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的一瓶飲料,自己不喝帶回去給小孩,你們怎樣看待這同事?

提問官



公司發的一瓶飲料,帶回去給孩子喝,這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必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這位同事。

會把飲料帶回去,多數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一是 想要留給孩子嚐嚐

很多80、90後的人,大多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爸媽工作的地方,領導發一點小零食、飲料什麼的,爸媽都會十分珍惜的帶回去給孩子吃。

那時候整體生活水平比較低,那些零食、飲料是稀罕物品,父母捨不得吃,覺得自己吃了浪費,就會收起來帶給孩子吃。

按理說,現在很多人不缺這點錢,但是對於奢侈品,很多人還是捨不得買。

之前工作的同事,在中午吃飯的時候,遇到哈根達斯打折,就想著給女兒帶回去幾盒吃,結果因為不易保存到家而放棄了。

他們夫妻外來人口在大城市買房,還房貸、孩子的教育等,需要的錢多,父母能節省就節省,除非是孩子真的想要,才會去買一些奢侈品。

二是 心裡惦記著孩子,想跟孩子分享

之前看過一個網友說:自己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

有一次碰巧喝了弟弟從幼兒園帶回來的一盒奶,弟弟問好喝不。

網友說:特別好喝。結果下週回來的時候,桌上整整齊齊排了5、6盒奶,都是弟弟省下的早餐奶。

其實有時候,東西不在貴賤,主要是親人之間,想要對方得到更多的付出心理。

三是 家長不愛喝,但是小孩子十分喜歡,也就帶回去了

家長們總是嫌棄飲料粘粘的、甜甜的,實在是不符合家長的口味。

但是這種東西,小孩子就是喜歡喝,家長帶回去給小孩實在太正常了。

說了這麼多,分析人家為啥把飲料帶回去給小孩喝,其實呢,這是不禮貌的。

飲料既然給人家了,人家就有處理這瓶飲料的權利,愛喝就喝,愛帶回去就帶回去,這都沒啥關係。

作為同事,工作上互相配合就可以了,為啥要去窺探別人的私生活呢?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我就是你眼中的這樣的同事。辦公室誰給我一瓶飲料或一些比較少見的小零食,我會自己不吃帶回家給我八歲的兒子。不是因為家裡買不起,小康家庭,一個孩子,條件還行。只是喜歡開門孩子看到媽媽遞給他零食的那份喜悅。雖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容易滿足的,看著他笑眯眯的小臉,說哇媽媽又給我帶吃的了,我內心就特別滿足。比自己吃了還要滿足10000倍,這大概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吧。無關其他


風信子1314


1.

先講兩個真實的小故事。

故事一:

70年代初期,父母大學畢業支援三線去了一家兵工廠工作,那個時候大家的條件都不好,但是因為我剛出生的時候,父親就生了一場大病,幾年上不了班,北京、上海等地到處去看病,還欠了一屁股債。

80年代初期,我上幼兒園,比我大三歲的哥哥剛上小學。有一次,哥哥班上過“六一”兒童節,每個小朋友發了一個蘋果,一小袋子瓜子和糖果。別的孩子拿到後,直接就吃了。而懂事的哥哥,一點沒吃,拿塑料袋都裝好了帶回來給家裡人一起吃,結果路上塑料袋漏了也不知道,興沖沖的到家後,發現袋子裡只剩下了一個蘋果,“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不過,我們一家還是高高興興的把那個蘋果切成幾塊一起吃了,過了一個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故事二:

我上了小學後,父親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回來,廠裡給安排了一些輕鬆的工作,這樣可以有一些工資。但是條件依然很差,因為要還債。記得一次,我問父親,為什麼我的同桌每天中午都可以有個雞蛋吃?(我們中午帶飯到學校)。父親眼淚差點落下,每年過年還總是回憶起那個場景。

有一次,廠裡安排“為祖國大幹30天”的生產運動,每一個職工加班到晚上10點,可以領一個雞蛋和兩根油條。我和哥哥,每天晚上學習完,都不睡覺,因為知道到了10點過,父親回來,他會把雞蛋和油條帶回來給我們吃,而他吃個饅頭充飢。那半個雞蛋和一根油條,成了我小時候最大的期盼......

2.

