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是一种策略,还是经验之谈?

野马和尚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一直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投资箴言,那么他到底是一种策论,还是一种经验之谈呢?我想说的是,并不重要。

谁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也无法说出这样精炼概括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先生应该也不一定是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了悟这样的观点,而是在多次的尝试之后,开始积累起来这样的领悟。当然,巴菲特先生受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响,对价值投资的了解和认可都会更早,在自己的投资事业中应该可以更早的发现这一点并概括进来。

当投资经验形成的时候,慢慢在投资中不断的验证,发现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便可演进为投资策略。

但是我认为说这句话是一种投资策略,不如说是一种投资理念。

一、字面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字面上的解释: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什么时候人会贪婪,什么时候会恐惧呢?当然是股票上涨的时候,每个人似乎都在谈论股票,每个人在市场上看起来都挣钱了,这种时候人最容易贪婪;在股票下跌的时候,账面上的盈利在不断的缩减,本身挣钱的股票眼看或已经要亏本,谁又能免于恐惧。然而这句话就是要说,越是在股票上涨的时候越要恐惧,越是在股票下跌的时候越要贪婪。

二、原因

为什么呢?随着投资者对于价值理念的认可,相信大家也越来越能理解。当股票下跌的时候反而是股票在不断释放风险的过程,而当股价上涨的越高,其风险积累也越高,短期看需要通过震荡调整释放风险,长期看可能面临着悠悠下跌之路。

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归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商品的交换以其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受供需水平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股票市场中,股价也仍然遵循着这一规律,围绕上市公司的每股价值上下波动。每股价值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股净资产,当然也可以有更丰富的想象。根据价值规律,当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时由于回归价值的需要将可能产生向上的波动,而股价高于净资产时则可能产生向下的波动。当然这一波动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不好确定,也可能时间很短,却也可能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

三、时间的朋友

价值投资还有一个理念,要和时间做朋友,这也是比较难的一点,因为经常会拿不住股票,觉得股价跌了,会因为恐惧就想卖出。然而巴菲特先生在购买股票的时候,只是购买股票价格被低估的股票(当然上市公司是必须具备投资价值的),这也正是“别人恐惧时”,因为担心还要下跌,但巴菲特先生却认为是在“捡便宜”。买入后也并不会在意是在10天后卖出,还是10个月后卖出,还是10年后卖出。若有卖出的需要,可能因为账面调整的要求,或确实股价已经被高估,股价已经高估则正是“别人贪婪时”。


边走边聊边长大


曾有个朋友,一个股票发生了显著的利空,就是那种股票炒高,管理人离职潮,几百倍市盈率,股价全靠PPT的那种上市公司。习惯性的奉劝了句谨慎,但是那个朋友振振有词的祭出了一句:“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他认为利空导致的股票下降,就是别人恐慌的时候。于是他杀进去了,也套进去了。

巴菲特这句话对吗?这当然是对的,这体现了一种群体谬误,人类会被情绪支配,从而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但是抛开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时间点,具体股票的估值,你再来看这句话,其依然没有解决投资决策的基本问题。

同样的,索罗斯也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和巴菲特那句话一样,其实总结一下,就是一个我们了解的一个浅显的道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不给这些经验的语言赋值,增加骨骼和肌肉,其永远不会产生作用。没有行动能力的真理,都是墓志铭,墓志铭他就在那里,永远不动。

股票投资要解决具体问题:在什么时候买入多少股哪一家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每一次股东大会,每一封致股东的信,最重要的,永远是其对于旗下投资的看法,比如其如何看卡夫食品,如何看喜诗糖果,如何看IBM、亚马逊、苹果、中国股市、比特币。所有一个懂投资的人,会去了解他对于这些的看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真的没有太多捷径。魔鬼作恶的时候一样会运用上帝的法则。决策理由应该起源于你对企业的了解,而不是来自于你主观的感觉,也不是来自于你情绪的波动。巴菲特在具体投资上也会犯错,但是他的错误并不持续和普遍,虽然如今其依赖于专业人士的判断,他的确老了。但是在2000年以前,股市常青树的战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其人身的轨迹也是一步步行来,财富是加速增长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其战绩逐步抬升。这不能不说就是一种学习的结果。

