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吃着药为什么还会疼?

各种影视学院


痛风患者吃上药就应该不疼了?为什么都吃着药了,还是很疼,或者还是会疼?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还是混淆了痛风和高尿酸的概念,因此,我们将从2个方面来给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1. 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吃着药还是疼?

2. 痛风间歇期或未发作痛风的高尿酸患者,在服药降尿酸过程中,发生了痛风的发作?

痛风急性发作期,吃着药还是疼?

由于尿酸长期偏高,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部位形成沉积,在某些诱因的影响下,如一次性大量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凉、外伤、外科手术、某些药物影响等,导致关节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痛风问题急性发作了。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降尿酸,而是要赶紧减轻炎性反应,控制疼痛,但也没有一种神药,是可以吃上以后接着就疼痛消失的。通常情况下,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或依托考昔等,以及短期应用低剂量的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泼尼松龙等,都是可以起到消炎止疼作用的抗痛风药物,这些药物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可以选择应用,不论选择哪种药物来抗炎止痛,最终的目的都是逐渐的控制疼痛,红肿等问题,让痛风的急性发作情况逐渐消失,但是即使用药,很多时候痛风的急性发作也需要一定的控制期,一般疼痛可以在1~2周内完全消失,但在用药期间,疼痛症状如果没有迅速完全消失,也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如果有疼痛缓解改善的情况,坚持用药,一般会逐步好转,直至疼痛消失。

对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的用药,如果能够尽早的应用抗炎止痛药物,那么痛风的疼痛改善就会越明显,研究发现,在痛风发作的前24小时内,尽早服用秋水仙碱,往往痛风在24小时内都会有明显的缓解,也有的朋友比较有经验,一感觉是痛风发作了,就赶紧用药,在几天内痛风就可以完全得到缓解,而有的朋友吃着药却仍然有疼痛症状的话,一方面考虑自己是不是用药时间较晚,另一方面也可以就医诊察,看是否需要换服其他抗疼痛药物。

服用药物降尿酸期间,吃药后痛风发作?

对于发作过急性痛风的朋友,不疼了,并不代表痛风已经被治愈了,痛风受尿酸水平波动的影响大,如果哪天不注意,有可能又会进一步发作痛风,因此,在痛风间歇期,控制好尿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是减少痛风再次发作反复发作的基础。而对于无痛风发作,但尿酸水平高于540的朋友,也建议服用药物控制好尿酸,以减少痛风发作风险和高尿酸带来的肾脏心血管健康风险。

对于服药降尿酸来说,最基本的应该是把尿酸值降到360以下,如果明确有痛风石或慢性痛风、有痛风性肾病等问题的朋友,则把尿酸值降到300以下更好。在药物选择上,目前常见的还是2大类,一类是具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还有1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丙磺舒和苯溴马隆,这2两类药物都是常用的降尿酸药物。

有些朋友在服用降尿酸药物,降低尿酸期间,反而会发作关节疼痛问题,这一点也不奇怪,其主要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服用药物时,尿酸下降速度快,引起体内尿酸水平的剧烈波动,这种剧烈波动,虽然是在降尿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但由于尿酸水平的急剧下降,沉积在关节部位的尿酸盐结晶会产生分解,分解过程中,会先形成一些更细小的结晶,再进一步溶解,这些更细小的结晶引起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关节的炎性反应,出现疼痛发作的“小痛风”,就是服药降尿酸期间发生痛风的主要原因。

想要避免服用降尿酸药物期间的痛风发作问题,一方面要注意用药上不要太激进,小剂量起始,服药1周左右就要去查一下尿酸水平,如果这个剂量降尿酸效果明显,就继续维持这个剂量,如果降尿酸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在合理用药剂量范围内,加大剂量来降尿酸;除此之外,对于有服药降尿酸就容易出现痛风的情况,可以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时,预防性的服用低剂量的秋水仙碱或非甾抗炎药物来预防疼痛发作,也是可以的。


李药师谈健康


为什么痛风病人吃着药还会疼?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临床上,有很多痛风病人吃了我们医生开的降尿酸药物,再次复查时候都会跟我们医生抱怨:医生,怎么吃了药,我这腿还疼呀?是不是药不对?

