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哪些冷知识?

人手一拾


东北天冷人不冷,地广人少故事多。

四大奇景:风动石,天海桥,天上湖,地下河。



天上湖说的是长白山天池,就不多说了。地下河是本溪水洞里的地下河,天海桥是锦州笔架山的天路,潮长则沉入水下,潮落则可通车。风动石是最可惜的一处,如今已经不可见了。

风动石位于沈阳和辽阳交界处,有一个村子叫三块石,当年这里确实有三块巨大的石头,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又细又高,而且是上面大底下小,真是风吹都会动的一个奇景。可惜在战乱年代被毁坏了。

据说,东晋的郭璞见到三块石后,在上面题写了三个字,风动石。最后一个石字就刻在最大的一块石头上。可是人们并不知道郭璞题字的含义,只以为是给石头起个名字。直到唐代李淳风来到辽东,才说破了缘由。郭璞实际上是写了四个字,风动石摇,因为石头真的会摇。李淳风又在石头背面写了三个字,山河破。

后人猜测这是在暗示山河破碎,可是谁会打碎这块石头呢?

1904年,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就这里爆发了,风动石真的碎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石头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石头下面是一间地藏寺。

再说一个堪比巨石阵的历史遗迹,二十四块石。

这是一种由二十四块石头组成的阵列,每块石头足有一吨多,一排八块,间隔一米多,一共三排,每排间隔三米左右。而且不止一处,东北地区已经发现确认的类似遗迹有十六处。

石头有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几种,都成均匀的石柱型,每个遗迹的石柱造型统一,排列均匀。石柱侧面有凿刻的痕迹,顶面却很平整。

关于二十四块石的作用,一直众说纷纭。我比较倾向于基石说,不是房屋地基,而是一种用于支撑木架结构的基石。木架结构指的是一种类似于吊车的结构,古代东北地区主要靠马车和爬犁运输,货物吊装自然需要这种木架结构。

多数人不了解东北地区的古代运输方式,尤其是山区怎么可能靠爬犁运输大宗货物?其实,东北地区的山区河流众多,山势并不险峻,所以河流落差不大,夏季靠船运,冬季则靠大型的爬犁。

吊装的木架结构为什么不直接埋到地下呢?因为东北地区的冻土层很深,如果要稳定的支撑,必须要深埋2米以上,而且每年开化季节,图层松动的很严重,支撑结构地下部分一旦不平了,很难调整过来。

利用石柱做基石,只要调整一下每块石头的水平就可以保证木架结构的稳定性了。所以,这种基石会出现在很多河流的交汇点附近。

据考古学家鉴定,二十四块石应该是渤海国时代,也就是唐朝的遗迹。更多关于东北的冷知识请参见《关东八门》。

先写这么多,有时间再来补充。


学大南国雨


哈尔滨算东北不?呵呵,冷知识没几个说得清,东北冷知识就更不太好明确了,什么叫冷知识呢,就是连当地人都很少知道事,这类的肯定算是冷门,不过种连本地人都不清楚的事想收集全了......那就成民俗文史专家了。哈哈。作为一个哈尔滨人,哈尔滨的冷知识也知道的没几个,给大家说说吧。

哈尔滨的三棵树,地名,哈尔滨人都知道,但谁也没见过有三棵树,据传说当年在河滩冲击地上有三棵两三个人合抱都费劲的大树,一百年前倒了。

中国还有第二个钓鱼台,它位于哈尔滨,省结核病防治院内,建于一九二四年,主体一个三拱牌坊,一个就是钓鱼台。

现在已经修复,前几年我去的时候还破旧得很,

下面这张就是钓鱼台!呵呵,意外不?不过确实是它!它就是第二个钓鱼台。

全中国唯一一部还在运行的百年电梯在哈尔滨,它位于东风街上的一栋建筑内,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是犹太商人修建的,另一说是当年一位荷兰人为了庆祝女儿生日而且修建。不管怎么说,一百多年后它还在用哦,而且保养的相当不错。这类电梯全国目前仅存两部,另一部在上海,但是已经停用N多年了。

哈尔滨有名的大列巴你可能吃错了!我身边的外地朋友有一个算一个,都说大列巴面包啃不动!嘿嘿,在哈尔滨大列巴面前,您像吃西式面包一样上嘴就啃那指定得败下阵来!那家伙得从中间的横接缝处掰开了吃软芯!外皮您得配上俄式红汤才能拿下它!

看见图中的红框了吗?对,就从这里掰,就像对付螃蟹一样轻松!别看它一身“装甲”其实一掰就开!