价值投资者需要成长,需要很多具体的信息,提升自己的视野和知识。


凯恩斯


别人恐惧我贪婪,本质上是价值策略

巴菲特经历过很多次股灾,他最终发现股票在大跌的时候才便宜,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的信心都严重不足,没人敢下手买。结果,白白让捡便宜货的机会溜走了。

这个现象多次出现,自然让做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加上他当时的老师格雷厄姆也是坚持不看市场,只看价值的策略,用内在价值衡量股票,而非市场情绪。所以巴菲特也得到真传,认定的股票,如果一直下跌,那肯定是欣喜若狂,买买买。

这背后,是价值投资的理论,所以本质上还是策略,只不过被市场多次验证后,泛经验化了。

为何大多数人上涨时信心高涨,下跌时信心缺失?

这恰恰说明了股票投资,并没有一种统治性的理论来指导大家进行投资,大多数都是羊群,习惯一窝蜂。

好比康得新,以前的大白马,没出事前大家都认定这是个好股票,也没太多的疑问,相信的人多了,自然就稳了。

但是,当锅盖揭开后,大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谎言,我们都被骗了,这就是个老千股。

然后呢,大家一窝蜂的卖出,于是现在就要退市了,就是这么快。

从一个白马到垃圾,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到底是白马不堪一击还是大家的投资方法有问题?还是这个市场本身有问题?

市场问题属于监管问题,普通投资者没法直接改变,只能建议,呼吁,或者用行动去改变,但并不一定有效。

我们参与了市场,就假定市场即便是有问题,我们也能够应对,要有风险对冲或者处理机制。

所以,最终我们只能反思自己的投资方法。

只能怪我们眼光不行。

美股也有不少雷,中概股的雷就不少吧,巴菲特为什么很少踩雷?这本身就是能力问题。

所以为什么巴菲特年年都建议我们投资指数基金?是他不想让我们赚大钱吗?不,是他想让你少亏钱,至少还能少赚点钱。


赵冰峰财经


我觉得这句话更像是智慧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有句话说的好,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

所以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所有的投资道理和投资规律都是相通的。

就好像四季就是春夏秋冬一样,是永恒的持久的规律。

那么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其实也是巴菲特的交易策略。在发生股灾或者某优质公司突然发生重大利空事件的时候,股价会连续暴跌,这种情况下,就是价值投资的天堂了。一般情况下买入,在不太长的周期内,都会获得良好的回报。比如约翰邓普顿买入的渣打银行,一度从50美元跌到2美元,最终又从2美元涨到80美元。而巴菲特买入的港股中石油,也一度股价只有1.5港币,最终涨到17元以上。还有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投资网易,也是在股价只有2美元的时候,最终100万美元变成几个亿美元。

这都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成功案例。

但是有没有失败的案例?非常多!

比如风口浪尖的重庆啤酒,最终跌惨了。比如盛极而衰的长虹电器,再也恢复不了当初的盛景。

所以,真理掌握在会用的人手里是真理。真理掌握在不会用的人手里是谬误。

在股市投资里,就要看买入的股价是不是具有价值,是不是被低估,是不是有长期的成长空间。

否则越低买,越亏钱。经验生搬硬套就害死自己了!


股仙木木大师


纵观A股历史走势,感觉巴菲特说的基本正确。

在没有手机和电脑网络交易时,股民炒股都在证券部营业大厅。

大盘从高位一路杀跌下来,人气基本散尽。大盘成交量低迷,死气沉沉。大盘每天波动很小。股民几乎绝望了。恐惧心里占上风。其最特殊的现象是证券部的人寥寥无几。打牌的居多。都不看盘了。

这是大盘在底部区域的表现。长线投资者要战胜恐惧可以进场了。也就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惧,我贪婪”。

经过底部的确认,大盘回升。刚开始大多数股民都觉得是反弹。没有跟进。当大盘连续走强后才感觉到行情来了。纷纷跟进。好行情也要结束了。“在欢乐中死亡(套牢)”。也就是巴菲特说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好卖了!


