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是學習重要還是人際交往更重要?

草張二里


大學是一個人重要的時期,時間短,要完成的任務很重,作為學生第一件事是正常畢業,對學業的時間投入要達到一定投入,剩餘時間根據自身不足重點投入,比如溝通不行,多投入精力訓練溝通,等等,所以是社交重要還是學習重要呢?還是需要結合自身來定


一一說起


都重要。二者是相互支持的關係。

跟你說一說我身邊的真事。

我的一個大學室友,我們都是英語專業,他高中時候英語就很好,剛上大一,我們的系主任就說他當時的英語水平就可以過英語專業四級了(專四考試在大二,專四和專八考試都只有兩次機會,我後來考了兩次專四才過,慚愧)。他的性格相對內向,所以平時除了上課就是在宿舍裡,晚上經常去教室上自習(當時學校沒有要求必須上晚自習,都是自願的)。他偶爾也會去參加學校舉辦的英語角,和喜歡英語的同學交流。就在有一次,他認識了一個外系的女生,然後就開始暗戀。大四考研的時候,他聽說這個女生選擇的是北京一所名校,他也選了這所學校。後來,那個女生考上了,他沒考上,又複習了一年才考上。雖然最後他表白失敗了,但是在學業上算是成功了,研二的時候參加公務員考試,也考上了,現在在北京一個重要部門上班,去年還在北京買了房,可謂是人生贏家了。

如果我這個室友學習不好,他也不可能會有現在的成就;如果他一點社交都沒有,也不可能認識那個女生,考研的時候不一定選擇北京的學校。

再說一個真事,我一個小學同學,大學在一個普通二本學校上的,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時已經拿到了二級建造師證,這個證的含金量也很高。畢業後找工作總是不順利,兩三年了還是不穩定,也沒有女朋友。後來他的一個同學的親戚在搞工程,正好需要他這樣的人才,於是他就去了,現在開的是寶馬,小孩都一週歲了。

我想說的是,大學期間,學習不能荒廢,否則你畢業了什麼都不會,連找工作的敲門磚都沒有。社交要有選擇性,最好選擇跟你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不要盲目社交。學習是基礎,社交是機遇,希望你能好好把握。


曾老師的英語角


首先你不牛逼,誰跟你社交

你不牛逼,誰挎著根本沒有交集的圈子來理你
事實是:多少人憑著社交的藉口,不去學習,不想充實自己,結果呢,還是兩者都沒得到

其次你以為你所謂社交的哪些人是你的爹媽嗎,除了那些富二代出生就不用努力,我們都得努力去學習,掌握一門技術,有自身的本領比什麼重要,這些話從小學道大學每個老師都在講,只有聰明的人真正理解了,所以他們成功都不起意外,你以為所有的學霸都是書呆子?所有的學渣都會混的開?不是,自己強大,才是最重要的,你以後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基礎上,你有能力,才會有和別人相互利用的資本,才會在社會如魚得水,沒有能力,即使你朋友再多,自己也是個垃圾,跟屁蟲


程方圓


相對來說,我覺得學習更重要。

進入大學,一些人會進入某些社團,想著是可以鍛鍊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可是真正進入到社團,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我大一時報名了好多社團,可是有些社團一次活動都沒有開展過。


​經驗告訴我,學習更實在,不要把“玩”套上一些虛假的外衣,除非你真的有幾把刷子,可以玩出些花樣來,否則的話,還是專心學習吧。但是,學習並不只是說把專業知識學好就行了。我周圍有好多人,在大學學習完全是高中那一套,雖然學得很好,拿著獎學金,但是他們根本就不喜歡自己學的東西,根本從來就沒有哪怕深入思考一點點關於他們所學的知識。他們的學習完全是被動的。

人真的不能活得跟個計算機一樣,只是一個知識的接收器。要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就必須要在學習的同時,勤于思考,勤於總結。即使你上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你也可以在課餘時間來學習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使之成為你的一個特點或者能力。



有些人說,人際關係搞好了很有用,無論在哪都能吃的消。可是,我想問問,你有什麼資本讓人家想和你交朋友?你想結識優秀的厲害的人,可是他們也同樣想結識優秀的人,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靠什麼去讓人家對你有興趣?

