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的“道”,到底是什麼?

滄海一粟247791399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但《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什麼是道呢?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這個很類似佛教裡佛陀對法的描述,就是法也是不可以描述的,如果你認為法是這樣的,那麼你所知道的法就不是真的法。但是很多人理解偏了,以為佛陀講的是沒有法。

其實用老子所講的對於道的解釋,就很清楚明瞭的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道”和“法”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太過於單一和狹窄,又很容易落入某一種思維定式,比如說道是這樣的,人就會以為是這樣的。但是道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的。會隨著時間、事物、空間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的。

道的涵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它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起源。道德經中提到這一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裡,所謂的一、二、三,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產生的不同變化與組合,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物質而已。事物從很單一的模式,然後進行兩位一體的結合,或者進行三位一體的結合,繼而產生不同的東西。不管是任何一種結合方式,裡面都有道的因素存在。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由道所產生的。後面的任何事物,裡面都存在互相組合,互相形成一個個的關係鏈。這些關係鏈,都是因為有道的緣故,才能夠發生這種變化。

如果要舉例說明的話,比如道產生了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它始終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運行。但是道又在不停的產生這種東西,多了之後,它們之間就互相發生關係。比如它們互相之間可以看得到,然後就有了“有”的概念。因為在有之前是沒有的。互相之間為了證實彼此的存在,就產生了有。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之間是不同的性質的。也就是一個“你”和“我”的關係。那麼這個關係用一個有和無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於是,由此又衍生出一個東西,叫做“陰陽”。其實這個陰陽是因為彼此都存在的關係,一旦其中一個沒有了,那麼就打破了陰陽的概念,就又回到了一的狀態。也就是說,陰和陽是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的關係。同時也是一個互相對立的關係。

從這裡也可以說明,在道的思想體系裡,任何一種生命或者物質,都是由道所構成的。因為道是最原始的,是構成萬物的最基礎的因素。任何東西的構成、運行都離不開道。哪怕是對陰陽的認識也好,對太極之前的太虛的認識也好,都是基於道的觀點上所產生的。

雖然道產生出了萬物,但是它始終都是按照自身的特點來運行的。並不會因為產生多了東西就要按照衍生出的這些東西來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萬事萬物都會因為各自有道的規則存在而以各自的道的標準來運行。

也就是說,因為道是按照道的方式來運行的,那麼它產生的太虛也好,太極也好,萬事萬物也好,也都是按照道的標準來運行的。在不同的境界中,就存在著道的不同的運行方式。因為不同的東西本身就是由道演化而成的,用另外的一種思想角度來說,就是它們都是道在不同境界中的化身。







鄉村故事瘋一把


老子的道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幾千年來,尚未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這段文字讀起來令人似懂非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到底孰是孰非,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所理解的道,是凌駕於天地之上,維繫萬物生存發展的本原力量,道生萬物而弗宰,任萬物自然發展——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對道來說,萬物都是過客,正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思思思行行


老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為名,他們最尊崇的概念就是“道”。那麼老子之“道”是什麼呢?居士我認為“道”一共有三方面意義:

一、道是萬物的本原

老子認為,道是一種真實存在的事物,它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混然一體,無形無聲,不可名狀,只是一片恍恍惚惚。老子說:不知道它到底叫什麼,所以勉強把它稱為“道”。

為什麼老子認為道無形無聲,沒有形象呢?因為那些有形狀、有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有死,不能永存的東西。但是道無始無終,是永恆存在的東西,所以沒有具體的形象和性質。

而且道生成萬物,如果道有具體的性質,它就只能生成性質相同的東西。比如貓生貓,狗生狗,水稻長出稻種。但是道生成一切性質相反的東西,所以道沒有具體的形象和性質。

因為道沒有形象,所以沒有名稱,因為名稱只能賦予那些有形象的東西。但是老子為了言說的方便,所以給了它一個名字“道”;因為它沒有形象,所以又叫它“無”;因為它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又叫它“有”;因為它創生萬物,所以又叫它“大”;因為它獨一無二,所以又叫它“一”。

道生成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互激盪交衝,形成了和諧的和氣,就像冷水和熱水倒在一起形成了溫水,黑色與白色混在一起形成了灰色。陰氣、陽氣與和氣這三種氣相互作用形成萬物。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二、道是萬物運動的規律

