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萬炒到250億,"私募一哥"徐翔是如何把自己送進監獄的

基金投資,本是將錢委託給專業人士去管理,以期獲得超額收益。市場中總有那麼幾個"股神"級別的大牛,不論市場風雲變幻,總能立於不敗之地,引得人們迷信追隨。但越是這種魔幻的"大神",越是把普通老百姓往死裡坑。這裡就介紹"股神"們最常製造的三種"人禍"深坑:

利益輸送、抬轎子、老鼠倉

從3萬炒到250億,

基金經理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

說到利益輸送,就不得不想起"私募一哥"徐翔。徐翔一直是一個傳說,傳說他從3萬元起家,炒到了250億,他的私募基金"澤熙基金"更是創下5年平均收益率200%的逆天記錄,這樣的"大神"到底有什麼炒股秘籍?直到2015年徐翔被抓,人們才知道徐翔根本就不是炒股而是犯罪!他不是股神,也不是有內幕消息,他就是夥同上市公司股東一起操縱股價,吸老百姓的血!

從3萬炒到250億,

徐翔夥同上市公司股東操縱股價的套路:

1. 先私下約定好由上司公司擇機發布公司利好消息,比如利潤增長、高送轉,或者炒作新題材、新概念。

2. 信息公佈之前,徐翔的私募基金就先大筆買入該公司股票建倉。

3. 私募基金建倉完畢後,上市公司發佈"利好"消息。

4. 股價拉昇之後,上市公司股東宣佈減持股票,並由徐翔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盤,最後徐翔再在二級市場上全部賣掉。

這個套路帶來的結果就是:上市公司股東高位減持套現,套現後的收益由股東和徐翔進行分賬;徐翔的私募基金因為每次都能提前建倉所以每次都能實現翻倍增長;而追捧徐翔的普通股民最後都成了徐翔的接盤俠。

從3萬炒到250億,

徐翔的整個運作都不是正常的炒股,而是夥同上市公司股東,發佈虛假消息,利用自有資金操縱股價,高位賣出找接盤俠,獲得的利益由股東和徐翔私下再分配。

這是犯罪!徐翔不是股神,他是魔鬼!

從3萬炒到250億,

私募基金由於監管松,信息不透明,往往是利益輸送的重災區,投資私募基金的中產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基金之間的相互"抬轎子"

幾乎每家基金公司都會有一兩隻"明星基金",可是這"明星"業績是怎麼來的?其實跟娛樂圈中每家經紀公司捧人的手法差不多——花錢買水軍買數據,套在基金公司身上就是利用自家別的基金給"明星基金"抬轎子,做出"耀眼"業績。

從3萬炒到250億,

"抬轎子"指用同公司別的基金給"明星"基金做

接盤俠,甚至是會利用"明星"經理的新基金專門給老基金"輸血",就是專坑"腦殘粉"。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整個公司公平對待,大家百花齊放不好嗎?現實是,既不好,也做不到。

基金也跟娛樂圈一樣,大家只看得到那些曝光率高的、新聞多的、數據好的,一隻平平無奇的穩定型基金,只能淹沒在茫茫基海中,所以基金公司很明白,與其大家一起平平淡淡、穩穩當當,不如先自己捧出"一哥一姐",然後"先富帶動後富","明星基金"割普通基金的韭菜,普通基金割廣大基民的韭菜——真香!

人總是最先看到那些光鮮亮麗的,人也總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的,利用抬轎子的手法打造"明星基金",才能吸引到廣大投資者競相追逐。所以我們投資基金的時候應該要更多的關注基金公司的整體實力和基金經理的綜合業績,如果一個基金經理名下管理有多隻同質化嚴重、重倉股高度重合的基金,最好敬而遠之,以免被割。

從3萬炒到250億,

老鼠倉

老鼠倉是指基金經理在利用公有資金拉昇股票之前,先用親戚朋友或自己實際掌控的賬戶去買入股票,低位建倉,然後再用公有資金將股價拉高後,率先賣出個人持股獲利,將投資者的資金套牢的行為。說白了就是用投資者的資金替自己高位接盤,對老鼠倉經理來說基本就是無風險套利

從3萬炒到250億,

十年之前,在中國基金業幾乎近半數的基金經理都有老鼠倉行為,一是因為人性的貪婪,能用大眾的錢為自己牟取暴利,實在是難以拒絕;二是違法犯罪成本太低,2009年之前,老鼠倉行為還沒有列入刑法,被發現只是輕微罰款,並且也只判定是基金經理的個人行為,不追究基金公司的連帶管理責任,因此老鼠倉行為特別猖狂。

為了規範我國的資本市場,2009年2月28日,老鼠倉行為正式入刑,定為"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除了罰款之外,還會被判處有期徒刑。入刑之後,基金經理們才收斂許多。儘管如此,老鼠倉依然很難杜絕,特別是在私募基金領域,這種損公肥私的行為操作起來更加方便。

從3萬炒到250億,

並且老鼠倉行為完全沒法進行事前預防,只有在被曝光的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被人偷了糧。只能提醒大家,如果有消息顯示一個基金經理或一家基金公司有老鼠倉或內幕操縱的嫌疑和前科,請千萬遠離,不要讓自己的資金涉險。

從3萬炒到250億,

投資基金提防"人禍"的小建議

1. 不要迷信"明星基金",更不要迷信"股神",股市很魔幻,能比股市更魔幻的只能是違法犯罪行為。尤其要警惕私募基金的魔幻業績。

2. 投資一隻基金之前,先查清楚基金的持倉情況、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基金公司的整體水平,切勿衝動投資。

3. 避開有"老鼠倉"前科或傳聞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

4. 不迷信短期業績,從長期來看,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的綜合業績往往比主動型基金更好。

從3萬炒到250億,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