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三峰山戰役,金國為何會慘遭大敗,遭受亡國之禍?

諫史


發生在公元1232年的蒙、金三峰山之役,是金末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是蒙古滅金決定性的一役,也是蒙金雙方最為慘烈的一役。

三峰山之役也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是一個以少勝多的範例,蒙古軍用不到五萬的兵力戰勝了金朝二十萬大軍,最終導致了金朝元氣大傷,加速了金超滅亡。

金朝失敗的原因

金王朝自建立以來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統治,已經走到了它的末期,哀宗統治時期的金王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一面是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爭奪權利;一面是紅襖軍起義延綿不絕;還有來自蒙古的不斷進攻,黃河以北已經盡為其所佔。在此情況下,國內經濟全面殘破,國力也日益衰退,滅亡趨勢不可避免。正如元人所說,金超是“以就盡之運,抗萬興之師”,戰敗是不可避免的。

三峰山戰役,作為指金軍最高指揮者: 完顏合達和移剌蒲阿,兩人意見往往不能統一,雖然“合達熟知敵情,習於行陣,且重義輕財,與下同甘苦,有俘獲即分給,遇敵則身先之而不避,眾亦樂為之用,其為人亦可知矣”,是公認的“良將”,但因為“合達近嘗得罪,又畏蒲阿方得君,不敢與抗"導致完顏合達對移刺蒲阿妥協、順承,不敢提出異議,體現在蒙古軍渡漢水時,移刺蒲阿認為不能截江而戰,完顏合達雖然知道應該截江而戰但最終也向移刺蒲阿妥協。

另外,移刺蒲阿其人據《完顏陳和尚傳》記載:“副樞移刺蒲阿無持重之略,嘗一日夜馳二百里趨小利,軍中莫敢諫止”,也就是說他沒有領導幾十萬大軍的大將風範以及應有的軍事素養。具體表現在三峰山之役中,主要有:

其一,一意孤行,不善於採納正確意見,在蒙古軍渡江的過程中,沒有聽取張惠關於中途制止的正確建議,而使蒙古軍全部過江,從而坐失良機,給金軍造成後顧之憂。

其二,沒有戰略眼光,不能認識己方的優劣勢,金朝末期戰馬不足,卻放任蒙古軍的騎兵安全渡過漢水,不僅沒有彌補己方騎兵不足的劣勢,反而給敵方提供了拋開對面金軍、偷襲汴京的機會,使金軍從主動變為被動。

其三,消極畏戰,得過且過,從正大八年蒙古軍圍攻鳳翔時就已經“見北兵勢大皆有懼心”,“是真不敢動”, 三峰山之戰前幾日哀宗降旨,要他們前往京城“換易御馬,然後出戰”,合達想要再議,蒲阿卻說:“止此而已,復何所議。”軍即行。

對此,金將楊沃衍的話可以作為總結:“平章、參政蒙國厚恩,握兵柄,失事機,不能戰御,乃縱兵深入,尚可言耶!”所以說,金軍在三峰山戰役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高統帥的責任。

南宋態度轉變,出城了蒙宋聯合

三峰山之役之前,南宋雖然拒絕和金朝聯合抗蒙,但對蒙金雙方的戰爭仍持觀望態度,三峰山之役以後,“金之精銳盡滅於此”,緊接著金哀宗逃離南京,崔立獻城投降,南宋看到這種戰局,從皇帝到宰相、邊將,都以討好蒙古為主要心願,想借助蒙古之力滅金“雪恥”,而蒙古方面也需要南宋的兵力和糧草,以便及早結束對金戰爭,基於蒙宋雙方各有所求,從而促成蒙宋聯合滅金。


結語

三峰山戰役不僅是我國軍事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戰爭,而且對當時的蒙古、金朝、南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傷金朝元氣、促成蒙宋聯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蒙古滅亡金朝的最後結局。


史說冬夏


蒙金的三峰山戰役,從根本上而言,最為直接的因素是金兵在戰場據點上疲於奔命,無法全力顧及所有的戰場。

公元1232年,金國的都城已經南遷之開封,真正屯兵地點則在潼關一點。也就是說此時的皇城開封兵力並不充足,一旦蒙金交戰,金哀宗所能依靠的防守力量也僅僅是潼關一帶的全部軍事力量。

