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為何要提出發展中原鄭州?

中部地區有兩個中心城市,武漢和鄭州。武漢是中部省份第一城,這得到公認。那麼,另一個選擇為什麼是鄭州?

一個基本原因是,2012年國務院批覆的《中原經濟區規劃》。隨著這份綱領性文件的確定,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鄭州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為何要提出發展中原鄭州?

在此之前,武漢一直舉著中部的大旗,湖北制定以武漢為龍頭,輻射中部6省的戰略。但武漢雖大,還沒有足以整合6省的能量,中部區域的經濟始終存在著離心力。

中原經濟區獲批,武漢輻射中部6省的想法失去了根基,湖北要聯合江西和湖南,退而求其次,構築長江中游經濟區。

鄭州與北上廣深比,或許不顯眼。實際上鄭州這幾年發展很快,2018年鄭州GDP就突破萬億,就北方來看,僅次於北京、天津和青島。2019年鄭州GDP預計將突破1.1萬億,從總量上和增速上來看,能明白鄭州為什麼會入選最有經濟潛力的十大城市之一。

鄭州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為何要提出發展中原鄭州?

經濟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中部地區有多達4億多的人口,定位兩個中心城市並不為過。從地緣上看,鄭州是高鐵時代的明星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綜合航空樞紐——“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這也是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之一。

從人口上看,河南一省人口就逼近一億大關,鄭州佔了千萬以上,又是中國糧倉,鄭州成為中心城市,也是順理成章。

鄭州成為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洛陽等城市是副中心,武漢則成為長江中游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長沙和南昌的城市是副中心。

鄭州為什麼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為何要提出發展中原鄭州?

但是鄭州的發展,也有問題。

一個是教育。

教育是鄭州的短板,除了一個鄭州大學,基本沒有拿得出手的高校,河南大學可以算半個,因為河大的主體其實在開封。要靠這1.5個一流大學撐起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看起來是比較欠缺的。

以高校生人數來看,在2018年鄭州在校高校學生達到了100萬左右,總人數在國內名列前茅。但看一下比例,碩士以上的人數只有3萬左右,而鄭州在2018年的的人口是1010多萬,這個比例跟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劣勢就很明顯。

是的,大而不強,是鄭州高校的短板。

雙一流時代即將來到,211和985時代,鄭州已經錯過了,能否在雙一流評選中扳回劣勢,這對鄭州的長遠發展比較關鍵。

此外,鄭州GDP雖然上去了,但從產業結構上看,主要依靠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單單依靠這些,不是未來的長久之計。

沒有好的企業,對人才吸引力不夠,許多河南籍的大學士畢業後就不願回河南。

就現階段而言,鄭州更像是以千萬人口堆起來的中心城市,核心產業和其他中心城市差距較大,又沒有高校資源支撐,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人口是鄭州的財富,如果未來能加速推動鄭汴一體化,鄭州將擁有更強的底牌。

問題是如何佈局高中低的產業,如果長期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打,那也很難撐起國家中心城市的未來。畢竟,富士康模式無法對應中心城市的定位。

鄭州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些,如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國內陸首個人民幣創新試點,全國三個引智試驗區之一,顧名思義,它對解決鄭州的產業結構問題能提供很大幫助。

當然,鄭州被確立為中心城市,也就幾年光景,它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