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今年第一批90後邁入30歲,我們也從10世代跨到20世代。在2020年伊始,讓我們回到30年前,那個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那個年代,Beyond的《光輝歲月》人人傳唱、王菲、小虎隊、四大天王、范曉萱……是我們追捧的愛豆,任賢齊的《心太軟》響徹大街小巷;

那個年代,港臺、日韓流行文化風靡,皮夾克、牛仔褲、文化衫、染燙的髮型、腳踏著厚底鬆糕鞋成了彰顯與眾不同的標籤;

那個年代,隨身聽是時尚ICON,CD開始顯露頭角,BP機隨身標配,電話、電腦、空調成了家居新大件。

……

90年代似乎就在彈指一揮間,然而那個平凡的年代卻發生了許多不平凡的事。那10年間,香港和澳門重回祖國的懷抱,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共同感嘆這來之不易的團圓。

那10年間,全國掀起一片互聯網狂潮,有了網絡的時代,世界真的變得很不一樣。那個年代,互聯網還沒有如此普及,似乎每個人都特立獨行,有著自己的世界。

時光機已開啟,趕緊上車,座標1990,一起探索那個寶藏年代!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1990s,沒有濾鏡,閃閃發光」


每當談起 90 年代,總是繞不過這個時期的著裝風格及流行元素。

回頭看那時候的街拍時尚,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生命力,這也是當下復古和復刻潮流的開端。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90年代的文化衫

這種LOGO的T恤,就是由90年代文化衫發展而來的。自從出來以後就一直被年輕人追捧,上面寫的話和LOGO通常代表這個年代的人的想法和追求,而這種T恤從日常生活火到秀場,再從秀場火回大街小巷,一直延續至今。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90年代的皮夾克

上至明星下至路人, 90年代是中國皮衣市場的巔峰時期,國人對皮革製品的狂熱追捧達到了頂峰,皮夾克的率性和酷感,也在90年代怒刷存在感,更以其當時昂貴的價格問鼎街頭時尚。堪稱百搭之王的皮衣,任何風格都能Mix,現在的復刻流行,機車、叛逆、個性的時尚感依然閃閃發亮。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除此之外,90年代簡約主義盛行,寬鬆的牛仔服,西裝外套也著實風靡一時,揹帶褲牛仔褲各領風騷,波點、襯衫、連衣裙、choker、透視、長筒靴……時尚果然是流行易逝、風格永存,當下的設計師們對90年代元素進行了解構和重構,90s又重回2020的街頭。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 去金拱門約會的年輕人最時髦 」


1990年10月8日,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於深圳解放路正式開業。

明亮的餐廳、西式的口味、親切的服務,甚至排隊點餐的方式,無一不滿足著人們的好奇心。城裡的男女老幼滿臉笑意,像下高級館子一樣相約麥當勞,體驗新時代的消費升級。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據研究顯示,在90年代,中國快餐店消費者的用餐時間普遍比美國消費者更長,他們平均的用餐時間是25分鐘(高峰期)和51分鐘(非高峰期)。當時還缺乏咖啡廳、奶茶店等社交場所,快餐店便取而代之,成為了都市人的時髦去處。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90年代的餐桌上,食物的豐盛是一個時代的特色。曾經很多人平均每月糧食不到30斤,肉票每人一月1斤,1993年,糧票被取消,食物的滋味不再被被禁錮在幾種食材裡。那時候餐桌上人人都期待的,或許是“滋味”二字,餐桌上的食材越來越豐盛。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街頭巷尾突然多了許多餐飲小吃店,人們開始頻頻下館子,想改善伙食就去鎮上的菜館裡點幾個硬菜,一桌人和著白酒下肚,談天說地間已經吃掉了一桌的美食。家宴也同樣豐盛,大圓桌上擺滿的雞鴨魚肉蛋奶,彷彿每吃一口就離白菜清湯的時代越來越遠,這是一個“吃啥有啥”的時代。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在經歷了“大魚大肉”的餐桌文化後,九十年代結束,光吃得好不夠,人們在吃上更加追求品質,更加註重“綠色健康”。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DIY組合櫃的家居豪華陣容」


