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聽說過宋代忠臣岳飛之名,小時候也曾聽父母老師說過岳飛之母在他背後刺字的故事吧!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精忠報國的故事

岳飛於北宋末年出生在河南的一個窮苦人家,雖然家裡窮,但是岳飛的母親卻是一個有著長遠目光的女子,她懂得怎麼養育好一個孩子,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但是岳飛小時候,家裡特別窮,買不起筆墨紙硯,岳母便利用樹枝在沙土上教導岳飛識字,並讓他強身健體,學好本事。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岳飛不負母親的期望,不僅博學多才,更是學得一身的武藝本領,成為了一個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北宋末年,邊境動亂不安,金國總想要趁北宋國力羸弱,來攻佔中原領地。許多有志之士紛紛參軍入仕,想要報效國家,岳飛正是其中之一。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岳母看出了岳飛的心思,便鼓勵岳飛參軍,並在岳飛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希望他能將這四個字銘記於心。孝順的岳飛始終記著母親的淳淳教誨,直到臨死之前也沒有忘記。

岳飛自參軍以來,他的英勇表現讓他在面對金兵所向披靡,也讓他在軍中建立起強大的威信,在他的帶領下,宋軍曾取得多次的勝利,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岳飛的名聲也隨著勝仗傳遍了大江南北。

“莫須有”之罪 含恨而終

岳飛從軍多年,除了有赫赫戰功之外,他還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所向披靡的軍隊——岳家軍。在宋朝與金國無數次的對戰中,岳家軍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大多數時候都是贏多輸少,令敵軍聽見岳家軍三個字就聞風喪膽,就連敵軍將領都曾對部下說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話,可見岳家軍的勇猛無畏,對敵軍的威懾有多麼大了。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岳家軍除了對敵軍有強大的威懾力之外,在自己國家中也擁有強大的民心,因為岳家軍的行事作風。據史書記載,岳家軍的紀律嚴明,沒有必要的時候絕對不敢打擾平民百姓,哪怕是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借宿民家,也絕對會為主人家打掃好衛生後才離去,再加上岳家軍對戰金軍的勝仗無數,更讓岳家軍在百姓之中的名望達到了巔峰。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岳飛的驍勇善戰和岳家軍的英勇作戰,不僅讓敵軍害怕,也讓宋朝朝廷的某些權臣有了忌憚之心,比如奸臣秦檜。

1140年,岳飛帶領岳家軍一路收復舊地河山,結果秦檜向南宋皇帝趙構讒言道,岳飛收復江山後,很有可能會接回原來北宋的皇帝,讓趙構懼怕,連發十二道金牌下令讓岳飛班師回朝,錯失了大好機會。之後,在宋金議和的過程中,岳飛被秦檜、張俊等人誣告岳飛謀逆,將他逮捕入獄,之後又以“莫須有”的罪名讓岳飛飲下毒酒,令他含恨而終。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而岳飛到死之前,還是謹記著母親在他背後刺下的那四個字,這一生,岳飛都在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將“精忠報國”四個字貫徹到底。

其實是“盡忠報國”

岳母在岳飛背後刺字,很多人都認為刺的是“精忠報國”四個字,其實並不是,她真正刺的是“盡忠報國”,在《宋史·岳飛傳》中就有詳細記載:“秦檜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後世會誤傳為“精忠報國”呢?

因為後世將“精忠報國”這四個張冠李戴了,史書上確實有“精忠報國”四個字,也確實是用來形容岳飛的,只不過用“精忠報國”來形容岳飛的是宋高宗而不是他的母親。岳飛的孫子岳珂在他所編著的《鄂王行實編年》就有詳細記載:“紹興三年九月,岳飛因剿寇有功,宋高宗賜曰‘精忠岳飛’,令先師行之次建之。”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因為都是跟岳飛有關的,後世不嚴謹將二者混為一談,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才讓我們認為岳母背後刺字刺的是“精忠報國”。但是無論岳飛背後刺的是什麼字,社會大眾對岳飛都是高度稱讚評價的。

“精忠報國”,大部分人認錯了,其實是另一個成語

岳飛作為宋朝時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對祖國的忠心不二,對將士們的肝膽相照,對百姓們的愛護值得後世稱讚,他的精神內涵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中華民族繁衍生息這麼久,正是因為歷史上有這樣一群英雄為後世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