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之風?

用戶鄉村三哥


個人覺的不存在,個例的不說,大部分的,別隻說彩禮也要說嫁妝才合理,至於白喜事,量力而行,幾兄弟下來每人也就小几萬的樣子,不可能出現那種年收入才幾萬,辦個喜事虧個幾十萬的那樣子


盟巨無聊人士


我是湖南人,我也在農村長大的。

我們這邊的紅白喜事我倒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說紅喜事,我們這邊就是在家辦酒宴,一桌大概也將近1000元(包括菸酒),這還不算太好的,但是加上給參加喜宴的賓客紅包(50元/位),那就至少1500元/桌以上;在酒店的話每桌至少在2000元以上,那還算差的,酒席用煙基本都是“和天下”。

白喜事,我記得我爺爺去世那時(2005年),在家哀悼7天,總花銷十多萬元,出殯的頭天晚上用餐桌數差不多100桌,第二天早上都是60多桌,還有比這花銷更大的,白喜事香菸的開銷是很大的,聽說香菸都用的是“芙蓉王”。

但近兩年這種鋪張浪費的消費理念有所扼制,因地方政府出面干預,也得到大多數老百姓的支持!所以說這種攀比之風其實就是有錢人之間的相互較勁,讓這種不正之風逐漸升級,普通百姓也不得不跟風,比如白喜事,村裡的族長們要先開會做預算,你得拿多少錢出來,沒錢你哪怕去借也得籌足了,不然村裡人不會過來幫忙,所以有時也確實很無奈,沒錢的真的連死個人都死不起!不過現在好多了,因為大多數老百姓還是選擇了理性消費!


ShiHua64102961


你如何看待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之風?

最近幾年,自己因為在家鄉創業所以一直待在農村,參加了不少的紅白酒席,其中就不乏有攀比之風農村酒席。因為在農村人們辦酒席都講究一個黃道吉日,這樣往往幾家人整酒往往會在同一天,於是為了不讓自家丟面子,自然而然會出現攀比之風。

去年臘月我參加了兩次婚禮,這兩位是鄰居,都在同一天舉辦。這兩家人本身就因為房子修建的事有些不對付,所以婚禮就成為了兩家人攀比和比賽的場所。一家發現另一家酒桌上有五個火鍋,自家的只准備四個,於是臨時又去街上買肉、買菜,安排廚子把火鍋加到六個。

更為奇葩的是,鄰居看到別家裝煙裝的是二十五一包的香菸,趕緊把自家十八元一包的推掉,換成三十五一包的。可以說,這兩家人攀比,最後的受益者就是賓客和我們街上專門做紅白喜事的店鋪。

  • 紅白事酒席攀比的原因

首先還是部分農村農民思想的不開闊。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紅事和白事都是人的一生中的大事,自然得引起重視。但是有些農民則認為紅事是展現自家財力的時候,白事是表現自己孝順的方法,於是他們在紅白喜事上大操大辦,只為了讓自家在村民面前有一個好印象。

其次是當前農村的環境。和以前相比,如今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部分農村的環境卻沒改變。“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在當前的農村依舊實用,不少農民專門挑別人紅白事上的細節,然後傳播出去。為了讓自家的紅白事不至於落人口,也是讓閒言碎語止於人耳。

在農村總是會有那麼兩三個人,專門在雞蛋裡挑骨頭,即使你做得再好,他也會找出他認為的缺陷,然後將這種缺陷放大後傳播出去。

  • 攀比之風的壞處

不得不說,攀比之風在農村危害是遠遠大於好處的。

第一攀比之風會影響農村的人際關係。在農村誰家和誰家互相攀比,精明的農民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用不了多久全村人都會知道,自然兩家人自己也會知道。有攀比思想的農民本身人品就不行,自然也就會在這件事上斤斤計較,影響兩家人的關係。而在農村家族觀念又比較嚴重,最後會影響到不少人之間的關係與人情。

其次攀比之風耗時耗財。既然是紅白酒席上的攀比,那麼肯定都希望自家能夠把另外一家比下去,這自然而然就需要投入不小的人力和財力。更為重要的是,既然已經在紅白酒席上開始攀比,那麼在其他的方面肯定也會。當然肯定會有一方比不贏另外一方,心理不服氣,下次就會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當然這個攀比之風也會進行傳播,一些人可能“邯鄲學步”,覺得自家也不能落於人後而丟面子。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當然在如今的農村,攀比的畢竟是少數農村農民,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夠安安分分地過日子。同時對我們農民來說,最為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而不是隻顧著別人的言語和想法。


愛茶者九號


你如何看待農村紅白喜事的攀比之風?