90年代的居家生活是什麼樣子,相信大家對下面這組傢俱並不陌生吧。當時許多家庭居住面積還比較狹小,這種自己打造的DIY組合式衣櫃與組合沙發等正是滿足了當時消費者的需求,幾乎成為新婚家庭必備的傢俱樣式,在那些年代裡,這種圍著牆的傢俱櫃,在當時可是豪華配置。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白色塗料塗飾牆面、棕色的木傢俱、綠色的冰箱、米黃色的布藝以及一盞塑料花式大吊燈,這大概是90年代的中國普通百姓的家居裝飾回憶。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從90年代開始,傢俱的風格開始逐漸多樣化,歐式、中式、布藝傢俱等走進了百姓家中。在90年代末跨度到21世紀初期比較流行“奢靡風”,羅馬柱、裝飾燈被廣泛應用。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與現在專業的家裝公司相比,那時的裝修基本都是到大街邊找零散工來完成,不僅做工很粗糙,而且質量也很難保證,令人不禁想起當時全民觀看的春晚小品黃宏扮演的大錘80小錘40的裝修工人。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 獨立從掌握一輛鳳凰車開始 」


上世紀90年代是自行車在成都最輝煌的時期,1990年總人口為123.7萬人,自行車的總數量為65.8萬輛,平均不到兩人就擁有一輛自行車,90年代的馬路上放眼望去滿城盡是自行車。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青春與自行車,總是形影不離地遊蕩,2001年王小帥的影片《十七歲的單車》中,自行車對於90年代那個17歲的男孩來說,是獨立、是自尊,是融入身邊“朋友圈”的象徵,是接近心儀女神的捷徑。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甚至在影片《甜蜜蜜》中,當黎明騎著單車載著張曼玉在街頭行駛,瞬間就把所有人帶入了90年代,那獨特的記憶,和那個時代難以復刻的浪漫。

那個時代,地鐵還是都市快節奏的象徵,公交車上擠得如沙丁魚一般,出租車上往往乘坐著忙碌的生意人,那時的炫富一輛摩托車足以,沒有高鐵的時代,遠方比現在更有真實的感觸。那時的交通比現在更為擁擠,城市裡到處興建著林立的高架橋。而現在,以綠色出行為倡導的共享單車,再次遍佈於城市的角角落落,只是單車上不再有十七歲那個倔強的少年。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 通訊中的浪漫情懷 」


90年代3155530的數字戀愛90年代最重要的劇變,或許是通訊的發達,彷彿一夜之間就徹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有一臺BP機絕對是當下最時髦的事。“有事兒call我”這句話,在當時成為了流行語,誰都為能說出這樣一句話而得意忘形。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用BP機追趕潮流的方式是留下數字密碼,現在廣泛使用的520也是來自於那個時候。曾經有多少小男生用浪漫的數字諧音給心愛的女生表白,後來范曉萱的歌《數字戀愛》也終於為這些數字解了迷,“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

而後手機、小靈通的快速興起,替代了BP機時代的輝煌,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更為直接,那時的手機存儲量很小,多少人戀戀不捨不肯刪除手機中來自戀人的短信,一本號碼簿記著密密麻麻的聯絡方式。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快來吧奔騰電腦

就讓它們代替我來思考

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

輕鬆一下WINDOWS98

打扮漂亮

18歲是天堂

朴樹《NEW BOY》


90年代後期,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那個時代的背景音就是撥號上網的聲音,那時最潮的人就是網上衝浪的人。中國臺灣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一度成為網絡小說的鼻祖,成了無數人的網戀啟蒙。能在聊天室遇見自己的“輕舞飛揚”,成為當時網蟲們的憧憬。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在未來他們將會和互聯網結下更深的緣,他們的生活也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未來”,科幻片《終結者》中的天網擁有自我意識的日子並沒有到來,我們仍沒有造出《回到未來》中的時光機,但已經開始有人研發飛行汽車了,《銀翼殺手》里人機難分的人造人也是多慮了,而那些已經成為現實的科技,讓2020的我們享受著精彩的生活。

回到特立獨行的1990

90s是個讓人懷想的年代,在那波瀾壯闊世紀最後10年裡,見證了無數的改變,讓它如此特別如此無可替代。如今的你,還記得當時那個最“特立獨行”的夢嗎?那些在90年代默默許下的心願又是否實現?

話 題 互 動


回到1990年代,

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有什麼呢?


和尖叫君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