brian Valentine)来拯救项目为止。布莱恩•瓦伦汀一上任就制定了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根据这个期限, Windows 2000的开发团队砍掉了将近一半的功能特性(包括比尔•盖茨最在乎的结合Windows 95和Windows NT的源代码的计划),然而产品却及时推出了。

完成一项艰难任务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从Deadline往前推-分解目标到每一天-每周一小节确保跟上时间进度-最终完成任务。从现在开始做第一步。

End~


李开复


时间管理其实是一个伪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去管理时间,而是找尽各种方法和途径,去杀死和消耗时间。

我毕业后在一家物流公司待过,刚进去的时候,是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操作员。我以为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出来之后,就一定得干回本行,但只有自己进入这一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对于物流,其实没有那么喜爱,甚至可以说有点厌烦。

那时候我下班后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读书,也不是看TED,更不是去好好锻炼身体,而是看肥皂剧,一整晚呆在家里,连朋友都懒得去见面,饿了就点外卖吃。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可是周末的时间,我自己却更加堕落,睡到天昏地暗,起来后又只是刷电视剧,连书都懒得去碰。

一个人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别说管理时间,别杀死时间就很不错了。

所以,我觉得要想做好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步是先找到自己的方向。

也就是说,只有当你喜欢现在手头上的工作或者事情,你才会千方百计想着要去把它给做得更好,正是有「做得更好」的内部动力在,你才有可能想着:这里的时间,我可以把它给利用起来学习;那里的步骤,我可以做快一点,这样我就有时间去学习。

经过两三年的摸索,我现在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目前的收入来看,只能惨淡地养活自己,有时候也有剩余,但至少比刚刚毕业时的自己,多了许多淡定和从容,对于时间,想的不是怎么去杀死它,而是觉得时间怎么都不够用,一星期嗖的一声,就过去了。


曾少贤


从职场小白做到管理者的过程中,如果问我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工作习惯,我认为时间管理是一种人人都能掌握,并且可以产生巨大正向影响的工作技能。因为不管你同不同意——You Are Your Time. 你过去的每一分钟所花费的时间都塑造了现在的你,所以,未来的你时间花在哪里,你就成为了谁。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有哪些我觉得还是一直好用的时间管理小贴士呢?

1. 让定期审视自我成为习惯

生活中,总有一些Moment让我们觉得感人至深,意义非凡,例如流星划过,皓月当空;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例如跨生日,跨春节,跨新年……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时刻,我们总是想要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忍不住想要审视自己的过去,规划未来的人生。然而过了一个季度看着尚未开始的新年计划,我们不曾继续当初的自我剖析,也自觉放弃了对未来的追赶,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日复一日又一季又一年。

聪明如我们,“日三省吾身”,其实精确地描述问题就已经解决了问题的80%了,那么让自省的动作刻意为之,固定一个期限,比如每天、每周、每月,在对自己诚实的过程中对自己(包括自己的偏好)越来越了解,了解才会喜爱,喜爱才会珍惜。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个漂亮的手帐本子(或者APP),坚持写总结,这样到年底不但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总结能力也会有一个不小的提升。

2. 合理分配工作内容,谨记要事第一原则

定期的、客观的审视让我们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了解、独立的判断。但不再人云亦云亦非特立独行,而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或者有意义的事,定义自己的成功。

法国作家格雷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成功的公分母》,里面调研了各个领域中的数百位佼佼者,他发现促使大家成功的因素千差万别,只有一条是相同的,既不是沟通,也不是战略,而是“要事第一” (First thing First)。

成功的人都具有一项能力,那就是在各种压力或放纵的状况下,始终坚持优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更不是容易的事。而重要的标准就看它们是不是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人生目标,或者可以让你离目标更近一些。请注意,是你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的。

3、生活工作难平衡?一份周计划很有必要

当列出计划时,需要立即把计划的事情放入具体的日程表中。一个月的审视周期太长,不好调整;每天又太琐碎,容易失去重点。所以我建议大家用周计划的形式来记录。

首先把每周大事件先在日历中预留出时间,例如假期、家人生日、装修的进度等等;然后是周期性事件,例如会议,电话,邮件,出差,聚会,锻炼等等;剩下的时间留作空白,以防突发事件发生可以及时解决,例如员工谈话,客户投诉等等。