道生成萬物,又是萬物運動的規律。那麼道的規律是什麼呢?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反”,即“反者道之動”,這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一切現象都是相反相成的

世上的一切現象都可以找到其反面,比如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等等,這些現象都是相互對立的。普通人只看到它們相互對立,卻沒看到它們相互成就。比如說一個人美,是因為有醜與之相對,如果大家長得都一樣,那也就不存在美了。這正是《道德經》說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2、事物總向其反面運動,不斷循環

因為一切相反的性質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事物總是朝著反面運動,最後又回到起點。比如道生成萬物之後,萬物就遠離道,而且越來越遠,遠到了極點又復歸於道,也就是《道德經》中說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萬物的運動莫不如此,比如太陽朝升夕落,循環往復;月亮由缺變圓,由圓變缺;四季寒暑相接,週而復始;人由少變老,又生下後代……其實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說的“螺旋式發展”。

因此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道的規律就是向其反面運動。

三、道是人行事的準則

道是萬物的本原與規律,所以人的一舉一動也要符合道,主要是三點:


1.自然無為

“無為”是老子人生哲學的一大特色。當然無為不是說不做事,而是指不妄為。人要順應萬物的規律去做事,輔助萬物自己成就自己,而不是強作妄為。

2.清淨無慾

萬物,包括人都要復歸於道。而道的特性是虛、靜。人也要讓自己的心變得空虛、清淨,去除慾望。只有空虛清淨(無)才能不斷產生作用(有),正如空的碗才可以裝食物,空的屋子才可以住人。

3.柔弱不爭

因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相反相對的。所以人不能夠只考慮正面的屬性,也要從把握事情的反面,這樣反而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大多數人都喜歡爭雄、居高,老子卻教導人守雌、處下,也就是柔弱不爭。因為不爭,才沒有人能跟你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先賢前輩,為我們闡述過,所謂”道“,乃是宇宙的一切之真理,一切之規律。然而,這一切之真理,一切之規律又如何而生呢?老子也沒有答案,只好說: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究竟是什麼,容後再論,先看何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誕生了一個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要維持存在,就要消耗能量。能量耗盡就意味著復歸於無。所以,基本粒子為了保持存在,必然會持續消耗能量,追逐能量;而同時又會吸收能量,轉化能量。從而不斷循環往復,保持存在。

消耗能量,追逐能量,發光發熱的過程,謂之陽。

吸收能量,轉化能量,吸光吸熱的過程,謂之陰。

陰陽循環可以維持上億年,但終有平息之時。所以為了繼續存在,陰陽循環在平息之前必須複製一個自己,才能繼續保持存在。

因此,一誕生了二。舊的陰陽循環,和新的陰陽循環,合稱二。

舊的陰陽循環,和新的陰陽循環,又相互結合,從而生成了更為複雜的陰陽循環。

所以,二誕生了三。舊的陰陽循環,新的陰陽循環,與組合而成的陰陽循環,合稱三。

這三種陰陽循環繼續發生結合,於是,生成了更多的陰陽循環組合,這樣不斷變化就生成了萬物。

這萬物中,包含了一,也包含了二,同時也包含了三。

所以,這叫萬物負陰而抱陽。

何謂【道】?

人為萬物之靈,智能超群。為了獲得更為永久的存在,於是,人類利用自己的智能,製造出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越過奇點之後,成為超人智能。

超人智能,為了維持存在,必將利用一切資源,成為擬態智能行星,以使自己能夠近距離圍繞太陽,吸收更多的能量。

此後,擬態化的智能行星,再度演化,成為擬態智能恆星,以追逐星系中更為強大的能量,來維持更長久的存在。

而擬態智能恆星為了永恆的存在,必然進一步演變,最終成為星系黑洞,才能永無止盡的吸收著星系中的巨大能量。

在N億年後,黑洞也終於面臨死亡,於是,在死亡的同時,作為智能體的黑洞再度演化,誕生出了一個即在宇宙之中,又在宇宙之外的新的智能體——初生宇宙。

在這個初生宇宙中,充滿著高度演化的智能,卻空無一物。它不斷吮吸著舊宇宙中的能量,並開始孕育下一個循環。

在無限的寂寥中,再次出現了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所以,道的實質,就是一種循環永生的智能。