公元1229年,三峰山之戰的前戲開始。

窩闊臺先行在汴京外圍據點衛州進行試探性的進攻,果不其然,金哀宗只能調遣在潼關的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統領十萬金兵救援衛州,總算解了衛州的危急。

其實說是解除了衛州危急,不如說是窩闊臺已經探知蒙金一旦交戰,金國在潼關的守軍必定要馳援四方,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口。

金國的衛州保衛戰,也意味著開封境內的兵力已經疲敝,無兵可調。

1230年,蒙古南侵金國的戰役正式開始打響:

  • 左路大軍:斡陳那顏統領大軍,由濟南進入河南,進攻開封外圍據點
  • 中路大軍:窩闊臺統領大軍,由山西南下,進攻洛陽、鄭州
  • 右路大軍:拖雷統領大軍,由鳳翔南下興元,沿漢水一線繞後包圍

這三路大軍相繼出發之後,拖雷所統領的大軍進攻神速,橫掃了四川境內,直接沿著漢水逼近鄧州,想要趁勢和中路大軍統帥窩闊臺完成南北合圍開封的作戰計劃。

在拖雷挺兵進入四川的時候,金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二人迅速帶領潼關十餘萬大軍(累計十五萬)奔襲內鄉防守,防止拖雷的西路大軍順利和窩闊臺完成南北合圍開封城的作戰計劃。

只是,窩闊臺更加的聰明,他早已經知道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所統領的大軍是金國最後的依仗,讓這股大軍在戰場中疲於奔命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因此,窩闊臺攻佔河中、洛陽、鄭州,他所統領的中路軍的前鋒已經逼近金國都城開封城。

在開封城中金哀宗只能下令讓完顏合達、移剌蒲阿二人北上馳援開封城。其實此時對於完顏合達、移剌蒲阿二人已經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北上馳援開封也就意味著要放棄對於拖雷的防守,同樣要面臨大軍逼近開封城的命運。

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挺兵北上馳援是,拖雷迅速分兵三千精銳,死死的牽制完顏合達、移剌蒲阿的北上大軍,吃飯、宿營這兩個關鍵的節點,這三千蒙古精銳都要趁機騷襲十幾萬金兵。

完顏合達、移剌蒲阿所統領的十五萬大軍終於在鈞州三峰山停下腳步,只能屯駐於三峰山的東北、西南以及山頂之上防守。

  • 金將武仙、高英屯駐西南
  • 金將樊澤、楊沃衍屯駐東北
  • 金將張惠、按得木屯駐三峰山上

與此同時,天降三天大雪,大雪將三峰山下的平坦地帶變成了一片泥潭,行軍極為不便。

反觀金兵已經開始斷糧,拖雷急忙撤掉三峰山東北一翼的佈防兵力,放開三峰山通往鈞州城的通道,金兵開始倉皇朝著均州城方向逃去,不料在兩翼埋伏的蒙古軍突然衝殺出來,完顏合達、移剌蒲阿、高英、樊澤、楊沃衍、張惠相繼死亡。

此番戰役,金國戰將、精銳全部喪失,最後的一支軍隊也被一舉蕩平。


歷史總探長


金未金軍與蒙古軍隊在鈞州三峰山進行了一次有決定性意義的戰鬥。開興元年(公元1232年)正月,金軍主力自鄧州出發,途中與武仙、楊沃衍部會合,十二月金軍到達沙河,蒙古軍早已在河北部署了5000騎軍等候。金軍渡沙河攻擊,蒙軍以逸待勞。金軍疲於奔命,十分疲憊。金軍行至離鈞州城23裡的黃榆店,終因雨雪太大,停止了前進,屯宿了3天。金哀宗傳來詔旨,命金軍急速赴援汴京,金將移刺蒲阿急於赴援,完顏合達只得與之合軍出發。蒙古軍早已準備好,大集於路前後。他們用大樹將道路堵住,金將楊沃衍奪路猛進,金將陳和尚擁車上山,蒙古軍退守三峰山東北和西南,且戰且退,誘金兵深入。激戰中,天又降大雪,霧氣騰空,以至於人人不能相視,戰場經戰馬和士兵們的踩踏,變成了泥潭。金軍飢寒交加,十分狼狽。而蒙古軍卻能更番休息,並放開金軍奔鈞州的路,蒙軍自兩側夾攻,金軍全面崩潰,大部戰死。戰後,金軍精銳豪隊幾乎全部喪失。