强烈建议使用统一集成的周计划,即工作和生活计划每周放在一起进行规划,因为毕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每周占据的是共同的168小时。按照这个方式,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你可以更加理智地知道,由于项目或者排期的需要,你这周可能要工作60小时甚至更久;但也可以确定,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和家人、朋友的聚会不能错过。

  • 图来源于《精进》

4、高效的工作方式不是快,是一次就做对

很多人觉得高效就是同时做很多事情,身体上或脑子里要多个任务并行处理,平常一点的就是锻炼身体时听音频,进阶一点的就是和朋友吃饭时玩手机,玩命一点的就是开车路上回邮件……我把这种状况称之为“生活在别处”。

很多年前我也属于这些号称的高效率人士中的一员,直到发现锻炼时听音频并没有学到知识、开车回邮件并没有升职加薪……就知道自己陷入了“看起来很忙”的窘迫境地。要知道,勤不一定能补拙,勤只能让拙的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凄凉。

于是,我开始每次只专注做一件事情,排除所有干扰,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这样可以不返工,不重复,也不纠结。例如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关掉所有的即时通讯,不吃零食,不收发邮件,让自己完全处在思考和文字之中,直至完成当天计划的任务。

当你完成了一项工作之后,不要再沉浸在上一件事里,而是尽量迅速开始下一项任务,减少两件事情之间的过渡和交接的时间,让时间尽量紧凑。如果你需要休息调整(起床和睡觉的过渡浪费往往最明显),那么就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休息方式进行全身心的放松,不要在休息时还想着某一件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事。

5、拖延爽一时,早起益一生

无论是职业还是生活都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需要良好的体能和节奏感,因此长期的、可持续的计划和锻炼远比一时的好勇斗狠有意义。夜晚固然令人沉醉,不过清晨更加生机勃勃;夜晚利于反思,而清晨有益规划;在每一个运筹帷幄的清晨,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从容、更加热情地开始这独一无二的一天。

时间是稀缺的,却是公平的,对于不能重来一次的事情不妨规划一下,对于规划好的重要的事情就优先执行,执行一次就做对往往要求以专注换高效,了解自己的能量场,早起更有利于吸收正能量。

——猎聘副总裁 邢子培

<strong>


猎聘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格拉德威尔《异类》


一万小时定律,一万个小时可以让任何人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很多人质疑过这个定律,但我用亲身经历验证了,所言不虚,并且五年缩短成三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在知乎写些东西,慢慢就开始有人找我约稿,最开始千字50、千字200、千字500,再小的一个机会我都不会放过。


我每天最少找4-5个选题,每个都写好写作方向,然后在孩子睡觉后,从中选最有价值的3-4个写,最后选一个最好的发出去,这样的结果是,我在知乎得到一个口碑,霍爷出品,必属精品。


“睡得比狗迟,起得比鸡早”恐怕就是我的生活写照。为了家庭,甘愿在一个新领域攀爬,我想这大概就是“因爱伟大”吧。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年后,一切事情都起了变化,中间经历了自媒体的崛起,我成了还算有点名气的自媒体大v,微信平台粉丝突破了40万。


很多人问我这三年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在“坚持”。 事实上,写作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习惯不需要坚持,到点了很自觉就开干,吃饭睡觉也是这般,我甚至不觉得我在自律,不觉得我在进行时间管理,但我知道,我所做的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时间管理了。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生命中做过的每件事,都会在未来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你。时间是普通人最重要的朋友,但多数人却在浪费时间,不懂得时间管理。


想做时间的朋友,首先得懂选择。其实并不存在做了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就会更忙碌。进行了科学的时间管理,越是做有价值的事,越是容易把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关注下我的公众号吧:霍老爷(ddz-233)


升值君


有人问我:“你每天要做家务、带娃、阅读、学习、写作、运动。”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还有小伙伴问我要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想看看我的时间安排。早上起来都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其实,我每天的时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开始我听了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我也尝试着做了几天。但是我发现,有宝宝我的时间完全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比如,计划从四点到七点是要看书学习的,结果宝宝5点就醒了,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可谓计划不如变化快。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1,“大石头理论”