事实上,这痛风病人吃着药还会疼,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正常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说为什么尿酸高了会引起痛风,这主要是跟我们血液中的尿酸值达到416μmol/L以后,就会达到饱和状态,会往组织关节中沉积,形成尿酸盐结晶,而这个尿酸盐结晶在我们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中不断沉积过程会诱发局部反应,这就是导致痛风发作的最主要的原因。

它不仅仅会引发我们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而且还会对我们局部的组织关节直接造成损伤,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也是最终导致我们软组织、软骨、骨骼损伤,致畸、致强直、致残的主要原因。


而我们吃的降尿酸药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我们体内的血尿酸水平,让我们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下降,让其跟组织关节中的尿酸形成浓度差,从而达到溶解组织关节尿酸盐结晶的过程,达到治疗痛风的作用。因为我们尿酸的排泄,80%必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这只有通过血循环才能转化为原尿,最后随我们都尿液排出。

所以,痛风病人吃降尿酸药物降尿酸过程中,要经历一个组织关节尿酸盐结晶溶解的过程,而这溶解过程,同样会引起炎症反应,诱发疼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医生再给病人开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开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的原因。


因为不仅仅形成尿酸盐结晶的时候会疼,溶解的时候同样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因此,痛风病人吃着药还会疼,未必不是好事。

当然,降尿酸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完全遵守我们医生的医嘱,严格控制饮食,按时按量服用降尿酸药物,导致血尿酸忽高忽低,这也容易诱发痛风发作。因为血尿酸突然升高,就会在我们的关节滑液中形成一种针状尿酸盐结晶,而这血尿酸一降低,同样会使关节内已经形成的痛风石表面发生溶解,在组织关节内释放出针状尿酸盐结晶,同样会导致反复疼痛的表现。 所以,临床上总会有不少痛风病人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现象。

当然,我们说吃药过程中还会疼,除了因痛风会引起的,还要排除其他关节疾病导致的可能性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全科夏医生


我需要强调一件事:“药物不是万能的,哪怕是对症的药,依然可能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这源于患者的程度和身体素质”。

在清晰这点后,我们在进行分析!

痛风药分为很多种,诸如“降低尿酸数值的”、“增加尿酸排泄的”等,但是痛风在发病时期,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泄关系并不大,痛风药对于痛风的病情只是起到控制作用。如果痛风患者有发病基础(比如尿酸结晶),就算患者正常吃药,并且把尿酸控制回标准数值,患者还是会发病。

我们先科普一下,痛风的发病原因,咱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讲解:

痛风发病基础有两点:“患者体内循环尿酸生成过高”、“患者利尿系统出现问题排泄尿酸过少”,90%的患者都是因为第二点因素导致。

患者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导致患者体内血液当中尿酸含量过高(正常普通人尿酸数值要控制在420以下),如果患者尿酸值过高,只能说明患者随时有发病痛风的基础。

患者血液当中尿酸含量过高,会在患者关节处沉积,形成尿酸结晶体。尿酸过高并不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尿酸结晶体的形成才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

痛风患者需要长期需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非布司他等降尿酸值药物、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药物,80%的患者只关注尿酸值,觉得尿酸值低了,病就是治好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降低了尿酸值,只能说明血液当中尿酸含量降低了,但是关节中的尿酸结晶还在,再缺乏其他有效手段的情况下,患者尿酸值就算在低,痛风还是会发作

痛风发病时属于一种细胞被吞噬的炎症反应,此时患者通过服用药物降低再多的尿酸也是无用的,当务之急,应该以紧急止疼为第一要素,这时候就首选“秋水仙碱”。


罗民教授


痛风发作期间吃着药,还是无法控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药物用的不及时。

痛风发作,尤其是疾病早期阶段的几次发作,一般都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说,你就算不用药,它自己也能好。但是痛风号称King of Pain,疼痛之王。不用药,谁能受了?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痛风三五天就过去了,我每次都要两三个礼拜才能好利索?如果不是你已经发展成慢性痛风,那一般情况下是你药没用对。

控制痛风症状的药物只要有三种:消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

决定性的关键点不是您选择哪一种,而是您有没有再第一时间把药用上,并且够量!

