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衢州有礼 夺取抗“疫”胜利

疫情是一面镜,照见文明的尺度。

弘扬衢州有礼 夺取抗“疫”胜利

让“有礼”生活进入每一户家庭。由于疫情的传播,少聚会、少串门、网络拜年成了新春关键词。我市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防疫情,少接触;见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礼;提倡“公筷公勺、健康有礼”等。一时之间,得到民间的广泛认同和热烈回应。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肆虐时期,不少病例原因分析,家庭聚餐、多人聚餐是疫情传播中的高发、频发途径。一双伸向餐盘的筷子、友好夹给对方的菜肴,都可能潜伏着新型冠状病毒。“战疫先锋”钟南山老先生几年前就建议,家庭里也使用公筷或者每人有专用的碗筷。但对照“衢州有礼”二十条,当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不戴口罩出行,甚至出现在公共场合;明明见面可不说话,不握手,可以用作揖代替,但仍难改习惯喜欢扎堆聊天,引发唾沫飞溅的病源传播风险;有的在路上行走随地吐痰,让人不禁捏把冷汗;在家庭提倡“公筷”“公勺”意识依然比较淡薄等等。如果说政府出台的防控举措许多为刚性治理的话,那么让市民公约发挥自律和监督自治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道德规范和文明约定的护航正当其时。

弘扬衢州有礼 夺取抗“疫”胜利

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一位市民。为防止疫情蔓延,我市出台了许多防控举措,看起来约束颇多,但恰恰是改变传统陋习的最佳时机,可借机让文明新风在三衢大地生根开花。如积极倡导节庆文明新风,不大操大办婚丧嫁娶,尽量少摆宴席、少串门、少走动,避免人群聚集等;发挥乡村大喇叭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引导,以文明节俭的方式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城乡涌现了新人新事新风尚,如很多年轻人推迟了婚礼,取消宴席;有的对亲戚朋友进行劝导,晓以利害,做长辈的主动取消拜年等。但不可否认,一些村庄仍存在人员聚集、串门、打牌、打麻将等现象。这说明,防疫从严从紧从细管控必不可少,而让文明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习惯,则更具长远净化意义。疫情当前,倡导“衢州有礼” 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谓对症下药。

弘扬衢州有礼 夺取抗“疫”胜利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持久战中,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党员干部成为一面旗帜冲在一线,在社区、村庄守护的不仅有辖区的管理人员,还有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为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人员提供贴心服务。一个个红色的身影,提振着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多的市民在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他们用“衢州有礼”的大爱汇聚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洪流,凝聚起绵绵不息的浑厚力量,跨越寒冬,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品牌,在抗“疫”阻击战中发出更大的强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