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植物,如何理解?

幸福的可乐2


一首古诗,四种植物背后的感人故事

冬景

——宋•苏轼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开尽,举着遮雨伞似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已残败,但还有菊枝在傲霜斗雪。你一定要记住啊,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致,秋末冬初橙黄橘绿的时候。

作者和诗中人物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一位历史治水名人。其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齐名,世称“欧苏”;诗歌清新豪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共称“苏辛”;书法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擅画竹木怪石,书论、画论皆有卓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流传于世。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北宋诗人,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皆用于藏书。

诗中描写了哪些植物?

题主的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字面上就能体现出来,四种:荷、菊、橙、橘。至于如何理解,得先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苏刘二人的友情谈起。

《冬景》的写作背景和苏刘二人的友情

这首诗写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当时苏轼任杭州太守,刘景文以左藏库副使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此人为北宋大将刘平之后,将门虎子,又善工诗,性格粗犷豪放,诗文和胸襟皆开阔;而东坡居士更是生性豁达,诗风豪迈,另外两人都是书痴,所以二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是投缘,常以诗词歌赋往来唱和,苏轼称刘景文为“无双国士”。苏轼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淤泥修建了著名的“苏堤”,其间得到了刘景文的大力支持,两个人愈发惺惺相惜,结成莫逆。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的勉励,诗的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这才是本诗的意义所在,旨在勉励好友困难只是一时,切莫消沉,要乐观向上,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四种植物所代表的意思?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言外之意,那就得从这诗里提到的四种植物入手。我的理解,这四种植物,至少代表了三层意思:

  • 一、不余遗力地鼓励。

虽然荷尽菊残,但橙黄橘绿;花虽凋落,却有累累硕果;秋末冬初,一方面萧瑟冷落,另一方面是收获和丰收。比喻人至壮年,虽然青春已逝,但日臻成熟,仍可大有作为;勉励好友要抓住这大好时光,不可消沉,不可妄自菲薄,要不懈努力,奋发向上。其切切之心不言而喻。

  • 二、不动声色地赞美。

荷,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这两者都代表着品质高洁,不媚不屈。荷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样都不是重点,重点在后面:橙和橘。

橙,果皮芳香,香气馥郁,古诗里皆是赞美之词:宋•陆游《霜夜》“梅花欲动梦魂狂,橙子闲搓指爪香”;宋•程垓《乌夜啼•醉枕不能寐》“半黄橙子和诗卷,空子伴床头”;宋•毛滂《浣溪沙•武康社日》“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这里的橙子不只是好吃的水果,还是现成的熏香。不只活人用,死人都用。据说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就有香橙的种子,较大而略有棱角,食物放东边,香橙放右边,专家分析是作香薰之用。

橘,最早先秦屈原就有诗曰“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赞美它“独立不迁”、“秉德无私”、“行比伯夷”;唐•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唐•柳宗元《南中带橘柚》“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唐•贯休《庭橘》“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而苏轼自己更是写过《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林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来赞美橘。

你看,橙是代表芳香,橘亦是嘉树,这都是对好友才学和人品变相的赞美,这是最高境界的夸奖,不是赤裸裸,而是以物比人,仿古喻今,其由衷的赞美之情妙不可言。

  • 三、隐而不宣的祝福。

自古代始,就花有花语,果亦有果的语言。橙,谐音“成”,寓意“心想事成”;谐音“诚”,代表诚心诚意。又因为橙子色泽金黄,是吉祥之色 ,象征着富贵、财富、位高权重。而橘,则谐音“吉”,“聚”,象征着吉祥,团聚。到现在,广东人送水果,还必带橘,寓意着吉利吉祥。这一份殷祝福,苏刘二人,

想必是彼此心照不宣。

因为后来苏轼很快就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心意:他向朝廷一再竭力举荐刘景文,终于使已经58岁的刘景文有了小的升迁“荐知隰州,仕致文思副使”。虽然很不幸的是两年后刘景文就死了,但那是后话,当时这首诗里所体现的,就是朋友间眷眷的赤城之心,值得用“人生有友若此,夫复何求”来概括。