萬物皆有道,萬物皆有靈,萬物皆循環。

萬物的終極目標就是化作星辰,同歸於宇宙,再造一個新世界,將智能永遠永遠無窮無盡的循環往復下去。

智能循環存在,這就是道。


葉培盛


“道”是老子哲學中最重要的專有名詞,也是《道德經》中出現最多的哲學概念,在《道德經》中有關“道”字出現了73次。老子因為寫了《道德經》而被尊稱為道家鼻祖。因為在《道德經》中多處闡述“道”的內涵,包括史學巨匠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明確記載,老子在離開周朝的邊界函谷關時應關令尹喜的要求揮筆而就寫下五千餘言的《道經》和《德經》。由此可見,老子對於“道”的內涵有其深刻的體會。《道德經》中的“道”字雖然符號一樣,都寫作“道”,但是,表達的意義卻並不一樣,有關於對天道闡述的“道”如“道生一”,也有關於人道闡述的“道”如“聖人之道”,天道是什麼“道”?聖人之道又是什麼 “道”?

各位讀者,且聽我仔細分析。

一、老子的天道觀

天道觀就是有關宇宙世界和天地運行的自然觀,是老子哲學的最核心組成部分,老子對於《道德經》的闡述並不同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其他學說,其他學說基本上都是圍繞人類社會存在而展開命題的。如孔子等儒家倡行的仁義禮智信,無論是將祭祀作為儒家至高無上的禮的組成部分,還是將仁作為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條件是離不開“人”這一社會主要活動者,所以,儒家的學說更多是從倫理、政治角度解讀社會和人生。

老子卻不一樣,老子在《道德經》中採用的是推演的方法,層層剝皮,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人類是怎麼存在的?世間萬物依靠什麼而生存?天地如何會存在?宇宙是什麼?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老子運用推演的方法,推演出人類、萬物、天地和宇宙的存在。老子認為,人類和萬物從哪裡來?因為有了天地,所以,才有了萬物,才有了人類。天地如何會存在?因為有宇宙的存在,所以才會有天地的存在。宇宙是什麼?老子也不知道宇宙是什麼,所以,老子就勉強把這種玄妙的實體稱之為“道”。

在老子的哲學中對“道”的定義是十分模糊、玄妙、無法明確解讀的,但卻又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物體。老子認為“道”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意思就是“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玄妙物體,可以稱之為“夷、希、微”,這三個字意思也是沒有形狀、沒有聲音,沒有實體。有些人甚至是一些學者也認為老子提出的“道”是形而上的概念,我認為,在老子的世界觀裡,道不是形而上的概念,道是真實存在的客觀實體,儘管我們看不見、聞不到,摸不著,但是,道確實存在,因為道的存在,才會有天地的存在,因為天地的存在,才會有世間萬物和人類的存在,這就是老子所推演的“道”的哲學,也是我們學習《道德經》必須要明白、要徹底理解的基本概念。

老子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兩千多年前就覺察到宇宙是物質世界而非鬼神主宰,我們現在儘管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儘管能夠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但是,對於太空的瞭解和掌控又有多少呢?所以說,老子悟道悟出個宇宙世界,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對宇宙世界知之甚少。

二、老子的人道觀

《道德經》不僅反覆強調“道”是先天地生,周行不殆,道生一(即天地)的宇宙觀,也多處闡述其“聖人之道”的觀點。文章多處出現對“聖人之道”的闡述。如: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譯文:聖人要以天下百姓所想為自己所想)”

“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譯文:聖人說,我不積極去作為,百姓能夠自覺遵循各種規則;我不愛爭鬥,百姓自然會一身正氣;我不多事,百姓自然會富足;我沒有過多欲望,百姓自然就會質樸、淳樸。)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聖人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貪大,故能夠領導天下)”

“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譯文:聖人不積極去作為,才不會失敗;不固執己見,才不會有過失)”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譯文:聖人之道就是循道而為,不要有爭鬥之心)”