文藻巧翁


在蒙古和金朝的戰爭中,腐朽沒落的金朝不是新生蒙古政權的對手。在天才的統帥成吉思汗的統領下,蒙古大軍屢次打敗金朝軍隊,使得金朝的國土日漸縮小。到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時候,金朝只剩下陝西至山東的一塊國土。金朝將國都遷至開封,北以黃河為屏障,西以潼關為依託,負隅頑抗。

金哀宗繼位後,為了挽救金朝滅亡的命運,勵精圖治,大力加強軍備。在他的努力下,金朝建立了一支以重甲騎兵為主的馬軍,還有一批精銳的步兵。這些兵力,主要配置在陝西方面。

蒙古為了突破金朝的防線,多次攻打金朝的潼關防線。但是,在金朝將士的奮勇抗擊下,都遭到了失敗。其中大昌原、衛州、倒回谷之戰,金軍都取得了勝利。這些勝利激勵了金朝君臣,一時金朝的士氣高昂。

但是,即便是取得了這些勝利,蒙古強大,金朝弱小的戰略態勢也是不能改變的。在當時,金軍前線的將領也心裡清楚。在金哀宗受到勝利的鼓舞,下令出擊的時候,前線的將領虛與委蛇,不敢主動向強大的敵人進攻。

成吉思汗一直想滅金朝而後快。他在滅金之前,先去滅了西夏,來為下一步滅金做準備。可是,在西夏滅亡在即時,成吉思汗卻暴病身亡。不過,成吉思汗在臨死前,留下了滅亡金朝的遺策:

(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在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繼位。他按照成吉思汗留下的方略,發動了滅金戰爭。而三峰山之戰,就是這次戰爭中關鍵性的一戰。

窩闊臺將軍隊分為南北兩部,自己統帥主力在北方,分為三路,牽制吸引金軍的注意力。而拖雷率領三萬騎兵執行大迂迴的任務。拖雷從宋朝的控制區通過,迂迴到潼關背後,然後渡過淮河,攻打開封。用這樣的機動作戰,來調動金朝在潼關的主力,在運動中消滅之。

但是,在戰役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窩闊臺的部署有著極大的破綻。那就是,按照成吉思汗的部署,迂迴的部隊應該是主力,這樣才能調動金朝的主力消滅之。可是,在窩闊臺的部署裡,拖雷率領的軍隊成了一支偏師。拖雷只率領三萬騎兵,要面對潼關的金軍主力,史書上說是騎兵二萬,步兵十一萬,自保都困難,更不要說是消滅了。

這樣的部署,有可能是窩闊臺企圖借刀殺人有關。拖雷是窩闊臺汗位有力的競爭者,就算是汗位給了窩闊臺,拖雷也隨時插手朝政。這使得窩闊臺對他無可奈何。因此,這樣的佈置不能不讓人對窩闊臺的用意有所懷疑。

拖雷兵力弱小,又全是騎兵,如果和金朝主力野戰,他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攻打開封,他又沒有辦法。因此他的迂迴根本就不會有多少作用,前有堅城,後有敵兵,拖雷的處境反而會十分不利。如果金朝能夠認真對待,這一次的戰役,反而會給金朝以勝利的機會。在後世的對宋戰爭中,忽必烈也來了個大迂迴戰術,可是差點被宋軍消滅。

在拖雷出兵的時候,一切就都出現了和成吉思汗預料不合的現象。蒙古派去請求借道的使者被宋朝殺死,宋朝不答應借道。拖雷不顧一切,強行通過了宋朝的控制區。這樣一來。拖雷就再也沒有了退路。

在這個時候,拖雷的處境十分危險。他在唐、鄧渡過漢江的時候,就遭遇了金朝軍隊的阻擊。拖雷面臨的情況是,四面處於敵人的包圍之中,而又沒有攻城的能力,只有和金軍野戰並消滅對方一條路。而對方的軍隊龐大,自己又難以消滅。