《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是这样描述的: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

《EULAR2016痛风诊治指南》欧洲的指南是这样描述的:应在痛风发作开始的 12 h 内使用。

《EULAR2018循证建议》中要求,至少应该在24小时以内用上控制疼痛和肿胀的药物。

2017年英国BSR的指南用词是“立即",2016美国ACP的指南用词是“尽早”。


可见,第一时间用药,是全球公认的、强调的、重要的控制痛风的措施。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无论你的医生让你吃上面三种药的哪一种,多买两盒,一盒放在家里,一盒放在工作单位或包里,一旦有痛风发作的迹象,立刻马上把药吃了。基本保你原来该十天半个月好的,现在三五天就差不多了。


可您要非得忍几天再用药,那我也帮不了你了。


二:用药错误。


这一点在痛风发作的患者中非常常见:平时从来都不规律用降尿酸的药,昨天痛风犯了,今天疼的要命,赶紧把朋友推荐的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买来吃上。好嚒,不吃还好,本来疼痛都快消退了,一吃又犯了。


或者是开始用非布司他一个月了,尿酸值刷刷的往下降,从500多降到了300多甚至200多,这控制的算很到位了吧,可是痛风还是隔三差五的犯。


这些都是真实的教训,在我的病人里几百几百的人存在这样的状况。


是不是很疑惑?是不是很焦虑?是不是很郁闷?这到底是让人吃药还是不让人吃药嘛?!


告诉亲们,你吃错药了!

来,把下面一段认真看三遍——

消炎止痛药(如依托考昔、塞来昔布、扶他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秋水仙碱,这些叫做控制痛风症状的药。也就是你犯了痛风了,就用这些药来消退炎症,铲灭疼痛,它们只管你疼和肿,不降尿酸。你要问我,那这不是治标不治本嘛?对嘞您内,这时候就得先治标,等标治好了,再治本!


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丙磺舒这些药,都是降尿酸药,它们有的是抑制尿酸生成,有的是促进尿酸排泄,各凭本领,把尿酸给降下来,但是记住,它们降你的尿酸是很迅猛的,让你血液里的尿酸水平快速下降,那么原本沉积在关节里的尿酸盐结晶就会有一部分回溶到关节液中,当然,这是你希望的,把结晶溶解,但是这些结晶又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和它们大作战(免疫系统认为降酸结晶是坏人,发现了就需要清除),于是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剧烈的滑膜炎症反应又发作了,这就是痛风。狭义痛风的专业名就是——晶体性滑膜炎。


所以,你要做的——


如果你平时根本没用过降尿酸药,或者用药完全不规律。这时你痛风发作后应该先用控制痛风症状的药物,等到疼痛完全缓解2周后,开始启用降尿酸药物。并且各大指南建议,在刚开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内,如果没有其它用药禁忌的情况下,应该加用控制痛风症状的药物如止痛药或小剂量秋水仙碱来预防痛风再犯。


如果你平时就一直规律用着降尿酸药物,这次发作了,不需要停用降尿酸药物,加用控制痛风的药物,控制住症状之后,再分两种情况:

①你尿酸一直没控制好,高于360umol/L这个目标值,那么你需要找你的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者联合用药或者换药;

②你尿酸控制的很好,低于360umol/L这个目标值,那么很可能是你刚开始降尿酸治疗时间不长,还处于尿酸波动,尿酸盐结晶不断快速溶解期,这时应该加用3-6个月的痛风控制药物,来预防痛风再次发作。


当然,所有的用药,都需要在医院里找医生看过评估过,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


还遇到过更离谱的病人是,发作痛风时候别的不吃,就逮着碳酸氢钠吃,说别人告诉他,碳酸氢钠是碱性的,中和尿酸治痛风,杠杠的!


这都什么害人精给的建议,想让你疼死吧这是。碳酸氢钠不降尿酸,不治疼痛,主要作用是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石的形成几率。仅此而已。


更有甚至,用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来治疗,痛风是无菌性的炎症,不是细菌引起的,用什么抗生素!!滥用抗生素!!


三:你忽视了治疗你其他疾病的药物,它们有的是升高尿酸的药物


有的病人跟我说,王医生,我非布司他也一直在吃,饮食也控制的很严格,烟酒我都戒了,可是尿酸怎么还是降不下来,痛风仍然反复发作?


