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王,项羽成寇,你如何评价他们?

司马赖氏


虽说成王败寇,也不尽然。每个人自有行走的轨迹,结局只是一个点,终点,而那条长长的轨迹,才是包含了人生最丰富最精彩的地方。



刘邦虽然自身没有什么才学,但善于识人用人,麾下聚集众多人才辅佐,出谋划策有张良,内政后勤有萧何,领军作战有韩信。刘邦为王,全面而强有力的人才团队居功至伟。



反观项羽,虽然神勇无敌。而帐下人才能给他出主意的只有范增,就这个范增,关键时出的主意还不被项羽所纳。其余如龙且也是有勇无谋,人才储备和刘邦天差地远。

刘邦情商高,明明先占了咸阳又主动让出来,还亲赴鸿门宴给项羽赔罪,在自己没有实力之前隐忍示弱。而项羽属于直来直去没有城府,说重些,头脑简单,如此性格确实不适合担任领导者。



刘邦较有政治头脑,有远大志向。约法三章严明军纪,以获得民众们的拥戴,把“得天下”作为自己的追求。而项羽相比残忍粗暴,坑秦降卒二十万,每下一城,或屠或留残垣一片,秦灭后,分封18位诸侯王,最高的志向只是“灭秦”。得了咸阳后,不听部下在此建都之言,劫掠一空纵火烧城,衣锦还乡去也。作为统治万民的君主,刘邦显然更加适合。



当然项羽也有他的优点,宋李清照曾诗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百味乾坤


三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阮籍游历到刘项交兵的古战场垓下,有感于当年楚汉之争之壮烈,为战争之结局而叹息,更为项羽悲愤之死而扼腕,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但谁是英雄,谁又是竖子,他却没说出来。在那秦亡汉兴的时期里,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战事风云跌宕起伏,十面埋伏更是触目惊心,怎么会说世无英雄呢?这往往让人猜测不透。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上从来就是歌颂胜利者,成王败寇的观点禁固着人们的思维,而道义和规则却被淡化甚至忽略。况且历史从来就是由胜利者来写,以致很多历史真象只能从蛛丝马迹中去提炼以达到还原历史真像的目的,往往有时观点各异,争论不休。

从成功者的角度来说,刘邦是英雄。其英雄之举在于他能聚各方人才于帐下,一战而灭楚兴汉,终使项羽自刎于乌江。但很多人对英雄的界定并非完全定位于一场战役的胜利,一个帝王的诞生。因为成就之外还有更多的内容,如人的心胸格局,人的人文情怀,还有道德、规则等等。刘邦出生低微,没受过多少正统的教养,也没有多少励志故事可言,然而他把握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从响应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开始,他从此进入了乱世枭雄的行列。恰恰乱世才是他真正的舞台,让他完成了一个屌丝到帝王的逆袭。




项羽则不同,出身贵族,武将世家,从小受叔父项梁培养其军机韬略和布阵排兵,加上他先天的战将体格和刚猛的狼性,让他很年轻就成为了战神极的人物,近乎无敌于天下。项羽至死给自己总结说,一生大小七十余仗从无败绩,垓下一战从此却遭灭亡,不是作战有过错,实乃天要灭亡自己。

在鸿门宴中,项羽完全可当场置刘邦于死地,他没有那样做,人们认为他是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其实不然,因为那不符合他的贵族性格,因为那不是君子所为,更因为那不是在战场上。

钜鹿之战当其他诸侯都作壁上观时,他率领仅5万人马背水一战,与秦军展开生死决斗,他身先士卒,豪气干云,打败了40万秦军,将秦将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20万人一举歼灭,那才是他的战场。彭城之战以3万轻骑直捣刘邦65万联军中枢,如同摧枯拉朽,斩杀近二十万,那才是他的战场。

