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5岁喜欢和我对着干,我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请问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爱自己yeaini


5岁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尊心也比较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好管。 你不妨试一试这样。

1,同意他的意见按他所说去做。

比如吃饭,妈妈给东东盛了半碗饭,东东就开始闹脾气了,一下子就吼了起来,他说,你们都盛一碗饭,为什么只给我盛半碗饭?我不要半碗饭,妈妈说。每次吃饭,你都是比我们吃的少的,为了避免浪费,就给你盛了半碗饭,如果你不够的话,吃完了再盛好不好?



东东就是不听,闹着要给他盛一碗饭。妈妈是一个聪明的妈妈,没有再跟他争执,拿着他的碗又去添了半碗,但是跟他强调:如果这碗饭,你吃不完,那么剩下的这一部分你晚上自己吃,没有人吃你剩的。东东说那好吧。果然,他剩下了半碗。妈妈履行了自己的话,晚上没有给他吃新的饭,而是别的人晚上吃馒头,他的剩饭给他继续吃。



这件事情以后。每次盛饭的时候,不用大人说,东东自己就会说,我吃不了很多,给我盛半碗就行了。

2,在他固执,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和他对着干,这样做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还是这个东东。一天天很冷,妈妈说今天很冷,应该把厚羽绒服穿上,冬冬偏说,我不穿,我昨天出去就没有穿,一点都不冷。

妈妈说你还是穿上吧,东东坚持自己的意见 。于是,妈妈没有再说什么。把厚羽绒服叠好放在自己的双肩背里。



两个人出去,走了没有多久,东东就冷的不行了,小小的身子缩了起来,妈妈什么也没有说,把厚羽绒服拿出来,套在了他身上,东东笑了,妈妈也笑了。

这类问题这样解决比较就好。

我是宁老师。专注幼儿和青少年教育 欢迎关注我


宁老师说


我有个侄儿也是5岁时犯牛脾气,我母亲带着他,怕他偷着下河玩水,有次被发现母亲用小竹条抽他小腿,怎么抽也不求饶,也不哭出声,下雷暴雨说他几句,他就站在大雨中任雨淋。越管越反着来。过几天母亲等小侄儿平静下来,好言好语,给足他面子,有错不直接批评他,拐着弯当玩笑一样说几句,反而听话服管,原来小孩子也要在奶奶面前争面子。这是我妈妈得来的经验,用相声小品戏说的方式,侄儿脾气纠正了过来,各人小孩不一样,有改得快有改得慢,男孩性烈的更不能打,只能好言好语慢慢来?


阿拉老太


以前我家孩子两岁的时候、看见隔壁家两夫妻每天对他六岁的儿子大吼大叫,动不动就喊打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对自己小孩那么凶.后来我孩子也五岁半了,经过了这些年与他相处的经历来说,发现真的是越大越叛逆,三岁之前的那时候感觉他多乖呀,自我以为他是一个乖宝宝,我也是一个好妈妈讲的什么都听[捂脸][捂脸]不知不觉四岁以后就开始慢慢的会有他自己的想法了、开始学会了说不, 对自己不接受的事情就会闹脾气,我跟老公从最初对孩子的耐心温柔也磨练成了感觉只会大声吼他才会听,最初的说了三四次还是不如吼一声他就乖了,我们俩也终于变成了像隔壁家一样[大笑][大笑]明明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然后也很后悔,但是有时候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走到那个边缘了,真的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教他.希望以后尽量改,慢慢的相互长大吧



元宝57235618


让爸爸管,严厉的管,孩子总要怕一个人在家里。还有就是你问问学校的老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比较好,说明孩子不怕你!或是在他给你对着干的时候你来次大爆发,记住,中途千万不要现场,如果打孩子了,不要打完下一秒就对他嘘寒问暖,不然,前功尽弃!我儿子爷爷奶奶惯的没边没沿,像你说的老是和爷爷奶奶对着干,但是怕我和他爸爸,他犯一些很弱智或是对着干事情得时候他爸爸打我从来不拉架,我一般都是等事情结束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给他谈心,问他错了没,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或是我打他我老公不拉架,事后问他是妈妈错了还是他错了!