你的注意力只在啤酒海鲜上了,有没有考虑过还有没有别的干扰你尿酸代谢的因素?


比如,你有没有高血压。


大多数降压药物对尿酸都或多或少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利尿剂。而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除外),又恰恰是很多降压药的主要成分,说几个耳熟能详,多人在用的吧:

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珍菊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等,都因为其利尿作用,造成血容量降低、影响了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升高尿酸。而硝苯地平、普萘洛尔这些降压药,对尿酸影响也很明显。你中招了吗?


再比如,你天天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这个药是个“双子座”,不同的剂量它的功效不同,对尿酸的影响也不同。现代人已经很少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来抗炎镇痛了,而更多的是用75-100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而就是这个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用法,会明显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得尿酸升高。好在,很多研究权衡利弊后认为,对于确实需要心血管事件预防的患者,不需要为了降尿酸和停用阿司匹林。


再再比如,B族维生素。


现在大家是生活富裕了,没事买点啥维生素补剂吃吃,有病治病,没病保健。可是过多的B族维生素摄入,会降低尿酸的排泄,尤其是维生素B1、B2和B3(烟酸)。


某些个降糖药当然也少不了。


大多数降糖药都是有轻微的协助降低尿酸的作用的,但是阿卡波糖和胰岛素, 是有轻度的升尿酸作用。


如果你长期用着这些药物,还怪自己尿酸降不下来、痛风反复发作么?


除了用药之外,如果你有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病,某些增生性血液系统疾病,过度肥胖,每天大量运动或长期重体力劳动,习惯性喝水过少,这些都可能是你反复发作痛风的诱因!


别总怪在吃上,其实美国做过一个研究,证实严格的低嘌呤饮食仅能平均降低60umol/L的尿酸水平。并不是说你吃控制的多好多好了,就一定应该不发痛风了,诱发因素多了去了。当然,没有什么比一顿海鲜啤酒撸串腰子更能让尿酸“一夜爆发”的了。


王医生的建议:如果你犯了上面提到的“帮凶”,就去找你的相关科室的医生,调调药。其它的生活管理方面的事情,就靠自己了。


四:药物用对了,可是用法和剂量没用对


这种情况按理说应该不常见才对,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找医生看过开的药。但是实际当中很多人的药物用法用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知道是啥原因,是不是没有按照医生说的来?


关于消炎止痛药,在没有说明书所示禁忌症的情况下,在开始使用的第一天或者前三天,应该足剂量:以依托考昔为例,我一般建议患者前三天,每天用120mg,然后改为每天60mg到症状完全缓解后三四天。无论你选用哪种止痛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在发作的刚开始,用到最大剂量,只要你身体没什么药物禁忌。


关于糖皮质激素, 别一提激素就害怕。激素是非常好的抗炎药物,非常有效,短期用,起效快,几乎不会有你们担心的那些副作用。所谓激素副作用,基本都是长期或者大量应用,才会发生。像控制痛风这种,中小剂量激素,就用四五天,不用怎么担心。有些肝肾功能不行的患者,用不了秋水仙碱和止痛药的,反而还就得用激素这种对肝肾功能影响都小的。


关于秋水仙碱,这个药可不是剂量越高越好,因为副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而发生率增加。所有指南现在都建议秋水仙碱应该用小剂量,一般第一次吃2片,1小时候再追加1片,之后每天1片或者早晚各1片即可。当然这是一般建议,您这么用药之前是一定需要看过医生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小剂量秋水仙碱和以前的大剂量用法相比,效果相似,但是副作用小很多!


五:你的痛风平时太疏于治疗,反复发作,已经成为慢性痛风。

痛风反反复复发作,发作间歇越来越短,已经形成了慢性的痛风进程,几乎成了连续发作状态。或者长时间的尿酸盐沉积,破坏了关节,造成了痛风性关节疾病。


到了这个阶段,很难把痛风症状完全消退,需要连续用药一段时间。毕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当然也不可能一日拆完。


六:错误的进行辅助治疗,反而加重了症状。

比如有的人觉得痛风发作期间应该热敷、泡脚、熏蒸、用活血药等。结果越治越重。疼痛发作期间实际上应该休息+冰敷,而不是想当然的热敷+活血。


再比如有的人觉得越痛越得强忍着去锻炼去走路。这简直是跟自己过不去。痛风是急性炎症,发作了就该好好休息。


再再比如有的病人根本没有正规用药过,而是道听途说的各种偏方草药,瞎搞一气。痛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自限性的疾病,不治疗1周左右也能缓解。但是有时候你瞎搞一通,反而延长了病情。