回到這個問題,我無法知道這位同事家裡的實際情況是怎樣,既然他這樣做,無非可能有三個原因:

  • 家裡條件不好,省下點東西給家裡帶回去
  • 自己不愛喝,但是不想浪費,所以帶回家給孩子
  • 很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好東西,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

我想,無論是哪種原因,我都覺得這位同事是一個好同事、好父親、好老公

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於很多人,“勤儉節約”等同於“摳門兒”;“愛護家庭”也被看做是“沒出息”。而大手大腳、自我中心,反而成了“放蕩不羈”的萬人迷性格。

我並不排斥,合法合理掙到的錢,可以隨便享受,甚至可以去“炫富”,因為有一種人需要用錢才能撐起所謂的門面和自尊;

但是我堅決反對,在社會形成一種鄙視鏈,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優秀精神,打落在鄙視鏈的最下端,被另眼看待,甚至嘲笑。

4.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一瓶飲料的問題,但是真正背後討論的是:一個人的人生行為準則到底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在各類物質極大豐富、各種思想層出不窮的今天,“自由”、“個性”成為了主旋律,然而,恰恰是在一個個“個性”標籤的下面,卻一種缺少獨立思考能力的“無意識”的隨波逐流,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稱之為“烏合之眾”。

物質第一、享受為上的功利行為,成為了很多人的唯一行為標準,難怪很多學者都指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背後最大的隱患,是汙染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環境,一個是頭腦。

到底我們的行為準則是怎樣產生的呢?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注了時時翻新, 有加無已的讚歎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康德墓碑銘文


大強師兄的小思維


我覺得很正常呀,多數父母會這樣。記得小時候媽媽坐飛機發的飛機餐會給我帶回來,那會兒單位和家屬院在一起,暑假單位發的降溫冰棍兒會專門跑回來給我。現在我也有孩子了,有啥好東西也會留給孩子。就是忘記留給媽媽。


小宇宙39127727


這個是中國人的傳承,必須點贊,我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我爸爸工資也不高,還有一個姐姐,家裡也不能像一些有錢人家庭那樣經常買好吃的,飲料就更是不要想了,記得有一次我爸爸開會回家,就拿回來一瓶健力寶的飲料,但是我家有兩個孩子,就輪流玩一人玩一會,一瓶健力寶飲料被我們姐弟起碼玩了一個星期,後來一人半碗分了,那感覺真甜,因為從中愛。


東龍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他們單位經常會發一些飲料小零食,假期值班發飲料,情人節一人一袋巧克力什麼的,每次老公都會拿回來給我。我因為一些原因也跟他同部門同事有很多聯繫。他部門同事經常說很羨慕我有個暖男老公,什麼都先想到我。


溪河18916898


養兒方知父母恩,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出去吃酒席,回來都會把飲料瓜子喜糖帶回來給我們吃。現在有了兒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新奇的東西,第一個想到的是孩子。老公更是如此,和同事出去吃自助,回來必須給兒子帶個卡通包子。我想每個父母都會這樣吧


兮昕26


東西給了他,自然就是他的,不管他是因為貧窮,還是因為不喜歡喝,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帶給了孩子喝,都和任何人沒有關係。

雖然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引來嘲笑,誤解,甚至歧視,但試想一下當父母看到孩子喝到飲料時的喜悅,那片刻的小確幸,也許一切都值得。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阿姨是拼多多的忠實粉絲,經常會在拼多多上購買吃穿及生活日用品,用她的話來說是因為便宜。

一次見到四歲表妹在喝酸奶,我就讓她幫我也拿一瓶,我拿到手一看,居然是農家自釀產品,我連忙跟阿姨說:農家自釀的,很多都是三無產品,不能貪圖便宜,這是可以喝壞人的。

我阿姨回了我一句:“你以為我不知道它是三無產品嗎?但我們窮啊,孩子又想喝,我們能怎麼辦?只能給她喝這個,她喝了開心,我們也就開心。”

為了守護那一點點甜,我們願意在這苦難的人間受盡折磨。


氟西汀的界限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想到我老公,上大學那會他和舍友一起買的零食總會留給我多一半,同學之間分享的好吃的,他也會留給我。工作第一年一個山西同事帶了一些桃酥和平遙牛肉、單位食堂的大排骨、同事國外旅遊送的小零食等等……他都是習慣性拿著不吃等回家和我一起分享。。如今他常年出差,但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好吃的,然後寵溺的說:可憐我媳婦是個內勤人員沒有出差的機會,沒辦法帶我媳婦一起出去吃外面的好吃的。我很喜歡這種生活中的小細節,平平淡淡卻滿滿的愛。




茶寶shero


上世紀80年代,母親出去開會的時候,總會把麵包餅乾糖帶回來給我吃。長大做父親了,我才體會到這其中的愛,謝謝媽媽!如果有人和我說這瓶飲料是給孩子待會去的,我會毫不猶豫的把我的也給她,因為這讓我想起了那份溫暖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