剑雨1358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神巴菲特2004年说的这句话,已成为风靡中国的投资格言。这句话不仅在股票市场得到应验,在期货市场依旧生效,甚至在其他具有博弈性质的投资市场也如此。贪恋和恐惧体现了人的不同情绪,反映的是一种大众心理和行为,在期货市场最能体现贪婪与恐惧情绪的是,行情短期的暴涨暴跌,即出现连续的大幅涨跌(甚至涨跌停板)行情,表现为成交量和持仓量的急剧大幅变化,同时价格也经历了大幅的上涨或下跌。投资者想在这种具有极大情绪化变动的行情中获胜,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博弈性质以及对市场交易行为(情绪反映,即量价变化)精确认知。

  急涨大涨后现“贪婪”

  很多情况下,不管是股票还是期货品种,当出现一轮急涨大涨行情时,在上涨尾声成交量总会急剧放大,甚至放出天量。在期货市场中,一个品种的上涨行情如果是短期快速的大涨行情,要特别小心谨慎对待。当出现天量时,如果价格已经涨不动,则表明市场进入“贪婪”阶段,此时多数散户投资者还在“买涨”,而主流资金已经悄然“撤退”,这才导致成交量放得特别大,而价格却涨不动甚至开始掉头下跌。

  2013年12月上旬的甲醇期货上涨行情,便是此种情况下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甲醇1月合约自12月6日开始连拉两个涨停板,12月10日虽未拉到涨停,但盘中涨幅超过5%,此时市场已然进入“人气”高涨的疯狂阶段,一方面价格已经“逼近”4000元/吨,而价格涨势也有“逼空”的可能;另一方面12月11日成交放出天量,价格却出现回落,说明散户的“贪婪”行为出现了,多数人买在“天花板上”。

  如果投资者清醒一些,不受情绪使然,则会认识到巨量之下的滞涨是一种潜在的抛空信号,此时一定不能买多。

  急跌大跌后现“恐惧”

  反过来也一样,在大跌急跌的过程中,市场会出现“恐慌”性抛售。这是一种“恐惧”情绪,并带来相应的交易行为,导致市场出现明显的增量(持仓量和成交量同步急剧放大),而此时一旦止跌,则“恐惧”行为也达到了顶点。

  在2014年11月上旬的黄金大跌行情中,11月5日沪金总持仓量达到一个阶段性高峰28.3万手,创沪金上市以来新高,也比之前10月的20万手高出41%,而随后价格却开始连续2天收出低开高走的小阳K线。这是一种止跌(跌不动)的情况,因之前5个交易日沪金期货价格从244元/克跌到了224元/克左右,跌幅高达8%,而此时价格跌不动同时持仓大增,说明有“大资金”介入买多,“撑住”了期货价格。

  这种情况下,一般破位追跌是要动态观察市场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是成交量和持仓量是否放出巨量或异常增加,同时也要关注价格的变化是否和量的增加“一致”。

  长期“低迷”下隐藏的“恐惧”

  有一种情况是,价格在相对“底部”区域盘整,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投资者的做多耐心都会被“磨掉”,多头头寸也会被“清洗”出局。当然,并不是所有在底部盘整后的行情都会涨起来,有些甚至还会继续破位大跌。那么,什么情况下,盘整后会出现大涨行情?第一,持仓量要持续小幅稳定增加,同时成交量保持相对“低迷”水平。这说明增量资金在悄然介入,而市场却依旧处于“冷清”的成交低迷状态,一方面为未来行情的大幅波动创造前提条件,一方面也使一般投资者在“冷清”的状态下情绪逐渐看“淡”。第二,价格波动要“窄”,而且经常伴有出现“破位”性的中阴K线后,价格却不再下跌甚至随后几天价格又涨回原来的位置。