后来在《与时间有约:全方位资源管理》一书中我听到了一个“大石头理论”。就是如果你想把更多大石头、小石头、细沙放进桶里,应该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最后放细沙。也就是说,时间管理上,应该用整段时间优先处理“大石头”,再用零碎时间安排“小石头和细沙”。

对我而言,比如每天的输入与输出是我的大石头。可是要知道阅读分精读和泛读;写作也不是坐下来马上就能写出来的,需要选题,构思框架,收集素材,就算写好了还要修改才算完稿。于是我就用完全可以专注地时间,那就是宝宝睡觉的时间精读做笔记、写文;做家务的时候,比如扫地、拖地、洗碗的时候听我需要泛读的书籍;陪宝宝散步,或者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我觉得就是我收集素材最好的时间,很多灵感会在这个时候不约而同的冒出来。也许这就是作家和画家要外出写生的原因吧。



2,要事优先

时间管理著名理论“要事优先”是很多成功人士们的法宝。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先处理掉,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但是在我践行的过程当中,我却发现了,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情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比如今天我要处理三件事:A是紧急且重要的(我约了客户谈很重要的一笔生意,但是对方只有下午有时间);B是不紧急但是重要的(看书、学习。短期看不到效果,但是很重要,而且要坚持),C是紧急但是不重要的(女儿的纸尿裤没有了)。

按照要事优先的原则我是应该先做A,在我看来这样就浪费了我一天的大好时光。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早起后,趁着女儿还在熟睡,先做B;等她醒了网购纸尿裤,或者实在不够用了带她一起去卖一包;在带宝宝的过程中构思我的商业谈判,下午去见客户做到有的放矢。



3,记录的原则

做着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突然冒出另外一件事,或者突然想起来还有什么事要做,亦或者有了个灵感,再有散步的时候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做我写作方面的素材。于是,我就身边经常放一个本,不用很重的笔记本,这样就不会形成负担。我会将他们统统用关键词的方法记录下来,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就好了。等到一有空就翻开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完成的事情就打钩。每次看到整页都画满了钩,就有一种成就感。

24小时对于每个人都一样,长度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它的密度。我想这也就是萌姐说的单位时间里,你的价值是多少吧。


糖妈Candy


最近有很多人问我,应该怎么管理时间。

我想起土豆老师说的,这是个伪命题。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因为不论你管不管时间,一天24小时,1年365天都不会变多或者变少。

时间管理的课程、文章到处都是,我们一定不止一次去寻找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的答案。毫无疑问,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教你如何管理时间。所以,当我看到“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

后来,我又在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正式地见识到了这个理论。书中的原话是:“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

所以,我们根本管不了时间,能管的,只是我们做什么事,并且在做事上花的时间。

我们之所以迫切想要寻找管理时间的办法,因为大家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做想做的事情,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确实,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太多的东西诱惑我们,每天一睁眼,手机上就有好多信息等着我们去看;每天闭眼前,也总是舍不得关掉手机,那里有太多的信息,让我们觉得不看就会落后。

一天一共也就24小时,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多了,另一方面花的时间当然就会少去。

因此,我们做不好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搞错了重点。简单来说,重点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为什么做。你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是不是因为觉得想做什么事情,却总挤不出时间来?是不是想好了做什么事情,却总是忙着忙着就顾不上了?

当你想清楚了这一点,那接下来就好办多了。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记任务笔记,从目的着手,规划每天的时间。

第一步,我们先明确一个大的计划。比如,我想从现在起学钢琴,在1个月内看完一本书,在3个月内完成一个项目任务。

第二步,把大计划拆解到每天的任务中,学钢琴,每天就要练琴30分钟~1个小时;1个月内看完一本书,每天也得看30分钟以上(坚持了这一点,我能保证你1个月不止看1本书);3个月内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那得先拆分月阶段任务,再拆分到周阶段,再拆分到每天。

第三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罗列下来,编上编号,记在本子上。注意,一定要记在本子上。喜欢记手机的人,你仔细想想会不会本来想记任务,结果一打开手机就去干别的了?如果没有,你尽管记手机,如果有,乖乖手写记本子上。

第四步,每做完一件事,就在本子上那件事情的后面,记录下你花了多少时间。如果愿意,你可以记录从几点做到几点,但为了简便易坚持,你也可以只写上花了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

第五步,坚持下去,每天都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笔记本要尽量小,可以随身携带,这样你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记,也方便养成习惯。

这个方法是不是很简单?