記得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都是清一色的大瓦房,吃的都是自家地裡長出的糧食蔬菜。那時候出去打工的人都很少,農民都是在家裡耕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農閒的時候男人就做些建房子的活,女的就在家裡餵豬喂牛、帶孩子、做家務等,每家每戶的經濟實力都不相上下,鄰里之間也沒有什麼可攀比的,日子過得簡單而踏實。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農村再也找不到以前熱鬧的景象,年輕人都在外拼搏掙錢。在外打工和家裡種地不一樣,種地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收入差距不大。而在外打工有很多可能,有腦子活泛的打工幾年自己當了老闆、有的掌握了一門技術,工資翻倍增長,有的老老實實下苦力幹活……在外打工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所以農村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農民的心理也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攀比心理也是越來越嚴重。他們比房子、比車子、比孩子、比彩禮、比辦酒席的場面等,無一不比。


現在的農村的紅白喜事都是大操大辦,相互攀比,就比如姑娘出嫁,看誰家要的彩禮多、看誰家的迎親隊伍大、誰家的車隊又長又高檔,辦的好的就成了全村人羨慕的對象,自然是臉上色風光無限;如果辦的不如別人,會被人瞧不起,自然心裡十分沮喪。還有就是喪事,誰家老人去世了,也是吹吹打打,大擺宴席,十分熱鬧。除了紅白喜事,現在農村辦酒席的名目繁多,誰家孩子考上大學了要擺酒席、誰家老人過壽要擺酒席、誰家孩子過生日要擺酒席、誰家搬了新居也要擺酒席,這些以前沒有的規矩,現在都有了,比來比去,農民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小平家裡每年隨禮錢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於農村的紅白喜事,有錢人大操大辦也算說得過去,因為人家有這個經濟實力,辦完之後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沒有經濟實力的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了,因為充完了之後,痛苦還要自己買單。小平認為,日子是自己過的,做什麼事盡力而為就行了,沒有必要與人攀比。別人怎麼做是別人的事,自己怎麼做與他人無關。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才是最幸福的。


豫南小平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關農村紅白事攀比的說法確實存在。這個問題需多方面看待,我舉例說明,在五,六十年代,婚嫁是非常的簡單。大家想一下,那個年代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想浪費也浪費不了,只有從簡,別無它法。

白事也是如此,非常的簡單,老人去世後,所謂富一點的,還舉行發喪儀式。禮錢是兩毛錢,有個棺材板就下藏了。如果是大部份連個棺材板也沒有就下藏。想招待幫忙的鄉鄰,也沒有錢和食物,怎麼辦?乾脆給大夥跪下瞌個頭就算謝過了,就這麼簡單。

後來生活條件逐步提高,農村裡的農民對待紅白事也有了很大變化。由原來不招待變為辦席招待。

由於條件越來越好,農民對於紅白事的態度也越來越提高。現在喜事都去飯店辦席,確實有點浪費的情況。為啥呢?農民感覺如果辦的差了,怕別人瞧不起。也有的人認為,結婚是人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一生當中只有一次,所以認為浪費點也不為過。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也就產生了一家比一家辦的好,產生了互相攀比的情況。

至於白事方面,自從有火藏後,在我們農村,還是用棺材,埋大墳頭。沒少佔一點土地,並且造成更大的浪費。因為現在有錢了,招待鄉鄰的費用越來越大。即有認為招待不好對不起鄉鄰的感覺,也有怕人說,如果辦的比別人差,就不孝順的感覺。種種原因,也造成了相互攀心的現象。

我認為,紅白事,招待應當辦,但不必太鋪張浪費,去掉虛榮心,移風易俗,一切從筒,這才是應該大力提倡的。政府部門要正確引導,不要採取強應手段制止。

我是幸福一生,希望大家關注幸福一生,共同探討三農問題。也希重在評論區留言,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鄉村情懷237524873


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不存在的,以四川三線小城市的農村為例。

X家溝裡大部分居民是同姓,輩分高低就不說了。2018年夏季,一個老人家過世,直接冰棺停靈在家。村民一家隨禮300塊錢,沒大辦,家裡親屬回來第三天早上拉到山上埋了,沿路撒點黃紙,請個白事隊和風水先生完事。

人埋完後,喪家請隨過禮的村民吃飯,注意,一家人五六口一共隨禮300元,吃飯的時候是全家都去的……

重點是,這種禮金額度和回請,雙方都覺得很正常,是常規規格。

所以,不理解題主說的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之風,具體指的哪個地區的農村,有那份心撒錢給外人用,精明的直接裝自己兜裡啊,說得跟隨禮不還情一樣……

另外,現在農村人之間的關係很淡漠了,不管是原來一個大隊的,還是隔壁鄰居。認錢的多,包括平時辦事,錢才是硬通貨。

頭條號:講故事的貓小姐,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哦,原創內容謝絕轉載

講故事的貓小姐


我為一個農村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攀比這個現象,在農村確實是有的,不僅在農村在全國各地都是有的。好不誇張的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就體現了攀比的現象。

