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遍地開花說明了什麼問題?

白眉鷹派


藥店只是終端,追根溯源,還得從醫藥工業商業以及藥品採銷議價體系說起。批文→生產→經銷→渠道管控→價格管控→招投標議價……每個環節都需要利潤,可想而知藥價的虛高。再就是,藥品的療效被廣告放大了n倍,有病治病無病預防,所以造成了過度醫療,所以造就了醫藥工商業一枝獨秀的局面,他們也不會研發,想辦法弄到批文,生產就是了。


蔥巒


確實,藥店在實體商鋪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了。換一種說法:藥店在實體店中很少看到有倒閉的,反而經常看到新開的。

綜合分析一下,有如下幾個原因:

1、早期國家對醫藥政策的開放,允許個體在一定的條件下經營一定類別的醫藥產品。這是第一波藥店的紅利。

2、初期對藥店的經營的類目等有比較嚴格的規定。後來逐步開放,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允許在醫院看病的病人,在取得藥方後去藥店買藥。這是第二波紅利。

3、在電子商務的這一波衝擊大潮中。藥品是不允許網上銷售的類別。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信號要開放藥品的網上銷售。

4、大部分的藥品都有嚴格的標準,嚴格的用法,用量。甚至要專人指導,不可兒戲。藥店也配備了專業的執業證書人員,這樣買藥的人更放心。

5、國人的保健意識漸濃,願意在身體上花錢,也花得起錢。人們購買保健品通常的渠道也是自己信賴的藥店。

6、無論是藥品還是保健品價格成本都不透明。利潤很高,有的甚至暴利。有利可圖,投資者,投機者都想分一杯羹,不是嗎?



天下事深圳情


說個我親身經歷吧:由於年輕時工作原因,在單位跑長途車,飢一頓飽一頓,最後落個胃病,時不時的給我來一下。有種胃藥對我很管用,所以常備。前段時間藥完了,再去買,價錢整整翻了一倍多,漲幅達120%。就是這種藥,同名不同廠家,數量一樣。最便宜買過一塊二毛錢的,最貴的買過二十六塊錢的,看看有多大的差價?老家小區不遠有排商鋪,數了一下共十八個門面,不同公司開的藥店就有七家,其中一家公司有兩個分開的門店。如果藥店不是暴利,商家會開那麼多店嗎?

再說一件親歷事情:母親年事己高,身體有病,離不開一種常用藥。一次我買了十盒常用藥及其他藥。當售貨員給我開票時,我順口和小姑娘開了個玩笑:我買這麼多藥,給我優惠多少?小姑娘猶豫了一下說:這十盒藥,每盒給你優惠五毛。我直接暈了!藥店的藥還能搞價?大部分人買藥,都不搞價,我也從沒搞過價,這次真長見識了。我一聽有門,就說叫你們店長來,我來和她說。店長來了,說了半天,店長給這十盒藥,每盒降一塊錢。我還不死心,我對店長說:這藥是常用藥,以後就在你家買了,我謝謝你給我的優恵,但你這個藥現在給我的價,比在哪哪的還貴,我隨便報了個地方,蒙她了一下。說:你給經理打個電話,問問我報的這個價能拿不?磨了店長一會,她撥了一個電話,經過請示,最後每盒藥優惠了兩塊錢。光這十盒藥,就省了二十塊錢。這真的是顛覆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此後我不論在哪個藥店買藥,如法炮製。最誇張的是,一次給母親買了五盒藥,標價三十六,最後三十一拿下,每盒竟了省五塊錢。由此可見,藥房是多麼賺錢!

提醒各位朋友,如果是周圍有多家藥店,多問幾家。同一種藥,每家的藥價不一樣。上面所說的七家藥店,同一種藥,有的價差在一兩塊左右,多的差三四塊錢。再一個,有個醫界的朋友告訴我,中藥有產地之分,功效不一。西藥同一種藥,哪個便宜買哪個,因為配方成份基本上是一樣的。他說的也不一定對,自己定奪。還有,同一種藥,數量不一樣,現在手機都帶有計算器,算一下,平均每粒多錢。我親歷,某種藥有七粒裝十粒裝,看似七粒裝價便宜,算下來十粒裝比七粒裝每粒省兩毛多。家中有老人常用藥的,冤枉錢真不敢算。買藥多跑幾家藥店,省下的可全是真金白銀!當然沒病更好!

祝大家都平安健康!


