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搞了《中國詩詞大會》,搞個數學、物理、化學大會如何?

愛從心所欲


電視本來就是娛樂文化藝為主,況且央視已經有十套的科技頻道了,就像我很喜歡看天文宇宙類的紀錄片


格里高利耶維奇


這幾天疫情比較嚴重,晚上就呆在家裡看《中國詩詞大會》。

看得過程中,我想很多人只是再看熱鬧,看怎麼這麼多的詩句都能背過,然後還看精彩的“飛花令”。

卻很少有人真的去抓住一個點,去學習和思考。

舉個例子,其中有一個題是這樣的,小編直接寫答案了:

耳筆趨丹陛,垂瑪上玉除(是說上班)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是說加班)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是說辭職)

這道題後,還有大學專家進行了解讀,提到了阮籍、李白、孟郊和杜甫對於工作的態度,也提到了一些詩句,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再比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試問觀眾朋友們,有多少人知道這些詩句的相關知識點呢?

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詩句和字詞意思都背過,但是這些屏幕中出來的,可以重點學習一下。

比如“耳筆趨丹陛,垂瑪上玉除”中“珥筆”、“丹陛”和“玉階”到底指的是什麼?

答:珥筆是古代文官上朝,插筆於冠側,以便記錄,故謂“珥筆”;丹陛指宮殿的臺階;玉階是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階。

比如“肅肅宵征,夙夜在公”是出自哪裡,形容哪一類人的?

答:《詩經·國風·召南·小星》,形容的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官吏。

再比如這個“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指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答:杜甫。

回到問題,來個理科大會會怎樣?

其實這是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讓大家上臺做題嗎?實驗應用才是關鍵,可有多少人能完整的去展示一套實驗現象呢。

您再看看詩詞大會上,每一個介紹和告別的人,都會用一句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應用。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15365927868220553"} --}

玖抒教育


央視搞了《中國詩詞大會》,搞個數學、物理、化學大會如何?

我認為你這個想法特別棒。


《中國詩詞大會》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推出、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自主研發的原創文化類電視節目。其實就是糾集一批小朋友背詩詞而已。

其實就我個人來講,對央視搞的《中國詩詞大會》評價一般般。無非是鼓勵小朋友們死記硬背古詩詞麼。這是中國小朋友的特長啊,真心沒必要辦。你辦這個東西無非是讓一些小朋友露臉而已。

其實鼓勵小朋友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才是重點。《中國詩詞大會》可以辦,但應該鼓勵小朋友動腦筋,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辦一些物理、化學大會,會有意思的多。

比如我們可以辦中國小朋友物理大會,鼓勵小朋友應用物理知識搞一些小實驗小創造小製作,然後上臺來展示、講解和比賽交流,這就有趣的多。能甩《中國詩詞大會》十萬八千里。

當然也可以辦中國小朋友化學大會,鼓勵小朋友應用化學知識搞一些小實驗小創造小製作,然後上臺來展示、講解和比賽交流,這同樣有趣。這個就存在一個安全問題,不要出意外。

自然中國小朋友數學大會也可以搞,這有點類似奧數比賽了。由主持人在隨機題庫裡出題,然後由各地方代表隊爭先答題,同樣能吸引人。


無論搞什麼大會,首先要有趣,還要益智,一定要有創造力。像《中國詩詞大會》,觀眾的目光只被董大姐吸引,那就是說明不是很成功。好的大會,可以讓觀眾忽視主持人。否則還不如直接看中國主持人大會了。


西瓜境界


這個先要搞清楚,詩詞和數理化生等學科的區別,詩詞麼,有很大的隨意性,它屬於娛樂性質的,其特點是天馬行空,心猿意馬,其考查衡量尺寸太過寬泛,考官有自主裁量權來判斷選手的優劣,沒有道理可言。而數理化生卻不同,它屬於自然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遊戲。你要選手在電視臺的聚光燈下解題答題?那不把人嚇得心臟病出來?誰有本事在電光石火之中迅速答題而不誤?再說觀眾也得有較高的文化水準才看得懂。詩詞就不同,老少爺們均可參與,不需要有多大的文化,就是選手也未必有多高的文化,如李白,後世猜測他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學。不過,數理化生也是可以搞成電視大賽的。十八世紀,一些英國科學家一旦有發現,發明,也曾召集達官貴人,皇親國戚,富家太太,當眾宣佈成果並演示,如化學家戴維,物理學家牛頓等。他們的觀眾都是上流人物,這也充分說明他們欣賞的擋次高尚,而決不會去欣賞什麼三級片,所以稱之為高貴的人不為過。我們也可以比照,請一些科學家給我們普及一下也未嘗不可,給我們演示一下宇宙大暴炸,原子彈,光刻機,航母等等,哦還有當前的熱門:新型病毒性肺炎及病毒。出些簡易題目,現場解答。老夫認為,此舉可行!