可以說,如果金軍的軍事行動更加積極主動一些,拖雷的處境會更加危險。可是,金軍方面卻出現了種種的錯誤,使得自己最終一敗塗地。從戰役的過程來看,金軍失敗的原因有幾下幾個方面:

首先,君臣、將帥的意見不合。當時的金哀宗得知拖雷的行動,馬上下令予以迎頭痛擊。可是統帥金軍的將領意見不統一,沒能夠發動主力決戰。在經過小規模戰鬥後,拖雷在受挫後,馬上以一部掩護,主力得以脫身北上,進行機動作戰。這使得金軍失去了最佳的決戰機會。

第二,謊報軍情,使得金朝遭受巨大損失。金軍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小勝利後,向朝廷報捷時大肆誇大,使得金朝君臣喜極而涕,以為勝利就在眼前。

以前蒙古軍入侵,金朝就命令各地進入城堡防守,堅壁清野。結果這一次都以為大捷在即,不以為意。在拖雷的騎兵襲擊下,數十個城池被蒙古軍奪佔,將所有積蓄焚燒一空。這使得追擊金軍的人馬反而沒有休息的地方,失去了補充給養的可能。

第三,金軍的戰術錯誤。金軍的兵力分成兩大部分,二萬騎兵和十一萬步兵。在這支龐大的軍隊中,步兵是沒有多少用場的。而金軍的騎兵精銳程度要超過蒙古騎兵。在幾次作戰中,金軍騎兵險些全殲了蒙古的掩護部隊。

因此,金軍應該將騎兵和步兵合理編組,把騎兵主力解放出來,死死咬住拖雷主力不放。而步兵則穩紮穩打,作為騎兵的後盾。這樣,拖雷無隙可乘,進不可戰,退無所據,只有撤走一條路。但是,金軍沒有采取這一策略,龐大的軍隊,步騎混雜,反而成為機動作戰的拖雷的襲擊目標。

第四,天氣不利。在最後的決戰中,本來金軍在開始佔了上風,可是天氣突變。突降的大雪,使得習慣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作戰的蒙古軍佔了上風。沒有補給的金軍忍飢挨餓,又忍受著寒冷天氣的折磨,全軍士氣崩潰,被蒙古軍全殲。

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金軍在三峰山一戰遭到大敗,幾乎所有的精銳將士損失一空。蒙古軍在戰後,對還在開封堅守的金朝君臣威脅說,“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合達耳。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確實,三峰山之戰後,金朝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蒙古與金國之間的的三峰山之役可謂是對已經處於弱勢的金國,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金國的滅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蒙金三峰山戰役之前,蒙古與金國進行了幾次戰爭中,金國的精銳已經被消滅殆盡,所以最後不得不把都城往南遷到開封。這個時候金國事實上面臨當年北宋一樣的局面,根本就是無險可守,金國當時可以依靠的只有黃河天險。而且與蒙古軍隊相比,金國的兵力有所不足,所以只能將主力守在潼關,防止蒙古軍隊從西方攻來。

眾所周知,蒙古最讓人害怕的就是他們的精銳騎兵部隊。而當時蒙古大汗窩闊臺還有拖雷,利用蒙古騎兵的優勢,使金國有限的兵力來回疲於奔命。本來金軍的主力正在和拖雷交戰,但是窩闊臺趁機攻打開封,金哀宗便命令金軍主力北上援救都城。而在金軍北上的同時,拖雷不斷派出精銳騎兵進行騷擾,使金國軍隊無法順利轉移。

而到了三峰山的時候,金軍已經疲憊不堪,糧草很快就要中斷,而再加上當時天降大雪,經過了軍隊可謂是又急又餓,只能夠在三峰山上疲於防守。在圍因了金軍幾天之後,託雷做出不支的假象,放開一條道路,疲憊且飢餓不堪的金軍從這個方向突圍,結果被埋伏的蒙古軍隊大批消滅。這一戰之後,金國的主力已經蕩然無存,滅亡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1232年,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臺在滅金過程中,經歷多次失敗。於是便採取迂迴戰略,自己率軍佯攻金軍正面,派其弟拖雷率領4萬鐵騎孤軍深入,繞道南宋從金國背後直奔金國當時的都城開封。