所以說,把提升自己擺在第一位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把心思專注於“搞好人際關係”的人,是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自己不去努力,是不可靠且危險的。而專注於提升發展自己,則能夠自己把握自己,且隨著自己水平的提升,你優秀了自然有你的吸引力,交際圈的整體質量也當然會提高的,即使從功利的目的出發,這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貓耳朵Catears


送給我們的大一新生,以下言辭有點激烈,見諒

我說幾個點:

1.大學裡面的人際關係,相比於學習而言,一點兒都不重要;

2.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價值的潛在交換,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不要談人際關係;

3.學習不只是學習專業知識,學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談什麼價值。

稍微解釋一下:

1.大學裡面的人際關係,相比於學習而言,一點兒都不重要

我大學裡面從來沒有參加過什麼社團,什麼學生會,就我個人而言,把時間花費在這上面,還不如多讀幾本書。

大學開始的時候,我也很迷茫,我也覺得大學就是來玩兒的,通過玩兒,通過參加各種協會,我可以認識許多非常厲害的人,這樣我也就擴展了我的人脈。

仔細看看我上面這句話的邏輯,有沒有覺得十分可笑?

想通過玩兒,想通過和別人扯淡,去建立什麼人脈?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是什麼人脈?

還有一些人想通過進入某些大學社團,鍛鍊所謂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

扯淡吧,中國大學裡面那些組織,成員大多都十分幼稚,組織也十分鬆散,組織管理這些人,特別浪費時間。

當然,我沒有說參加社團一無是處,至少你可以找點兒樂子,外帶認識妹子。

只是如果要把參加社團和學習來做個比較,那它屁都不是。

等你畢業了,你把你的社團經歷寫進你的簡歷,HR看都不會看一眼,只會覺得是浪費紙張。

2.人際關係的基礎在於價值的潛在交換,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不要談人際關係

想要建立人脈,想要結交厲害的朋友?

那你得先把自己收拾好,讓自己變得厲害。

等你厲害了,等你成為大牛了,自然有志趣相投的人主動找上門來和你做朋友。

為什麼?一方面,人際交往的本質在於價值的潛在交換,一個人越有價值,掌握的資源越多,人際交往,自然就是通暢的。

當然,我這裡探討的,是你至少在性格上是個普通人,性格要是特別壞,你越牛逼,樹敵越多。

另一方面,為什麼志趣相投的人都會主動跑來找你?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牛逼的人都是很寂寞的!

牛逼的人都想跟牛逼的人做朋友,你牛逼了,別人自然會靠過來的。

人脈這個詞,本來就是功利的,我並不喜歡。

但是既然要談,就必須明確:人脈的質量重於數量,認識一百個傻逼遠不如認識一個大牛。

3.學習不只是學習專業知識,學而不思的人,也不要談什麼價值

怎麼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那就是學習!

大學給你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圖書館,比如厲害的老師,幾乎沒有什麼物質上的憂慮。

但是,學習不只是把專業知識學好就行了!

我見過好多人,在大學學習完全是高中那一套,雖然學得很好,每年都拿獎學金,但是他們根本就不喜歡自己學的東西,根本從來就沒有哪怕深入思考一點點關於他們所學的知識。

他們的學習完全是被動的。

人真的不能活得跟個計算機一樣,只是一個知識的接收器。

要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就必須要在學習的同時,勤于思考,勤於總結。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大學生,上大學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導致進了大學,對自己的專業課,完全沒有興趣,一上課就昏昏欲睡,完全學不進去。(說實話,大學裡面的老師的授課,學生所用的教材,大多都太差,不能全怪學生。)

那該怎麼辦呢?

