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裡冷怎麼辦?

賣樹苗13001816532


我就是農村的,農村取暖有很多種方法。

1、烤火,小時候喜歡冬天烤火,就是一家人或者幾個人躲到屋子裡,一般會在家裡的老廚房,用比較耐燒的硬木頭生起一堆火,幾個人圍著一邊烤火一邊聊天,或者一邊吃紅薯什麼的,雖然條件很差,但很開心很滿足。

2、小太陽,現在很多人會買電熱小太陽,很方便,效果也很好很暖,也不貴,一般家庭都用得上,我自己也買過,很不錯。

3、政府供暖設備,北方的農村會有政府供暖,每到冬天,供暖開始後室內比室外還暖,室內穿短袖都行,就是苦了安徽,江蘇,上海,湖北一帶的人,在淮河以南,沒有供暖但很冷[捂臉]

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曬太陽,電熱毯,雙頻空調等等。還有沒有人有比較奇怪的方法,可以說一下








友書分享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家就是農村的,還是西北地區,冬天比較冷,我家住的就是我父母,他們生的爐子。買的煤炭。一冬天有兩頓煤就夠用了。睡覺睡的是炕,土炕,因為父母對電熱毯睡的不是很習慣,就做了個土炕。每天燒點柴火。睡在上面很舒服。但是在農村,一定要注意,用煤安全。燒炕安全。不要發生煤煙,著火,燒傷等意外。




劉小賢


我的老家在四川廣元,廣元市地處四川北部邊緣,屬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而我的老家雖隸屬於廣元市,卻是離廣元很遠的山區。我們這有很多高山。因為是山區,所以房子不像平原地方建的一排一排的。我們的房子是獨立一幢一幢,這樣冬天會更冷。小時候每家都窮,買不起煤炭,做飯都燒柴,家裡沒人外出,一大家子做好一頓飯要很多柴,一到冬天山上就砍的光禿禿的,好像人窮了坡裡柴都不怎麼長,所以好多人家的柴都不夠燒到笫二年開山砍柴的時間,更別說燒火。隨著我們長大一點,農村日子也好一點,冬天就買點大炭燒爐子(煤炭中大塊大塊的)煙很大石頭多不怎麼燃,但也不能天天燒。我們再大一些,村裡很多年青人開始外出打工,有錢了冬天就買焦煤燒爐子。焦煤沒大炭煙多但會噼啪噼啪的響會濺,濺到臉上非痛。後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就買無煙煤到今天燒的白煤沒煙很好燃。但我家燒大塊柴不用時時添加,火很大很暖。前兩年我們通了天然氣,有的就燃天然氣,電爐子。但冬天烤火的這個習慣可能改不了了。😄😄


愛生活的雪掌櫃


農村家裡冷怎麼辦?

小時候農村普遍窮,那個時候連烤火爐都沒有,家家戶戶睡火炕,到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把腳伸進被卷底下取暖。

後來條件好了,用火爐取暖,每年不到冬天早早的備下煤,怕冬天漲價。進了陰曆10月份就開始安裝爐子了,得需要煙筒管子和拐脖,我家的煙筒管子和拐脖都是自己做的,用好幾年都壞不了,買的那個用一年就壞了。

取暖爐不僅為了取暖,同時還可以燒水、做飯,一舉三得。

近兩年政府為了怕汙染,禁止安裝爐子,可其他設施還沒完善,煤氣還通不到村,用電都嫌貴,所以農村還免不了使用取暖爐。

頭條君您的鼓勵給我帶來了動力,感謝有您。


海藍藍HLL


我剛剛回答了這一類問題。

我們這裡是東北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琿春市農村。我們這裡八年前,黨和政府無償給每戶農民的房子貼了保溫牆,農民家裡不冷了。

2011年,由於農民生活的提高,家家戶戶興起了扒掉泥草房,蓋起磚瓦房的熱潮。市政府為了支持農民蓋新房子,每戶新房房蓋補助3000元,門窗補助3000元。對蓋房有困難的,每戶補助2萬元到4萬元。低保戶,五保戶蓋房,全部政府投資。這樣,農民家家戶戶告別了千百年的泥草房,住上了新的磚瓦房。

但是,農民蓋的新房子,普遍存在缺陷:大家知道,東北的冬天是很冷的。房子應該砌磚37牆。可農民為了省錢,全都砌成24牆,降低了冬季防寒功能,冬季只好多燒柴燒煤,增加取暖溫度。