  如股指期货2014年5—6月的行情走势,价格多数时间维持在2120—2180点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仅3%;同时持仓总量从2014年4月30日的13.1万手增加到了6月19日的18.9万手的阶段性最高水平,增幅高达44%。此外,在5月19日、6月4日、6月6日、6月19日和7月9日价格均出现下破短期均线的中阴破位K线,但随后却未继续下跌,而是止跌回涨。这表明,有“潜在”的大资金在悄然买多股指期货,从而使得股指期货于2014年7月22日展开了大幅上涨走势,价格从2150点左右上涨到了11月11日的接近2600点,涨幅高达20%。

  总之,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两面,并且会折射到投资交易中去,直接体现在量(成交量和持仓量)和价格的变化之中。而只有仔细观察和正确理解这些元素,才能抓住机会。


小光念股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我也经常说,并且我在股市中投资最基本的逻辑也是如此,所以这是一种策略。下面简单说一下我这种越跌越买的策略。

笔者更喜欢跌跌不休的股市,因为机会都是跌出来的,风险都是涨出来的。

股市长线投资遵循的是熊市中布局,在牛市中盈利的交易逻辑;

什么是熊市中布局:熊市中布局就是在下跌中买入,而且是越跌越买;因为股价下跌之后才会出现价值乖离的机会;在股市中只买便宜的股票。

而买入的标的全部是蓝筹和大盘股。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企稳的信号进场;分批次进场,按照资金管理的原则,每次被套之后在之前确定的点位进行补仓操作;补满仓之后,就静待股市的上涨。

熊市总会过去,牛市总会到来,只要比别人多一些耐心。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恐惧?因为多数人观察股市的格局仅仅在股价的涨跌,在账户短时间的盈亏。

而我关注的是:股市一定会涨。因为这是一种确定性。至于什么时候涨我不介意;我比多数人更有耐心,而且底部的时间越久,上涨的动能越大。

股市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多数人对于股市的上涨失去信心的时候,多数人开始恐惧的时候,真正的上涨就会来了。没有不要担心散户不恐惧,因为只要只盯着股价的涨跌,行情走势一定会让他们感觉到恐惧。

总结:交易就是这么简单,所谓大道至简正于此。


外汇期货股票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


八位数花园


股市技术,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同一个图形,有说该卖出,也有说该买入。买有买的一大堆理由,卖有卖的一大套道理。真是:嘴是两张皮,说进又说出,说法虽不一,横竖都有理,最终没有相对的定论,让受教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稀里糊涂、亏钱破产!

被称为股市之神的:杰西·利弗莫尔和巴菲特,真正能流传千古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成千上万的股市技术理论大作,其实每本书,厚积薄发,有用的或者说画龙点睛的精华部分也就不过短短的几句话,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这有用的这几句话加上重号,读懂记牢 “学而时习之”即可。

如果你要死钻牛角尖,每本书都逐字逐句逐行搞清楚,非把人读成傻子不可。

在现实中,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周期运动,在市场不利于投资者思考时,我们必需耐心等待有利周期的来临,这就是你资本获得固定收益的时间。

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是一种策略,还是经验之谈?

即是策略,也是经验之谈。

因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他是受到市场情绪所操控的,也就是说,当数据显示已经到达底部的时候,往往不是真的底部。

而只有恐慌情绪到达极致 的时候,才能有非常便宜的筹码出现。但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散户其实已经没有资金,甚至没有胆量去拿了。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A股的几十年里,一直遵循的就是这样的规律 。

在2003-2006年熊市底部区域里,机构的市值占比是越来越高的,意味着成为韭菜的散户越来越多,从最初的95.4比4.6,到2006年的70.9:20.1;

而在2007年牛市的时候,市场里机构和散户的市值占比已经是42.9比57.1;

但是,当经历了几年的熊市下跌,我们发现,只有散户在傻傻的接盘,而机构早就已经获利逃跑;

而到了2014-2015年的牛市,以及2015-2018年的上证50局部牛市里,机构的占比明显提升,而散户又再一次成为了韭菜;

所以,股市一直遵循着二八定律,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永远都是在高位接盘,在底部割肉。什么是投资?如何理解什么是投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别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值钱,而以后会有很多人会觉得它值钱!