找到你的興趣點,然後致力於去學習就行了。

真的,不要怕,不要以為你不是那個專業的,你就比不過人家。

沒這回事!

中國大多數大學生,都是沒有什麼人生計劃的,都是沒有理想的,都是沒有學習的興趣的。

你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好好用心學幾年,畢業的時候,秒殺那些專業的學生,完全不是問題!

最後,言辭比較激烈,不好意思。。。


數碼雜談


首先,題主要意識到大學生的迷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個大專生就對未來失去了自信,你未來能達到的高度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不是就讀的院校。


人際關係與專業學習哪個更重要

  • 除了真心的朋友,大學生還需要加強自己人際關係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混圈子”,而對於這樣的人際關係,其本質就是利益的等價交換

  • 有的人可以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或外貌優勢混進一個圈子,拿到一些資源。但現實情況是:當你在得到資源的時候,自己是否有實力去接呢?
  • 有的人想要從自己的圈子跨到另一個圈子,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源,這個時候,你是否擁有可以用來交換的資源呢?
  • 因此,無論是人脈或者相貌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敲門磚,但是真正讓自己拿下資源,獲得長足發展的----是自己的知識

  • 所以,在大學中的專業學習以及技能學習都要比人際交往更重要。大學期間要做的,就是精進專業,鞏固實力,讓自己擁有能夠和對方等價交換的資源。
  •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與其寄希望與不確定的人際關係,還不如靜下心來,努力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給題主的兩個建議

  • 一是考專升本、考研,繼續在知識上武裝自己。進入更好的院校學習,不僅能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也能認識更多優秀的人。
  • 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或者興趣偏向確定職業目標,專注培養職業技能,關注未來工作圈子的信息、資源、人脈,為未來鋪路。

你有迷茫的資格,但也有樹立信心去持續努力的義務。但是如果不從當下開始努力,那有什麼資格談未來呢?


清洛枕書


萬事沒有絕對,不是非黑即白!誰說好好學習就不能把人際交往做好呢?難道學霸一定沒朋友嗎?香港公知梁文道在一檔節目裡說過,他上大學的時候成績很好,但同時也會與班上的優等生差等生相處得很好!

但如果這兩個必須、一定只能選一個的話,那我選好好學習,否則你上大學幹嘛?

要關注、強化、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直接找工作,進入社會不就好了!

在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1.大學是讓你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在大學裡,無論你從書本上,還是從這些高等學府中老師那裡,都能讓你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

2.大學是你準備迎接人生更高的起點的地方

你的眼裡絕不僅僅是大學裡的同學和老師,書本上偉人,學術家的思想和思考方式也應該注入你的體內。心要大,眼界要寬!誰知道你會不會是下一個馬雲喬布斯?上了大學的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格局,大學只是個起點。

我是莫言言,10年教育經驗,擅長提升孩子專注度,觀察力,思考力。每日更新,歡迎關注,希望我的經驗能幫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莫言言


本人985院校碩士,畢業工作10年,多次參與招聘工作,對這方面問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可以肯定的說:學習更重要。

首先,更好的學習成績對就業幫助巨大。據官方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高考人數近千萬,錄取率超過80%,可以說經歷了從2000年開始的這一輪高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大發展,高等教育已經相當普及。每一名應聘者都懷揣著大學文憑,企業在招聘時會更注重如何從其中篩選出學術背景更好的人,名校、更高的學歷、更多的專業證書、更好的在校成績單成為了企業的考查重點。

其次,人才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現代職場的大量實踐表明:優秀人才的標準成長路徑是:大學畢業時具備優秀的學術背景→進入職場後經過5-7年的歷練→成為獨當一面的團隊領導者或不可替代的技術骨幹。在職場這5-7年主要是鍛鍊員工的工作經驗、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所以其實社會對於應屆生在畢業時所具備人際關係能力要求是不高的,基本上通情達理即可。甚至有不少企業不需要在人際關係、情商等方面太突出的人,因為每個企業有自己的文化,“一張白紙”型的員工可以被更好的培養成企業需要的類型。

誠然,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並不是說可以完全忽略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正如著名個體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所說,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繫之中,假如我們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他認為人生活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與他人發生連接、合作,要為人類的利益做貢獻。所以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儘量發展與同學、老師等各類有益的人際關係,也是在大學期間的一門“必修課”。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以上內容為進步書局原創,我們一起讀書,進步!





