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院子裡多了頭豬

嗷嗷……"

2月5日中午,雲南省廣南縣董堡鄉政府工作人員張應麗整理好全鄉疫情防控捐贈物資,剛回到宿舍就被一陣鈴聲叫醒。

畜牧站的婁站長打電話告訴她,有個養殖大戶要捐一頭豬。

張應麗揉了揉沉重的眼皮,她好像聽到豬叫聲。

張應麗衝出宿舍,只見鄉政府大院裡,生豬養殖大戶羅仕能正把一頭將近300斤的大肥豬從皮卡車上趕下來。

一覺醒來,院子裡多了頭豬

"哥,這豬你是要捐給我們嗎?"張應麗試探問。

"你們為了大家守檢查點,我們在家幫不上什麼忙,家裡有豬,給你們送一頭過來。"羅仕能的回答,讓張應麗既驚訝又溫暖。

今年37的羅仕能是董堡鄉者樂村人,10年前從廣西打工返鄉開始進行生豬養殖。

"當時手頭比較緊,多虧了鄉上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帶著我申報項目,讓我得到了國家的項目補助經費,才建起了豬場。2016年我建新場,也是鄉上幫我協調了30萬的貼息貸款。"

唸叨著鄉里對自己的好,羅仕能就有說不完的話。

如今,羅仕能的豬場年出欄生豬2000多頭,豬場規模越做越大,腰包也越來越鼓。

疫情發生以後,看到鄉里的幹部們連天晝夜奔波各村各寨搞宣傳、排查登記、測量體溫,吃不好、睡不好,羅仕能心疼了。

"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政府扶持的,不能忘本啊。他們買菜不方便,家裡豬多,我就拉一頭豬過來,盡點心意。"羅仕能說。

"沒想到一個午覺醒來,院裡就多了一頭豬。"

張應麗說,這些天衝在疫情防控一線的他們,不斷收到當地群眾的捐贈,雞蛋、礦泉水、麵條、酒精,甚至電飯鍋、電視機。每收到一件贈品,他們的心裡又多一絲溫暖。

"堆滿了一間辦公室,每天都能收到,現在我們正根據需要抓緊發放。大家的捐贈,讓我覺得我們的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張應麗說,“疫情防控我們並不孤單,我們一定能把疫情控制住!”

通訊員:顏宏幸 編審:雲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