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小阳的漂流记


我也出生在农村,那种交通闭塞,连电都是随时停的农村!

小时候的我和一帮同龄的孩子在村里捉迷藏、打仗、撒尿和泥,没有见过冰箱,没有见过高楼大厦。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我家的电视机很受欢迎!

那还是在我没上学的童年,我们全村只有两三台电视机还是那种14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正在播放《霍元甲》,每到晚上家里就挤满了来看电视的人。本来不大的家里,人满为患。我母亲则在家里提前烧好热水,备好碗,那些看电视的观众一晚上能喝掉好几壶热水。

后来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带我到县城去,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到城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其实也不算太高,最高也就十几层)。第一次吃到肉包子。

在饭店里吃饭的时候,老板的儿子,当时和我一样年纪,他从冰箱里拿出一大块熟肉,就那样吃了起来!这样的景象对于我一年吃不了几回肉的我来说羡慕的要死!

在初一开学没多久,父亲托关系把我送到了县城上学,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城里的。他们的见识和独立能力让我自愧不如!我当时还只是一个山里来的土孩子,不会排队、不会过马路、不会说普通话。

在后来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有所进步!但是在独立性、自律性和城里的孩子还是有很大差距!

所以有条件一定要孩子出去见世面,能接触到不同的人,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





董不闻


什么叫世面?

心理学怎么理解世面?


世面其实就是各种复杂的各个层面的多维度多视角的社会真实的情况。皇帝也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见见世面。不过皇帝的孩子更需要见的世面,不是官场,而是农场。

平民百姓的孩子也需要见世面。平民百姓的孩子有机会需要见的是大世面。

我们经常说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在北上广深的超一线城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城市提供了足够多的见世面的环境。能够参加各种各样的最先进的科技博览会音乐会。能够见到最大的博物馆。这些都叫做世面。

见世面这个词其实出自红楼梦。红楼梦第16回有句话叫做~~果然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世面在古代的时候指的是衙门面前的一块圆石。所以见世面也就只是见官,对百姓而言,了解官场,这就是见世面。

现在人经常把见世面说成是出外旅行。这其实是见世面其中的一种。王阳明的心学讲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学了多少知识就应该走多少路,见到多少世面,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结合到一起。

如果讲到儿童教育方面,那么见世面真正的含义就是让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让孩子了解社会的不同侧面。让孩子通过社会了解人性的不同侧面。让孩子知道世界如同硬币一般。永远有两面,只知a面不知b面一定会带来人生命运的损失。

在心理学里面我们理解见世面,把它作为一个人维持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性,有更好的应对生活能力的视角去看待世面的。。

一个人是否心理建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取决于社会适应性。所以一个人越能够适应社会,越代表着他见过足够多的世面。一个人面对生活难题的时候,是否能够找到最佳的应对生活的策略,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因为每个人应对事情的策略都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

而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如何去提升,其中有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足够多的见识。在与人的交往中见识,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寻找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家族背景中去寻找见识,在与自己不同的阶级经济地位中去寻找见识。

因此足够多的对世界的了解才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人生成功并不取决于文凭的高低。

小明经常去央视做节目。发现央视的很多导演制片人都有非常好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不管他们所学的最初的专业是什么,他们都有足够多的对世界各个方面的了解。甚至也包括对人性各个层面的了解。

其中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在一个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上,你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去见到形形色色的社会,去见到形形色色的见识。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心理团队


有一次,我在一家高级自助餐厅里,遇见一对夫妻带孩子来吃饭,从坐下来,两人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个餐厅多少钱一位知道不?如果不是为了让你见世面,我能花这个冤枉钱来吃吗?”

“这样的餐厅赚的都是黑心钱,咱们再怎么吃,连个零头都吃不回来!”

“不好吃的就扔掉,不要吃了,我们是来享受的,不是来受罪的!”

“一定要多吃点,把本钱吃回来!”

......