生活报


除了自己读书的地方,别的城市大多没怎么去过,但是碰巧我的女朋友在哈尔滨读过书,有次去看她,算是有了一些哈尔滨的亲身经历。不知道这些知识是不是冷。自己总结一下,希望能够对朋友有所帮助。

(1)东北的冬天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即便出了太阳,也要穿着很厚的衣服。

(2)冬季到了的时候,松花江上冰超级厚,有人专一在冰上清了场地,供人滑冰,一次二十元,玩儿到不想玩儿为止。

(3)东北人粗狂,饮食比较实在。如果你去了饭馆,两个人点一个大菜就吃不完。

(4)东北菜很有特色,大多用大盘盛装,无论再大的饭量的顾客都不会说东北人在饮食上扣扣索索不地道。

(5)东北天气明明那么冷,东北的特色菜竟然是“大碗凉皮”在任何一家饭店都是招牌菜。当然是很凉的,但是吃起来又很爽。

(6)东北最有特色的是冰雪大世界,是2017年春晚的时候有一个场景就是在冰雪大世界拍的。每到冬季都会耸立起一座冰城,里面的任意一栋建筑都是用冰建造的,那次去的时候,冰雪大世界还有一部分没完工,看到巨大的切割冰机,很震撼,感觉那些建筑就像是积木搭就的一样,然后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那些冰不用拆迁就会慢慢化去了。

(7)没有去过东北的人,感觉一定是很冷,但是去过的人都会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那里任何地方都有暖气,每年天一冷都会开始供暖。所以只要在室内,从来不会有冷得感觉,并且只要一到室内,外套都要脱下,因为室内的供暖很足。

(8)最冷的一次经历是去松花江上滑冰。长时间暴露在冰天雪地里,感觉特别冷,幸亏一直在玩儿不觉得,一旦停止玩儿,立即冷得不得了。


这是松花江的冰面

(9)东北,冬季天黑的比较早,每天到了下午六点就算是天黑了,公交停运,商店饭店打烊。

我看看手机能不能找点这里的照片给大家分享一下,都是以前自己拍的。

冰雪大世界的全冰建筑

仍旧是在冰雪大世界

这是个冰桥

冰雪大世界上的城楼基本上都可以登上去,能够有更好的视野。尤其是晚上灯火辉煌,简直像是仙境,一个梦幻的冰雪之城。



如果有帮助或者喜欢的话,可以关注,留言,点赞阅读修身。阅读修身:一个关注教育,社会,心理,热爱阅读的问答达人。


阅读修身


这个问题问得好!哈哈,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粮油市场报在吉林长春有记者站,每年我们单位都会在东北进行很多次采访活动,笔者也多次到访东北,所以很乐意来回答着问题!当然啦,关于东北的冷知识,和真正的东北朋友们比还是差得远,只算是我抛砖引玉吧。

1、东北很冷,但东北人不抗冻!

众所周知,提起东北,很多国人首先想到就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那么在这样严寒下,东北人估计是全国最不怕冻的人了,其实不然!

因为东北人并不抗冻,特别害怕南方冬天那种潮乎乎的湿冷,笔者大学室友有一位来自辽宁朝阳,他亲口告诉我,东北人之所以不害怕冬天是因为城里家家户户有暖气,村里家家户户有火炕,不出门不怕冷!但是一出门,必然穿的严严实实!所以很多东北人在南方的冬天外出或者出差很容易冻伤!

在天寒地冻,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都没有冻伤过,却在阴冷湿的天气里被冻成了狗,真是尴尬啊......

2、关于哈尔滨的冷新闻!

有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也是哈尔滨市,同时,哈尔滨的房价也要高于东北三省的其他两座省会城市沈阳和长春,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是哈尔滨的买房面积算的是使用面积,买房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明白购房面积和使用面积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因为哈尔滨温度太低,天气太冷了,建筑的墙需要很厚!

笔者在学习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的时候,清晰地记得,哈尔滨在我国新闻广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1926年10月1日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就是在哈尔滨出现。另外,笔者还听说过一则趣闻,由于很多东北人喜欢去海南度假,所以部分三亚市的收音机广播是从哈尔滨录制并发出的......

哈哈,关于东北的冷知识我就说这么多,欢迎东北的朋友们在留言区留下你觉得你家乡别人不知道的冷知识。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2.23


粮油市场报


东北?这个地方有什么冷知识呢?