渭河飛雁


藥店遍體開花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首先說明開藥店有利可圖,而且利潤不菲。在當前高房租下,實體店紛紛倒閉,藥店還能一枝獨秀,呈現出畸形的繁榮,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平時我們看藥店,幾近門可羅雀,鮮有人來,為什麼還能經營下去呢,光顧藥店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以本人觀察兩大類人,即有醫保的人和沒有醫保的農民工。①有醫保的人去藥店主要購買保健品,非處方類藥品,藥店開的是藥品名,賣的是保健品,這類人往往是大手筆購買,反正是刷醫保卡不付現金,藥店利潤豐厚,這類人是主顧客。②其次是沒有醫保的農民工,這類人群由於經濟拮据,異地不能報銷,醫院過度檢查,頭痛腦熱,小病小災往往去藥店買藥自行解決,既快捷又能省下一點錢。本人見過有醫保的人從醫院取藥再低價賣給藥店,雙雙賺錢。以上就是藥店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


酷炫寶貝6


個人認為主要是管得不嚴,錢也好賺。說一點個人看法,我住的地方12.3分鐘的路程,路兩邊的藥店就7個,小區裡面還有。附近的小區新開發的多,入住率也一般。這麼多藥店,不排除有自己家有房子的,但是肯定有租房子的,這房租,人工,水電費……要是不賺錢,早不幹了。


天天一胡胡一天


親身經歷,社區旁一挺大的銀行,有時有些業務經常跑跑,一次剛去過沒多久,再次去居然關門撤點了,正在裝潢,一看改成一家藥店了,周圍已經有三四家藥店,還開還能生存,說明藥店的利潤絕對比銀行高,估計全國都一樣,其他行業都難以為繼,藥店雨後春筍


潯陽江頭尋江頭


個體藥店買藥方便,所以有發展空間,現在不是去醫院看病難嗎,看一次病耽上半天,一個感冒,花上一千幾百,這檢查,那透視的,一圈下來,醫生開的藥,一大包,賣藥哦,我的身體自己清楚,感冒來了,以前買一包中山石歧感冒涼茶,煲好飲完,被子一蓋出身汗,好了,現在藥量少了,那我就加一包,兩包一次,對比一下,去醫院看病,還是自己到藥店買藥,那個便宜,一清二楚了


LJC逍遙客


我也來說幾句。

現在大街小巷真是藥店比比皆是,可謂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如雨後春筍般地開放。

在各種經營不得力狀況下,藥店卻強勢而上,試想無有利益,怕不會起早吧?!

到處是藥店的確方便了大眾,培養了依懶性的“保健意識”;更有“電話叫,藥送到”的商業策略和廣告語,加上兌換積分領禮品的推波助瀾。使我們的藥店業蒸蒸日上?好不厲害。

與之相比的是書店在萎縮在掙扎,鮮有人去光顧,更別提看書學習了。

社會在進步,各種養生專家在灌輸,保健醫生在坐診,免費檢查都以相當理由使“患者”相信藥和醫的神奇?而放棄了人自身的調節能力。這難道這不是一種無知和悲哀嗎?

再說藥店能遍地開花,如若不允許怕也不會這麼擴張吧。凡事不能僅看一個面,就像豐富的菜品供應一樣,如何監管菜蔬的安全性才是要做好的大問題!

藥店多了未必是好事,大眾又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人云亦云,為了健康那是捨得下本錢的。與我們過去的理念相比,現在真怕你不病,沒關係,可以保健一下嘛。

站在大街上舉目四望,唯藥店醒目“靚麗”,諾大一中國,“藥”食同源否?!


風清雲淡6663343995


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的藥店不到一百米的街道,藥店四個,私人診所二個,醫院一個,為了競爭各顯神通,廣播,電視一刻也不消停,搞活動,送禮品,撒傳單,搞優惠,打折扣,壘積分,分回扣,忙得不亦樂乎。藥店成了大忙人,喊破嗓門叫賣藥,吹破牛皮賺利潤。查血糖,量血壓,真是無病變有病。保健品,高價藥,醫藥行業火上南天門。岜不知銀錢花了是否治了病?還是錢多人傻作嫁衣服為他人?


美舞衛亞


製藥廠,醫院,藥店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益鏈,五六十年代和你家庭關糸再好的醫生,只開三日的藥,中醫只開三劑藥。服藥後再視病情,適當增減藥物品種。現在的醫生恨不得你驢馱擔挑,車拉船裝。現在的醫德,及教師的良心大家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