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人到中年还不学习老庄,生命接近损耗边缘,随时会出问题

前几年网上曾有一个统计,最多的词,一个是 Tsunami(海啸),因为当时印尼刚发生了海啸,这是天灾;

另一个词则是 integrity(诚信),这代表人格。

01 把道想成与人相关是自找麻烦

如果你对宇宙大自然有丰富的情感投射,将来发生天灾怎么办?

地震、山崩、海啸都有可能出现。

所以我们要了解,自然界与人类基本上是处在平行的层次,最终还有个道。

人不必执着于自然界,因为很难说清楚宇宙是否具有灵魂。

以世间各种成败或利弊,来佐证某些得到的福佑或灾祸,是不合逻辑的。

试想,发财就表示幸福吗?

恐怕不一定吧。

发财有时候是会带来灾难的。

我们学习道家,可以摆脱这种一般的观点。

傅佩荣:人到中年还不学习老庄,生命接近损耗边缘,随时会出问题

道是超越的,我们透过道去欣赏万物,是因为道选择了它,使它存在。

不一定要把老子的道赋予神的色彩,因为这么做,会产生道为什么要创造自然界与人类的问题。

把道想得跟人有关,是自找麻烦。

02 很多人都是在边缘上苦撑

所以,道家把道作为万物的根源,其中人类的责任比较大,就是要设法了解人的困难从何而来,若是从自身而来,人可以自己化解。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培养智慧,如果培养成功,明白一切变化的规律,就可以顺其自然,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灾难。

譬如,汽车业压力特别大,老板就安排业绩最好的员工到赌城去旅游。

结果有一个人进去后,坐在老虎机前玩了三天三夜,身体都快崩溃了。

业绩好所付出的代价是身心完全不能平衡,然后透过赌博,靠不可知的运气来让自己陷入不可知的情况。

这当然是一种危险。

傅佩荣:人到中年还不学习老庄,生命接近损耗边缘,随时会出问题

人到中年还不学习老庄,生命往往会接近耗损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出状况。

很多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在边缘上勉强撑着,好不容易一觉起来,跟朋友聊聊天,恢复一点力气,又要工作了,压力还是很大。

人就在这种边缘活着,各种精神问题接着出现,跨不过去的就垮掉了。

03 老子给当代人的启示

我们如何从老子的思想得到启发呢?

答案就是:一往平等。

一往平等包括接受自己的状况。

譬如,我书念不好,我接受这个状况。

再比如,是选择有兴趣的行业,还是能够赚钱的行业?

如果是我,当然选择有兴趣的行业。

因为兴趣会降低工作压力,若能从中获得成果,还会加倍高兴。

如果选择赚钱的行业,将难以摆脱赚钱的压力,即使能够得到财富,很快就会觉得重复而乏味。

赚到第一桶金时很高兴,接下来就是重复,重复之后就是乏味,到最后自己变成机器,好像丧失了内在的感受能力。

老子的思想能够让你一往平等,接受自己特定的角色、特定的位置。

世事充满变化,在各种变化出现时,人就要调整想法与做法,那么你与别人怎么沟通呢?

是要忠于自己,还是忠于你与别人之间互动的关系呢?

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若是比不上别人,何不选择退一步?迎接你的将是海阔天空。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会打网球,也会游泳,但都称不上非常好。有一天,他回家对太太说,他今天打败了两个世界冠军:

他跟奥运游泳冠军比赛打网球,跟奥运网球冠军比赛游泳,结果他都赢了。

当然,这叫做自我调侃,却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味。

几年前冬季奥运会时,电视播出一则广告,结果引起很大的非议。

广告词说:即使你获得奥运银牌,照样是个失败者。

这样一来,在竞争的压力下,谁能够活得快乐呢?

傅佩荣:人到中年还不学习老庄,生命接近损耗边缘,随时会出问题

从道看来,万物一往平等,万物也接受自己的情况。

但是人有理性,人的知带来欲望,欲望愈来愈大,就会开始竞争,结果造成灾难。

知道区分是不足的,就算进一步知道避开灾难,也还没有达到启明的层次。

达到启明,意指从道来看万物,包括自己的处境,然后可以就它现在的情况加以欣赏。

《道德经》第十六章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小孩子总是想要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明智的父母会说:

别人有的你没有,但是你有的别人也没有。

确实,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容易快乐;一定要去追求别人所有的,则会形成压力。

掌握这个基本要点,就能欣赏自己所有的一切。

从道来看万物,万物一往平等;从道来看自己,并接受自己的状况,这就是学习道家的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