结束语:

苏轼的《冬景》,描写了荷和菊,橙和橘四种植物。以上就是我对诗中四种植物所代表含义的的理解。


hyg陌上花开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

“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

全诗用轻松明快的字句勾勒出了一副令人愉快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冬的喜爱,流露出诗人珍惜现有美好时光的心情。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冬景

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荷尽: 荷花凋零残败。

(2)擎: 举,向上托起。

(3)雨盖: 指荷叶舒展的样子。

(4)傲霜: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5)君: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 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此首巜冬景》,为苏轼赠友佳作。诗的前两句写景,从“荷尽”、“菊残”入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一片萧瑟景象。但“已无”与“犹有”将荷与菊的不同之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菊花傲然屹立,不畏风霜,坚强不屈的品质。

诗的后两句议景,同时表明自己赠诗的目的。诗中提及两种水果“橙、橘”,有硕果累累之意。诗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借丰硕之意,欲告知友人,虽然美景凋零,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这般写,是鼓励友人要有信心,积极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况且,日后相见必将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橙黄橘绿时,那时的心情一定十分欢喜。





娟娟新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换个角度说问题,东坡先生大家都是知道的,美食达人,当现在就是美食博主,千万粉丝级别那种。这里可以看出,做叫花鸡的荷叶,泡茶的菊花,美味的橘子和橙子(好吧~_~这个是瞎说的)。这个诗意像有枯荷有直杆,残菊花不落,霜盖花枝叶,橘子橙子真好吃(看)。。。这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两个就是人有背运但意志不能消减,霜这个东西日出则化,就是说等着吧,别着急,过两天就好了。后边橘子那个说的是享受当下,别愁了,看,这冬天时候也有好看(好吃)的景色不是。用现代话说,发现路途中美。。。


诗是情之极


赠刘景文 / 冬景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赠刘景文巜冬景》,是苏轼的送别友人写的诗。整首诗叙述了四种植物,荷叶、菊花、橙树、橘树。以四种植物抒情表志。前两句荷尽、菊残形容冬天萧瑟的景色就像诗人离别的心情怅然若失,恋恋不舍。后两句表达诗人以后再与好友相见时就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橙黄橘绿)那种迫切、欢喜的心情!




文韵中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但诗人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原来诗人是用荷花、菊花、橙子、橘子等植物以物抒情。 他说:虽然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用“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诗所咏的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用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诗人在此诗中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黄有绿,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诗人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豆爷说说


《赠刘景文》一诗,是大才子苏东坡的赠友佳作,28个字,用二种花(荷,菊)衬托人好犮的高雅品质,荷,出污泥而不染,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衬托好友,独立风范,不入浊流,只有这个季节,才能体现荷,菊不屈的精神,待到明年还会荷香四溢,菊蓠盛开。

诗中还有两种水果,(橙,橘),描写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田园山水,但醉翁之意不再酒,更深的喻意是通过季节景色描写,表达鼓励友人进取之意,

没有荷,菊的牺牲,就不到橙橘收获的季节。

以此诗鼓励老朋友向前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有得有失,前程光明,道路曲折。“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更应有坚劲不拔之志。”


信天翁老翁


这首诗描写了初冬时节的景象。荷花已经没有了,连荷叶(擎雨盖)也没有了,只剰下了光秃秃的荷杆。菊花虽然已经凋零,但是枝头仍有枯萎的菊花留在霜天的枝头上(抱霜枝)。是不是天下一片萧杀了呢?当然不是。这时候的橙子正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绿油油的橘子挂满了枝头,这正是橘柚飘香的收获季节。



大千一尘


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荷花没“雨伞了"。借秋菊、绿橘象征初冬景物,抒发诗人的独特感受。歌唱深秋与初冬景色。

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霸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宁乡田土


其实描写的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