这个方法是一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独创的,名叫“时间统计法”。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面,李笑来老师介绍了这个方法,他同时介绍道,他是通过阅读《奇特的一生》,才知道这个方法的。《奇特的一生》讲的是柳比歇夫的真实事迹。

我第一次听到“柳比歇夫”这个名字,是在李源说书里面的第5堂讲时间规划的课里听到的,这堂课名称是:柳比歇夫/怎样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当时,听到柳比歇夫的事迹非常震惊。为什么震惊?

因为柳比歇夫虽然好像没什么名气,但其实他著作等身,非常厉害!什么叫做著作等身呢?就是把他写的书堆起来跟人一样高,关键,事实上,他还是著作二倍的等身。并且,他涉猎的学科范围广到令人咂舌,他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下的工作效率也是世界无敌。

但这些都不是让我最震惊的,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一天要睡9个小时!

没错,他一天睡9个小时,却能做出如此多的成绩。

想想看,你是不是看过太多的文章说要勤奋,问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有太多的大咖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拼命。简直让我们这些小喽啰都没法活!

然后,我们逐渐留下的印象就是,人家那么成功那么优秀都是少睡熬出来的。可是,柳比歇夫的事迹却告诉我们,保证一天睡9小时也能变得超级优秀!

听到这个消息,我突然感觉到了人生的希望。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像我这种每天要睡八九个小时的人没救了,因为我再怎么努力都拼不过那些只睡五六个小时的人啊。

就这样,我牢牢记住了柳比歇夫这个名字,他的传奇的一生,和他规划时间的办法。

事实上,在这之前,我已经在做简单的手账,是从17年11月底开始记起的。用的方法跟这个规划时间的方法非常类似,就是记录当天做的事情和花的时间,只不过还会再加上一点简单的手绘的装饰排版。

因为当时这个课程听的是音频,所以我感觉自己做的记录大致和他方法一样之后没有去仔细研究,最近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书,看了关于这个方法的详细介绍之后,我发现了一些区别。我的记录太粗略,没有柳比歇夫的那么细。而且,我竟然没有完全坚持,这个月就有了好几天的空白!

但是,不得不说,看着快用完的本子,看着从去年11月底开始到现在半年的记录,还是有满满的成就感的,并且,这样记录的最大好处是,你知道自己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

另外,有了这套记录,我们随时可以复盘自己在什么地方多花了时间,什么地方少花了时间;还能对自己能坚持这一点产生很强的信心。这让我想起了记账,我发现记账和记时间账本是一样的原理,不论是金钱还是时间,我们记下它们的开销,慢慢地就对自己的金钱状况和时间状况非常清晰有把握。

尽管记账并不能使钱多起来,但随着记账养成习惯,我的财富确实能有效增长,我清楚自己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以及存款的涨势。已经从记账上获得益处的我,十分相信时间记账同样能获得益处。

所以,当我重新学习了这个方法之后,我决定好好坚持下去,也想把这套方法介绍给大家。

如果你不会画画,那就不要画,重要的是记时间帐。在记账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会发现有些事你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有些浪费时间的事情,你慢慢地就不会去做了。

我们一起加油吧~


贝妮双子


我和你一样,每到年终,我都会问自己,我这一年都做了点什么?我这一年过的怎么样?过得是否开心?是否有意义?我这一年时间都去哪里了?任凭我怎么回忆,脑中空荡荡一片,好像这一年与自己毫无关系,只有一些零碎的无意义的片段。一年一年过去,我收获的只是年龄这个数字的增长,却没有获得真正成长。



由于我时常担心自己虚度时光,但又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所以常常处在焦虑之中,就像一位同事所说,“我一眼望到了死!”今后的人生路就这样日复一日了吗?