那么即然成功者刘邦算英雄那项羽还能算英雄吗?更算!但又不算。他首先是军事上的英雄,他的英雄气概盖过了他麾下所有的将领,就连韩信、陈平这等人才在他之下也无法发挥才能而离他而去。同时他也是道义上的英雄,他太刚强、血性却不懂厚黑学,贵族气质让他不知何为下三滥。他年轻缺少磨砺,20多岁即名扬天下。但他不是政治手段上的英雄,甚至近乎白痴。军事上的优秀和政治上的短板注定他成为悲情英雄。刘邦40出头才出道,积蓄的政治手段和厚黑、奸诈非项羽所能及。他决不敢和项羽作任何一次正面交战,即便是他的兵力多出数倍。但他能聚集各方人才为他出谋划策和统兵作战,用过硬的政治手腕控制人。老爹和老婆吕雉都做了俘虏,刘邦可全然不顾独自仓惶逃命,过后也不再问及;刘邦为了自己能坐车逃命,为减少马车负重,可将儿子女儿在逃路上推下马车来自保,这样的情景在项羽身上绝不可能出现,他的贵族精神与刘邦的无赖品性完全相反。有时觉得项羽刘邦之争其实就是典型的君子与无赖之争,不择手段者胜,讲求规则者败。或许乱世就当如此。

垓下兵败,项羽唯一所想的和所做的就是杀出重围,而且也做到了,过了乌江或许又是一片天地。相比刘邦多次逃亡之狼狈,这又算得了什么,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他不是刘邦,一旦突出重围,另一种更大的困惑向他袭来,那就是他的尊严和贵族精神蒙羞,无法面对的江东父老,还有他的血性,他不再逃,选择了自刎。

如刘邦是一个成名的竖子,那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却败亡于他之手将作何解释?阮籍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应该还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天意也。


湘水微波


对刘邦、项羽的评价,最早有记载的当然是司马迁。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很高,将其列为本纪。至少在司马迁心里,项羽、刘邦都是和秦始皇一个级别的帝王。

自古历史就有“成者为王败者贼”的观念,但历史评价是十分客观的,几乎没有人觉得项羽是“寇”。相反,后世评价还很高,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等等。

一是项羽功业很大。真正一战灭秦的,是项羽的巨鹿之战。项羽虽然政治上不行,但很有英雄气概,为后世所尊崇。

二是刘邦才能平平。真正打败项羽的,是战神韩信,而不是刘邦。刘邦统一称帝后,被冒顿单于搞了个“白登之围”,既没有秦始皇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也没有曾孙汉武帝的“基本打残匈奴”,就是个窝里横。

所以,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笑傲江湖149553812


虽然是一个历史老话题了,但鄙人之见,天下却都是在刘邦与项羽率軍入咸阳城的各自所作所为那天决定的。刘邦軍霸上,秋毫无犯,废秦荷政,减赋税,约法三章,一向好酒色的刘邦却高度克制,不碰不染秦宫一切美女宝物,远远在政治上大胜项羽一畴。谁知项羽这白痴,进了咸阳大开杀戒,烧、杀、掠抢,阿凡宫大火,三月不灭,早先坑杀二十多万秦卒恶名的项羽,又一次播下万民心处深深仇恨之烈火…最终项羽被这场烈火焚为灰尽,赖不得刘邦身边人材张良、萧河、韓信之助,天下民众、人材都站在了刘邦这边,不仅如此,是四面楚歌,是项羽亲手将自己的千千万万与浩浩荡荡驱向了刘邦。


高友峰1



路遥lgy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民间流传甚广之俗论。而史学家及专门研究历史者,却並非如此论之。比如,关于项羽,司马迁于巜史记》中,将其名列本纪中,专 门论述。而本纪系专门为帝王立传而设。因此,项羽在史实之地位,即 为帝王之尊!且《史记》系汉帝国官方承认且予以发行之史料 ,故极具权威性,因此,项羽为冦之说不成立!而且,与之关联甚密,且至今仍使用之成语典故颇多,鸿门宴,破釜沉舟,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足以明证其为干古之豪杰!

而刘邦仰仗众多谋士将帅,从一市井流氓,而为汉高 祖,全靠坑蒙拐骗,及伪装而成就。虽贵为王,但,在巜史记》中,从字里 行间,诸位皆可满满感知对刘邦的不屑之情!