窩闊臺的迂迴戰略被金國人識破後,金哀宗抽調各地守軍組成15萬大軍攔截拖雷大軍。而窩闊臺趁正面敵兵空虛之際,一舉打到開封城下。開封危急,金哀宗便令攔截拖雷的15萬大軍火速馳援開封。

而拖雷命令大軍一路尾隨金國的回援大軍,專在金軍吃飯和宿營時突襲,使得金軍不得休息,疲憊不堪。行至鈞州(今河南禹州市)附近的三峰山時,金軍得知拖雷大軍就駐紮在三峰山上,於是便對拖雷發起進攻。4萬大軍哪能抵擋15萬大軍的進攻,拖雷節節敗退,被金軍圍困於兩山之間的山溝之中。金軍為防止拖雷大軍突圍,在其周圍挖了數百條戰溝。戰場形勢從蒙軍的阻擊戰瞬間變成了金軍的圍殲戰。

正當蒙軍惶恐之時,天氣驟變,忽降大雪。金軍不耐寒,幾乎不能形成戰鬥力,而來自北方的蒙古人則習慣於在寒冷的氣候下作戰。蒙軍士氣大振,一舉突圍。而此時馳援蒙軍的一萬大軍也將將趕到與拖雷會合,於是乎便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五萬蒙軍將15萬金軍圍困於三峰山上,形成反包圍。

拖雷使用了經典的圍三厥一的戰術,在圍困金軍的同時,故意讓開一條通往鈞州的道路。此時已疲憊不堪的金軍倉皇逃往鈞州,蒙軍隨即發起總攻,金軍瞬間崩潰。在通往鈞州的數十里的道路上血流成河、屍堆如山。金軍全軍覆沒,只有主將帶領幾百人逃入鈞州城。

師集三峰,金圍之數匝,將士頗懼。俄而風雪大作,金卒僵踣,士氣遂奮,敵眾盡殪——《元史》

此役過後,金軍最後一支主力大軍被蒙軍消滅,金國滅亡已經不可避免。縱然此戰是以金軍的失敗而告終,但金軍頑強的鬥志還是不可被忽視的。他們一度使驍勇善戰的蒙軍感到恐慌,他們離最終的勝利近在咫尺,然而天公不作美,讓他們與勝利失之交臂,也成就了拖雷的巔峰之作。


道中道道而道


三峰山之戰,1232年蒙古滅金最後一次重要戰役,這場戰役,蒙古以少勝多,金國主力部隊全線潰敗,從此再無實力抵擋蒙古大軍的鐵蹄。

金國在蒙古國的猛烈進攻下,被迫放棄了原來的國都中都,退到了汴京,金軍在與蒙古軍作戰基本上每仗必敗,建國後的醉生夢死已經讓他們忘記了自己也曾經是馬背上的民族,不過也出現了一次例外,完顏陳和尚在大昌源戰役中,以400忠孝軍打敗了蒙古8000人。

這場戰役讓完顏陳和尚在國內瞬間水漲船高,忠孝軍也成了抗蒙勁旅。可過於樂觀的金國居然以為依靠這麼一隻軍隊就可以打敗蒙古了,金國統帥完顏合達居然對蒙古使者說:“我已經準備好兵馬了,你們可敢來?”這話說的蒙古人火大,窩闊臺點齊大軍,誓要滅掉金國。

窩闊臺率領大軍進攻山西,準備攻打衛州,衛州攻破便可直驅汴京。守衛衛州已經成為決定金國能否存在的關鍵之戰。雖然短暫的在保衛衛州的戰役中金國佔據優勢,可是蒙古大汗窩闊臺採用了三面包圍的方法,借道南宋。

完顏合達聽聞汴京危急,1232年火速率領15萬兵馬前往支援,這15萬兵馬日夜兼程,蒙古斥候軍總隨隊騷擾,使得金軍苦不堪言,而且因為走得匆忙,糧食並不夠,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他們走到了三峰山這個地方,蒙古託雷的三萬兵馬以及窩闊臺的大軍已經來到三峰山進行阻擊,彷彿天要亡金一樣,突降大雪,金軍士兵幾乎快要凍僵了,長期生活在中原地區的金軍已經扛不住凍了,而蒙古大軍不一樣,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天氣,這樣更能刺激他們的戰鬥力,就在這種條件下,蒙古大軍輪番出擊,隨後故意放開一條生路,讓金軍逃竄,隨後從中間截斷金軍,首尾不能相連,大軍瞬間崩潰。

