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1月美国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放缓趋势并未改变。历史上1月新增非农就业大多好于预期,同时短期因素造成部分行业增长较多,行业分化明显,实际就业并未大幅改善。预计美联储货币宽松周期继续维持,下半年有1-2次降息空间。

事项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22.5万,预期16万,前值14.5万;失业率3.6%,预期3.5%,前值3.5%;小时工资同比增速3.1%,预期3.0%,前值2.9%。

正文

1月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放缓趋势并未改变。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2.5万,相对去年12月14.5万回升,且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16万。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美国历史上1月就业普遍好于预期,二是短期因素造成的部分行业增长较多,行业分化仍然明显。总体来看,就业放缓的趋势并未改变。

历史上1月新增非农就业大多好于预期。我们梳理了美国2003-2019年共17年的就业数据发现,仅有2年出现1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的情况,其余15年对应1月的非农数据都是好于市场预期的,今年也不例外(图1)。历史上1月非农数据平均会高于市场预期4万人左右,而今年1月数据比预期高6.5万人,基本在历史的正常波动区间,并不说明实际就业有大幅好转。

短期因素造成部分行业增长较多,行业分化明显。从大类行业看,建筑业贡献最多,服务业小幅增长,而制造业明显拖累。具体来看,建筑业新增4.4万人,显著高于2019年的均值1.2万人,这与美国1月气温转暖有关。而服务业增长的2.8万人中有1.8万人来自运输仓储,医疗保健增幅不大。制造业主要的拖累来自汽车及零部件,显示美国汽车行业的持续低迷(图2)。因此从就业结构分析,短期因素导致部分行业较多增长,行业分化明显。

总体来看,就业的放缓趋势并未改变。虽然美国就业市场近几年景气度较高,失业人数也处于历史低位,但如果我们将当前的就业总量和结构与2011年-2018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就会发现:1)2019年就业总量趋势已经明显下行。2019年美国新增私人部门就业人数自2011年以来首次低于200万人,即使加上政府就业也是2011年以来最低就业水平(图3)。2)结构问题突出。我们在《美国2019年10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就业结构比总量更值得关注》(2019-11-2)中指出,美国就业市场低薪行业积聚且职位空缺数较高,这种行业和供需失衡可能会降低对未来就业增长的预期。

大选年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概率较小,预计美联储货币宽松周期继续维持。鉴于当前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立局面短期难以打破,预计财政刺激方案在国会上通过的概率较小。同时历史上,大选年期间往往很少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因此在经济内生动能下滑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很可能成为美国主要刺激经济的工具。考虑到全球制造业自去年Q4以来的修复相当脆弱,而中国受新冠肺炎影响对应一季度需求回落,美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伴随着今年年中可能出现的就业拐点风险,美联储再次重启降息以应对就业与消费的放缓仍有必要,预计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可能降息1-2次。

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2月8日发布的报告《美国2020年1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非农短暂好转,不改放缓趋势》,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