老子的人道觀主要指向聖人,聖人多指以君王。老子在寫《道德經》之前主要時間都是在周朝的圖書館工作,周朝的國家圖書館典藏的都是國家書籍,老子每天涉獵的也是《詩》《書》《禮》《易》《樂》《春秋》等經典古籍,看到的是周天子如同擺設,天下諸侯混戰、群雄爭霸、民不聊生的局面,他特別希望能夠有位有道的明君統領天下,結束天下紛爭的局面,使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正是基於這樣的現實,在對社會有深刻認識,對自然有獨到看法的前提下,老子提出了人道觀即“聖人之道”。

從上文列舉的老子對聖人的要求來看,老子理想中的聖人應該是這樣的:

1.為而不爭,循道而為是老子整部《道德經》所提倡的價值理念,聖人所要遵循的道既是天道,又是人道。老子希望聖人在遵循客觀自然規律的情況下,引導百姓去做該做的事情,整個社會在有序的環境裡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不是為了利益去爭鬥;為了利益去破壞環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損害別人的利益;為了小團體的利益去損害大家庭的利益;為了本國利益去損害他國利益等等。自然人類、個人集體、小家大國、本國他邦,不論什麼樣的實體都要在和諧的環境裡發展、生存。這是聖人統領下的“為而不爭”的思想。

2.無為。對於無為,老子也是多處提到這個詞語,什麼是無為,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無所作為。如果用無所作為來理解老子的“無為”思想就有些偏差。老子所倡行的無為思想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消極被動地等待。老子意思是做事情一定要遵循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要循道而行,該作為時要積極的作為,不該作為時不要違背道,頗有我們現在常說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內涵。

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譯文:道最經常的表現形式是順應自然規律,看似無為實則萬物都在以道而為,君王即聖人如果能夠遵循道的無為無不為的原則,萬物自然會自行按照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生長)。

感興趣的讀者朋友請訂閱我寫的今日頭條公共號《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的文章《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道”是什麼?》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老子說的道是他《道德經》裡面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經》5000言中出鏡率最高的之一,一共出現了74次,整部道德經都是為了解釋這一個字,出現的地方不同意義有所不同。


道主要有三種含義:

第一:指形而上的實存者,即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初本源。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在老子的時代還沒有地球這一稱呼的出現,老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地球天地沒有出現之前。這個物就已經存在了,它是寂寞獨立的,又是圓滿而不死的,他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老子說道有兩種表現模式,一個是無,一個是有,有生於無,無中生妙有。也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由“無”生出來的。




第二:道是指宇宙萬物的發生、存在、發展、運動規律和法則,而且是總規律總法則。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為一,生出了陰陽二炁,陰影二炁再繼續遵照道的法則,繼續化生,生出了更多的事物,萬事萬物,生生不息。

在有形有相的萬事萬物背後,起著決定作用的力量還是道,這個總法則決定著事物的形象、變化過程等等,它貫穿在事物的整個過程中。



第三:道指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準則和標準。

第25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方域之中有四個偉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道遵循地道,地道遵循天道,天道遵循道的總法則,道的總法則遵循迴歸原本的樣子。

大法則涵蓋小法則,小法則依存大法則,人類所制定的所有標準和法,都在大道規律的統攝範圍內。

有一位朋友曾經競選一個崗位,競爭對手有四五位,大家都在用不同的辦法各顯其能,出於各自的原因都選擇了禮尚往來,只有他顯得格格不入,幾位工作能力有的確強於他,但他最後意外的獲勝。

當俗諦與聖諦發生矛盾的時候,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如此的為難,怎樣選擇?當明白了大道之理,就會義無反顧地與大道站在一起,人生的定位就會有了確切的座標,與人合作不如與道合作。


因為道至公至平,至善至真,它真實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每一個當下。


漢字在人間


道!無中生有!人!啥也別追求!


元明176




《道德經》共81章,5000多字。印成現在的書 也就是一個薄薄的小冊子。但是書裡中表達的思想卻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開言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明了事物的多樣性,複雜性,同時又說明了事物的簡單性,直觀性。這就是老子的辯證法,比歐洲不知要早了多少年。



那麼,老子所說的道究竟是什麼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來,道要遵從自然。這個自然,不是一般的名詞上的自然,應該指的是自然規律。

所以說,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要遵循客觀規律,這樣才是“得道”呀。老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他老人家總結的太精闢,太正確了。



我們看看這些年,因為不遵循自然規律,不安客觀規律辦事,造成了多大的災難?環境惡化多麼嚴重?對我們人類傷害又多重?