走的时候,他们把剩下赶紧的菜一股脑倒进火锅里,然后偷偷摸摸的拿着一些吃的离开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父母带孩子来,到底见了什么世面?如果父母自己没有格局的话,就算带着孩子走遍天下,他们自己依然是孩子最大的世面,也是孩子最大的局限啊。

所以,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自己不努力,天天催孩子努力,自己不成功,天天期望孩子成功,这样不是教育,这是控制,是违反人的天性的。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曾经说:“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环境,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世面”,不在乎孩子是否见多识广,在乎的,是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题目说得很对,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才是带孩子通往更大的世界的途径。


美可亲子


我深深地体会过让孩子见世面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今年8岁了,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在今年之前,当地能玩的地方基本上都领着他去玩过。因为孩子小,带出去不方便,所以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秦皇岛。

去秦皇岛的原因,其实源于孩子说过的一句话。有一天,带着孩子到河边去看水,因为水被橡胶坝拦截起来,水位比较高,孩子看到水比平时宽了好多,突然发表感慨:“好大的海呀!”,啊?什么情况?这是海呀?

正好有个出去玩的机会,于是带他到秦皇岛近距离看了看海的宽阔。虽然只是到海边玩了玩,并没真正领略到大海的壮观,但回家后再也没见他对着河水发过对海的感慨。

今年的一天,看到一辆双层旅游车,孩子对我说:“妈妈,你看那是双层公交车。” 我告诉他,那是到这里旅游的旅游车,并不是公交车,北京有双层的公交车,有空带他去坐,结果孩子问我:“妈妈,北京在秦皇岛哪儿呀”,我直接懵圈了。

后来找了个时间领孩子到北京一趟,观看了天安门升国旗,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像,在广场远距离的给他介绍人民大会堂,有参观了博物馆,动物园也走了一趟。

虽然有的他不是很清楚和明白,但基本上懂得北京是首都,有天安门,有毛主席遗像等。回到幼儿园里,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多了好多的话,显摆了个够呛。别人故意逗他问北京在哪里,他会毫不犹豫,坚定的说北京是首都。

虽然是个小事件,但我认识到,孩子应经常带着去见见世面,让他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并不是他眼里的那点儿地方。让他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有话说,不至于说起其他的城市,会一脸的茫然。

我认为孩子见世面,玩的同时,又长了见识,也许会有助于孩子的格局,不会目光太短浅,知道谦虚,知道山外有山。


书香育儿经


说一个我的故事,我是山东一个农村的宝妈!对于孩子见世面周围的人真的不是很重视!2018年的6月份,我单位组织去青岛旅游,我和我对象商量着带着我女儿去,我女儿3岁半!但是家里老人都不让去,因为春天的时候去了一次济南的动物园女儿回来大病一场!家里老人都比较担心,但女儿兴致很高,一直吵着要去,也就带着去了,我青岛玩了两天,也比较轻松,孩子很开心,遇到外地的游客女儿会用普通话给人家对话!这是我在家里都想不到的!

今年夏天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女儿额头贴着一个小心心的贴纸,我问她谁给你贴的,她说是老师奖励的,我说老师为什么奖励你啊,女儿说,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一张图片,老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全班只有我自己知道是青岛,女儿拿出女本我一看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五月的风”,我当时都惊呆了,时隔一年多,没想到女儿记忆力这么深,那天女儿特别开心。别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每年带孩子出去转转,及时是穷游也得出去!别老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别让孩子啥也不知道!


俊俊妈


周末,去闺蜜家做客。

闺蜜的儿子6岁,闺蜜做饭的时候,我和孩子闲聊。

他说在班级是数学小组长。我说那你的数学是不是很好啊?他回答一般吧。我心里不由暗笑:这小子还挺深沉。我说,那咱们来说说数学吧,你喜欢什么数字啊?他说:"阿姨你猜。"

我说:6。他摇摇头,我又说8,他又摇摇头。我还真就猜了好几次都没中。

后来他说是“4和5”。我马上问为什么啊?他说:“因为4像旗子,5呢,像五角星。那么组合在一起就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我爱祖国,也爱五星红旗啊。”

天啊,我真心没想到能听到这样的回答。

我跑到厨房问闺蜜:你儿子喜欢什么数字你知道么?她想了一下说:3么?

