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第一,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市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市场的风格切换已经开始。一方面,即使没有疫情,蓝筹白马和中小创的相对盈利周期位置已经发生变化,这个我们之前屡次讨论。另一方面,更代表新经济的中小创基本面受疫情的影响,要明显小于更代表传统经济的蓝筹白马。再者,疫情会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会有很多“新东西”出现,这些“新东西”出现在中小创公司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机会也就更多。

第三,疫情之后,新生活新机会。我们建议关注四个“新”方向:一是“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二是“生产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整合等;三是“公共新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社会管理等;四是“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本身有较强的自下而上产业逻辑。

二次探底可能性较小

2月3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大幅低开,上证综指开盘跌幅达8.73%,创出近23年来的纪录,截至收盘上证综指大跌7.7%,两市近3000家个股跌停。在恐慌达到极致时,我们于2月3日盘后外发了研究报告《恐惧时敢不敢贪婪》,明确提出疫情对基本面的冲击,无论大小,都是阶段性的、一次性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病毒的消退而很快逆转,当前A股权益资产具有很好的投资性价比。2月4日市场反弹至今,也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展望后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股市的根基。当前中国经济的实力和韧性均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发生转换,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走势。其次,当前一系列的政策呵护也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央行2月3日、4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支持发展直接融资、维护市场稳定方面主动作为。

因此综上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上证综指2685点是一个相对明确的底部位置。从过往历史经验来看,后期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变量。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风格切换已经开始

在1月份中旬外发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已经明确提出要《关注大小票风格切换》,我们认为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大盘蓝筹白马股股价表现持续跑赢中小创的情况可能将要发生改变。主要逻辑包括两个,一是两者之间的估值差异已经大幅收敛,二是两者之间的盈利周期位置发生了变化,后者更重要。

从市场走到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特别是节后大幅下跌再反弹以来,中小创的表现要显著好于大盘股。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从我自己的研究经验来看,一般情况下,市场的风格切换往往需要一些较大的市场调整才能完成,否则顶多是增量资金去购买新品种,存量资金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动的。比如说,2015年到2016年的从中小创行情到蓝筹白马股行情的切换,是经历了两次熔断后完成的。再比如说,从2010年~2012年“喝酒吃药”行情到2013年的创业板行情切换,是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持续大跌、年底再起来、再到2013年“钱荒”下完成的。

而这一次,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杀,而似乎也正是这样的调整成为了风格彻底切换的引线。

不过凡事偶然性背后一定有其必然性,而必然性又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对市场投资者而言,此次疫情完全是预期之外的,由于疫情带来的市场调整无疑是一件偶然性事件。但偶然性的背后存在一些驱动市场行情变化的必然性东西,这个更重要。

这个必然性的东西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蓝筹白马和中小创两者的盈利位置发生了变化。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蓝筹白马龙头公司表现出了明显更强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过去几年市场中常说的产业集中逻辑。但大体从

2019年三季度开始,我们发现中小创公司的盈利周期上行拐点出现了。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而从目前已经公布2019年年报业绩预告的情况来看,创业板公司在2019年四季度业绩增速出现了明显上升,盈利周期向上的趋势在持续。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此外,从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来看,蓝筹白马公司大多为传统行业公司,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高,而代表新经济的中小创公司,整体上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系数较低,因此受到的影响也会相对更小。疫情之后,新生活新机会

本次疫情势必将对未来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小的影响。疫情之后,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就会带来很多新的投资机会。

我们建议关注四个“新”方向:一是“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二是“生产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整合等;三是“公共新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社会管理等;四是“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自下而上的产业逻辑更强,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小。

当然,目前阶段我们对于疫情之后生活方式的思考只能说还是初步的,不可能说已经面面俱到全部都看清楚想清楚了。随着事情本身的发展变化,我们一定还会有更多新的认识。

而从投资层面讲,一定会有很多“新东西”出现,这些“新东西”出现在中小创公司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机会也就更多,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燕翔 SAC执业证书编码:S0980516080002

本文转载自国信证券2020年2月8日外发报告:《市场思考随笔之三十一: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

想要了解最全面的A股历史行情特征?2000年以来,A股市场什么在涨、为什么是他们在涨?股价波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全市场第一本对股市行情进行系统性复盘的著作正式上市啦!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本书系统回顾了2000~2017年A股的行情走势,并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经验证据去解释行情变化。笔者尝试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进行复盘,即宏观经济、企业盈利、利率水平、资产比价。本书每章内容主要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大事回顾,对影响资本市场的重点事件进行叙事性描述;第二部分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变化;第三部分行情特征,剖析并解释当年股市行情的结构性特征;第四部分策略专题,是对相关热点问题的专题性深度研究。

燕翔:疫情带来什么改变,对后市的三点展望(国信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