進步書局


大學應該注重學習?還是注重社交?

這個問題應該根據具體的實際背景來分析,這涉及到你個人的家庭背景,學校背景,個人性格等。不過根據上面的兩個選擇,可以得到的組合有三種:分別是,注重學習不注重社交,注重社交不注重學習,注重學習同時注重社交。下面來具體分析這幾種情況分別適用在哪些人身上,然後你再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來選擇吧。

1、注重學習,不注重社交

關於這一種人,大腳也都見識過不少,這群人他們平時都是直來直往,每天的時間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他們很少參加甚至不參加社交活動。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適合這種類的人呢?他們應該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a、家庭背景不是很好:出身名門的人很多都是培養孩子全方面發展的,只有那些一般家庭或者情況不好的家庭才是非常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出來找到好工作。

b、處於一個工科或者研究性的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知識的獲取,還有實踐上面,例如醫學生往往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工科的一個研究也非常需要時間,假如是那些社會科學類專業,往往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才能獲取知識,從生活中學習,那些也就應該注重社交!

c、個人性格內向:這種人讓他太過於注重社交也是不可能的,他們很難讓自己能非常舒適地在社交圈裡混跡,他們往往想的是學習,學習才是簡單一點,社交對於他們太難了!

2、注重社交,不注重學習(但不能丟了學校,最低要求別掛科)

a、家庭背景好,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以後畢業回去繼承父業,這些人往往需要去管理家族企業。他們需要的是人際交往,以後和生意夥伴談生意,和下屬溝通。所以這些人往往都是注重社交的!

b、處於一個需要社交的專業,例如那些什麼導遊業等等,需要自己的口頭能力強,外向,這些也要注重社交。

c、性格外向,定不下心去學習的人,這些人往往不想學習,只喜歡社交,以後出來做銷售也能月入十萬。

3、注重學習的同時也注重社交

這種就是很少見的了,往往是大神的人,他們往往是天才,他們拿了最高級的獎學金,無數的研究獎項,往往也是學生會的主席,這是就是人才中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假如你是這種,那就恭喜你了!


路邊小生


大家似乎都在有意無意的鍛鍊自己的識人能力,為什麼呢,年輕人希望識別出生命中的貴人,男生希望認識一個好的領導,女生希望識人之後能夠找到一個好對象。商人識人希望找到一個金主。這些就是人際交往的作用。其實總結來說,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就是經濟學在人際交往中的核心用處。

那麼現實中,大多數人是如何去鍛鍊識人能力,又是如何鍛鍊人際交往的。很多女生研究星座,白羊和射手配一臉,獅子座男生和天蠍座女生如何如何,水象星座和火象星座最好不要做好朋友,本月天秤上升等等問題。

還有人覺得這個比較玄學,於是研究ABO人格分析,認為大多數高級人格都可以分作這三類人。還有暢銷書的九重人格的性格分析。

老覺得這些理論可以往實際裡套,利用這一套玄學的理論就可以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從而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

但是實際上我不是特別推薦大家花費過多的時間用於研究這些人際交往的書本知識,因為很多事情理論擺在那裡,確實是絕對正確的,但是這樣的理論需要個人體驗和經驗才可以發揮出最大功力,不然強行套用就會給人造成圓滑處世的油膩感覺。

過於希望研究透徹人際交往奧秘的年輕人給人的感覺的急功近利的,這種過於用力的感覺會在真正的貴人面前露怯,反而會帶來不好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