快乐家具人


我家孩子其实也有这个毛病,就喜欢对着干,孩子三岁左右自我意识特别强,你叫她干嘛,她都是说不要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有时候听多了难免有些烦躁,后来也不管那么多了,让她自由发挥吧,现在四岁多了,也上幼儿园比之前好多了,也懂事多了,不再那么固执己见了



紫叶生活记


您好,我是彤麟妈,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和家长对着干,不听话,90%的父母第一反应就是责怪、训斥、强制甚至打骂。然而父母这样的反应对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会更加刺激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任性。那么我们做父母的面对孩子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一: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孩子的意图。一般来说孩子和父母顶嘴无非就四种情况

①家长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正玩的高兴,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去干别的事情。

②缺乏足够的交流。父母不够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父母再干涉自己,于是顶嘴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父母太溺爱孩子。被父母长辈溺爱的孩子在面对家人长辈时有恃无恐,所以和家长顶嘴也就不足为怪了。

④反面榜样。家长中有人喜欢喝其他家庭成员顶嘴,大声嚷嚷,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也就学会了顶嘴等不良行为。

二:父母改变说话的方式,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①父母在面对孩子顶嘴时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把命令式语言“不许顶嘴”改为“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这样就会防止矛盾再进一步激化。

②诗人都会有生气伤心的时候,知识年龄不同表达情绪的方法也不同而已,发脾气也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所以允许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三:不要和固执的孩子硬碰硬,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毫无理由的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劝导时,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其结果就是孩子痛哭流体,却任然固执己见,这时候就不要和孩子硬碰硬了,父母可以把语气放和缓一些,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再利用当时的环境把孩子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

四:父母要反思自己,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其实孩子和父母对着干,有一多半原因在父母身上,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面对孩子时多一些耐心,给孩子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尊重。如果孩子是应为父母溺爱,受父母影响而变成叛逆的性格,父母就要先从改变自身开始,“改造”孩子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

只要父母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真缺德引导和帮助孩子,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宽容和尊重,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聊聊天,就一定能够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我是彤麟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关注我与您分享更多的育儿方法和知识!


彤麟妈育儿日常记录


这个还真不是个小问题,不及时纠正这毛病,等长大了想纠正已经来不及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多半是娇惯纵容的结果。

个别孩子生性执拗,由于幼小,家长又舍不得惩戒。于是随着年令的增加,就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听话。这时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生性叛逆,便束手无策了。

教育这样的孩子要有耐心,在孩子不执拗的时候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一般他还是会听的。

如果讲道理效果不明显,就得改变策略了:冷落他,暂不好吃好喝好玩地侍奉他,故意冷落他一段时间,让他心里无着落。或许他就不那么神气活现了,可能会慢慢变得服管一些了。

再就是心狠一点儿,凡事由不得他,让他彻底服输。比在他要怎么样,当你觉得不合理时,偏不让他怎么样,哭闹蹦跳由他去,长圆不理会他,(千万不要去哄,不要去讲道理。)直至他哭闹够了,无神了再去理会他。或许坚持这样做下去,他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只有当孩子服软服管的时候,和他讲道理才是有效的。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立规矩了。立完规矩就要切实遵照执行,有违逆行为就要视其情节给以批评或惩戒。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你的孩子慢慢的就变成可爱的宝宝了。

现在才5岁,一切还都来得及。建议你买一些儿有关儿童教育的专著读一读。你就成了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了。

我是天凉好个秋A,关注我,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诚邀朋友评论、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天凉好个秋A


面对才五岁,有点逆反的调皮孩子,除了家长以身做则,与孩子好好勾通,做好正面引导以外,利用孩子的逆反,进行反方向思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何进行反方向思维引导呢,下面举一个有名的故事,以做参考。

有一群孩子,经常在老先生的门外打打闹, 使老先生不得安宁,为了取得自己的安适,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拿着钱来到门外,对孩子们说他喜欢听孩子们在门外嬉戏打闹,给他们钱算是奖励,希望他们有时间再到自己门外嬉笑玩耍。孩子仿高兴的走了。第二次,当孩子们又到门外玩闹时,他又给了他们奖赏,但是数目却比第一次少了一半,孩子们很不高兴。第三次,老先生给孩子们的奖赏更少了,孩子们更不高兴,商量着不好好的玩儿闹了。等到第四次,老先生不再给孩子奖赏了。孩子们也决定不再去老先生门外打闹了。