七:可能根本就不是痛风。

有些患者是由于检查出尿酸高,或者以前尿酸高过,就认为自己发作的是痛风,医生也误诊了。而实际情况是有些人可能是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甚至化脓性关节炎等等。这些情况下治疗更加复杂。不管你自己是不是久病成医,在正规治疗痛风超过1周仍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防风控酸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我,并订阅我的专栏《狙击痛风——如何科学降尿酸》。


运动医学王杨雨凡


痛风患者疼痛的原因比较多:

1、痛风的诱因除了饮食以外还包括剧烈运动、感染及药物等;

2、口服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尿酸下降过快,也会诱发痛风,比如尿酸两天内从600umol/L降至500umol/L,很可能痛风发作,表现为原来没有关节肿痛可以新发关节肿痛,原来有关节肿痛的出现加重或新的关节肿痛,这时候必须同时口服预防发作的药物予以预防。


因此,无论你服用那种降尿酸药,都有可能痛风发作。建议加上预防发作的药物,应该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最后提醒一下:具体用药请咨询你的主治医师,不可自己自行用药。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日常更新类风关、痛风、强直等风湿病的康复知识~


球球医风湿


痛风主要是体内尿酸过高,在关节及组织内结晶形成的结晶体,而结晶体刺激周围组织,使周围白细胞、吞噬细胞等细胞与结晶体混合形成痛风石。

痛风发作通常在天气变化、寒冷、药物刺激、暴饮暴食、饮酒等情况下诱发。

因此除了控制上述诱发因素外,还应积极控制尿酸的浓度,降低痛风发作的频率。

一般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止痛、对症等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在痛风间歇期,可以考虑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常见的有:丙磺舒、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前两种是加速尿酸排泄,后两种是抑制尿酸生成。

痛风患者在降尿酸中只需要选择其中一种即可,以服用最小剂量+常规镇痛类药物可以在降尿酸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因激活痛风引起的疼痛。

痛风严重者每日服用降尿酸药物可减少至半片。服用两周后再缓慢加量至一片,减少诱发痛风发作。

在药物降尿酸的同时,要记得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可以有效减少血尿酸浓度。

治疗痛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患者需要数年才能将痛风石完全溶解。因此治疗痛风不要倦怠。


肾世年华


血清尿酸浓度的急剧下降往往会诱发痛风发作。这是由于服用降尿酸药物后,降尿酸盐破坏了已成型晶体沉积物的物理状态和/或表面化学组成,从而使与局部细胞相互作用的晶体组分能够因Toll样受体激活和NALP3炎症复合体形成而启动IL-1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


因此对于即将开始服用将尿酸药物的患者,建议以低剂量降尿酸药物开始治疗,每日补充液体至少2L,同时推荐口服低剂量秋水仙碱或消炎止痛药以减少或预防痛风复发。


另外,也建议不要等到痛了再去治疗和吃药,而要长期按时就诊,尽量将尿酸数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复发。



陈秀敏大夫话风湿


痛风患者为什么吃着药还疼?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向来看。

第一,痛风急性发作期,急性疼痛的时候,吃着止痛的药物还疼,这种情况多见于反复多次发作的老痛风患者,病情长期反复,逐渐加重。刚刚开始只是半年一年发作一次,逐渐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以前吃着有效的药物,现在发现效果一般,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么?1、增加药量,在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药物剂量,2、调整药物,比如换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都可以),或者换一类药物,秋水仙碱,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都可以。

第二,痛风刚刚开始降尿酸的时候,出现疼痛;也就是吃着降尿酸的药物出现疼痛;这个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刚刚开始降尿酸,打破了原有的尿酸平衡,关节腔里面的尿酸溶解,容易诱导痛风急性发作;所以,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指南都推荐,刚刚开始降尿酸的时候,需要同时服用小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或者小剂量秋水仙碱。如果诱导了痛风急性发作,就需要增加止痛药物剂量;但是大家注意了,这个时候,降尿酸药物继续吃,不能停药了。

最后,痛风治疗,规律坚持,止痛是表面,降尿酸才是根本。


天天博士讲风湿


  痛风急性发作期,吃着药还疼?