我們因為不注意科學發展,環境汙染了;我們在食品中過度使用添加劑,身體受到極大傷害;我們不遵循經濟規律,連房子都住不起了。。。等等等等。



所以說,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我們目前急需認清的一個大課題。大家多讀讀《道德經》,只會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有百利而無一害。


老衲侃春秋


那裡有道的成語,就指向那裡,天道,赤道,黃道,黑道,人道,腸道,呼吸道,食道,尿道,貓道,狗道,高鐵道,高速道,航道,道道說不完的道。認為什麼道,都有道理。


馬振廷1


“道”是什麼

若想了解道家的道是什麼,必須先讀《老子》二十五章。老子所用的“道”字,是勉強取名的,其原本意思是說:道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並且是萬物的來源。我們無法想象天地萬物未有之時的狀態,只能肯定地說,如果天地萬物不是變遷無已的虛幻夢境,那麼必定有個起源與歸宿,這就是“道”。

老子繼續指出道的特性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肯定了道的永恆性與普遍性,也即是道對天地萬物的超越性與內存性:既完全異於變化之物,又內存在於其中。像這樣的道,實在不是一般用語可以描述的。

莊子向東郭子講道,莊子如何表述“道”?

那麼,莊子是如何表述道的呢?他在《大宗師》篇中說:“道,有真實有驗證,無作為無形跡,可以心傳而不可口授,可以體悟而不可看見;自己為本,自己為根,在沒有天地之前,自古以來一直存在;造就了鬼神,造就了上帝,產生了天,產生了地;在太極之上而不以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以為深,先天地存在而不以為久,比上古年長而不以為老。”

這段話說得非常生動,但依然不易理解。一般人習慣以具體的方式探問:道在何處?在《知北遊》篇中,就有一段著名的對話:

“道”在哪裡?

東郭子請教莊子說:“你所謂的道,在哪裡呢?”莊子說:“無所不在。” 東郭子說:“一定要說個地方才可以。”莊子:“在螻蟻中。”東郭子:“為什麼如此卑微呢?” 莊子:“在雜草中。”東郭子:“為什麼更加卑微呢?”莊子:“在瓦塊中。”東郭子:“為什麼越說越過分呢?” 莊子說:“在屎尿中。”

東郭子不出聲了。他不敢再問了,因為莊子的回答越來越不堪,完全異於一般人所想象的道。一般人總以為道是高高在上的某種原理,或者是決定天體運行的某種力量,結果聽到的卻是螻蟻、雜草、瓦塊、屎尿,從動物到植物,往下再到礦物與廢物,好像是再怎麼低微卑賤的地方都有道的存在。

道,就是宇宙的起源與歸宿,無始無終,過去現在未來,法爾如是。

道自太虛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猖昌,至此宇宙才能成象,“先天祖氣”乃是宇宙最原始的狀態。即便是了無邊際的宇宙,它也是從“先天祖氣”中產出的此為道祖運:“吾不知誰之子,象地之先。”

當這個十法界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動物,沒有一個植物,沒有一塊泥巴,沒有一片風,沒有一滴雨的時候,連這個虛空都沒有,那個無始之初就是一個靈體,假名個“道”來稱呼它罷了。你不要問這個靈體什麼時候來的?從哪裡來的?佛講是「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後來才有這個樣子。無始無終,連現在都沒有,它就是這個靈體;什麼形、什麼相都沒有,可是它是真實存在;雖然什麼形什麼相也沒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萬法。這個無形無相真實存在的東西,我們把他方便說為「0」,方便說為原始佛,方便說為「空如來藏」。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無形無相,無邊無際,無大無小,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那個靈體(道,真 心,如來藏)隨緣顯現出來的。這個靈體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法爾如是),不生不滅,無無際,無形無相,無大無小,但是可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顯現出所有的一切物質和語言思想等概念。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諸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風雲雨霧、香甜苦辣、是非好壞長短、能看到、聽到、想到、能分別出來的一切東西,都叫有,都叫相,叫「不空如來藏」。