老人为了不让孩子在自己的屋外打闹,并没有采用呵斥,打骂等极端方法,也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却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做父母的,也可以学一学,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从反方向去引导一下。


萍风竹雨123


不知道题主是孩子的妈妈还是爸爸?不外乎以下情况:

1、儿子与妈妈对着干,与爸爸没有

2、儿子与爸爸对着干,与妈妈没有

3、儿子与爸爸妈妈都对着干

都要找出原因,爸爸的原因,妈妈的原因,儿子的原因,是否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原因......

找到原因才好说如何解决,比如爸爸妈妈是不是一方惯着顺着一方非常严厉,或者双方都惯着顺着,或者双方都过于严厉,仍或者老人惯着顺着。

5岁的孩子与家长对着干,应该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纠正,但也不是一天就能纠正的,毕竟已经成了习惯。找准原因(多种因素),对症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无论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为孩子好似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什么都接受,什么都学,不能分辨好坏是非,那么你该如何?

5岁的孩子兴趣点多,精力旺盛,无知无畏,什么都去尝试,确实不好管,个人体会如下:

1、从哪个角度看待孩子

这一点是大多数家长难以做好的,总是以大人及成人看问题的方式去看待孩子,在与孩子相处时用不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孩子逆反。

应该多揣摩孩子的心理,搞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入手,与孩子相处才会越来越顺利。

想一想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回忆一下我们孩子时代是怎么样的,怎么与小伙伴们相处的。

客观性很重要,身在其中时常主观,尝试着跳出来,再看回去。往往看自己看不清,看别人却很明白。

2、与孩子做朋友

中国式管孩子是家长式的管教比较多,孩子容易抵触,极端情况下就是打骂甚至棍棒教育,压抑孩子天性。

应该学学与孩子朋友式的相处,家长放在后面的位置,并且是以孩子的心理去做朋友,伴随孩子成长。

朋友式的相处,也是一个基础,交流互动的基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倚小卖小,不倚老卖老,不强势压人,不欺负人,不无理取闹,不无事生非,相互信任......

与孩子做朋友一直做到孩子上学、上高中、上大学,受益孩子以后的成长,做一生朋友。

与孩子做朋友首先要交流,学会与孩子的交流,用孩子的方式进行,不是用大人的方式。

3、引导与转移注意力

孩子兴趣点多是天性,好奇多于专注,转移的快。非有益成长和健康的兴趣一定是不鼓励的,但纠正的方式要讲究,因为孩子还不懂利弊,讲大道理用处不大,还容易逆反,因此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转移不好的兴趣点或注意力。

对于孩子的坏兴趣和坏习惯不是不讲,是讲的方式和时机,如何让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用孩子的语言和方式效果会比较好。

4、家长和家人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和家里的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很大,育人先育己,孩子有样学样,给孩子一个充满良好生活习惯的环境非常重要,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弋一样,好水才有好鱼。

需要注意夫妻双方是孩子的第一榜样,然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家里其他孩子,家人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言传身教。

收敛家长的坏习惯,坏脾气,不要溺爱,不要纵容!

5、独立生活能力培养

我们的习惯是从小对孩子无微不致的关爱,事事帮手,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弱,容易依赖家长。

独立性培养其实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潜移默化,形成到孩子的习惯中去,比如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收玩具,能做的事自己做,大人只是观察和辅助。

5、夫妻双方及老人对孩子不同方式的影响

对孩子成长,一家人要齐心协力,不能一个人一个心思一个想法一种方法,可能让孩子无所适从,可能让孩子有机可乘,可能让孩子只听顺自己意的,等等,对孩子成长不利。


草狮子


农村俗话:“泥鳅信捧,小娃信哄。”

5岁男孩表现出来的倔强叛逆,多多讲道理比较好。不要一吼二叫三打闹。因为,他知道你们最终都会围着他转的。那几招没用。

带孩子去看看有意义的电影,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这些都会改变他的脾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