伊人可欣


刘邦和项羽更适合做皇帝的是刘邦,其实对当时老百姓内心深处来说,你是真小人还是伪君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关键是谁当皇帝能结束他们受战乱之苦。项羽杀了那么多的百姓,他当皇帝和秦国有什么不同?秦国不重视仁但是还重法,项羽杀百姓,遵守的是仁还是法?一个都没有。老百姓口碑相传,项羽自己给自己挖坑,范增的善谏他不能识别和听从,他做皇帝不还是很乱吗?也不能觉得项羽太蠢,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也只有韩信那样的军事大才才能较量。

反观刘邦,他做皇帝后马上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生气,这是否能说明确实懂得老百姓的需求?刘邦父亲和妻子被项羽捉住了,刘邦虽然说的难听,谁都受不了,但父亲、妻子能保全下来,从这里来看,他有多了解项羽?吕后后来居然还可以做他的皇后,他是怎样的没有规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迷一样的心性。他是尊道的,不按常理出牌,让人又爱又恨。不觉得很像韦小宝一样太能组织各方势力为自己所用吗?

至于韩信之流,中途都叛变过,要挟刘邦,谁信你能忠诚呢?


拾慧杂谈


对于刘邦和项羽我们只能依据司马迁的《史记》来评定了。

1. 先看《大风歌》和《垓下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刘邦的身边手下尽是贤能志士,如张良(谋圣)、萧何、韩信等等等等,岂是项羽的手下所能相提并论。更悲哀的是张良和韩信都曾经在项羽手下干过。项羽的亚父军师范曾最后对项羽的定论是:“天下大事定矣。竖子不可与谋。”范曾凄惨的死于归乡的路上。

3.楚王熊心约定刘邦和项羽分头攻打咸阳,先入者王之。刘邦一路上大都是受降者,没有很大的战事,得了粮草,得了人心;项羽一路屠城,丧尽天良,人心尽失。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4.刘邦先入咸阳后就知道项羽定会翻脸不认账,没想到的是项羽不仅把刘邦赶入蜀地,永远不准回来,还杀了楚王熊心。道义何在?

5.很多无脑者说司马迁在《史记》里是歌颂项羽的,请问司马迁的这些记述是歌颂项羽吗?

如此这般,谁是王者?谁是贼寇?还用多说吗?还用争辩吗?


骆驼刺191


在一般人心中,推翻强秦,楚霸王是有大功劳的,但是空有匹夫之勇,非常不理智。火烧阿房宫,坑杀俘虏不得人心。这应该是他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刘邦看似流氓无赖,实则有大智慧,一是审时度势,在弱势时适当示弱,与伟人要求的“不称霸”和“决不当头”一致。二是多方争取民心,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三是重用人才,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樊哙等。四是为巩固政权诛杀异性王,为西汉几百年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刘邦也有弱点,我认为主要两点,一是不讲信用,有时耍流氓,二是纵容吕后。


兴海亭


先说说项羽。这是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时而刚愎自用,时而又礼贤下士。曾经坑俘对秦军赶尽杀绝,又因敬佩樊哙而放走刘邦纵虎归山,这为他日后乌江自刎买下了祸根。总体来说,他身上有古代贵族固有的优点或缺点,即注重信义或囿于名分,比如放过刘邦的父母妻子,会盟停战后对汉军毫不设防等等,这在他称霸之前尚不称不上致命,甚至能为他吸引更多支持,但在你死我活的天下之争中仍保持风度那就是妇人之仁。一个政治幼稚的领袖是成不了大业的。

反观刘邦,区区亭长出身,若非秦乱,终死不过沛县一泼皮无赖,但这也令他身上有着其余诸侯所不具备的冒险精神,赢了封妻萌子,输了不过一死,正所谓大丈夫不能鼎食亦当鼎烹。收买离间赶走范增,背信弃义在协约停战后偷袭项羽,反复无常在平定天下后残杀功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打击对手,就是这种百无禁忌的流氓作风使他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

事实证明,一个真正的贵族是战胜不了流氓的,在江山博弈中只有无所不用其极才能取得胜利,政治上的好人终究要被坏人打倒。李建成会在帝位斗争中败给李世民,就是因为过分注重情义。结果他受暗害身死后,还被秦王二弟歪曲历史污蔑的一文不值,这是何等的悲哀!项羽的失败,其实是贵族精神没落的象征。在这之后,再没有一个诸侯会提出决斗定天下这种荒唐的建议了。垓下军营中的“虞姬虞姬奈若何!”也成了千古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