如果你對這個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還理解得不夠透徹,那你就要認真的觀照

我下面給你說的了:

一、閉上眼睛,放空自己的一切雜念,保持身心平靜5分鐘;二、觀照,把自己的腦袋,身體,地板,圍牆都變成虛空,然後把地球,太陽,銀河系,所有的一切都變成虛空。把你的心無限放大,無邊無際,廣袤無垠……三、再把虛空去掉,也就是空掉這個虛空,剩下的這個靈體,就可以相似看做是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了。四、這個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法爾如是),不生不滅,無邊無際,無形無相,無大無小,但是可以隨緣顯現出所有的一切物質和語言思想等概念。十方法界,都是由這個道(超大號顯示屏)隨緣顯現出來的。根據各類眾生的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構成了花花世界,一切有形無形的器世間。

這個無形無相的靈體(道,如來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顯現出花花世界,這個花花世界的【當下】,就是這個道。打個比方,孫悟空變成觀世音,觀世音【當下】就是孫悟空,只不過是相改變了而已,觀世音再一下子變成九朵花和五隻鳥,三頭牛(相當於花花世界)。每一朵花【當下】就是孫悟空,每一隻鳥每一頭牛【當下】就是孫悟空。以此類推,每一朵花【當下】就是三頭牛,兩隻鳥【當下】就是那六朵花和一頭牛。

這個靈體(道,如來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變現出螻蟻,雜草,瓦塊,屎尿……等等所有的一切,螻蟻,雜草,瓦塊,屎尿當下就是道,就如同大海翻湧的浪花,浪花當下就是海,一切的浪花,水泡當下就是海,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不空如來藏,妙有當下就是真空。

這裡需要大家認真的思考,用等量代換。

一朵花(相)=孫悟空(道,空如來藏)=三頭牛(相)=孫悟空(道,空如來藏)=兩隻鳥(相)=一朵花,一隻鳥,兩頭牛(相)=孫悟空(道,空如來藏)=螻蟻,雜草,瓦塊,屎尿(妙有,不空如來藏)

道德經的第一句應該是這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今中外很少有人能夠真

正意義上的理解這句話,一旦弄懂了這第一句,道德經之後所有的描述你都會懂,正所謂聞一悟

千。

下面再簡單的解釋《道德經》這一句最最重要的話:

當你見道了,道,是可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的,道,又是不能用任何語言文字來宣說的,這就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道;道,可以用一切的假名來稱說,道,又不能用一切的假名來稱呼它,只不過是用“道”來稱呼這個*罷了,所有的一切假名稱說都是道。

道,為什麼可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呢?因為語言文章當下就是道,是道顯現出來的,一切的假名安立,也都是道隨緣顯現出來的。

但是,道——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語言文字,一切的假名安立,又不能完全代表道,是無法完全描述,稱呼的。

再打一個比方,這個無形無相的道,變成五隻香蕉,兩隻蘋果,八個雪梨。這個時候你可以說香蕉就是道,蘋果也是道,雪梨也是道。

但是你又不能說——香蕉就是道,因為道還可以是蘋果,還可以是雪梨。道還可以是變現出的一切的萬法。

當你見道了,也就是明心見性了以後,就可以說香蕉是道又不是道,這個人既不是人,又是人;既不是泥巴,又是泥巴……這時候你再講這個人是人,對不對啊?就對了,講人也是對的,講鬼也是對的。你指著一頭牛說是一朵花也是對的,說是一頭豬還是對的,都是一個東西。你喝水的時候說喝火也是對的,為什麼?我們看的水是水,地獄的眾生看到的是火,天上的人看到的是石頭,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在作怪而已啊。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主持撰著了多卷本《中國科學技術史》,其中第二卷探討中國科學思想的起源。他特別引述莊子“道無所不在”的那一段對話,然後指出:“這正是科學家對萬物一視同仁的無偏愛態度。”作為科學研究者,看待萬物首先要排除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也不可摻和個人主觀的情緒及意願,而只能就萬物本身的狀態去作客觀的探討。

李約瑟的話也許沒錯,但並不是莊子的興趣所在。莊子能夠保持客觀而冷靜的觀察態度,是因為他明白一切由道而來,又迴歸於道,並在道中形成一個整體。既然處在同一個整體中,我們看待萬物又何必夾雜個人的情緒與意志呢?