巴菲特所传授的也就是格局,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做起来非常难,这需要长期的锻炼,以及自律。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

琅琊榜首张大仙


只是一种市场炒作,

其一金融行业里用来扩展自己业务热度以展现其“专业性”实际有的可能本身连这句话意思都不理解全面,即便像巴菲特很厉害,类似人物还有索罗斯等,在普通投资者眼里因为赚到钱因为很多人找不到钱所以羡慕称之为投资大神,但是在市场他们便是资本的“魔鬼”金融大鳄,在资本市场你失败没有人同情你亏钱,我虽然扎根金融领域,但并不会把这些“大神”的投资理念作为我的座右铭或者其他激励我的事情,他们这些理论对对我这样普通的投资者,交易员只是一本书或者一个理论概念,更不是策略,


桤木财经


这是巴菲特许多交易理念中堪称为经典的交易理念。“贪婪”和“恐慌”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情绪,当“恐惧”和“贪婪”交替变化时,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人们变得“贪婪”时,就会不断地买进股票,和坚持持有股票,股票价格也会不断地创出新高。而极度的“贪婪”却预示着买方力量的衰竭,股市反转节点来临,下跌随时都会发生。此时,如果你没有“恐惧”的心态,依然坚持买进股票和继续持有,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利润大幅度回撤,或者最后的套牢。

当“恐惧”来临时,人们就会抛售股票,随着“恐惧”逐渐加深,抛售一次一次地加剧,股价越来越低。而极度的“恐惧”也预示着卖方力量的衰竭,股市也会发生反转,随时会进入到上涨的过程中去。此时,风险得到充分地释放,股票价格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廉价的筹码到处都是。如果在这里,你没有“贪婪”的心态,你会错过了廉价的筹码,你也会踏空。

因为,我们无法对情绪做到一个准确的量化,比如1千克或者10千克的“恐惧”,1米或者10米的“贪婪”。我们通常在形容他们的程度时,也只能用到“一般,特别,非常,极度”这些模糊的概念。在实际的交易中,我们要求一个明确的买卖点,而这些模糊的情绪的概念,显然无法达成的有效的买卖点的结果;所以,人们对这就句话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往往是模棱两可的。

艾洛特的波浪理论很好的阐释了巴菲特这个交易理念的精髓。8浪循环中,包含了5浪的上升阶段和3浪的下跌的阶段。5浪的上涨过程中,除了两个调整浪的结构外,还包含了3个上涨的主浪。浪1的阶段,可以说是“恐惧”的极限,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了交易里,“贪婪”的情绪不断地滋长。在“贪婪”和“恐惧”不断地交替发生后,又形成了浪2、浪3、浪4、浪5阶段的构建,一而再,再而三,“贪婪”盛极而衰,“恐惧”由弱转强,趋势的上升的阶段结束了。

美国芝加哥期指市场,有一个“恐慌”指数(VIX),用以仔细地甄别市场“恐慌”的情绪。它把市场的情绪进行了有效的量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帮助交易者参与交易。当VIX的值越来越高时,表示市场的参与者担心市场的波动加剧,因此不安;相反,当VIX越低时,市场的波动在减缓,交易者的心态也会趋于缓和。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模糊的边际”的交易的方法,正是利用了巴菲特的这个交易理念制定的交易系统。它的内核就是对市场情绪的“恐慌”和“贪婪”的准确地把控,和价格风险完全关联,利用投资价值的安全舒适区进行交易。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封神,当然有他的高明之处了。

想要把股市变成自己的提款机,就去揣摩他的交易理念吧!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