听到闺蜜的回答我心下觉得孩子这答案真不是大人教的啊。

我把孩子的回答说给她听。她听了很高兴但没有很差异,她说孩子经常会给她带来各种各样的“出其不意”。

有一次,她让孩子做卷子,孩子打了99分,错了一道很简单的加法。明显是马虎所致。

闺蜜本想教育孩子以后要认真。她就唉声叹气的说:儿子,妈妈都上火了,你说这1分,明明可以得到的啊,这就差1分,多遗憾啊!

她儿子说:“妈妈你不用遗憾,你没听过一个故事叫《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么?牛奶已经打翻了,你遗憾有啥用,你需要注意下次别打翻就好了。”

闺蜜被这套歪理弄的哑口无言。。。。。。


闺蜜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她每年至少要带孩子旅行一次。时间都要在一个月以上。


每次旅行中,儿子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还会买几本书。


每次去不一样的地方回来,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

见识多了,人也自信了,和班级的小朋友总是能侃侃而谈。

想象力也丰富,画画的老师总说他想象力好。他自己没事还能作两首小诗。

闺蜜说:我没有希望他将来成为大科学家、大画家等的那种伟大的理想,我只希望他能活的快乐,面对生活,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她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两件事:

事件一

闺蜜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境很一般。13岁那年,父亲要去省城里的亲戚家办事,她正放暑假父亲答应带她去。

那是她第一次去大城市,她很高兴,找出了自己平时最喜欢的衣服。她说当时她上身穿了一件类似连衣裙的长款衣服,下身穿了一条西裤,脚上穿了一双布鞋。可以想见这样的搭配是多么的不伦不类。

多年以后,她回想起表哥当初那一见面有些震惊的,上下打量的眼神,心里还是会感觉到尴尬。

省城的马路很宽,有红绿灯,还有她在书中才听过的“斑马线”。虽然书上说“红灯停、绿灯行”但是书上没说怎么会有好几个红灯。。绿灯。。。


不懂,也不敢问,怕被嘲笑。到底,那次去省城,也没学会怎么过马路。只是跟着别人走罢了。


事件二

闺蜜很聪明,可高中的时候就是不学习。

她说:我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我妈总说学习好了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我不知道什么是好大学,也不知道什么是好工作。

那个时候为了省钱,下着大雨也舍不得打车,回到家浑身都湿透了,母亲也没有一句关心的话。她就认为省钱是对的。

什么大学,什么工作,那都是虚无的东西。王叔叔家很有钱,但是他也就上了小学。而且他儿子学习还不如我呢。

青春期的叛逆,和家里总是矛盾重重。学习,就这么被放弃了。


闺蜜只考上了专科大学,找工作的时候吃了许多的苦。到了社会经历的多了,才知道学习的重要。后来她利用闲暇时间考了许多本证书。

她说:一方面为了提升点收入,另一方面我也想证明我自己。

童年的见识短浅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总是我挥不去的梦,午夜梦回,都是回到高中,不学习的遗憾在梦里都那么清晰,那么难受。这个遗憾,在我心里挖了个洞。只有拿到证书的时候,我才觉得它能被填充一下。

一个人的出身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你思想的高度。没见过更多元的世界就没法有更高的见解和认识,遇到困难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只有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才会发现世间有那么多的美好。定位自己。找到前进的动力。