老張35536


不可行,不適合,沒有收視率,沒人看。

數理化的知識晦澀難懂,無法深入淺出的講明白,課堂上才是它們的最佳舞臺

如果在電視上搞個數學、物理、化學大會對觀眾而言這跟在電視上看老師講課有啥區別?誰能聽得懂?除了專業人士,普通觀眾誰愛看這些枯燥無味的數理化?生活不易,大家忙了一天了晚上就想看個輕鬆愉悅的電視節目緩解疲勞,結果倒好,弄一幫子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的理科學霸們在電視上為了一道道數學題爭論不休,想想都崩潰懵圈。

數理化這種學科專業性太強,講解一道題得一步步的按照普通觀眾不懂的公式和運算法則來完成,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推導能力,太枯燥難懂了。央視這麼大的平臺面對的億萬觀眾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做做一般的小學初中的題還可以,高中的數理化基本上就如同看天書一般艱難了。想想看,在央視搞數理化大會,出的那些題目不太可能是小學題目吧,太深了觀眾看不懂,太淺了看不出選手的水平。

觀眾不懂就不會產生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收視率,沒有收視率乾脆也別辦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得不償失!再者說要搞數理化大會的話,在數理化領域能找到像董卿這樣的優質主持人也很難,不辦也罷!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中國詩詞大會》則不同,這檔節目之所以很火很成功,是因為詩詞是美的是浪漫的是感性的文學體裁。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的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可見,文學(詩詞)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人學”,關注人性關注人生,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人都能在詩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共鳴,能夠滲透到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中去,因此大家喜歡看,喜歡聽,喜歡讀,喜歡背。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現代詩詞,幾乎每個人都能張口來上幾首。

詩歌的特點決定了易於流傳,易於人們接受

詩詞的內容包羅萬象,無論是讚頌祖國大好河山還是描繪自然風光;無論是寫遊子思歸還是友情送別;無論是仕途失意還是相思離別;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山水田園都能讓人們的心靈找到依靠。換句話說,詩詞所表達的出的情懷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無論過去多少年,讀者都能感同身受。人們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情感由詩人們用高度凝練和藝術的詞句表達了出來。因此,大家喜歡詩詞甚至對詩詞著迷。下面可以總結下詩詞的特點了:

第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

第四、語言的音樂美

從詩詞的特點可以看出詩詞能融入到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中去,必然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大量的詩詞愛好者和創作者,《中國詩詞大會》火爆是必然的。數理化沒有這些基因,東施效顰會貽笑大方!


鄭非夢妙文


01詩詞大會門檻低,受眾廣

電視的受眾年齡分有老中青,學歷從幼兒園到博士,受眾範圍非常廣,數理化並不是人人都能喜歡並且聽得懂的。但詩詞不同,哪怕是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會說出“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第四季第五期,少兒團有一位選手叫做李怡嫻,10歲的她來自一個詩詞世家,一家四代都熱愛詩詞,同場的搭檔團裡面還有她的姥姥、姥爺。

02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容易引起共鳴

《詩經》中就有太多朗朗上口的名句,日常生活信手拈來。“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03詩詞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強

信息社會,人手握著一個智能手機,沉溺於網絡,成了低頭族。詩詞大會就如同一股清流,引發全民參與進來,重溫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恰恰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全民的文化修養、文化內涵、文化素質來一個大躍升,從而打造“文化強國夢”。


木米


你知道為啥每年高考結束後大家都會討論當年語文試卷的作文題,從沒見過有討論數學物理化學最後一道題的嗎?因為只有語文試卷大家能看懂,還能說兩句,數學試卷根本就看不懂了。同理搞個詩詞大會大家都能聽懂,搞個數學大會有幾個觀眾能聽懂的?哪來的收視率。


趙太爺


將“中國詩詞”裡的“政治哲學”幾乎完全剔了出去,而只剩下“所謂的文化”——一種形式,又會有什麼價值?吾是從不看什麼“大會”的。

將“詩”,僅僅定義為“友情,親情,愛情,風情,怨情……”,這只是一種墮落。

“詩”:告誡之言也!非敘情之言也!


卜耐夫哲學


很多人首當其衝就會想到一個點,那就是受眾的接受水平。詩詞大會的受眾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都能接受。但是數理化呢?其實,這還只是表面現象。

深層次的原因是:數理化的東西靈活性太大,尤其是數學和化學。所以,如果只是考察化學元素特徵,考察化學方程式,確實意義也不大。至於數學,更是沒辦法調和了!考察參賽者的什麼?解題能力?還是數學文化?還是更深層次更靈魂的數學思想?而且,不管考察什麼,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用什麼來考察?如果用數學題,請問,解一道題所需要的時間是多久?起碼3分鐘吧?那麼,錄製節目的怎麼辦?就硬生生地等3分鐘?不等!那就後期剪切,給了題目,剪切剩五秒然後就是公佈答案?那麼,電視機前的觀眾怎麼參與?這樣一來,參與度降低了,收視率自然降低。

一個事物,能否調動人民群眾的關注,重點還是看能否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沒有參與,自然沒有積極性,節目也就失去了意義!


大灬蟲


曲高和寡,詩詞每個人都能哼兩句,要講到數理化生,除了簡單的小學內容可以,初中內容都直接勸退大部分觀眾,簡單的算數你覺得有必要上電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