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兵百萬填淝水,狼狽歸來國已休


驕兵百萬填淝水,狼狽歸來國已休

有人問:為什麼西晉滅吳成功了,而前秦滅東晉卻失敗了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兩朝君主晉武帝司馬炎和前秦天王苻堅都可說是一代雄主。但在統一天下之前,司馬炎尚能勵精圖治,個人生活有所節制。而在統一北方後,苻堅自己就已經開始腐化墮落。上行下效,前秦的戰鬥力大幅削弱;

其次,西晉是漢人王朝,將卒基本上都是漢人,基本上不存在語言不通溝通不便生活習俗衝突的問題,因此能正常的指揮調度。

而前秦是一個氐族人建立的王朝,可氐族恰恰人口又很少。征伐東晉的幾十萬軍隊是由氐族人,鮮卑人,羌人,漢人等拼湊的多種族聯軍。這樣一支龐雜的隊伍,倉促之間集結到一起,溝通不暢,生活習俗不同,指揮調度有非常大的困難。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整支軍隊就會土崩瓦解,如鳥獸散。面對東晉強大的北府兵,淝水之戰的結果似乎一開始就比較明朗了;

第三,西晉徵吳,統帥都是久經沙場,效命朝廷的能臣名將,能做到君臣一心,自然戰事順遂,一鼓而下江南。

前秦伐晉,許多主要將領都是異族的降將,如羌人姚萇,鮮卑人慕容垂等。而這些人能力極強,且素有大志。因為在前秦朝堂受到猜忌,內心對戰爭前景自然非常複雜。如此一來,前秦的戰鬥力又低了幾分;

第四,西晉滅吳時,司馬家的統治已經非常穩固。而苻堅在位時,家族內部王公大臣的反叛此起彼伏。加上對苻堅優待異族王公不滿,前秦內部始終矛盾重重。這也導致淝水潰敗,及之後局面糜爛不可收拾;

第五,氐族人雖然一時統一了北方,但並未被各民族所尊重和接受。而東晉雖然偏安江左,但畢竟華夏之正朔。淝水之戰,天下人心在東晉這一邊(畢竟北方漢人為胡人所虐日久,肯定心繫故國。而鮮卑人等內心也有不平);

第六,淝水之戰,前秦以強擊弱,根本不需要帝王御駕親征。且戰事非苻堅所長,更應坐鎮後方,負責統一調度。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士去做,即便戰事不順,也不會讓一場局部失敗導致王朝崩潰。而司馬炎就聰明得多,他只需放手讓杜預王濬在前方奮勇殺敵,建功立業,自己在洛陽坐觀成敗就行;

第七,西晉初期中原民殷國富,君主有為。而吳國孫皓殘暴,上下離心。因此西晉滅吳,得天時地利人和。

淝水之戰前,東晉雖然君主平庸,但朝政還算清明。名相(謝安)名將(謝玄)在朝,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而前秦苻堅卻逐漸腐化,不復當年的銳氣。

因此,淝水之戰,東晉得天時人和,地利與前秦均等,所以東晉贏得淝水之戰並非偶然。

驕兵百萬填淝水,狼狽歸來國已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