东北土地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04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

中俄的土字牌,有一段蛮有意思的传闻。说光绪年间,御史吴大澄与沙俄谈判关于中俄在珲春地区的边界问题,沙俄方面说“我给你个石牌子,你让人背,背着走到哪边界就算到哪,你要是能背到莫斯科,莫斯科就是你的”

结果啊,背牌子的那几个清兵背到今防川那之后,鸦片瘾犯了,实在是不愿意背了就扔在了那里,其实离日本海超级超级近,再往前走两步吉林省就有出海口了,珲春也有可能变成小深圳了。

“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 周礼·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其镇山曰 医巫闾。”《山海经》中,“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人口: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北地区总人口约122 191 792人,约占全国人口的9.12%。

东北经济(大东北可不是现在传闻说的重工业羊肉串,轻工业喊麦呐)

东北地区经济起步较早,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2002年, 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603.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东北地区一度占有中国98%的重工业基地。

杰出名人: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后金天命大汗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建立者,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张作霖(1875—1928)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北洋军奉系首领 辽宁省大洼县

某太后(1835—1908)大清国皇太后,清末著名女政治家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你们猜一下这个是?)

谢谢。


东郭娱乐


东北地区寒冷,可是比天气还冷的冷知识还有一个,“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唲嗨呦 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曲曾经在祖国大地传唱,表达了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拥护,对毛主席的喜爱歌颂。但是在东北的江省确实有这两个地方,并且有很多人还专门来到打出这两个车站的铁路车票作为纪念。

东方红车站是在建国后建设的农垦密东铁路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据说这个车站是当年北大荒开垦的王震将军取的名,王震将军思忖一番后,为此站定名为东方红站,取意全国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又象征着曙光和希望。

太阳升车站是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的太阳升火车站。很多朋友为了纪念这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车站特意千方百计的想着购买到通票。大概要经过中转地:鸡西、下城子、哈尔滨、让湖路。



还有更多的全国网友建议国家铁路局开通这两站的红色旅游线路,让人们感受一下文化之旅,做一做从东方红开往太阳升的铁路专线。时代在发展,岁月再变迁,但是当年的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们不能忘。必须让这红色的记忆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大家看看这个算不算东北最冷的冷知识,欢迎大家讨论。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三农达人《响水大米》。

响水大米


泻药。

悦史君简单说两句。

第一,东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冷。因为,短暂的春夏秋大家差不多,漫长的冬天,东北人在家有热乎乎的暖气,出门穿的严严实实,随便进个门又是暖乎乎的,比在南方穿个羽绒服哆哆嗦嗦强太多。

第二,都说东北衰退,如果到了东北,其实热火朝天着呢!

这一切,都是翠花上酸菜整的,其实还有很多好吃的。


历史这样说


东北老头老太太如果骂你的孩子:这小王八羔子,这小犊子,你别生气。这不是侮辱你,也不证明你就是王八。可能是稀罕孩子。还有媳妇嫌你太笨:滚犊子吧,我整!这也是爱的表现。是不是冷知识我不知道。反正一般人接受不了。不懂得,就得急!


王玉清26


最近这几天,看到很多关于南方北方买菜的区别……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长沙十一整年。这十一年里,有的在快速改变,有的在一点点变,有些呢,却一成不变。

现在的网民,沉溺于互联网,不只是吃饭习惯叫外卖,连说话也“叫外卖”,组织语言已经不再靠自己,已经外包给互联网,离开段子和梗,好像不会说话了。

离开互联网,多去外面走走,南方对东北更多了解,东北对南方更多认知,很容易的。

生活中我体会的就是:南方一年四季白天变化不大(我家那边夏至是2:50-20:00是白天,冬至左右是7:00-16:00是白天),变化就是这么大。

我来到长沙,没有几种树能叫出来名字的(不敢说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

南方的冬天很冷(虽然我已完全适应),长沙 阴天有小雨 -1℃——1℃,这种天气体感温度,相当于东北那边的-15℃——-5℃。。。

东北以大米为主食,我自己的习惯就是喜欢米+花卷搭配着吃

吃辣也不是南方人的特长(不多说了,有时间自己多去体验吧)


斦讠十较


在东北 我们冬天不是都穿貂 我们爱穿羽绒服 在东北冬天铁锅炖 酸菜靠大鹅 很6 得莫利炖鱼 佳木斯烤冷面 鸡西刀削面 在东北不是我们都喜欢老铁666 不是我们都喜欢得瑟 因为我们怕挨揍 在东北我们很乐意热心帮助 但是起码你得持有友善的目光 还有就是别太磨叽 除非你是个女孩 但是哈尔滨的大街上从不缺少美女 谁去谁知道😊 高高的个子 身材好 在东北外在千万别小气 否则你交不到什么朋友 有哈尔滨 佳木斯的吗 马上开车走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