  相信大家都听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这句话用在急性痛风发作的朋友身上也是非常形象和贴切的。痛风急性发作时,多发生在下肢部位,起病急,疼痛剧烈,同时往往伴有红肿、灼热感等症状,因此,如果发生痛风急性发作时,在确诊的前提下,尽早的应用抗炎镇痛的药物,是缓解痛风急性症状的重要方面。但用了药,并不代表痛风的疼痛就能马上停止,通常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痛风的疼痛症状会逐渐缓解,但也并没有那么一种神药,会让痛风急性发作的疼痛戛然而止,一剂而愈。通常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疼痛症状会逐渐缓解,但持续时间一般在一周到两周左右,有时还可能更长,但一般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缓解直至症状消失。因此,吃着药还疼是正常的,到了一定时间,自然就会不疼了。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那就是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说到这个,不禁想起一位粉丝朋友的留言,这位朋友私信我说:我痛风发作了,今天去诊所输了液,但是为什么脚还是肿和疼,不见有好转?我问他:给您输的什么液呢?他回答说:克林霉素和维生素C。这就有点尴尬了,本来可以口服治疗的问题,非得输液,而输的药物还不是常规的痛风缓解治疗药物,而维生素C的过量补充,还会导致尿酸排泄受到影响,导致尿酸值的进一步升高,这到底是个啥诊所啊?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通常还是推荐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或依托考昔等),如果对于这两种药物应用药禁忌的,可以考虑低剂量的激素类药物的短期应用(如泼尼松龙、曲安奈德等),这些药物都是可以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炎性反应,改善痛风疼痛症状的常用药物。如果服药一周仍然效果不好,建议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但一定要是靠谱的医院和医生,向我们前面谈到的这种输液法,真的不是太靠谱。

  痛风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期间,又发生疼痛?

  通常在痛风急性发作过后,我们会推荐患者严格进行尿酸的控制,一般对于发作过1次痛风,而没有其他相关问题的患者,建议把尿酸控制在360的水平以内,而痛风反复发作或者有确诊有痛风石的患者,则建议把尿酸水平控制到300以下更佳。如果您痛风发作过后,尿酸值通过生活改善降不到这些达标值,则最好辅助服用相关药物来调理尿酸水平。

  而在服药降尿酸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会出现“小痛风”的问题,很多朋友很奇怪,怎么我尿酸都降了,痛风还是发作?其实发生这样的问题一点也不奇怪,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您的尿酸降的“太快了”!

  

  服用降尿酸药物之所以容易诱发痛风发作,主要是因为尿酸水平将的太快,体内尿酸浓度发生剧烈波动,这种剧烈波动又会加速关节表面沉积的尿酸盐复溶,在复溶的过程中,尿酸盐会先分解成细小的结晶,而这些结晶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响应,最终导致“小痛风”的发作。

  对于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过分担心,一方面降尿酸药物不用停,可以继续服用,而同时可以加用低剂量的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物来改善痛风症状,而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注意多饮水,多排尿,并加强生活上的调理和改善,通常这种在降尿酸过程中的痛风,也会逐渐改善和停止。

  关注作者,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误区!


风湿免疫科陈主任


当患者进入降尿酸治疗阶段时可能因为服用降尿酸药而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特别是当患者已有痛风结节形成的时候,因服用降尿酸药所导致的急性发作概率会更高.

但这发作其实就是好转反应!

为什么这样说?

当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时会让血液里尿酸的浓度下降,这时那些囤积在关节里的痛风结节就会开始融化.

就是这融化的过程可能就会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

而这种急性发作就是代表降尿酸药物开始起作用的标志!

为了预防这好转反应,服用降尿酸药物也会用上些预防性药物来减少急性发作的可能性.

常用的预防性药物就是秋水仙碱或是NSIDs.

所以要记得服用降尿酸药物千万不要因为痛风急性发作而半途而废停药.


有帮助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冻龄医生傅国翔」。

在专栏里面找到「痛风就该这么吃」,全面讲解痛风如何用食物来调理。

祝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