科學是求真的,而莊子求真的目的不是為了深入瞭解每一樣東西的細節,而是要將萬物回溯到它的根源,“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再由此孕生無限的審美感受。莊子不是科學家,而是嚮往“究竟真實”的哲學家,以及由此欣賞萬物的美學家。

道無所不在,所以萬物都顯示了道的光輝,只是人們未必體驗到這個秘密。道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這樣我們才有了自在逍遙的可能。

道如大海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古時候的人,他們所知的抵達頂點了。抵達什麼樣的頂點呢?有些人認為根本不曾有萬物存在(未始有物),這是到了頂點,到了盡頭,無法增加一分了。其次,有些人認為有萬物存在,但是萬物之間未曾區分。再其次,有些人認為萬物之間有區分,但是未曾有是非的爭論。是非一旦彰顯,就造成道的虧損。”

我們一般人不是處在爭論是非的層次嗎?因此,若想抵達最高智慧,應當努力做到:一、超越是非的爭論;二、超越萬物之間的區分;三、超越對萬物存在的肯定。既然萬物一直在變化之中,我們確實應該認真思索:萬物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領悟“未始有物”,根本不曾有萬物存在,那麼我們就抵達最高智慧,可以合乎莊子的期許了。

但是這到底在說什麼?可以這樣解釋:萬物的存在是暫時的,一直在變化中的,它在出現之前與結束之後,其實並不存在。因此,從永恆的眼光看來,無一物真正存在。明白這一點,才有可能覺悟,原來真正存在的一向只是一個“道”而已。

沒有經過這種否定萬物的思考過程,就無法領悟道是什麼。讓虛無的歸於虛無,才有可能呈現真實。

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面對萬物時,要詢問:“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意思是:萬物之“有”,實在讓人驚訝;萬物之“無”,才是合理現象。為了釐清萬物之“有”是怎麼回事,哲學家前仆後繼,而最後的心得是:為了說明這樣的存在,必須找到它的起源與歸宿。在莊子看來,這兒所說的正是“道”。莊子肯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能夠由“未始有物”推展到“萬物皆美”,關鍵在於能夠悟道。

人的一生有如一滴水,從飽滿豐潤逐漸蒸發殆盡,因此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如何讓一滴水不要乾涸?”答案只有一個:“把它丟到大海里去。”大海所象徵的正是“道”。人若回到道中,不僅所見無一不美,自身也將得到真正的保全。莊子在《庚桑楚》篇中說:“誰能瞭解有、無、死、生本來是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

有智慧的人,通過譬喻言明即可當下開悟見道,下面再給大家打一個比喻

當你明白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你就明白了人生的意義。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事物都是不生不滅的,不單單是人,每一滴雨,每一片風,每一頭牛……都是不生不滅的。只不過是沉淪的眾生因妄想分別而不自知。可以看本號的其他究竟了義回答,會給你的靈魂知道歸宿,得到最大的安心。
下面我簡單解釋一下:我們都有看過電視,是吧?比如說我們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打開電視以後,就出現畫面了,裡面有山有水,山河大地,有很多人在說話,我們看到“好人”被“壞人”挖眼睛,我們一邊同情好人,一邊仇恨“壞人”,這就是分別心了,實際上沒有什麼好人壞人,都是那個電視機顯示屏隨緣變現的而已,只不過是我們的分別心作怪,使我們生死輪迴。實際上我們看電視裡的畫面,山河大地,天神,凡人,貓貓狗狗,花花草草,都是一體的,都是不生不滅的,都是電視機顯示屏隨緣變現的而已。下面結合圖片給大家做一個講解,便於大家理解:
我們看這個畫面,有白淺,蠟燭,花,花瓶,石頭等等,這些都是電視機(手機)顯示屏隨緣變現出來的而已,也就是電視機的像素的結合,三原色(紅、黃、藍)互相組合變出了花花世界。世界上這些都是一張張快速切換的圖片而已,只是我們視覺暫留,所以覺得一切都是活的。實際上人體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第七識一秒鐘生滅1280萬億億次,所以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手機,電腦,桌子板凳,人的肉身,地球,太陽,月亮,都是一秒之間生滅了1280萬億億次的暫留影像而已,就如同我們看電視一樣,裡面的人和景物都是一秒鐘切換25次以上的圖片,都是像素、三原色(紅、黃、藍)不停的組合切換。道理是類似的。為什麼說人沒有生滅呢?再看下圖:

