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適用於軍事領域嗎?為什麼?

一生平安287169577


自從漢朝董仲舒罷黷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便佔據中國政治文化制高點。軍事作為國家機器必然也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

儒家忠孝文化是軍隊靈魂。軍隊必須忠於朝庭統治者,也就有了岳飛背上刻字“精忠報國”。儒家尊崇禮義仁智信也在軍事領域表現。中國曆來都不主張侵略而注重防禦,所以有了萬里長城。既使被迫出兵也要尊守人道不追窮寇是正義之師。軍營裡也成長出不少儒家文人辛棄疾,曹操,文天祥等等文武雙全人才,都在軍事崗位傳承著儒家文化

疫情影響,暫說這些,敬請各位斧正,補充。


自貢徐世光


儒家文化裡的有些東西用於教育領域,還是很有益的。用於軍事領域怎麼用?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哪個方面能用於軍事?難道去教育要開戰的敵方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育該還擊的我方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再說儒家文化教育出的那些愚君子、偽君子,恐怕一談戰爭就趴下了!


玉悅人生


儒家,講教育,講普世價值觀。是理想主義者,有言: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戰爭是人力物力的大比拼,搖舌鼓唇,是談不來好果子的了,現實國際經驗,和歷史經驗很多。

軍事有兵家,世界各國軍事家都推崇。中國文化博大精神,兼學並用結合實情最好。


冀東1952


儒家文化到底是否適用軍事領域,我認為可以回到它的起源與歷史。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

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子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

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傳承和發展,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時代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諸子百家,紛紛提出各自的主張,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思想交鋒,儒、法兩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們旗鼓相當,針鋒相對,應者雲集,皆為顯學。另外還有墨家、道家、陰陽家等等學派,可謂學派林立。

儒家文化推崇

其一、以孔子為先師,為思想領袖;

其二、以《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等書為經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與禮的一種張力結構;

其四、由內聖而外王,通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學;

其五、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並將之運用到政治實踐中,成為指導性的原則。

儒家練武推崇

我們看看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孔子提倡教授的“六藝”指的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與“御”就是射箭和駕駛戰車這兩門武藝,孔子把學習射箭和駕駛戰車作為儒家弟子的必修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一一摘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由自可見儒家偏向政治文化以及國家管理,繼續往下看,我整理出來春秋時期兩個學派走向:

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哲學主張唯心論和辯證法。

唯心論即:

道是世界萬物本源

辨證法即:1、萬物和人類社會都是運動著的;

2、有對立面,相互依存,不斷變化;

政治主張:主張無為,反對嚴刑峻法。

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思想:以德治民;逐步改良;

教育:有教無類;興辦私學;

文化:編訂整理"五經"

孔子思想在春秋時期產生的社會根源,對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生產力發展,井田制、分封制日漸瓦解,奴隸制逐步解體,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主張緩和矛盾,挽救奴隸制。

孔子思想到後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首先孔子思想中有堅決維護等級秩序,緩和階級矛盾,使社會穩定,保障發展生產等有利於封建統治的維護統治的成分,再加上後來的儒學思想家對其改造發揮使進一步適應了統治階級的需要。

綜合所述,儒家文化並不是在軍事方面上影響作用,就算儒家尚武也就是強身健體而已,我個人認為不適用。要說適用於軍事領域的,我個人推崇同春秋時期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䆳富贍,邏輯縝密落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影響至今。

希望能幫到您!


高春超


第一:有。唐朝的兵役叫什麼來著,就是寓兵於民。民貴君輕等,儒家思想是什麼?把人民當成子民,分等分。這就是一窩蜜蜂的制度。但我們不能說他是錯的。在軍事上他很好的讓大多數的人活了下來。

第二:大多數人的任務就是繁衍,長大的就由統治者分等級,進行相應的工作。 一旦有零件受腐蝕損壞了,整臺機器就停止運轉。在剔除毛病後重新運轉。

第三:在儒家思想下,從漢武帝開始一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漢初時 當權者一直信奉黃老學說 無為而治 到武帝時"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也正是這種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迎合了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的缺陷 "漢武愛名馬,將軍出西征。蹀血幾百萬,侯者七十人。區區僅得之,登歌告神明."從此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水靜哥哥


