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農民創業太難?

盛世納華夏123


創業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不是只有農民創業很難,任何人創業都很難。現在很多人選擇自己創業,而真正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創業並不能只是想想,還要付出行動並且還要堅持,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

現在非常多的人選擇創業,現在處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環境中很多人自己創業,同時很多人就像無頭蒼蠅是的到處亂撞,沒有目標的亂創業,你要問他為什麼創業,選擇什麼行業等根本沒考慮好。只想著創業賺大錢。今天干這明天干那,最後一事無成創業失敗。

總之,創業是艱辛的,創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農民創業可能更難一些。天時、地利、人和又能佔多少呢?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了就好了。但是不要盲目創業。



果農果緣


農民創業難,真難,太難。說點自己的體會。說不上創業,做點小生意,只是為了自己的小家,生活的好點………

那是七個年前的事了。流浪危險的職業,我怕了,不願做了,不想幹了。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有幹勁,愛做事,有點門路,借不多錢,不犯法。在家門口做點生意也能掙錢,也好養家……去掉了以前工作。開始做點自家制作加工。要用地方呀,看好了自己的地。事就出來了,事就多很了,鄰居不樂意,村裡不支持,鄉里不讓蓋。我東跑西顛,南說北問,上安下扶……忙的焦頭爛額,身上掉了好多肉。忙了半年蓋了點板房,弄了點廠房,修路,安水,安電,買機器,買原料,找工人,找銷路……幹了一年,自己沒技術,沒銷路,不會管理。把自己血汗錢拼盡了,也沒掙到錢…生意也不能做了……現在又違建,又拆了好多……

好像農民就是農民,農民就不應該得到支持…創業都找有錢的人,錢多的人。支持,幫扶,綠燈也是有錢人……農民難……農民創業更難……




老農王五


這個問題我看得多,見的多,想的多,我來主動地,簡明扼要地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我們都知道創業難,所以,人民大作家柳青同志就寫了一本著作,名字叫《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在《創業史》中使用了典型化的創作方法,他把農業生產化運動,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進而寫出歷史演進的趨勢,而非僅僅就合作化去寫合作化。

2,創業難,農民在農村創業更難,沒有資本,沒有資源,沒有基礎條件,沒有人才,要想創業成功,更加是難上加難!

3,在農村如何創業才能成功?

首先,就是要有好的項目!如果你有一個好項目,能短平快地賺錢,那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就是要有好的資源!其實,現在人的創業,都是資源整合!如果你沒有資源,還是不要創業!這個包括人脈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市場資源,等等!

第三,就是要有好的團隊!合作團隊當然要是互補作用的合作,父母和親人都要支持!

第四,就是要有資本後盾!沒有錢,空手套白狼,那是很難成功的!資金肯定要充足!

第五,在農村創業還要能夠得到政府項目的資金支持,不然很難走的遠做的大!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賺錢,也就是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如果不能賺錢,那還是不要創業了!







姑蘇駙馬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身為農村人,我感到現在的農民太難,現在農村人的生活看似比解放後強百倍,千倍,可誰又知道農村人的壓力卻是以前的千百倍。

創業對於每個人都很難,可對於農民來說相當難,雖說創業成功能改變命運,可為什麼還有千千萬萬的農民對創業忘而卻步。

進入主題。

1是農民雖多,但大多都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年領大了就喜歡隨大流安於現狀。年領小的沒資金,也不敢拿著父母的血汗來冐險。

二是沒人脈,大家都知道,要想創業不走彎路,最好有人帶。

三是市場行情捉摸不定,就比如現在的豬肉價,上個月還十來塊一斤,現在七八塊都沒人要。

四是創業風險實在太大,對於農民來說實在承受不起,有的農民一家只有一個勞動力,妻兒老小都要養活,很少有餘糧,即使創業那錢也是東拼西湊來的,賺了錢還好說,要是賠了,一家人只有喝西北風了。

創業對於有錢人來說叫創業,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叫舍忘。這就是為什麼農民創業難。

個人愚見忘幫助。


老青年在農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正好正在農村創業,深切體會到了農村創業的難度,沒有做是完全體會不到那種艱辛,當開始做的時候太多的想不到,太多的問題需要一個個的去解決,我來總結一下都有哪些難度:

1.人才匱乏,農村裡很多年輕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裡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僅剩的一些青年人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情在做,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不會輕易地換工作,比如我這裡想招個行政和財務人員,簡直難如登天,所以我自己除了管理工廠的生產還要做行政方面的資料,表格,登記每天的出入庫數據,每天的進出賬目,甚至買個釘子都要自己去。

2.招工難,幾個月前工廠開始招工,來報名的都是一些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只能幹一些清閒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低,好不容易招來了幾個四十幾歲的人,還沒幹幾天就不想幹了,還好我及時發現和他們溝通,問他們原因,才把他們留了下來。

3.管理難,因為招來的基本都是平時以種地為主的農民,很多人不聽管理,很多管理制度難以得到有效執行,而且我們還忽視了一個問題,在農忙的時候工人去種莊稼,要請假不上班,但是廠裡不能停止生產啊,必須要把客戶要的產品生產出來啊,只好讓工人種半天莊稼上半天班。

4.交通不便,我所處的地方在一個山區裡,雖然通了公路,但是有些地方彎度太大,拖掛車進不去,很多機械設備以及產品只能先拉到鎮上再進行二次轉運,無形中提高了成本。

以上4點就是我所總結的在農村創業的難度所在,現在我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開始有收益了,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評論,我會把我所經歷過的都和你分享





阿東創業談


為什麼農村創業那麼難?

首先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農村創業難嗎?有人創業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創業成功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我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背靠祖上福廕。這類人有比一般的農村人有著優越的先決條件,祖輩、父輩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條件。走什麼發展道路、資金的支持、父輩們在當地的聲望、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持、堅實的後盾等等…都給類創業者提供了好的發展平臺,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事情。

第二種:這類人就是沒有各方面支持的人了,全部要靠自己的知識、見識積累、靠自己的靈活頭腦,高情商,選擇進行適合當地發展的行業發展。這這類行業包括:農藥化肥,農作物種子,各種農業用品,各種農業機械的服務,不跟風的發展自己看好的,有好效益的農作物、養殖等等…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說農村創業難的人群,這類人群在做事情之前沒有進行深入的自我分析?我有什麼缺點、我有什麼優勢、我有什麼資源可以整合、我應該往哪個方面進行創業? 結果導致:做任何事情沒有自己的深入分析就盲目跟風,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了自己也跟著去做什麼,做的時候都不明白自身本來就沒有把事情做成功的基礎條件、技術支持等等…

要知道同一個機會,大家所面對的困難是一樣的,就看誰先發現機會然後整合自己的資源解決困難,誰就能成功!

所以,說農村創業困難的朋友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充分的分析,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累積,當自身能有解決各種困難的方法、技巧時,你會發現其實創業成功就是那麼簡單!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正在創業或者已經在創業路上的小夥伴!


小武哥創業



農民工創業特點

1、是返鄉創業農民工年齡以30~50歲為主;

2、是返鄉創業農民工學歷水平高於全省農民工總體水平,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

3、創業農民工返鄉前從業特點突出,52.8%是從縣外省內返鄉,84.3%在外從事務工活動,87%在外從業3年以上,44.4%從事建築業、製造業,68.5%返鄉前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上;

4、是創業意識、高收入吸引和兼顧家庭是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主要動機;

5、是創業農民工創業較多集中在農業領域。

 農民創業問題 

1、首先是融資難,政府的創業擔保貸款一般不超過10萬元;

2、貸款擔保難,絕大多數返鄉創業農民工難以找到合適的擔保人;

3、貸款門檻高,僅有1人得到了政府創業貸款。其次是創業用場地成本高。

4、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尤其在辦理施工許可、水電氣暖、信貸等方面存在環節多、費用高、時間長、反覆跑路的現象,加大了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負擔和風險。

5、農民工的創業能力有待提升。

6、多數返鄉創業農民工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但缺乏在工商、稅務、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市場分析能力、組織經營管理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意識,難於適應市場、駕馭市場,創業風險較大。

如何解決農民創業問題 

加大政策指導,使返鄉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能夠“有燈引路”,不再是對政策流程“一抹黑”;

增加資金扶持,設立創業基金,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支持;

改善技能培訓,提供多層次、多技能的培訓機會;健全服務機構,在基層建立專門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服務的機構。

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到你,豬年行大運,豬事順利,我是三農作者周小福


周小福的泥土味道


農村創業難,歸根到底是三個原因:

一是難以佔有生產資源或資料,既土地這個生產資源或資料。

沒有規模,沒有效益。要想在農業有大的發展,必須佔有相當規模的土地資源。一、二百畝根本不行,一、二千畝規模也不算大,沒有上萬畝土地,種啥都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創造品牌,難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而沒有規模,沒有產供銷一條龍,就佔領不了市場。

二是需要大量生產資金,既起步資金和流動資金。

你想佔有一定規模的土地資源,必須從農民手中長期購買或長期租用流轉土地。購買或租用土地,,需要大筆起步資金,有多少起步資金,才會有多少土地資源。而生產出來的產品,需要安檢,註冊,宣傳,品牌,入市等等,沒有一筆相當大的流動資金也是不行的。

三是科技,沒有高人一籌的科技,難以創出品牌,佔領市場。

走前人己經走過的路,己經很難創出品牌和市場,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受人歡迎的產品和品牌,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能在成百上千萬產品中打出自己的產品品牌,佔領市場,受到人們的肯定,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在農村創業,確實難度很大。


琿春徐飛768


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難在心態,不難在實在!

農民是從事農業生產的,最在行、最熟的還是農業。

一個真實的財富故事:

一男農民近五十,別的啥都不會,只會種地,九十年代初期當地搞產業化調整,鄉上動員家家種水果,自家也種了五畝,三年後出產品了,卻沒人收購,市場價格也差,這個農民也同別人一樣每天挑著上街叫賣,收入不多,還是溫飽。

一日突發奇想走進了縣農業局,想就改善品質和提高產量找點辦法,不知是沒講清楚還是自己沒聽明白,一臉茫然回家。思考一夜後,第二天去了市農業局,多了心眼,找到農經部,自己以為是經濟作物站,人家卻是農村經濟站。站長是個專業技術人員,非常耐心地講解、書寫,怎樣施肥、施什麼肥,怎樣打藥、打什麼藥,怎樣管理,疏花疏果等等,給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年曆!

滿足地回家後,照本宣科、照貓畫虎,包括自己老婆在內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而自己卻認準這個理,自己幹。年底出成果了,投入與周圍差不多,塊頭大的多,外觀、口感也非常好,包樹勢樹形。自己也沒有像別人一樣挑著上街買,而是去了省城,找大型商業超市,商場釆購部人員一看一嘗,要!他大膽地報了個20元一斤,因為老家才賣5元,採購部一口地回答:行,籤合同,此時他又後悔了,忙說自己是隻採不運不帶包裝,是田頭交貨價。採購部說也行,旦要馬上一起去看看地裡是否全都一樣。一到地裡一看一嘗,成交。

該農民掙到錢後,沒有花天酒地,而是去申請註冊商標,並與超市簽訂了下年供應合同。回家後又去承包了鄰居不願種的地、又讓其他人籤合同跟著幹並以15元一斤包收購等等方式。

三年後收入已過百萬元,其產品已通過連鎖機構賣到了北京。

希望有所啟示!參考!


龍博士的徒弟


農民創業難這是千真萬確,對此我深有體會。在我們這裡,2016年政府鼓勵農民以合作社的形式從事種植或養殖,在政府的扶持下,希望社員能增加收入,同時搞合作社也利於農產品集中抱團銷售。可以和外面的大企業簽訂產品訂單。號召力很好,但結果是十分無情。



一,基層幹部言行不一。農民在農村創業,離不開與基層幹部打交道,創業初期他們滿懷信心,大吹大磊,等到你要真真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卻推三阻四,毫無一點誠意。可是你卻是騎虎不得自下。

二,農民自身條件不足。談及創業那不是一件隨手拈來的事,需要資金、需要智慧,需要廣泛的人際關係。對於一個真正的農民來說,不論哪一方面都有欠缺。所以有膽量創業,是需要各方面的資助。僅靠自己的條件多有不足。

三,農民活動範圍太小。面朝黃土背朝天是農民生活的真是寫照,他們每天都在改造地球,經常活動的範圍實在是有限,在交際方面幾乎沒有。而創業是需要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廣的人。

總而言之,農民想要做出成就,不論是經濟上還是人際上,都有很大的限制。再加上農民知識有限,不能與時俱進。光靠一張笨嘴根本就難成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