琿春市政府得知這一普遍情況後,決定由政府投資,不要百姓一分錢,為農民進行了房子外牆保溫工程。不到半年時間,為全市農村房屋外牆全部貼保溫板,俗稱暖房子工程。

工程完成後,大大提高了農村房子防寒能力,不僅節約了大量柴煤,而且提高了室內溫度,讓農民親身體驗到黨的關懷,政府的溫曖。得到了全體農民的一致好評。


琿春徐飛768


山東,小時候家裡沒有暖氣,但是也很暖和,窗戶都用塑料布粘住,不透風,屋裡燒著爐子,碳是爸媽單位發的,不是很多,一冬天不夠燒。我們就撿點樹枝,落葉,枯草,好引火,也可以當柴火。

小時候家裡的爐子上除了煮飯,就會一直燒著熱水,洗碗洗菜洗衣服有用不完的熱水。爐子下面烤兩個紅薯,屋子裡瀰漫著烤紅薯的香氣。如果週末,還會燉點魚,或者雞,給我和弟弟打打牙祭。我和弟弟留著口水,圍坐在爐火旁,看著鍋裡的美味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哪怕是白菜燉豆腐都能吃出肉的香味。

過上一段時間,爸爸就會把煙囪拆下來抖掉裡面的灰塵,我和弟弟就會開心的跟在後面,去衚衕口的垃圾堆上打煙囪。

現在,生活好了,有地暖,有熱水器,有煤氣灶,有烤箱,卻沒有了小時候的樂趣。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小時候凍的不敢鑽被窩的冷,因為有爸爸,有媽媽,有夢想,有希望,就是最好的日子。

只要有溫暖的家人,有熱愛生活的心,再冷的冬天也不覺得,再苦的日子也能苦中作樂。


zuixi2000


在農村到冬天的時候,天氣真的很冷,在比較冷的地方,每年都有下雪,我的家鄉就是。現在我就說說家裡冷了怎麼辦,那肯定離不開暖氣,材火、電烤爐、炭火、電熱毯。

一:在農村開暖氣可以,但都是少數,因為電費多,有些家庭承擔不起,也有些捨不得。

二:在我們農村冷的話如果沒有暖氣,可以燒材火,但一般都是在廚房,燒材火暖和又可以炒菜。要是不炒菜,怕煙的話,可以烤炭火,一斤炭火2.6元,一天也要3~4斤,要是想省要錢,可以烤電烤爐。

三:要是晚上睡覺的話,可以開暖氣,有條件的話,沒有開電熱毯,也可以弄熱水袋,也可以用營養快線的瓶子裝熱水,但要記得擰緊。希望大家留言交流。


邰木計


對於農村家裡冷的事情,我是深有體會的,我老家在山區農村,小時候,冬天那個瑟瑟發抖的刺骨寒冷,到現在還心有餘悸!可以說冬天是個非常難熬的季節。

小時候,由於家裡條件不好,衣服單薄(那時候的普遍現象),一般人只穿一條褲子,二件衣服,只有溫度到零下的時候(結冰情況),才會穿二條褲子,三件衣服。山區的冬天普遍比其它地方要低3-5度,所以感覺是真的難以接受的冷,由於房子是古老的木板瓦房,密封性非常差,尤其是晚上,鑽進被子時冰冷冰冷的,空氣裡吹著瓦風和板隙風,為了取暖,火囪就成了冬天最好的取暖器,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真可以說身不離囪,每人的必備。晚上睡覺時會把火囪放進被窩裡,用來熱被子,等被子熱乎了,再取出火囪。有的人因為熟睡前忘取火囪,導致被子被燒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我小時候睡覺前,母親會用火囪把被子捂熱,等我們睡了,母親會及時把火囪取出。早上母親會先起床燒柴生火,把火囪弄好,然後給我們放被子裡捂熱,把衣服、褲子放被子裡取暖,再叫我們起床穿衣吃早餐。這幾乎是小時候冬天的定律,年年如此。

改革開放後,生活比以前有所改善,冬天穿的衣服多了,身上也暖和了,被子也比以前更保暖了,所以火囪用的也少了,似乎冬天也不怎麼冷了。


蝶依美


其他地方不知道,我是安徽合肥的。老家在安徽舒城縣的大山裡。冬天特別陰冷,潮溼。

沒有取暖的方法,就靠自體發熱。最好的就是衣服多穿,睡覺前熱水泡腳,然後被子厚一些,用熱水瓶捂腳,等等。

現在我自己吧老家房子內側全部做了一層保溫。就是淘寶上買的保溫材料做一層。然後開空調一會,等自己熱了,就睡覺,基本沒問題了。


museguo


感謝平臺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來自農村七零後的我回想起傷心的往事,那時候冬天取暖靠我們農村燒的大火炕,大鐵鍋做飯飯後的碳火放在一個盆裡取暖,現在條件好了家家也都裝了暖氣以上是我簡單的回答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