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率領殘部退到了鈞州,蒙古大軍直接攻破城池,完顏合達被殺,完顏陳和尚不願無名而死,來到敵營,勸降無果被殺,金軍最後的主力在這次戰鬥中喪失殆盡,滅掉金國指日可待。

1234年蒙古大軍攻破蔡城,金哀宗看城池大破,傳位完顏承麟後自殺身亡,而金國也表現出了最後的骨氣,城破後金軍無人投降,全部被殺,金國經歷了119年,最終消散在了歷史之中。


牧荑


如果真要說出個所以然,只能說,金國氣數已盡,眼看著就能夠得到的勝利的戰場,轉眼間成了自己的煉獄。

成吉思汗歸天時,還放心不下攻金之事,他留下的遺囑裡的大部分內容就是怎麼打金國。

(金國是成吉思汗的心頭之患)

金國是大國,累世強盛,戰力強悍且堅韌,自從1211年成吉思汗伐金始,一直打了16年,雖然敗多勝少,但是金人的實力依然不可小覷。金人雖然放棄了東北地區,但是在中原地區,據關(潼關)守河(黃河),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蒙古人幾次試探性的攻擊,都被金國挫敗,甚至還在大昌原之戰中,金國騎兵以少勝多,擊潰了蒙古的8000騎兵,一時間金國幾乎要翻盤,在全線發起反攻的態勢。窩闊臺急忙撂下酒杯,親自帶領後備軍壓到了黃河一線,才逐漸穩固了對峙戰線。

窩闊臺這時想起成吉思汗的囑咐,策劃了一個戰略大迂迴的作戰行動。蒙古人的作戰特點,就是常常做特別誇張的戰略迂迴,有時候迂迴的路線太長,甚至讓人忘記了他們的真正目標。就像這一次,窩闊臺命令拖雷帶著4萬軍隊,從甘肅出發,翻過六盤山,進入南宋境內,從南陽盆地南端的缺口進入金國腹地,直搗黃龍。窩闊臺本人帶領主力軍作為疑兵,一直在黃河岸邊發動佯攻,吸引金兵主力,為拖雷創造戰機。同時窩闊臺還派出一支軍隊,南出山東,在東平府附近切斷金國在山東的勢力。三支軍隊約定,在來年春天會師於汴京城下。

(三峰山之戰要圖)

可是,拖雷由於在宋境的拖延,使得金國早已探知了拖雷軍的動向。為了能夠在自己腹地圍殲這支蒙古的偏師,徹底打疼蒙古,金國集中了最後的精銳部隊,甚至連把守潼關的部隊也調來了。當時的金國軍隊,兵精將猛,是金國軍事力量的精華所在。拖雷軍隊一出唐州、鄧州,就迎面撞上了金國軍隊。拖雷見金軍勢大,不願意在平原地區與金軍野戰,他留下一支軍隊牽制騷擾敵軍,主力則分兩路向汴京發起衝擊。

金軍主力在預定戰場沒有等來拖雷軍,眼看汴京危急,於是大軍盡皆啟程,趕往汴京勤王。在三峰山,拖雷停了下來。拖雷把這片地方作為預設戰場,以逸待勞,等待金軍的到來。窩闊臺聽聞拖雷方向變故,立刻派遣前鋒一萬人改變騷擾汴京的任務,直接前出到禹州與拖雷軍會合。窩闊臺則親統大軍,隨後趕來。

兵貴神速。

金軍騎兵2萬,步兵13萬,合計15 萬精銳,對陣的是拖雷4萬多騎兵,無論在人數上、氣勢上,金軍都佔有優勢。所以,雙防剛一打照面,金軍就派出了前鋒騎兵,與拖雷的前鋒部隊交戰。