所以你看,带孩子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真的很重要。


雅潇老师


先举一个例子,侄女一直生活在北京,虽然我们条件也一般,但每年也能支持1~2次的国内旅游,周末也可以带孩子去北京周边或市区、郊外公园等地玩耍。4岁时回老家和小表妹一起玩(小表妹13岁,一直生活在农村),两人一起玩橡皮泥,小侄女一会儿捏出一碗面条,一会儿又捏了一个桌子和几个椅子,说全家要坐在那吃饭,然后再捏个小人儿坐椅子上。捏的栩栩如生,还真是那么回事,而小表妹拿着橡皮泥却只是瞎玩儿,一团团的,什么也没捏出来。和邻居小女孩玩拼图,年龄相仿,但是小女孩都不知拼图是什么,更别提怎么玩,所以拿了随便扔。之前给她买了一本儿童版《人类简史》,是远古人进化的故事,看完开心地跟我说:“我一直都想知道人是从哪儿来的,人是从哪儿来的,现在终于知道了。”然后还画了一幅远古人穿兽皮裙站在大太阳底下的画,还跟我讲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爱画画,画的每幅画都有个故事,边画边讲,画完了故事也编完了(我妈一直好奇这么点小孩,怎么能想出这么多事情)。这个是因为孩子平时爱看书,爱听故事,而且听完看完自己能复述出来,所以如此也丰富了她的想象力。

当然这些看起来是个小事,但是孩子生活环境、见识多少,直接影响了她的行为和想法。前两天写了一个微头条《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宝宝的重要性》,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会使孩子智力发育更好。和朋友聊天经常说“现在孩子真聪明,想想我们小时候那叫个傻”,其实天生智商来讲未必差,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信息获取更多也更容易,所以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仅智商高,情商也普遍高。比如侄女小小年纪特别会哄人,吃饭的时候会开心地说:“奶奶做饭真好吃”,哄的奶奶开心不行;看见妈妈生气了,赶紧去哄:“妈妈别生气,没事的……”

我们看一些亲子节目,家庭优越的孩子从小表现出不一样的教养和知识体系,有人会感叹,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就是见识不同造成的格局不同。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羡慕,在自己条件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环境刺激和见识机会。当然在制造客观环境之外,父母本身的表现更重要,出去玩要先储备那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知识,到了要能够给孩子讲述;平时和孩子一起多看书,不能宝宝看书,我们玩手机,如此也传到不到正能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交礼貌,我们不能一面带孩子去高档场所见识,一面私下还爆粗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他觉得新奇好玩就更容易习得。


也正如您问题所提,真正影响孩子的很多时候不是钱,而是父母的格局和眼光,确实也是如此,父母有格局,即便有限的钱也能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儿童健管师蒋桂雪


简单来讲我身边的2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让孩子“见世面”的内涵和到底有多重要了。

我理解的见世面,不仅是物质富裕,让孩子去很多地方玩,更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经历不同的人和事情。

第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学生的女儿,3岁快4岁的样子,刚上了一年幼儿园。家里是相当富裕的那种,但夫妻二人都很低调,从吃穿用度上完全看不出是富贵之家,可是那天我们聚会,她带了女儿一起去,看到她的女儿,我们终于明白“女儿要富养”的真正含义。

小女孩进门后很礼貌的用不大但很清晰地声音向大家问好,还说今天会辛苦妈妈和各位阿姨带她了。饭桌上也是有礼有节,既能坦然的告诉妈妈自己想吃的东西,但对于食物也很节制,不会一味贪吃。妈妈让她吃蔬菜,她虽然不喜欢,但还是一边说“吃蔬菜皮肤好身体好”,一边努力地吃下去。大人问话也是不卑不亢,有问必答,有时会顺着你的问题再多说几句,比如问她最近学什么,她会介绍学的内容,还会介绍不同的老师,说老师有什么特点,自己喜欢哪个老师等等。

饭后,我们去ktv唱歌,小女孩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拿着手鼓给大家鼓掌,盈盈笑着,也不乱跑,偶尔走到妈妈面前找吃的。等大家都唱了一圈,她站起来说,阿姨我给你们唱个歌吧,然后大方的走上前拿起话筒请唱一首英文歌曲,虽然不是惊艳的那种,但气息很稳、音准也很棒,看得出来孩子非常自信。大家夸她,她既不羞涩,也不过分骄傲,很礼貌的笑着说谢谢阿姨们喜欢。后来大家聊天,她就拿着手机跟自己的外教聊天,聊外教的旅行,聊自己去展览馆看到的植物等等,不时咯咯笑着,真是太可爱了。