儒家關於軍事和政治、經濟的關係以及戰爭觀、治軍思想、謀略思想等的理論和學說。

  內涵 孔子和歷代儒家由於強調以禮治國,以德服人,主張珍惜民力,不奪農時,因而對待戰爭的基本態度就是嚴肅謹慎,不輕易言兵。“子之所慎:齊、戰、疾”(《論語·述而》),對待征戰之事就像對待齋戒祭祀、疾病一樣嚴肅謹慎。但是,他們也並不一概反對戰爭,而是主張正義戰爭,興仁義之師。因此,他們強調要“足食足兵”,“有文事必有武備”。同時,重視軍事教育和對士兵進行思想教育,主張教民、教戒,認為“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論語·子路》)。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具有儒家思想特徵的軍事思想和學說。

  節威返文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曾提出“明恥教戰”的命題,主張對士兵進行禮義教育。孔子明確提出“為國以禮”(《論語·先進》)的思想,認為禮治不僅是治國的根本,也是建軍的根本。一個國君首先必須關注的,是俎豆之事即禮治,而不是軍旅之事;若脫離禮治來議論軍事,則毫無意義。孟子繼承和發揮了孔子的思想,竭力反對兼併戰爭,認為只有以德服人,施行仁政,才能統一天下。在禮治和用兵的關係問題上,孟子提出“以德行仁者王”(《孟子·公孫丑上》)的思想,認為依靠道德來施行仁政就可以成就王業。荀子更進一步,提出了“禮者,治辨之極也”(《荀子·議兵》)的命題,認為禮不僅是治理國家的最高準則,也是鞏固國家的根本。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同上),兼併別國是容易做到的,要鞏固戰果就困難了。據此,荀子在總結當時戰爭經驗教訓特別是秦國失敗的經驗教訓時,提出了“節威返文”的思想,主張必須節減兵威,回到禮義這一根本上來。重視對軍隊進行禮義教育,並把它看做軍隊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儒家的一貫思想。(見先禮後兵說)



謀略國學


儒家文化適用於外交,社交;儒家的這種中庸之道在曰常生活中,人事交往中都不錯;如果把中庸之道的思想用於軍事指導與作戰上就大錯特錯了,軍事鬥爭講的是你死我活,兵貴神速,兵不厭詐等果斷手段,而不能用和稀泥的儒家中庸之道;一旦用之,不是必敗,就是後患無窮也。


清風佛面863121121121


儒家思想不適用于軍事領域。

儒家思想起源於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孔子,軍事思想起源於同一時期的兵聖孫武領銜的兵家。

儒家講究“中庸”、“和為貴”,仁義禮智信忠孝節悌,謙謙君子風範。兵家講究道,偏重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崇尚謀略、制勝之道。一文一武基本是兩個體系。

儒家思想主要是用於對內御民統治,兵家思想主要是用於對外征戰防禦。

歷史上,主和派、溫和派、妥協派,多是儒家文官集團,主戰派、強硬派,多是武官軍事集團。文武集團相互博弈、平衡一直貫穿歷史。

而所謂儒將,是指既有膽量又有謀略,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軍事統領,如:馮奉世、祭遵、賈復、曹操、魯肅、周瑜、杜預、李靖、岳飛、袁崇煥、曾國藩、左宗棠、吳起、辛棄疾等。儒將與儒家思想不能混為一談。

儒家思想只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軍事領域則是全球性的,不能只限於中國歷史範疇來討論。歷史上,正是儒家思想一直主導的保守政府,才導致近代中國被西方堅船利炮欺負的慘痛教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國美文旅


同樣適用,因為這裡包括謙虛謹慎做事,有理有節,忠孝禮義廉恥在軍事家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實際上呢,是儒家的思想加上軍事家的計謀與果斷,是最好的軍事家的風範與風采。而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以禮服人,以道取勝,用兵如神。如諸葛亮。



吳剛作文


這題目問的"真年輕"呵!自從兩千年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它適用於任何領域!不然,許多現象做不到″通古今之變"!例如:曾國藩讀四書五經,辦湘軍;毛澤東熟讀四書五經,指揮中國革命戰爭;錢學森讀四書五經,建功兩彈一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管子·形勢》註解:對當今的情況有疑問的人可以考察歷史,對未來不知曉的人可察看以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