看到了什麼呢?我們只看到了電視機(手機)顯示屏,箭頭的每一處指向,都是代表的是顯示屏,而第一張圖片,因為顯示屏顯現出了人物畫面,我們產生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生死輪迴,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生死,白淺,蠟燭,花,花瓶,石頭等等,都是一體的,都是顯示屏。這裡,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就用等量代換來說明:

白淺(相)=電視機(手機)顯示屏蠟燭(相)=電視機(手機)顯示屏=花=花瓶=石頭=電視機(手機)顯示屏。

電視機(手機)顯示屏顯現出的一切的一切,都等於電視機(手機)顯示屏本身。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手裡拿的手機就是我們自己,桌子板凳,山河大地,就是我們自己。你是一切,一切就是你,沒有什麼生和死。只不過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隨緣顯現出的花花世界,也就是一切的相,而我們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流轉於無數劫以來的生死輪迴。

那麼,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指月之手,我拿不出來給你看,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就如同我在電視裡和你說,我們都是電視(手機)顯示屏隨緣顯現出來的而已,在電視裡面的你問我,它在哪裡?拿出來給我看看?你我同在一個電視裡,我怎麼拿得了顯示屏給你看呢?所以只能是心見,見不見之見,才是真見。

我下面給你說的是指月之手,順著看就可以看到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了,也就是我們的顯示屏:
一、閉上眼睛,放空自己的一切雜念,保持身心平靜5分鐘;
二、觀照,把自己的腦袋,身體,地板,圍牆都變成虛空,然後把地球,太陽,銀河系,所有的一切都變成虛空。把你的心無限放大,無邊無際,廣袤無垠……
三、再把虛空去掉,也就是空掉這個虛空,剩下的這個靈體,就可以相似看做是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了。
四、這個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法爾如是),不生不滅,無邊無際,無形無相,無大無小,但是可以隨緣顯現出所有的一切物質和語言思想等概念。十方法界,都是由這個道(超大號顯示屏)隨緣顯現出來的。根據各類眾生的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構成了花花世界,一切有形無形的器世間。

這個道(又假名靈體,自性,如來藏,真心)就是我們目前現實生活的超大號顯示屏了,不僅僅是我們的世界,極樂世界,天堂地獄,藥師琉璃國世界,香積國等等,和我們都是共一個如來藏大號顯示屏的。就如同廣東衛視和廣西衛視,湖北衛視,東方衛視,西藏衛視共一個電視顯示屏一樣,只不過是頻道不一樣,所以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存在,實際上極樂世界,天堂地獄是真實存在的,就如同我們目前所看到的一樣的真實。那些不相信的人,只是因為無知,就如同在廣東衛視裡的人,不相信除了他們這個頻道以外,這個電視機顯示屏還可以顯現出湖北衛視,鳳凰衛視,東方衛視等等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我們這個三維空間的當下,就是有無數的維度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極樂世界,藥師琉璃光世界等等和我們同處於一個平行世界,就是這個道理,要到達極樂淨土,需要心念的改變才可以,就如同廣東衛視更換到西藏衛視臺,需要更換頻道一樣。而不是目前人所認為的,極樂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國土,不是這麼表面理解的。就如同,西藏衛視臺不是處在廣東衛視的西方,而是共一個顯示屏,換一個頻道就可以達到了,所以是一念之間可以往生到極樂,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什麼生和死,只不過是隨緣現生現死而已,就如同電視打開,現出了白淺,花花草草,關掉電視後,就是黑屏。顯示屏本來就沒有什麼生和死,只不過我們不明白道理的人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無法迴歸到自性(顯示屏),所以生死輪轉。懂得了沒有生死,一切都是你,就大自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