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最美逆行人

繁峙:最美逆行人

  ——记繁峙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与流调组组长张凯

  密切接触者居住的山村小院,留下他坚定的脚步;采集生物样本的一线,他与被隔离者近距离接触;传真机前,他焦急等候;流调组办公室里,传出他与同事们辩论流行病学调查细节的声音……疫情发生以来,繁峙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与流调组组长张凯夙夜在公扛风险、直面疫情挑重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疾控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风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繁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秣马厉兵防疫情。慢病科科长张凯临危受命担任疫情处置及现场流调组组长,他在万家团圆的时刻放弃了春节长假休息,放弃了难得和家人相守的时光,毅然决然地于正月初二从五台县返回了繁峙县,立即投身到紧张的疫情防控一线战斗中。

  疫情处置及流调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工作,这是防控工作的最前沿,是避免疫情扩散的“防火墙”和“安全网”。张凯于2004年参加工作加入疾控队伍后,16年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守护群众健康的疾控事业,多年养成了良好的工作素养和坚强的工作作风。张凯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流调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更需要专业的谈话技巧和流调工作的及时性。张凯对其组员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培训与分工,确保流调工作顺利开展。从返回岗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全天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协查通知,不管什么时间他总是第一个穿上防护服,监督组员做好自我防护,然后及时奔赴现场进行流调,只为及时掌握一手资料,控制疫情扩散。

  流调工作需要详细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鉴于繁峙县暂且尚无确诊病人,他们需要对上级协查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的流调,对其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身体状况等进行祥实的询问与记录,所有细节都不能错过,确保万无一失。有时候一个密切接触者的流调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通过流调可以掌握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为实施医学观察提供有力的流行病学科学依据。

从1月28日开始,该县疾控中心先后接到忻州市疾控中心协查密切接触人员通知合计21人。仅2月1日一天之内就有9人,分散在7个乡镇。张凯每次接到任务都毫不犹豫,第一时间穿好防护服带领组员进行流调,从县城到山村,从窑洞到楼房,最远60多公里,每一处密切接触者的家中都留下他的脚印。为了不浪费防护用品,他们流调期间不敢喝水,不敢吃饭,长时间奔走在流调的路上,直至万家灯火之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单位。做好必要的消杀工作后,张凯顾不得休息,来不及细品他的“美味佳肴”———碗面,而是及时整理和汇总起了流调的工作资料,为及时上报做好充分准备。凌晨时分,天空微亮,他才在值班室的床上和衣而眠,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2月5日至6日,繁峙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张继兰接到通知需对全县8个未满两周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工作,张凯又协同参与了采样工作。他细致耐心地做密接者的工作,有条不紊地配合整理生物箱,安排居室环境的消杀。铁肩担道义,所为是苍生。张凯把疾控中心当前的疫情所有工作都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之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疾控人的使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夜深了,疾控人的大本营——疾控中心灯火通明。这里,有人刚从流调一线匆匆赶回,有人正在忙着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追踪,有人正埋头伏案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人即将背上沉重的消毒器械前行。他们或许忙碌归来,或许即将出征,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他们都无法和亲人团圆。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他们坚信:只要全县上下戮力同心,瘟疫恶魔终将随风飘散!(乔伟 张永芳)

繁峙:最美逆行人

繁峙:最美逆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