直到我看到《时间管理》这本书,我方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人生要规划,就是时间要管理,要科学的管理,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时间管理:如何利用好你的24小时》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吉姆兰德尔,他是一名律师兼企业家,30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财能力和个人成长方面的研究。他的这本书采用漫画形式,生动有趣的介绍了时间管理的意义,方法。

首先,每个人都需要时间管理。我们渴望成功,我们渴望做生活的主人,我们不想任由生活摆布,不想戴着眼罩,盲目的毫无方向的走向人生终点。书中告诉我们“通过有意识的选择,在当下的满足与牺牲之间,你可以规划你的人生。而如果你不做出选择,你就只能任由其他力量主宰你。”“成功的秘诀:学会如何利用痛苦和快乐。而不是让痛苦和快乐利用你。做到这一点,你就控制了人生,做不到,生活就控制了你。”

其次,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时间管理。书中告诉了我们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第一你可以创造出时间。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时长也都一样,怎么能创造出时间呢?这里是说把没有成效的时间变得富有成效,即创造。比如对赖床的时间,刷娱乐新闻的时间好好利用,这就是创造出了时间;把自己的有效时间和有效精力匹配,提高效率做事,这就是创造出了时间;把等车的时间加以利用,变非生产时间为生产时间,这就是创造出了时间。

第二克服拖延。拖延是人生的大敌,是梦想的杀手。“总有一天”从未变成“今天”。拖延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没有人会在乎你的人生是怎么度过的。若想自己人生增彩,必须停止为自己找借口。

第三时间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1.这里提到清理头脑和生活的杂波。
2.做好时间规划。头天确定计划清单,确定事项的优先次序,然后第二天集中精力去完成。伟大的运动员动作都非常流畅,他们很少浪费动作或能量。这也是伟大时间管理者的特征,他们集中精力,专注的去完成任务,绝不浪费时间去做无效的事情。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时间掌控能力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什么我会产生时间去哪了的疑问?为什么我时常产生忙忙碌碌,可又一无所获的感觉?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其原因就是我没有很好的人生规划,具体说就是没有进行好时间管理。同时书中也对症的指明了方法,这是最重要的。谢谢这本书,更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让我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去俯视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把脉!也希望你看到这本书,帮助你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云影雨心


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做好时间管理的人来回答:

今天是周五晚上11点45分,我正在赶一个报告,但是还是来回答问题,就是我时间管理没做好,所以我决定答完这个题就赶紧做工作。

想做好时间管理,其实就是时间在你手中被大量的浪费,时间管理等于是工作效率管理。

而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高低,工作熟悉度和自制力有关系。做好工作规划,提高工作技能,提高自制力从而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做好时间管理。

首先我们要做好的一点就是“四象限分发”,把所有事情分为既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重要也不紧急四种类别,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先做你认为最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比如现在,我觉得那个报告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我应该全副精力的做报告!

排好序之后就要开始做每个事情,每件事情都要控制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刚毕业的时候,我的领导曾经训练我,一件事情首次做看需要多久,比如是10分钟做完,那么下次就要求自己在8分钟之内做完,然后再,突破,再突破,直到极限。这个时候就是时间利用最有效的,就是你的效率最高的,就是你的时间管理做的最好!

有了规划,有了时间控制,还有一点就是要心无旁碍,要控制自己不能被外界打扰,就是要注意力集中,要对自己的行为要控制!比如刚才,我明明是正在赶报告,可是看到这个题目,我手痒就来答题,就是自制力弱的一个表现!嗯,下不为例!

好,就写到这里,我继续写报告去!


笨鸟人力资源官



我们每个人对时间多多少少都会有管理,只是有的更系统化,而有的就比较笼统。

比如有的家长会对今天一天的规划,有的对假期的规划。对孩子学习时间的规划等等。

那我是怎样来规划我的时间的呢?因为比较喜欢写作,我会对时间做一些系统的规划,把我和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分开。以前我把早起的时间定在了五点钟,早早的起来看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看的书。晚上在孩子睡觉以后,再开始写东西。因为比较安静,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个时间的规划大概是半年。接着我又调整了一些时间,因为对于一个上班族的妈妈,这样容易过度疲劳,身体透支。现在我是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把写作的时间安排在中午的下班时间。阅读基本上就是孩子写完作业以后,我们在一起看看 书,聊聊天就休息了。一天的时间充实也不是太累。




对于时间。我还是建议我们多做眼前的规划,少做长远的规划。短的规划能让我们很快看到效果,不适合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我的建议就是如此,希望回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