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金东“90后”的担当

有人说,1988年的甲肝大流行是“60后”抹不去的记忆,2003年的非典是“70后”成长的伤痕,而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斗中,我们看到许多“90后”的担当。

对于疫情,他们有担忧,但更多表现的是前行;偶尔有心绪,但更常做的是温暖他人。患难之际,一代年轻人正成长为“抗疫”的生力军。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金东“90后”的担当

金权:“退伍不褪色!”

“你好,是余先生吗?因为现在疫情严重,希望你还是不要回金华了……”正月初一下午,塘雅镇竹溪塘村联村干部金权在走访中得知,村民余某某要从武汉回金,他一边立刻上报塘雅镇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一边多次与余某某电话沟通,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最终余某某表示理解和支持,安心留在了武汉。

金权,这个去年12月刚从部队转业的小伙子,一接到疫情防控的任务,便发动村里的民兵、退役军人加入到巡逻队伍中,24小时值守在村口。“在部队的时候,我经常守夜,习惯了。”在被问及守夜巡逻是否辛苦时,金权摸了摸头憨憨地笑道。

作为竹溪塘村的联村干部,他不仅每天都要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出去巡逻,还要负责几十户村民的防控工作。每天早上8时,他准时出门巡逻。“有几个大爷聚集在村口闲聊,也没有戴口罩。”金权看见后,赶紧过去劝导。有大爷不愿意散去,金权就跟在他们后面直到进了家门才放下心来,“有时候转一圈回来,他们又会偷偷溜出来,所以要反复巡逻。”这些天,金权没少遭白眼,也被人说多管闲事。但他觉得作为一名干部,就要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金东“90后”的担当

池科:“后勤保障,有我!”

“老公,回家吃饭吗?”“不了,我这边还有些工作,你和孩子早点睡。”2月6日傍晚,与往常一样挂完电话,池科又一头扎进工作中。从正月初二开始,全天候在岗成了他的日常。

作为塘雅镇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后勤组的工作人员,池科负责落实全镇疫情防控的物资采购、统筹与发放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2月2日一早,池科临时接到任务,要制作1000多张镇域通行证。联系广告公司、定制样板、联系印刷厂……一直到凌晨4时,池科才算松了口气,但他却说:“和那些‘白衣天使’相比,我这点累不算什么。”

除了为疫情防控做好后勤保障,池科还是桥头陆村的联村干部。桥头陆是一个来料加工创始村,外来人口较多,村上还有幼儿园。随着“返工、返学潮”的临近,防控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后勤保障工作常常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但池科每天都会抽时间到卡点参与值守,时常还会去“橙色”“黄色”等重点观察对象家中走访,每天两次雷打不动。家人们都担心他的自身安全,劝他少去点,但他却认为,从上军校到当干部,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金东“90后”的担当

叶虹菲:“舍小家,护大家!”

“妈妈,为什么你过年还要上班呀,我能陪你去上班吗?”“宝贝,你不能去,你得乖乖在家。”每天早上,叶虹菲的家里都会发生这样的对话。每当儿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她总是“残忍”地拒绝。“今年过年我几乎都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里还是很愧疚的。”叶虹菲无奈地说。

叶虹菲联系的顶塘村位于工业园区附近,外来人口多,防疫形势复杂。在接到全面防控疫情的指令后,她始终不负“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夙兴夜寐地坚守在村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在卡口执勤,挨家挨户地摸排返乡人员,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奶奶,出门要带口罩啊,别忘记了!”每次巡逻,看到那些不戴口罩的老人,叶虹菲总是手把手帮助老人带好口罩,并耐心细致地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村民们或多或少总有焦虑和担忧,越是到这个时候,就越要耐心。”她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