第二个例子

我的同学,是个很优秀的女生,全国Top3大学硕士毕业,国家机关工作,高挑苗条,性格温和。却一直拖到29岁没有谈对象,今年终于领证了,但周围人都觉得男孩子条件实在差(外貌、工作、个性等)。当然,谈恋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她好也行,可就是这一点也达不到,女孩子经常委屈、哭,找我诉苦,男孩子恋爱中对她并没有多么疼爱和包容。这女孩的脾气我是知道,出了名的温柔憨厚好说话,所以她的委屈我相信绝不是作的。


我问她为何不分手,她说自己以前一直认真学习,家教也严,没谈过恋爱,所以在这段恋爱里一直觉得有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想要自己改进,而且总是想着,这男孩子毕竟已经谈了这么久很熟悉了,分手后会不会更难遇到对的人。

我听了心痛,她在恋爱方面太没自信、太没自我了,女孩子在恋爱里想要幸福,首先得肯定自己的魅力,散发自己的魅力。而魅力,很多时候是靠你以前认识、谈过恋爱的男生发现,然后自己感知到的。这女孩压根没谈过恋爱,她自己不自信,也没有看到过她在别的男生眼里熠熠闪光的样子,所以总是觉得有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尊感很低,委曲求全。看到她,我就想,我将来一定不会阻止女儿在大学里恋爱,只要不太出格,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所以,“见世面”不光是出国玩、看展览,更多的是接触不同的人、看看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去体会生活,去经历,变得更加独立,并从他人身上折射、发现多角度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肯定自己的美好、悦纳自己,过好人生。


小毛阿姨聊营养


说真的的确很重要的,同样大的孩子,爸爸妈妈经常带出去旅游,逛商场,玩的孩子,和天天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的孩子差距还是蛮大的,在家里呆的孩子局限性很大,很多新鲜事物没有见过,接触过。说一个我身边的最简单的例子。

  对于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城市,就像我妈这一辈的人,出生在农村,家里穷,买不起贵重物品,更别说出外边去了。我记得家里买了个液晶电视,我妈打开不会操作,她只会开机关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城市小孩从小就学钢琴,书画,字数等,像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就只能看看,只能想想,我们也想每天过的这么舒服,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

  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父母带孩子来,到底见了什么世面?如果父母自己没有格局的话,就算带着孩子走遍天下,他们自己依然是孩子最大的世面,也是孩子最大的局限啊。

  所以,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自己不努力,天天催孩子努力,自己不成功,天天期望孩子成功,这样不是教育,这是控制,是违反人的天性的。

  让孩子见识面很重要,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不是非黑即白,让孩子拥有更宽更广的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看待人生的态度、找到它存在的价值,这样孩子在以后看待问题、判断问题的时候才不会片面。


女王朱琼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两个人,一个是我大学时的闺蜜,一个是她家宝宝。

先说说闺蜜,闺蜜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上大学才第一次坐汽车,所以来到学校,很多东西都不懂,还记得我买了电脑放在宿舍,她看到我打字后很惊奇的样子,觉得我好厉害,居然打字这么快,但其实我的速度已经很渣了。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东西她不懂,我们买化妆品,衣服那些她也从不参与,所以她经常默默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听着我们讨论,眼里尽是羡慕。

后来她由于成绩优异,表现也很不错,被留在学校做了老师,同时嫁给了本地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两年后生了个女儿,夫妻俩从闺女1岁起,就会经常带着宝宝出去旅游见世面,或者去图书馆给宝宝读绘本,或者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去动物园认识小动物,总之她们家的闺女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很多东西。

如今她家的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经常会回来骄傲地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跟我的小朋友说了,我见过大熊猫,在四川,或者说,我跟小朋友说,我放假的时候坐飞机去旅游,可好玩了,小朋友们都很羡慕呢!现在闺蜜经常跟我说,想想她当初刚上学时,没有见过世面,十足的土包子,内心充满深深的自卑感,不敢同人交流,不敢跟人去逛街,就连第一次上手扶电梯都小心翼翼,深怕掉下去,那种感觉实在太难受了。所以她拼了命地努力,发誓要过上好的生活,不让自己的下一代像她那样,如今看来,她是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