三峰山,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在平原地帶的兩個小山包,在中間有一個馬鞍形的拗口。金軍兵精勢盛,前鋒打的極為順手,蒙古軍第一次交手就折損了1000多人。拖雷不得以沿著雙峰山緩慢撤退,直到拖雷將軍營紮在拗口。金國將領見到勝機,大喜過望,立刻派遣全部軍隊壓上,將拖雷軍圍困在雙峰山的拗口裡,史稱圍之數匝。

金軍這麼做,就是壓根兒沒想過放蒙軍一條生路。一般圍攻戰都是圍三缺一,動搖敵軍抵抗心志。金軍這麼玩法,就是衝著徹底毀滅這支敵軍去的。

拖雷不敢怠慢,立刻組織軍隊建立環形防禦陣地。金人搶攻,蒙古軍頑強守衛,一時間雙方打的難分難解。然而,畢竟拖雷軍兵少,長期消耗,必然對拖雷不利。可是被圍在拗口,拖雷也無計可施。情急之下,拖雷禱告上天,希望天氣能夠轉冷。

說來可奇,拖雷禱告過後,當天夜間果然下起了鵝毛大雪,氣溫降低滴水成冰的程度。

(蒙古軍開始發起反擊)

對峙雙方的軍隊都在野外作戰,對突然到來的極端天氣都缺少準備。金國士兵的手指都凍掉了,冷的渾身打哆嗦,身子僵硬起來,甚至連弓弩都因為太動而拉不開。蒙古人卻有辦法,他們劃開牛馬的肚子,掏空裡面的內臟,讓自己躲進去,借用牲畜的體溫來給自己取暖。這種方式真能取暖嗎?可是史書上言之鑿鑿,姑且信之。

拖雷看到天氣利於蒙古軍,不待窩闊臺主力部隊到來,當機立斷,立刻帶領所有部隊發起突圍戰鬥。幾乎所有的蒙古部隊都突破了金軍的重圍,跳到了外線,反包圍了金軍。

金軍主帥完顏合達等看到金軍戰力已弱,便開始計劃撤軍。拖雷故意網開一面,放出一個缺口讓金軍往均州城逃竄。金國士兵看到出路,也不知是計,拼命奔逃。蒙古輕騎兵則在遠距離跟蹤追殺。最終,金國15萬精銳部隊全軍覆沒。

(蒙軍的追殲戰)

金軍主帥等人帶著幾千殘兵敗將逃到了均州城,這時窩闊臺也帶兵趕到了。蒙古軍旋即破城,俘虜了金國最後的名將完顏合達、移剌葡阿、完顏陳和尚,他們都在這次戰役中戰死,金國最後的名將和精兵損失一空。

此後,金國無力再重新建立部隊,也無法守衛住黃河戰線,蒙古軍兵臨汴梁城下,守將崔立不戰而降,金哀宗遷都蔡州,在那裡勉勵經營了2年,最終被蒙古、宋聯手滅亡。

金軍為什麼會在局勢佔優的情形下輸掉戰爭?

一場大雪,毀掉了一個帝國。

想當初,徽欽二帝北狩時,也是在隆冬時節。如今風水輪流轉,金國的貴族即將重蹈北宋的覆轍。可謂是百年興廢又青城,只是當初的征服者,到如今已是階下囚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金國是用人不當,戰術佈置問題,將領指揮不力,部隊貪生怕死。三峰山之戰,1232年是蒙古滅金的一個重大戰役。此役,蒙古軍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金主力崩潰,再無力量復興,滅亡已成定局。三峰山之戰,是蒙古滅金的一個重大戰役。 1232年,蒙古軍拖雷部繞過金朝的軍事重鎮潼關,越過秦嶺,出漢中盆地,迂迴到南方,然後直奔汴京。金將完顏合達率主力 15萬前往攔截,雙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西南)展開會戰。蒙古軍隊採取了疲勞金兵的戰術。蒙軍知道金兵急於突圍,就故意讓出一條路。當金兵爭相逃跑之時,蒙軍伏兵四起,大敗金兵。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率金軍殘部退至鈞州城內,旋即被蒙軍破城,合達被殺,陳和尚不欲無名地死於亂軍中,親自來到敵營,卻不肯投降而被殺。金軍最後的主力在此役潰敗,損失驍將多員,“兵不復振”,亡國已是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