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基本上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購買某個產品的經歷。

太便宜的東西,我們買的很少。其中的原因,除了產品質量之外,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但是價格太高的東西,我們同樣也不會買,這個很好理解了,就是差錢。中間價位的東西我們買的最多,這些商家推出的所謂性價比的東西,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攀比虛榮心,另一方面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銷量也是最好的。

這和農村,紅白喜事的情況是很相似的。

紅白喜事中吃飯和菸酒是消費最大的項目,也是非常重要的項目。現在待客吃飯,一般都是去飯店或者有專門負責做菜的,而菜品的選擇上基本也是三個檔次,有價格高的,一桌600-800,中間檔次300-500,低檔次200-300。一般辦事待客,吃飯上很少有人選擇最低檔次和高檔次的,中間價位的選擇最多。

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主家肯定有自己的考慮。太便宜會被村子裡的人說三道四,太貴自己又承受不起。

如果非要說這種情況,是攀比的話,那確實是一種攀比,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些錢,是人家辛苦掙來的,至於怎麼花,我們也無權過問。

凡是都有兩面性,農村辦事也應該量力而行,有錢人顯擺一下那是人家的實力。如果條件達不到,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了,面子這東西,重要也不重要。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大家覺得農村的攀比現象嚴重嗎?


一柯花草


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之風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提高了,一此有錢之人為了愛闊擺富對婚喪事大搞排場,從而顯示自己的能力和麵子我們這裡從我記事起附近死了人,去拜亡時只花兩毛錢買一掛鞭炮給亡人買上半個神紙就行了。而孝家也只要擺上四種果子和酒客氣一下就行了。後來一步步發展要送禮從最初送伍角錢起上升至一元,二元,伍元,十元,二十元,伍十元到如今起碼一百元。而孝家也是從果子到幾碗湯酒席到現在十碗酒席的山珍海味。人人不甘落後。苦就苦了沒本事掙大錢之老實農民。婚禮就更加不同了。我六十年代結婚彩禮花四十元錢可如今我們這也開口十幾萬,幾十萬了。唉世界變了富人富的流油。有錢想方設法擺闊比富。可窮人就越過越難了!


用戶6575103300老邁樵


農民紅白事攀比之風在一些地方出現,但這不是普遍現象,我們這裡就看不到。首先,攀比是有條件的,要有經濟基礎,沒有錢你攀比什麼?你總不能拉一屁股債和人家攀比吧?這些能攀比的地方,從一個側面說明,這地方的人是富了,錢袋子鼓起來了,這也是黨的富民政策帶來的新變化。我們這裡紅白事差不多一個水平,高高不了多少,低也低不了多少,條件好的宴席檔次稍高一點,條件差點的稍低一點,一般都是量力而行,無攀比之意。喪事條件好點的即壽材用柏木的,或待客用餐檔次高點,其他方面大致一樣,這全是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而行,亦不見什攀比現象。當然,一些地方的攀比現象決不可取,這不符合國家提倡紅白事簡辦的精神,大操大辦現象應當遏止。


奇疆6688


首先我們公平的說一下攀比之風,農村和城市都是一樣的。說農村攀比,難道城市就沒有嗎?農村攀比大多是誰家富裕了、誰家蓋房了,我兒子女兒怎麼怎麼樣,這些攀比都很正常,所謂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攀比。要問怎麼看待,只能是儘量讓自己保持平常的心態。

對於愈演愈烈的農村攀比之風,很多人都有了清醒的認識,但是就是阻止不了。流芳個人覺得這不僅僅是農村人的問題,城市裡的攀比之風也一點不少,哪一個人不想衣著光鮮的站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優越性。

當然了農村的攀比心是很強的,說到底還是因為農村的生存狀況和文化水平不高導致的。農村人大多是城裡打工回來的,一年到頭有混的好混的不好的一來二去就有了比較。

說實話農村人很多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沒有清晰的自我認識,人與人之間缺乏邊界。最重要的是大家對優越感的需求特別大,如果沒有這種優越感會顯得特別空虛。

相對來說,農村人的攀比更加直白、更加露骨,而城市人的攀比更加隱晦、更加豐富。但是不管是在城裡還是在農村,這種盲目攀比之風的盛行反應了一些人價值觀的扭曲,金錢至上觀點根深蒂固。

農村攀比之風盛行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農村環境發生了變化,鄉風民俗和文化的缺失讓農村人的思想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很多農村出去的人回家鄉辦事,大多不按常規,自己搞一套,滿以為樹新風,其實大家都不買賬,下次有事大家躲得遠遠的。

農村逐年上漲的高價彩禮,家門口一輛輛高價小車,越來越豪華的樓房等等,這些都是農民之間相互攀比的真實反映。攀比心理的人不分種類,只不過我們農村人大多普遍文化水平低,當然部分人也是受到了鄉里鄉親的影響所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